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2国考申论范文
2021-03-10 01:49
来源:政华教育

2022国考申论范文

用梦想托举人生奖杯

一位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就,我之所以获得这个奖杯,其背后是对奋斗者坚持梦想的褒奖,这个奖杯上不仅有我的名字,还有我们团队的名字,其实还应该有国家的名字。句子虽短,意味深长,重点说明,奋斗者唯有坚持梦想才能收获人生的奖杯,而奖杯的背后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团队的协力、国家的支持。

人生的奖杯应该有奋斗者的名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功的道路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奋斗者自己克服困难和阻力,持续奋斗。要实现梦想,必然克服很多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吃尽常人无法吃过的苦。淘宝创始人马云在创立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均没有放弃,最终成为中国首富。各行各业还有许多这样的案例,他们是是不同战线的奋斗者,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奖杯还应该有团队的名字。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一个团队就是一个人成功最强大的支撑。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成,其背后离不开团队协作、守望相助,我国许多科研领域之所以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背后就是一群群研发团队齐心协力、不断进取的成果。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奋斗者的身后都有一群人,一个团队,共同托起一座座奖杯。在人生的奖杯上,理应刻上团队的名字。

人生的奖杯上,更应当有国家的名字。面对问题、矛盾和挑战,除了个人的拼搏、努力和奋斗,离不开国家这个坚实的后盾。新冠肺炎来袭,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控制好疫情的国家,也是首批实现疫苗问世的国家,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才有能力抵御任何危机。面对当下就业难的困境,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增设岗位、保就业、稳就业、帮助群众解决根本性的吃饭问题,只要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收获成功,坚持自己的梦想。奋斗者最有力的底气,来自己国家,人生的奖杯上,理应刻上国家的名字。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传承一代,一定能收获人生的奖杯。

 

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的新粮食安全现,走出一条中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态度,确保粮食安全。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我国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尤其是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暴雨、山洪和泥石流,使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不仅是解决粮食需求问题,更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相继取消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特别是在2006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本民负担,确保种粮的基本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取保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既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又要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延川县绿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就是一家通过粮食种植托管发展起来的服务机构,合作社鼓励发展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粮食耕种收,产加销等关键环节托管服务,解决好“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的问题,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因此,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构建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任务。过去,我国在农业基础上十分薄弱。如今我国搭建了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粮食交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服务宏观调控服务粮食流通的功能不断提升。依靠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不仅成功的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也显著提升,未来,我国将积极构建多远市场主体格局,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销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这就更凸显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及各种社会因素,正是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粮食,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确保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品质人才双管齐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创新犹如深山里的一捧清泉,清澈甘甜;创新犹如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乘风破浪;创新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希望。创新为国家发展奠定基调同时也是国家前进路上的重点。但令人忧心的是,我国在创新发展的过程里仍然存在着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品牌形象提升受阻、国民热衷海外消费等现象。若想稳住中国形象,改变以往刻板印象,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攀升,切不可满足于现状,应加强推动创新发展引领技术中国。

提升品质是创新引领技术中国的立足点。创新是产品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而质量提升是创新的第一步。海尔集团张瑞敏面对消费者提出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时,果断排查后宣布由制造冰箱的人亲手销毁劣质冰箱,虽然砸掉的是冰箱,但国人面前树立的却是企业追求质量的决心和消费者的信心。也正是如此,海尔集团便走上了优质品牌之路。无独有偶,在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特仑苏毅然决然将品质追求作为宗旨。随后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如果说张瑞敏砸冰箱是中国产品质量的里程碑,那么特仑苏产品定位就是中国质量的新起点。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对创新引领技术中国大有裨益。

注重人才是创新引领技术中国的发力点。创新的原动力便是人才,没有人才何来创新?正如人们所熟悉的毛毛虫效应,将毛毛虫围绕花盆摆放并摆放一些松叶,毛毛虫就会夜以继日地转圈圈,最终精疲力竭而死。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创新工作的开展要入要避免如同毛毛虫一样重复既有的思考过程和思考行为,而是应该开拓思路,善于转变思路,从而另辟蹊径。除了注重人才的形成与培养,企业也应当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将人才创新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真正认识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形式。因此,注重人才对创新,引领技术中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道路势必充满坎坷。加强创新将引领技术中国实现更高的制造业水平,向世界呈现“现代、发达”的技术中国。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

