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技巧(二)
2021-02-23 08:44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技巧(二)

申论备考快速积累知识的三种方法

2021省考逐渐临近,大家近期复习会遇到一些问题:看不进去书、做题没效率、感觉自己越复习做题越没感觉……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情况,这是因为在学习复习过程中,大家已经逐渐将自己过去错误的做题方式改变、淡忘,而对于新的做题方式节奏还未能熟练掌握所致,各位考生还需坚持,切莫如邯郸学步一般,功亏一篑。

现在关于申论的复习,每位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大量背景知识政策指导、通晓各类社会热点事件、熟练各种破题技巧理论方法,但花费不少时间去复习,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大家在积累知识方面走入一些复习误区,致使“费力不讨好”,那么该如何破解呢?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快速积累知识的三步法。

一、以训练题为载体,掌握理论。在前期学习复习过程中,大家通过课堂或者书籍已经学习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不同的题型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审题找点加工往往事半功倍,有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之前做题很快,做得也还行,但为何学习了理论知识以后反而慢了呢?其实关键在于不熟,就好比给你一辆自行车,而你还在推着走,自然比原先走得要慢,但是当你真正熟练能够骑行时,速度自然会快起来。所以理论很重要,但切忌死记硬背,应该通过例题来记忆,不同例题掌握了,面临其他相似类型的题目时才能够将理论融会贯通运用起来。

二、以材料为核心,熟悉思路。申论试卷中哪部分最关键?是材料。所以,往年申论试题的材料是各位最有价值的复习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应该如何去使用呢?建议各位考生去复述材料,复述材料不代表背诵,复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段落逻辑就行。这个工作有什么意义呢?考试出过的题目当然不会再考,但是我们在复述材料的时候,所慢慢熟悉的是命题人的思路,考试的思路,这样在面对2018年的申论试卷时,你会觉得题目很熟悉,这种熟悉,并非对于题目主题的熟悉,而是熟悉了思路。而且历年材料中出现的案例,也是你作文的论据来源。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

三、以练习为手段,充足积累。在申论写题目写作文过程中,我们往往觉得找得到、看得出,但是在呈现答案时,不会写了。这都是因为大家的词汇量太少所致。对于词汇量的积累,大家摸不着头绪,如何积累?总不能去像背单词一样背诵词语吧。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我们的试题材料来源大多数都是评论员文章、地方报道等,我们平时可以去看去读,但是建议各位使用纸质版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将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原因、影响、做法等全部勾画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摘除各部分核心词。这个工作每天都去落实,去读一篇,所花费的时间每天半小时左右,不仅能够积累词汇,还能锻炼各位的找点阅读能力,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单价定能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关于快速积累知识的三种核心方法,以例题为载体,掌握理论。以材料为核心,熟悉思路。以练习为手段,充足积累。帮助各位考生走出复习误区,以科学健康的复习节奏迎战2021公务员考试,取得满意成绩。

申论备考需要了解的话题——基层

申论写作部分永远是让同学们头疼的部分,特别对于一些文字基础较差的同学,写出一个一千字左右的文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同学们要积累一些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重要知识点,作为自己的知识扩充,深度解析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体现出作文写作的高度,下面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关于基层这一重点话题,作为相应的知识积累吧。

【名言警句】

1.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2.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

3.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韩非子显学》

4.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为人民干事是天职、不干是失职。

6.知民意,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

【经典案例】

1.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从一生只为一条渠的黄大发,到用脚步丈量小岗村的蓝图的第一书记沈浩,再到奋力脱贫攻坚的年轻干部黄文秀。这些基层干部真正地践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一心为民,用心血和生命赢得了小岗村人的尊敬和爱戴。他用脚步丈量小岗村的蓝图,鞋底总是沾满泥土。三十年前“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把小岗村人的肚子填饱;三十年后“发展改革创新”的沈浩精神,让农民的倾心包鼓起来。两种精神在小岗村交相辉映,在基层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践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优秀干部廖俊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切身解决事关群众益的民生大计;最美村官戴静,甘做富民铺路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张渠伟为整县摘掉贫困的帽子……正是无数这样的基层干部坚守在扶贫一线,让各项利好政策真正的惠及人民群众,才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逐步推进。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挥基层干部穿针引线的作用。

4.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无数优秀干部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感为民倾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为民奉献,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为民作为,充分展示出入民公仆的祟高形象。带领兰考群众治“三害”、拔穷根、建家园的基层干部焦裕禄,引领员工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改革先锋袁庚,下基层、驻山村献青春、奋力脱贫攻坚的年轻干部黄文秀……历史时期虽有不同,但在共产党人的精神手册中,为了人民别无所求、造福人民勇于担当、建功人民前赴后继的境界与追求,是一以贯之、传承至今。

