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
2021-03-26 01:59
来源:政华教育

常见错误选项助你巧解细节题

在省考行测考试中,细节判断题是经常考查的一类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原文是否一致的能力。那么在考试中,如何判断题目是否是细节判断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题呢?通过以下内容带大家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部分,我们主要都是通过问法去识别题型的,细节判断题也不例外,它也有一些常见的问法。如:

1. 以下选项对于原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2. 以下与文意(不)相符的是:

3.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4. 根据材料,(不)可以推出的是:

读完问法,判断题型之后,我们如何去解题呢?(以选择符合文意的问法为例)

第一步,把四个选项依次去定位原文,找到选项在题干出现的位置。

如果选项的相关内容没有在原文中出现,即不是本文内容,无中生有直接排除掉;如果能够在文段中能找到相关内容,进入到第二步。

第二步,对比选项与题干的异同,看选项与题干说法是否一致。

我们在对比时如何保证又快又准呢?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陷阱”选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项设错类型,帮我们去快速排除一些错误选项。(1)正话反说:选项表述与题干相反。如多变少、大变小、上升变下降等等。(2)混淆范围:扩大或缩小范围。(3)强加因果:选项把不具有因果联系的概念用“导致”、“使得”、“造成”等因果词相连。(4)绝对表述:选项出现“最”、“一定”、“必须”、“就是”等字眼。(5)偷换概念:整体相似,个别表述用词与材料不一致的概念词。(7)混淆时态:已经、过去、现在、未来。

接下来我们就以两道题目为例,来体会解题思路在题目当中的运用。

【例题1】社交恐惧症是焦虑障碍的一个重要亚型,其主要症状是害怕受到注视,例如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不敢出门。害羞则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特质,本身并不具有病理性。不过,绝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症状都会得到明显缓解,对于症状程度较轻的患者,应该首选心理治疗;如果患者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则可以首选药物治疗,但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才是治疗社交恐惧症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都起病于青少年时期,所以预防非常重要。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害羞是社交恐惧症的一个重要亚型

B. 社交恐惧症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治愈

C. 中老年人不会成为社交恐惧症患者

D. 症状程度较轻者用结合治疗最有效

【答案】D

【参考解析】

A项定位原文“害羞则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特质,本身并不具有病理性”,未涉及害羞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重要亚型,无中生有,A项排除;

B项定位原文“如果患者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则可以首选药物治疗”,说明社交恐惧症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正话反说,B项排除;

C项定位原文“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都起病于青少年时期”,不代表中老年人不会得社交恐惧症,C项排除;

D项定位原文“对于症状程度较轻的患者,应该首选心理治疗;如果患者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则可以首选药物治疗,但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才是治疗社交恐惧症最有效的方法”,说明症状较轻的患者采用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才最有效,与原文一致,D项当选。

综上,本题选择D项。

【例题2】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如想让某个小球隐形,可在该小球的四周覆盖一层以同心圆形状排列的超材料,这种材料能挡住传来的一切光波,并且不发生反射或吸收现象。被挡开的波在物体的另一边再次汇合后继续沿直线传播。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也就实现了视觉隐身,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未来,隐形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实现隐形,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隐身衣能够让光线穿透自身

B. 物体阻挡光波使人能够视物

C. 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

D. 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

【答案】B

【参考解析】

A项定位原文“这种材料能挡住传来的一切光波,并且不发生反射或吸收现象。被挡开的波在物体的另一边再次汇合后继续沿直线传播”,可知隐身衣并不是让光线穿透自身的,A项排除;

B项定位原文首句“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与原文一致,B项正确;

C项定位原文“未来,隐形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实现隐形,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可知并不是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C项排除;

D项定位原文“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可知并不是能够反弹雷达波,D项排除。

综上,本题选择B项。

通过以上题目,对于细节判断题的解题步骤我们可归纳为两步走:第一步,定位选项在题干中出现的位置;第二步,对比题干与选项的异同。通俗的讲,就是看选项在题干当中“有没有”,说法“对不对”。重点去关注常见的设错类型,从选项入手进行排除,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主旨观点题转折文段之明确话题

亲爱的备考公务员的小伙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言语理解中主旨观点题中的一类常见文段——转折文段。这类文段的特点是在整个文段中,前后内容之间主要发生了转折。那小伙伴们一定知道,转折这种表达方式出现的时候往往重点出现在转折之后。这类文段亦是如此,所以往往我们在转折之后去找文段主旨,但是很多同学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会忽略转折前后的话题。那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通过题目看一看究竟应该怎么分析。