在古人的诗词里,常常出现关于动物的描述,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描绘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然而当下,活熊取胆、虐猫屠狗等极端事件频现报端,践踏动物权利、无视动物福利的现象屡见不鲜,折射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其它动物的陪伴。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就拥有了难以计数的各种动物,它们构成了地球生命系统,赋予了这颗星球别样的活力。在人类产生之后,这些动物又成为保障人类生存、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丰富的动物资源为早期人类提供了不竭的食物来源,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不少动物逐渐被人类驯化,它们或勤耕于田地,或捕猎于野外,或负重于泥泞,或值守于柴门,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和朋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将形单影只。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保护动物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有不少人认为,保护动物福利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得不偿失。其实此言大谬!保护动物福利,绝不意味着不开发、不利用动物,相反,意味着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动物。通过保护动物福利,能够实现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动物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此其一。其二,保护动物福利,能够有效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从国际贸易方面看,也能够使我国的动物类产品更加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突破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从而扩大出口,赚取更多外汇。

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说,保护动物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衡量标准,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还包括精神文化水平。显然,无论是活熊取胆,还是虐猫屠狗,都充满了血腥和残忍,充满了对生命的蔑视和践踏,充满了原始和愚昧。而文明社会,则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对生灵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时,要理解动物面对伤害时的恐惧、无助和痛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减轻加诸动物的不必要的痛苦,这种慈悲情怀恰恰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人与动物,本是相依相存的伙伴关系。造成当前动物权益丧失、人与动物关系紧张的主要责任在人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应当坚持自律与他律两手抓,既要下大力气普及尊重动物、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先进理念,也要在法治体系和监督管理上狠下功夫,给动物更多的权利和福利,才能缓和人与动物之间的紧张关系,描绘出一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画卷!

“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矣。”当前,虐待动物,甚至屠杀动物的情况愈演愈烈,且变本加厉,如果不立即亮起红灯,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人类将悔之晚矣。必须加强宣传,提高群众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加强监管,让虐待动物的行为无立足之地,完善法制,提高虐待动物的违法成本,惟其如此,才人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传承为创新之基 创新为传承之翼

托尔斯泰有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往前走。”人如此,国亦然。一个民族的富强需要做好传承和创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诚然,没有创新,传承也只是拾人牙慧;没有传承,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因此,需理清传承和创新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找到最大公约数。

传承是创新之基。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有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屠呦呦,在面临人类饱受疟疾之苦且已无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研究疟疾药物。面对落后的研究仪器和科学理论条件,她决定从我国传统中医上寻求方法。终于,在对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的充分研究、汲取上,创造性的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至少挽救了两亿多饱受疟疾之苦的人。可见,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的根基是传承。

创新为传承之翼。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儒家文化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朽,正在因为能够不断地吐故纳新保持活力、除旧布新彰显生机。而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民也是极富创新力的。创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地动仪到四大发明再到如今我国在多项领域弯道超车,都离不开创新创造的助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才能源源不断的推动历史进步、时代发展。而如若只是囿于前人地条条框框难以自拔,难以突破,又会是怎样一种可悲的解决。因此,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将传承与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力量。如若一味墨守陈规,只会消耗先辈积蓄的能量,迟早会消耗尽;如若只是凭空创新,只能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无头苍蝇似的乱飞乱撞,难以窥得真意。“人在制物时,总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手艺融到里头去,在前人的基础上留下一点新的痕迹,这样这门手机才能历久弥新。”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将传承和创新融合起来,才是国家兴旺发的永动机。

从齐国管仲,到晋代王羲之,再到当代屠呦呦,他们的成功无一例外的向世人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的强大力量。可见,唯传承者进,唯创新者强,唯传承创新者胜!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