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赏析
2021-02-23 08:51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范文赏析

申论范文:市民穿睡衣出行被城管曝光

【背景事件】

此前安徽省A市城市管理局在其便民服务平台“A市城管服务超市”微信公众号上以“曝光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素养”为题,公开曝光共计15人次不文明行为,其中有7位市民因“穿睡衣出行”被公开曝光。

此次曝光不文明行为包括A市民穿睡衣出行、不文明躺卧、不文明遛狗、占道经营、违规发放小广告和聚众打牌。曝光信息中标注了不文明行为人的姓氏、打码处理的身份证号和不文明行为发生地,并针对被曝光的15位不文明行为人,公布了清晰的正面照片。

目前,该公号已删除上述文章。

【聚焦观点】

@北京青年报:“曝光穿睡衣出行”是为文明而来,但此举本身却不是一道文明风景。这也反映出一些地方文明建设存在的一个老问题,那就是急于求成、过于简单,总是试图用粗暴方式来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所有问题。此事再次提醒我们,文明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只有用文明的方式,才能真正培育出文明之花。

@封面新闻:随机街拍,立即联动身份曝光,这是对人脸识别系统下公众隐私安全提出更高警示。技术双刃,规范使用,外部监督,或比黑科技本身,更值得舆论持续关注。

@中国青年报:在这起事件中,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城管部门越过了公权力的边界,滥用手中的权力。尽管城管部门可能觉得自己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促进“文明建设”,但民众在乎的,从来都不是有关部门行使权力的动机,而是相关政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南方都市报: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政府部门泄露公民个人隐私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比如,南都曾报道,山东高密、湖北黄石、内蒙古包头、广东东莞等多地政府在官网公示人员名单时,存在公民完整身份证号码泄露问题。

【深度分析】

(一)本质:权力的滥用。

(二)关注点:市民穿睡衣出行遭城管局曝光有何危害?

1. 侵犯当事群众的个人隐私。

2. 政策的合法性存在问题。

3. 不断侵蚀政府的公信力。

【试题模拟】

近日,安徽省A市城市管理局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公开曝光共计15人次不文明行为,其中7位市民“穿睡衣出行”引发关注。曝光信息中包括当事人姓氏、身份证号,以及清晰的正面照片。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安徽A市城市管理局将穿睡衣出行的7位市民相关个人信息曝光,该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评论者众,观点也不尽相同。我认为该部门这样做的出发点并不为过,但具体做法存在明显的问题,值得相关政府部门警醒。

A市城管为了推进文明城市的建设,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结合大数据、人脸识别、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曝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也算得上是地方政府部门的与时俱进,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

另外,客观来说,这件事情引发了媒体、群众的热议,让社会再一次聚焦在

群众的文明素养、现代科技的隐私保护以及政府权力的边界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大众提了一个醒,给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

但不得不说出发点良善,并不代表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问题。相关舆情发生后,涉事城管部门紧急发布了“致歉声明”,承认“内容和方式欠妥”就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A市城管部门曝光穿睡衣出行的7位市民相关个人信息对被曝光的群众造成了危害。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清晰的正面个人照片被公布到互联网上,即使及时删除,也已经不可避免地留下痕迹,这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会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其心理问题。

其次,该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存在问题。“穿睡衣出行”和随地吐痰、不文明遛狗、占道经营等行为不管是从问题的性质上还是程度上都明显不同,对于“睡衣”的认定也难以有统一的标准,这也不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范围。同时对于群众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A市城管的行为已经涉嫌公权侵犯私权。

最后,类似这样的行为并非A市城管所独有,地方政府的越权行为直接损害受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最终消耗的却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一旦受损,要想恢复和重塑,恐非易事。

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强调城市管理的关键之所在。地方政府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多下点功夫,避免一刀切的简单粗暴做法。只有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能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行稳致远。

第二,大力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带头守法,对法律保持敬畏之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可能为群众所接受。

