行测言语理解备考之主旨类题目
主旨类题目是尊重原文还是进一步推断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片段阅读向来以占比高、阅读量大、选项定性难、正确率低著称,这让很多人有极大的畏难情绪,尤其是主旨观点题,那么如何正确判断出作者的意图,到底要不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推出”类的选项,着实让人摸不到头脑。在此就对此类题型进行展开讲解。
一、明确什么是主旨观点
简言之,主旨观点就是要求我们归纳文段的中心、主旨,判断作者的态度、倾向。
二、明确主旨观点题类型
1、显性主旨;
2、隐性主旨
三、明确文段类型
显性主旨文段类型包括:1、转折文段;2、因果文段;3、总分文段;4、分总文段;
显性主旨,顾名思义,作者的观点在文段中有直接体现,我们需借助行文脉络的分析,找到文段中的重点句,尊重原文选择选项,不能过度推断。
例题:事实上,延期偿债不仅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埋下了威力更为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借新还旧”成为地方政府的常规做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有鉴于此,中央政府应及时采取强硬手段,制止地方政府继续大唱“拖字诀”;有关部委也应积极考虑借助资本市场消化地方政府公共债务,以债务证券化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化解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也应适当削减其经济建设职能,实现财权、事权对等,从根本上消除负债过度的生存土壤。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中央政府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指导作用
B.论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C.分析限制地方政府延期偿债的原因
D.说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常规做法
【答案】D。解析:文段围绕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展开。首先指出“延期偿债”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然后用“有鉴于此”引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即中央政府、有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共同解决。A选项只涉及到地方政府如何还债,B选项只论述到了中央政府的作用,均过于片面;C选项是开篇提出的内容,但是作者引出如何去解决该问题,所以前文只是起到铺垫,非重点,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隐性主旨文段行文包括:1、问题+原因;2、问题+危害;3、重要性+缺陷;4、并列文段;5、顺承文段
隐性主旨,顾名思义,我们需要借助行文分析并推测出作者的倾向,针对前三种行文脉络选择对策类的选项,但是也要注意,在对策类选项中还需要详细对比,明确所给对策是否符合文段作者分析的危害或者原因,是否有针对性;针对后两种文段类型需要进行全面概括,保证全面具体。
例题: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的条件。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爆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爆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答案】C。解析:文段开篇介绍了蓝藻形成水华时的危害,之后论述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可知文段意在强调从原因出发解决问题,属于“问题+原因”的行文脉络,故答案需选择解决问题的对策,C项中的“根本措施”符合作者解决问题的倾向。A项表述为危害中“另一方面”的内容,属于片面表述,排除;B项为因果的表述,并且是危害中的一个方面,其中的“影响水资源开发”无中生有,排除;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到蓝藻有优化水环境的作用,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主旨观点题之总分文段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旨观点题是重点考察的题型,在各个类型的考试中都占到了较高的比重。在主旨观点题部分考察较多的就是考生对于行文脉络的分析,或者说就是考察学生对文段中心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主旨观点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我们明确整个文段的主要意思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那我们解题的核心思路就是分析整个文段来体会整个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比对选项去选择符合文段的主要意思的即可。在考试中,总分文段也是经常考察的类型。通俗的说就是整个材料先是给出观点或者表明作者的态度,后文对观点或者作者态度的进一步论述的文段类型。这种题目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主要是把握住观点,对观点进行同义替换。但是在备考期间还是要求各位考生对后文论证的形式应该由更为明确的认识。总分文段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段大多有常见判定标志,总分文段只能通过句意的分析找到文段的主旨。接下来带大家来看一下总分文段常见的行文结构。
常见行文结构
1.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例】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如城管,你可以批评授权过度,也可以批评一些地区没有将城管纳入体制编制带来的执法倾向的不当。但在网上整天发一些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准确事实描述的图片故事,就不是一种正常的批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政府应该接受人民的合理批评
B.只有走正规的渠道,批评政府才能奏效
C.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
D.批评政府不能靠煽动民众情绪
