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月份最新面试热点
2021-03-04 07:24
来源:政华教育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成由勤俭破由奢,反食品浪费法来了

热点背景 

2020年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对食品浪费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监管措施等,同时对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


1.政府部门。要求县级以上政府每年对反浪费的工作目标、工作进展、具体举措、工作成效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2.餐饮行业。要求餐饮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自查自纠。可以根据反食品浪费法制定、实施餐饮行业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

3.学校。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观。

4.新闻媒体。要求新闻媒体多开展反食品浪费的公益宣传,对制作、发布、传播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等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进行罚款、停业整顿,严重者依法追究责任。

模拟试题 

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此消息一出,引起公众广泛点赞。对反食品浪费法,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概括话题,给予客观评价。

反食品浪费法虽然尚在审议阶段,但是它的提出审议标志着依靠法律制止餐饮浪费迈出了关键一步,公众们纷纷点赞也体现出公众对于反食品浪费法的支持和期待。反食品浪费势在必行。

2.结合实际分析现状。

生活中,一些红白喜事、节日和日常宴请为了面子而点菜“多多益善”,一些娱乐节目、网络直播为了博取眼球不惜催吐等,都造成了食品的严重浪费。有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城市餐饮浪费高达1700万吨,可以养活3-5万人一年。而光靠传统的道德约束,提倡节约,效果甚微。

3.意义。

(1)体现了我国对食品浪费情况的重视,开源节流才能端稳、端好中国的饭碗。

(2)对反食品浪费法明确了各方主体责任、具体要求、惩罚措施,增加了犯错成本,用法律的手段对公民形成震慑力,更加行之有效。

(3)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更加促进我国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建设。

4.面临的挑战。

(1)立法工作时间漫长。立法遵守严格的程序、修订标准,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期间食品浪费情况依然严峻。

(2)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公众勤俭意识的树立和节约习惯的养成仍然是根本。

5.提出建议。

(1)科学立法。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法律专家、行业协会、餐饮企业代表和公众的想法和意见,结合我国目前食品浪费方面的问题进行多方论证,完善责任划分、惩处细则等,使反食品浪费法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2)做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前的反食品浪费工作。各地政府和餐饮行业可以借鉴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地方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行业规范来要求各单位、餐饮企业提前进行实施。

(3)做好宣传,培养节约意识。一方面继续通过电视专栏、短视频平台、地铁广告等方式宣传节约粮食的意义、具体方法;另一方面开展“反对食品浪费,从我做起”系列主题教育走进社区、机关单位、学校、农村等,培养公众的节约意识和习惯。

观点参考:教室“拆墙”,大学共享

  【背景事件】

  今年年初,北大、清华互相开放本科课程的新闻一时间在网络上刷了屏。不少网友调侃道,如今终于不用再纠结上北大还是上清华的问题了。

双方的开放力度有多大?据了解,2021年春季学期,北大和清华互开课程共有83门、695个名额。其中,北大将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核心课,含396个名额;清华将向北大学子开放27门优质课程,含299个名额。

  【观点参考】

  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欧美大学自不待言,国内第一个“吃螃蟹者”,广东早于2003年就开始了,先后在两个“大学圈”——石牌6校和大学城10校间进行推广。为何北大、清华迈出这一小步引起了公众极大兴趣?作为中国大学的排头兵,北大与清华“相亲相爱”,无疑有昭示未来的风向标作用。

  话说欧美一些大学,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要丰富得多、深远得多。大学之间彼此可互选的课程也不限于本科课程,研究生、博士候选人、博士后的课程乃至研究项目都相互开放,学籍及学位的名称越来越限于证书的意义。相对而言,国内大学之间仍处于小心翼翼的“恋爱期”,很少进入如胶似漆的“蜜月期”。就北大、清华的开放程度来看,双方所提供的课程数目和课位数量还是相当有限。

   叫好不叫座,让人头疼。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为公众描绘出这样的一幅图景:教室“拆墙”,大学共享——盘活更多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更多笃学不倦的学子,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这分明就是一个利国利民也有利于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正和博弈,为何以前总是知易行难?很多时候,就怕各自心中都有小九九。或为名,或为利,或为面子,甚至是放不下架子,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不积极、不主动,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政策推着走。

  从相关实践来看,有的大学对于课程互选态度消极、存在私心。比如说,有的大学只派出经验较浅的教师去开课,对名师和“金课”有所保留,不愿意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因此,导致各校的互选课越来越少,一些高校甚至连续几年都不开课,选修的学生也越来越少,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也就成了鸡肋。