第三,从根本上说,要想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政府部门可以结合文明城市的建设,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融媒体平台对群众实行入脑入心的宣传。学校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培养“讲文明,树新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申论范文论述技巧表达:教师减负

【热点概况】

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强化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要求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省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列出具体减负清单,扎实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取得实效

【主流观点】

@人民时评:《意见》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方面提出20项事务举措,旨在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相关意见的发布,体现了遵循教师规律的内在要求,也契合了教师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让老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回归教育的本质,坚守教育的初心,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配置到教书育人的主业,立德树人的使命上来。

@新华社: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对于教育系统来说,让教师从沉重的、不合理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教师,把宁静还给校园,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办事,无疑是最给力的“减负”。

@中国青年报:此次颁布的《意见》采取“清单管理”方式,明确进校事项,是对此前地方随意给教师布置各种非教学事务的约束。没有列入清单的检查、考核事项将不得再进入校园。如果能切实做到《意见》确定的减半目标,将有力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的意义。

1.中小学教师减负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加强教师统筹管理中的一系列机制性问题,标志着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体系日益趋向完善;

3.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呼吁社会各界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这既是积极回应基层一线教师热切期盼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推进教育事业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关注点二:实施《意见》要注意的问题

1. “减负”减出实效,得从关键处着手,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2. 摸清负担来自何处。教师负担重,既有教育系统自身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原因,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

3. 减负不等于教师就没有了负担

(三)关注点三:落实《意见》的对策和意见

1. 各地要因地制宜,列出具体减负清单,确保减负工作落地见效。

2. 上级部门改变理念,从“管理”教师转变为“服务”教师。

3. 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修养,增强责任意识。

4. 政府要加强监督政策落实,严肃问责机制

5.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试题模拟】

1.2019年,基层减负年。岁末年底,我们也迎来了教育减负的“重磅”新闻。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额外工作负担过重,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布置随意。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此时《意见》的出台对老师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意见》为教师减负,全面清理整顿进入学校的各项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取消各种和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净化教学环境,把时间和精力还给老师,这对老师来说可真是一大幸事。

《意见》的出台首先是贯彻落实基层减负的重大部署,有利于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是为了加强制度建设,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增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加强教师统筹管理中的一系列机制性问题,标志着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体系日益趋向完善。再次是为弘扬尊师重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推进教育事业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出台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讨论,在落实教师减负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减负”减出实效,得从关键处着手,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要摸清负担来自何处。要认清楚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问题根源,既有教育系统自身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原因,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因此,要彻底做好“减负”这件事,可能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各地要因地制宜,列出和细化具体减负清单,避免“一刀切”。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额外的工作负担来自方方面面,必须厘清责任,坚持刚性治理。推进教师减负,要向最典型、最紧迫的问题“开刀”,重点整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借用人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减负工作落地见效。

第二,各组织各部门多方协同发力,才能“减”出实效。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领域,不能光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责任,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倡导尊师重教新风尚,进一步营造理解教育工作、关心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让老师们“轻装上阵”。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部门及各级党委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努力引导全社会进一步理解教育工作、关心中小学教师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第四,政府要加强监督政策落实,严肃问责机制。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督促减,以减增效,指导各地做好落实工作。坚持定期督导与长期监管相结合,将结果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第五,改变理念,从“管理”教师转变为“服务”教师。在落实《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也应改变长期形成的“管理”理念,上级管理部门对基层学校应从“管理”逐渐向“服务”转变,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对学校对教师给予全力的支持。学校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搞好教学,用好的教育成果,向上级管理单位汇报,而上级管理单位则主要是为基层做好服务,通过为基层学校提供良好的服务,来进一步提高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减负不等于没有负担,减负只是减掉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方式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落实好教师的职责归位。比如备课、教研、在职培训等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立足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依法依规、明晰规范教师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和制度规约,履职尽责,立德树人。应相应的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真正地把“从教”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总之,要想真正把《意见》落到实处,尚需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单凭某一方面,恐怕都很难一下做到位!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