【解析】C。分析材料我们发现整个文段围绕政府部门和批评这一话题展开论述。首句告诉我们政府应当接受批评,但是要求批评应该基于事实。接下来论述了城管这一具体的事例来强调是城管是可以接受批评,但是利用一些没有准确事实、没有地点的图片故事进行批评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批评。那这句话其实仍然是强调批评应该是基于事实。所以发现整个文段是后文是举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论证。所以我们主要把握首句的意思即批评政府的时候应该要有事实依据。A选项强调批政府面对批评是要接受,强调政府的态度,题干并未涉及,排除。B选项强调批评如何做才能达到效果,由文段无法得知,排除。C选项强调批评政府需要注意批评的内容应该符合事实,符合文段的主要意思,保留。D选项强调批评政府不要去煽动民众情绪,而文段主要是强调批评政府的内容来源应该正式的问题,所以也是偏离文段意思,排除。
2.提出观点+原因分析
【例】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如果所有认识论上的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即使所有这些问题在一觉醒来都得到了解决,这仍然与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毫无瓜葛,与美好的人类生活究竟包含着什么这个问题无关。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认识论的问题可以通过经验研究获得解答
B、科学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美好的人类生活
C、生命的意义就是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寻求生命的意义无法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D。这道题首先指明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之后文章作者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回答。即是说如果所有认识论上的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即使所有这些问题在一觉醒来都得到了解决,这仍然与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毫无瓜葛,与美好的人类生活究竟包含着什么这个问题无关。文章的行文脉络表现为首先提出观点,之后对该观点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句就是文段重点,因而本题选择D项。
3.提出观点+具体说明
【例】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
D.“积极老龄”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解析】A。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积极老龄化”和“老有所为”展开论述。第一句指出将“积极老龄化”真正含义远超过“老有所为”。紧接着以二者所面对的对象以及所强调的内容来展开论述说明“积极老龄化”真正含义确实远超过“老有所为”。所以文段重点是第一句的观点。A选项指出“积极老龄化”就是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符合题干主要意思,保留。B选项强调二者的主体不一致,属于文段非重点部分,排除。C选项强调二者参与度的比较,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选项强调“积极老龄化”被误解的原因,题干并未涉及,排除。
主旨观点题解题小技巧
在各地行测考试中,我们总会遇到一种题型——主旨观点题。这种题型不算难,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大家都会做。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在正式考试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全部做对的其实很少。这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找到重点,所以,今天就针对这种题型,教大家如何快速的找到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型:主旨观点题一般的问法都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等。
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传播,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世界塑造我们国家的文明、友好、开放、包容的形象。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
二、抓标志词语:虽然主旨观点题的文段非常的长,但是通过总结,发现大部分主旨观点题都有提示标志,一旦有这些标志的句子一般就是我们的关键句,快速通过判断标志找到关键句,然后通过关键句找到正确选项,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注:常见判定标志:
因果词:因此、因而、所以、由此可知
转折词:但是、可是、却、然而、实际上
对策词:应该、需要
例.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
B.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C.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
D.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答案】B。解析:材料谈论了社会冲突的作用以及条件。首先说社会冲突的作用是激发、改进和调整,接着笔锋一转,以“但是”引出作者谈论的重点,那就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社会冲突是否能起到有利的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B 选项的表述正合题意。
相信通过上面的例题大家对于主旨观点题应该有了新的认识,再次为大家总结主旨观点题的解题思路:首先通过问法判断题目为主旨观点题,然后阅读文段,通过标志词找到关键句,最后找到关键句的同义转述选项。当然,部分题目可能只通过这个方法无法完全解决,所以有时候还需要借助分析上下行文关系进行解题。因此,大家平时可以多练习主旨观点题,将方法运用熟练,这样才能保证同学们在考试时快速且正确的解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