【例1】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缓慢,雌花数量多,坐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说明( )

A.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B.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情况

C.“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D.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参考解析】正确答案:A。我们发现文段第二句出现了“事实上”这样的表达,可以看出前后发生了转折。通过阅读我们发现转折之后能够体现“顶花带刺”的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也可以体现出“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是安全的,那这道题我们应该选择A还是C呢?此时我们来看一下转折之前: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我们会发现转折之后就是针对转折前的观点进行反驳。这样,转折前后的重点话题就是“顶花带刺”的黄瓜会不会引起性早熟。这样的话A、C两个选项我们就能够非常明确的确定答案为A。

通过上一道题的练习,我们会发现,对于这类文段,我们在做题时,前面出现了“有人说……”后面进行转折,往往是针对前面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这样,我们其实可以很快确定文段重点。接下来我们再来练习一道题目吧!

【例2】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实际上,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假如我们观察网络媒体上的有些表达,就会发现它存在着一种极端化的趋势,严谨的人不一定参与表达和讨论,同时网络媒体上有许多非理性的谩骂和恶意攻击等。结果虽然言论自由了,但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很容易遭到围攻,这不是思想自由,仅仅是言论自由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思想自由的前提并非言论自由

B.言论自由将导致思想的极端化

C.思想自由并不等于言论自由

D.言论自由不必然导致思想自由

【参考解析】正确答案:D。我们会发现这道题其实和上一道题非常类似。那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类文段的特点的话,我们发现这道题开始说到“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紧接着出现“实际上,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并且后文就是在论证这一观点,那答案就会非常明确了,对应到转折之后的表达,故答案为D。

通过上面题目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要在以后做题的过程中,运用技巧快速的解决这类题目。

 

有一种主旨,只有“假设”知道

片段阅读是行测主旨观点题的常见题型,这种题目题干内容的长度是最令我们苦恼的问题。有很多同学会觉得,只要给他足够多的时间,那么文段内容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是一定可以读出来的,但是,真正的考试时间有限,我们给每道片段题目的时长只有一分钟左右,那么,应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准的把握主旨观点呢,今天就来带大家一起寻找会出现在片段阅读中的某些非常有用的线索,假设句。

有些句子读起来感觉很平常,但是其传达的重点信息却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假设句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它所强调的重点我们也可以寻到一些线索。比如下面这些情景:某些人在生病之后总是会说“如果我当初注意早起早睡,那么现在也不会头痛了“。很显然,这句话在强调早起早睡对生命健康的作用;某些家长总是会劝孩子,如果年轻时不注意保暖,年龄大了身体就会出现状况,这样的告诫用一个假设句进行表达,重点是在强调年轻人应该注意保暖……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假设句是在强调假设之后的某种情景的重要作用。放到片段阅读题目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例题】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明和日益完善,学术研究日益严谨,数据、方法才说明一切,特别是数据最显重要。但是,这种学术发展趋势暗藏着危险。现代计量经济学之发达,其专业程度之深,已让人目瞪口呆,这一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大样本研究,寻找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从中得出某些政策结论。这种大样本研究具有抽象性,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舍弃了一些重要信息。如果沉醉于计量方法形式上的巨大魅力,看不到其中暗含的缺陷,就容易被数据所带来的虚假安全感所欺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绝对地位

B.批评一味迷信经济学计量方法的学术研究趋势

C.说明完善样本选择对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D.解释如何通过经济变量分析得出政策结论

【参考解析】答案:B。这道题目在谈论的话题是计量经济学,它所秉承的大数据研究其实暗藏着危险。在文段的末尾部分,有提到假设句,如果沉醉于计量方法形式上的巨大魅力,就容易被安全感所欺骗,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能沉醉于计量方法形式上的巨大魅力。A选项完全脱离了作者的主旨,文段并不是想表达计量经济学的绝对地位,相反,是想让我们不要过于迷信它;B选项符合假设之后的主旨传达;C选项是在对完善计量经济学本身提出看法,原文只是说不能过分迷信计量经济学,并没有说其本身应该如何调整,排除;D选项得出政策结论文段本身并未提及,排除。故正确答案选B。

该题其实就是假设句的典型应用,把握好假设句的强调内容,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重点信息,提高做题效率。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