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技巧分析
2021-03-02 06:40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技巧分析

巧审题 大加分

对于申论来说,通常情况下,做题的第一步骤就是审题,甚至审题就可得出初步的解答思路。很多考生也知道审题的重要性,但是在申论考试中,往往会忽视甚至忘记这一步。很多考生都非常重视对材料的阅读,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甚至有些考生拿到试卷先看的是材料,读完材料才阅读题干,浪费时间不说,还因为审题的匆忙造成了要点的缺失。

审题的重视程度主要表现为两个因素:一是审题花费的时间;二是审题后获取的找要点的提示信息是否完整和精准。很多考生可能会说,审题只要得出作答对象就可以了,至于要花费一两分钟的时间么?在这里可以说,需要,甚至是必要!

审题要审出些什么,很多考生应该都能流利的回答,不外乎题型判断,对象,作答范围,分值,字数以及要求,但是很多考生会忽略一点,那就是作答对象的限定词。可能会有考生质疑,限制词有这么重要么?下面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概括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材料中有这一段:“依法治国”受到重视,从中央领导层到街头巷尾,“依法治国”都是绕不开的主题。在法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李步云,勤恳耕耘 50 余年,亲历和推动了国家法治的许多重要进程。李步云表示,现在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因为利益调整,社会矛盾多发、高发。这其中产生了腐败现象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几个领导人是不行的,必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主要标志,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这道题并不难,但很多考生在作答时都把材料中腐败等问题写在答案中。这就忽视了题干中归纳对象的限定词“依法治国进程中”,进而忽略了材料后面“必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这一表述,造成无效书写,占用了其他要点的字数。

通过这一个小例子,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练习中能重视审题,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通过审题精准定位要点。

 

申论多则材料阅读范围题的做题方法

申论考试这几年的命题方式越发灵活,归纳概括题的归纳对象更加新颖多元,提出对策的问法更加灵活,等等其他各个题型也都体现出新的特征。从2021年省考来看,申论材料阅读有回归多则材料阅读的趋势。因此,掌握多则材料阅读题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备考中成为了制胜的必备法宝。结合例题讲解:

一、试题材料

假如你是某市执法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要在执法工作研讨会上,做“科技推进执法现代化”的主题发言,请根据“给定资料1、2”拟定一份发言的PPT内容提纲。

要求:(1)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条理清楚,有逻辑性;(3)篇幅300字左右。

【审题】

①主题:科技推进执法现代化

文种——提纲——纲目式

②执法工作研讨会——背景:会议目的意图是什么?

总结、分享、交流执法上的工作经验——科技推进执法相关,给下阶段工作提供指导、方向、建议

③材料范围:材料1、材料2

材料节选:

材料1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啸而来,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量的新科技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显著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也对执法者的理念和素质、执法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

背景:点明科技在执法中的影响:科技高速发展为执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提高执法效率,提出执法新要求。本段是材料1的总领段落,材料的书写逻辑为总分,我们抓住总领段落,便可轻松的明确答案的书写逻辑。由这一段来看,我们可以明确在接下来的答案寻找和书写中,应涉及执法理念、素质和执法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材料2:

S市M区运用大数据分析,将社会治安的各类事件发生频率,以“热点地图”“词频分析”“排行榜”的形式呈现出来,强化了治安工作的针对性,破解了一系列执法难题。“通过物联网感知设施的‘互联、物联、数联’,(实际做法)推动社区治理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发现转变,公共安全工作的重心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S市公安局龚 局长说。执法转变!

……

材料2中的第一段也是具有总体性质的段落。总体介绍了将大数据分析应用到社会治安领域的成效,借由公安局长之口说明通过物联网感知设施达到推动社区治理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发现转变,公共安全工作的重心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公安局长的讲话实际上总领了材料2,后面的材料都是在这一理念转变下的实际工作方式和案例呈现。

二、核心作答原则

1.明确材料逻辑关系。多篇材料阅读不再像单篇材料阅读一样进行精细化阅读,需要把握每一个字眼。在多则材料的找点过程中,具有普适性的原则是通过段落与段落之间关系去寻找要点,总分关系找总的部分,提炼关键词或重要表述,并列关系则提炼并列关系的关键词或表述,递进关系则主要看递进的内容。总之,多则材料阅读的要点一般不会过于精细,通过判断段落与段落,篇与篇的关系,得出核心词汇或表述即可。

2.注意权威人物表述。总体来看,案例型材料在省考中出现频次较高,对于案例型的多则材料阅读,一般要点的得出要么通过总结性的表述去找寻,要么通过核心人物如总书记、专家、官员、学者或者市民网友等进行呈现,尤其是材料中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定要重点解读,这些“权威人物”的话语基本上都是命题人核心想表达的思想。因此,多则材料阅读,多关注权威人物讲话,提炼关键词,找准要点。

 

如何提高申论作答技巧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公务员备考是一场长期、持久的战役。而且申论复习也是一场枯燥、充满挑战的过程,公务员的小伙伴刚开始复习申论,会存在一些疑惑,要怎么开始、怎么准备?那今天就带着大家先一起了解一些公务员备考方法:

一、更高效掌握题目

历年题目最接近出题人出题思路,是申论练习的最好的材料。当前很多考生普遍存在题目练习太少情况,许多考生题目材料只做一遍,一方面时间紧,另一方面觉得记住了答案,不愿意重复再做的心理。做题不是为了记住答案,而重要的是梳理总结每个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才是关键,能够举一反三,梳理做题思路。所以,大家在自己备考时,申论历年题目作为第一资源,至少做3遍以上,同时也可以练习其他省份的考题,每道题目进行总结,然后在考题中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答题思路,注重做题质量,这样在以后做到类似题型时能快速作答,提高效率。除此之外申论考试现在更加侧重政治综合能力,我们也可以关注材料背后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察了哪些内容,融会贯通,由浅及深,真正理解申论内涵,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

二、文章写作多积累

申发论述在申论分值中占重要比重,是关键题型之一。然而文章写作一直是大部分考生不愿意写的题型,写不出来,不会写,没有内容这是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家在学习时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其他非作文题目。申发论述不断积累学习的过程,想要得高分,写出优秀文章,首先大家可以先积累素材,在复习备考中关注当下,每天利用二十到三十分钟时间关注的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或者关注一下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五四青年等榜样人物,了解优秀人物的事迹,学习精神品质,然后灵活运用在文章中,增添亮点、丰富写作。大家可以把日常做的题目积累到笔记上。再次,实战演练也很关键,结合积累内容运用写作理证法和例证法两大方法,修改整理,形成不同角度的完整文章。最后希望大家先克服内心的抵触,主动弥补学习弱点。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几点备考小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多动笔、多思考,在备考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

 

如何区分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

众所周知,申论考试有五大题型,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以及申发论述。五大题型分别有自己的答题逻辑,所以学好申论,做好申论题的前提是,必须得能准确的判断题型。这几种题型中,有两种题型比较容易混,那就是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那么到底如何区分这两种题型呢,接下来就来说一说。

归纳概括通常都会在题干中给定一些标志性词汇,能够方便判断题型,比如归纳概括、提炼、谈谈等。如果没给标志词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和综合分析弄混,这时候,归纳概括一般都会在题干中告诉我们要概括的是哪个方面,因此,学员在作答的时候,可以通过审题,确定作答对象到底是哪个方面。

申论中常考的两类综合分析:一是通常给定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让我们去理解、解释,也就是去下个定义,在分析时我们就是通过审题确定题干中的核心关键词,然后围绕着核心关键词找相关的所有要点,全部找出来。因此,考生们在作答的时候是要进行全面多角度进行分析的,而不是单一片面的从某一个方面出发找要点。

在实际做题中,我们会发现有的题会问“请分析……”。此时我们要注意,其实综合分析中,几乎不会出现分析两个字,或者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都会出现“请谈谈……”,对于区分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本质上是看是否要进行多角度分析,而不是单纯的从一个词就判定这就是综合分析或归纳概括。

【国考】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10分)

通过对题干的阅读,我们能够确定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作答对象是举措,这个举措的主体是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并且给了限定条件S市。我们得到以上信息后,我们进一步分析,这道题让我们概括举措,也就是做法。既然只是找做法,只那就是让我们去概括其中一个方面,而不是进行全面的多角度分析,加之它有明显的概括字样,因此,我们能够确定这道题的题型是归纳概括题。

【省考】根据给定资料2,请谈谈对划线句子“40年巨变之后,说走就走,路不再长”的理解。(15分)

通过题干的阅读,我们能够发现,题干中有明显的“谈谈……”字样,但我们说过判断题型不能只单纯的通过这样的词汇来判断,因为谈谈不止在归纳概括题中出现,所以还要综合分析作答对象,这道题中说了,是谈谈对一句话的理解,所谓理解,也就是找到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围绕这个词的无论是原因,还是影响,或者问题。都可以叫做理解,所以作答对象并不是单独的某一方面,需要多角度分析,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

 

弘扬红船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包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红船精神,在建党100周年的今天,具有格外强大的感召动员力。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红船精神的相关内容:

一、红船精神的提出背景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红船精神。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红船精神包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二、红船精神的主要内涵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理论特点。在党的领导下,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创新充分展现了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实践特点。回顾近百年历史,党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改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就是这种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特点。党在成立之时就庄严宣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在革命斗争中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代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这三种精神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缺一不可。这样的逻辑体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在结构和发展主线。

三、红船精神的意义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党的先进性之源。红船上诞生了实现中国梦的领导者,是实现中国梦真正的起点。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四、红船精神热点应用

在“党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奋斗”、“奉献”等相关主题中都可以引入这一热点,拿创新型政府这一话题举例,分论点论证示范:

建设创新型政府是我们的施政要求。崇尚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红船精神的核心就是首创精神。我们党正是凭着这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开拓的思维意识,不仅回答了中华民族往哪里去的历史之问,也以自身的伟大实践丰富了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制度方案,将当代中国推进到一个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今时代,面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真正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因此,政府必须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对公共服务部门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必须要及时破除那些僵化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制度,建设创新型政府。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