 

申论材料阅读是关键

对于考公务员的各位考生而言,学习哪一类题型,积累多少热点素材但是在作答时离不开的永远是申论材料,无论是作答小题亦或是申发论述,材料都是在考场上的作答的根本,写作的依据,那在黑龙江省考中哪些种类的申论材料是经常出现的呢?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材料的常见三种类型:

1.案例型材料

这种类型的材料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很好理解,大多是举例子,讲故事,这也是黑龙江省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材料类型。在阅读此类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地沉浸到案例本身,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材料所列举的案例从而去揭示他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本质。在案例列举之后如果有直接总结性的句子大多是案例的主旨,如果没有直接总结的句子则需要大家自行概括,那如何概括呢?交给大家一个公式: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的方式去总结。

例如:德国一个小男孩克里斯蒂安初中毕业就选择去一所职业技校学习,等他的初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开始找工作时,他的存款已经有5位数了。

根据材料,请你谈谈从德国对待工人的情况中,我国能获得哪些启示。

主体:小男孩克里斯蒂安

处境:初中毕业

做法:去一所职业技校学习

结果:存款已经有5位数了

启示:德国工人收入高/待遇好==》我国应该提高工人收入/待遇。

2.数据型材料

数据型材料出现时会跟随大量的数据,比如:23.7%、七成、2789万、3倍等等。阅读这类材料时我们要选择跳读,重点不在数据本身,要明确数据传递的内容,关注数据集中的文字部分。如果前后有总结信息,直接抄;前后无总结信息,一般可将数据概括为“多少、大小、高低、快慢、增减、占比等”。

例如: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2014年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严重,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分别占比为11.2%、2.3%、1.5%和1.1%。我严重土壤污染区就达320个,约548万公顷。

请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我国土壤严重污染

3.观点型材料

如果材料中出现观点型材料需要我们细读、精读,因为观点型材料一般可直接得出要点,重点关注理论、道理、政策及观点。

例如:全国政协委员K认为,应该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同时,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

请概括“两会”代表委员们给出的具体建议:应该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上述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了一下申论材料阅读常见的三种类型,之后再遇到相应的材料时,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技巧更快的阅读材料找寻要点。

 

如何理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中的观点明确

在申论考试中,不少考生一看到“观点明确”就会认为是综合分析题,但实际上,这一要求在归纳概括和提出对策题型中也时常出现,如果误认将题型判断错误,那会给考生的作答带来不少困扰,因此,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在这和大家详细探讨一下如何理解和应对归纳概括、提出对策中的“观点明确”。

一、如何理解

观点明确这一要求如出现在归纳概括、提出对策中,其实是要求考生树立对材料的整体阅读观,理清材料逻辑层次,进而准确提炼材料观点,这一点其实和作文中的观点明确较为类似。在实际作答中,怎么体现我们的观点明确呢?

二、如何应对

其实主要是通过总括句和核心词的前置,我们以案例方式进行详细解释。

1.如何概括题目总括句

例1:请结合“给定资料2”,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我国“过度包装”这一现象比较严重的原因及危害。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题干核心词“过度包装”,材料中:“过度包装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该句对“过度包装”的原因、危害进行了综合表述,与题干建立了直接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将此句作为总括句,体现出我们的观点明确。

方法总结:提炼题干核心词,寻找材料中对核心词的解释或阐述的句子,该句子通常可以作为整个题目的总括句。

2.如何概括要点核心词(前置词)

例2: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2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紧扣材料;2.观点明确,简明扼要;3.语言流畅,条理清晰;4.不考虑格式要求,不超过400字。

材料中有:“A:我讲一件关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治理西湖的事情。当时,西湖内淤泥壅塞、湖草蔓生,使得西湖容量日渐减少,淡水不敷居民饮用。苏东坡决心清理淤泥蔓草,便动用数千劳力,费时四个月得以竣工。”这是典型的案例材料,而题干要求我们提炼“好政策”的见解,由此不难推断,我们要找出苏东坡的政策好在哪?显然,他这么做的目的是解决居民饮水难得问题,因此我们就比较容易想到“政策制定要以人为本”或“政策要满足百姓需求”等词语,以此作为这一要点的核心词即可。

方法:对案例型材料需要划分材料逻辑层次,并依据层次确定要点个数,在此基础上概括各层次大意,并以核心词形式呈现大意,将其前置即可写出核心词。

总括句与核心词,是体现观点明确的关键,随着国考大纲对提出对策题型的再次重视,省考也不能掉以轻心,希望广大考生也能认真突破题型中重难点和困惑,取得更好的成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