  当然,在不同大学之间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开放一门课程、给选修者一点学分那么简单。要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就必须从制度上予以确认、管理上予以规范、保障上予以激励。比如说,对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中表现好的大学予以补贴、重奖,以补偿其成本支出,从而提高其开放课程的积极性。

多国开始尝试疫苗护照 但还存争议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速度加快,一个新的词汇——疫苗护照(Vaccine passport)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跨国出行的旅客在接受海关的检查时,还需要出示一份已接种疫苗的证明。

目前,“疫苗护照”的概念仍处于初始的争议阶段,国际社会对此看法不一。在支持者看来,“疫苗护照”的出现、使用与普及将大幅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旅行所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而在反对者看来,要建立一种全球范围内流通且互认、并可有效地保护隐私、保证公平的证明系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加之各类疫苗阻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性还有待观察,因而在有更多可靠的科学数据之前,大范围使用“疫苗护照”似乎为时尚早。

  缘何出现“疫苗护照”?

  简单来讲,“疫苗护照”应是一份受国际认可的新冠疫苗接种证明。《纽约时报》刊文指出,在理想的情况中,该证明可以为旅客在疫情下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人们将不需要查询各个国家不同的防疫措施、依规定准备各种不同的健康证明、甚至可以免除核酸检测与隔离。这将更好地确保每一位旅客的健康安全,并使跨国旅行重新“正常化”。

  随着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疫苗护照”的概念正在越来越多想要摆脱封锁、宵禁和旅行禁令等一系防疫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政府与行业中获得支持。

  如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目前就在积极研究如何通过推行和使用“疫苗护照”这样的认证系统来促进旅游业恢复。英国《卫报》24日报道称,希腊目前正就从2021年5月起允许持有疫苗护照的英国公民前往希腊旅游与英国进行“技术性”谈判。

  目前,进入欧盟各国的非必要旅行基本已被禁止。希腊旅游部长哈里斯西奥哈里斯(Harris Theoharis)坦言道,“(像希腊这样)依赖于旅游业的国家迫切需要向游客开放。”西奥哈里斯表示,之后希腊政府将在欧盟层面上更快地推动“疫苗护照”落地具体事宜达成协议。

  除国家层面,航空业等相关行业也就此展开了相关的尝试,如阿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和阿联酋航空(Emirates)将于近期开始使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开发的电子旅行卡,帮助乘客向航空公司和政府提供他们已接种疫苗或完成新冠检测的文件。此外,新西兰航空(Air New Zealand)将于2021年4月在奥克兰和悉尼之间的航班上试用一种电子疫苗证明。澳洲航空(Qantas)也正在研究类似的技术。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伦·乔伊斯(Alan Joyce)此前还曾表示,澳航将考虑把已接种新冠疫苗列为搭乘其公司航班进行国际旅行的必要条件。

  “疫苗护照”概念先行者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目前已有多国政府在“疫苗护照”领域“领跑”,率先出台了相关政策,并与航空公司、相关行业组织、非营利组织与科技公司一同参与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以推动“疫苗护照”的使用与普及。

  冰岛于2021年1月下旬率先向已接种了新冠疫苗的公民提供疫苗接种证书,成为首个签发“疫苗护照”的欧洲国家。据相关报道指出,冰岛卫生部已就此建立官方网站,以确保证书的分发。冰岛卫生部表示,签发“疫苗护照”旨在免除边境防疫限制,为人员在国家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

  希腊则于当地时间2月23日发布了类似的电子版疫苗接种证书,为已完成全部两剂疫苗接种的人员提供官方证明。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英国首相约翰逊也于22日宣布将考虑把“疫苗护照”作为摆脱疫情影响的途径之一。而美国总统拜登在近期的一项行政命令中也提出,将要求联邦政府机构“评估将新冠疫苗证书与其他疫苗接种文件联系起来的可行性”。

  据法国24电视台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在签发或寻求将“疫苗护照”列为入境要求的国家包括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和瑞典等。

  此外,其他国家类似“疫苗护照”的举措还包括:智利向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冠康复者发放“免疫卡”;以色列向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或新冠康复者签发“绿色通行证”,据悉,以色列在其境内对“绿色通行证”的持有者大开方便之门,向他们开放更多的商业服务。路透社25日报道指出,“绿色通行证”已成以色列“新常态”,如该国近期举办的一场大型露天音乐会便仅限通行证的持有者参加。

  总的来看,尽管各国凭意愿签发“疫苗护照”并不困难,但现实的挑战在于要想真正地将其运用在跨国旅行上,“疫苗护照”若要实际生效,首先必须在各国间达成共识,在国际社会中取得认可。

国际上面临重重挑战

  尽管“疫苗护照”或将成全球公共生活完全恢复正常的必要条件,但如何使用和为其设定规则需严肃讨论。

  欧洲首个签发“疫苗护照”的冰岛于日前率先指出,该国将对其他欧洲国家所签发的类似证明表示认可,并允许其持有者入境。另据彭博社23日消息,泰国也于近期表示,将考虑对持有他国签发“疫苗护照”的旅客免除为期两周的强制隔离入境限制。

  虽然多国对“疫苗护照”的实际应用持开放态度,但也不乏质疑的声音。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暂不建议各国采用此类护照。世卫组织担忧地指出,将“疫苗护照”作为简化入境限制的先决条件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疫苗可有效缓解病毒传播,“而就现阶段来讲,‘疫苗护照’尚且缺乏足够可靠的科学数据。疫苗的有效时间、接种后是否会再次感染或携带病毒等等这些疫苗有效性方面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评估与考量。”

  而法国卫生部长奥利维耶韦朗也曾反复表示,现在讨论“疫苗护照”议题还为时过早,因为只有不到250万法国公民接种了第一剂疫苗,故目前还不清楚疫苗可否有效阻止病毒传播。

  此外,不同品种疫苗的差异性、各个国家不同的接种方式、两剂疫苗间的时间间隔等因素也会在不同国家间就“疫苗护照”的可靠性引发分歧,加大统一管理的难度。尽管多个欧盟国家对“疫苗护照”的推行表示支持,但目前欧盟整体尚未就其使用规范达成共识。

  除了可行性与科学性外,“疫苗护照”在公平性上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担忧。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的法学副教授日前发表了一份关于“疫苗护照”伦理问题的研究报告,认为“疫苗护照”在对人权和隐私数据保护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目前,在英国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反对“疫苗护照”的请愿已有超20万人签名。该请愿指出,“疫苗护照”的推广无异于强制规定个人必须接种疫苗,这将对不愿意或还没有接种疫苗人士的生活与出行造成影响,甚至产生歧视等问题。

  而在英吉利海峡对岸也有类似的顾虑。据路透社26日消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讲话中指出,疫苗护照对年轻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于特定人群可优先接种,这使得在接种队伍中排在较后的年轻人将因为还没有接种疫苗而被禁止旅行。”

  《每日电讯报》等多家媒体分析称,假使“疫苗护照”在全球范围内实际落地,那也将进一步加剧疫苗争夺战以及疫苗全球分配不均问题所带来的不平等现象。在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公民享受更方 便的国际旅行之际,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国家公民的跨国出行将进一步受到限制。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将“暂时”反对将疫苗证明作为允许国际旅行者进入其他国家的必要条件。不过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组织的专家正在与世卫合作,为“疫苗护照”制定规则与全球标准。2020年年底,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和瑞士一家非营利项目基金会展开合作,开始测试一种名为CommonPass的电子健康证明。

  欧洲新闻网(Euronews)刊文指出,虽然当下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疫苗护照”仍面临多重挑战,但关系紧密或寻求共识的国家间或将率先认可双方所签发的证明。

重视!教师平均工资低于公务员将问责当地

  2020年,经各方共同努力,全国所有县(市、区)均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

  但据反映,目前一些地方在考虑给公务员普遍发放奖励性补贴时没考虑义务教育教师。为防止问题反弹,特提醒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不低于”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公务员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落地落实。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将继续关注各地“不低于”落实情况,对问题严重的地方将实行挂牌督导,对落实不到位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严肃追责问责

  新京报评论

  现在看,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已普遍实现,如何避免一些地方在“工资外收入”部分玩花样,也需重视。这就离不开教育督导、追责问责之力。

  2018年,国办印发意见,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凡未达到要求的地区要限期整改达标,财力较强的省份要加快进度。2019年年底,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就明确2020年将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导。

  2020年7月1日起,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又在“微言教育”和“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同步开通专门举报平台,对相关问题进行常态化监督处理。而这次针对一些地方给公务员发补贴不考虑教师的情况再发要求,并明确要追责问责,就是在进一步消除地方政策死角。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