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片段阅读)
2021-03-26 02:02
来源:政华教育

转折词判定相反相对关系

相反相对,指上下文呈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如: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但有的人渐渐活成了盗版(原创和盗版表示相反的关系)。那我们在考试时,如何进行判定是否为相对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转折词,如:却、然而、但、不过、事实上、实际上、则等进行判定。下面带大家来看看相关例题:

【例题】

百万年来,我们的大脑既演化出了攫取诱惑、逃避伤害的本能,也演化出了我们引以为傲的理性和意志力。不幸的是,本能近乎________,意志力则极为有限。

A.与生俱来 B.无穷无尽

【参考解析】:B。空后面“则”表示转折,有限的意思,那么空应该是无限的意思,故选无穷无尽。

【例题】面对逆境,尼采从来都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在他的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了。这本代表作在1885年出版时销量________,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深入思考自己的理论。在此之后,他还是不断自费印书。直到去世之后,他的思想才被重新________和重视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降 审视

B.惨淡 发掘

C.领先 评价

D.尚可 借鉴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首先看第一空,通过空后的“但”进行判定,确定其为相反相对的关系,从空后“他还是不断自费印书”,从而得出第一空应填“销量不好”的意思。A项的“下降”指从高到低;从多到少,不适合修饰刚出版的销量,排除;B项的“惨淡”指凄凉;萧条;不景气,保留;C项的“领先”指超过同类型的人或事物,位于最前列,排除;D项的“尚可”指合格的,能通过检查的,意思不符,排除。通过第一空确定答案为B。再验证第二空,“发掘”指1.开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2.把人们不容易发现的事物揭露或揭示出来。将其带进去,符合语境。再来看其他未涉及的词,A项的“审视”指仔细看;认真端详,可以保留。C项的“评价”指评定货物的价格,也泛指衡量人物、事物的作用或价值,排除。D项的“借鉴”指跟别人的或另外的事相对照,以便从中学习或吸取经验教训,排除。所以正确答案是B。

通过学习“转折词”来判定文段上下文语境是相反相对的关系,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对“转折词”敏感。所以大家在日常练习时,首先通过“转折词”确定文段上下文语境前后是相反相对的关系,随后找准空前后的提示信息,最后选可以与提示信息表示相反的选项即可。

填句子,既要瞻前也要顾后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句子填空题的做法,核心原则就是保持整体的话题一致和思路一致,那么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种题目里边更加微观的一种分析思路。

我们都知道,在一段话里,句子所在位置的不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比如在段首,一般就要总领全文;在段中,就要承上启下;在段尾,就要总结上文。这次我们就主要讨论一下设空位置在段中的情况。承上启下四个字看似简短,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做错这类题目,就是因为没有把握这个点。我们一定要注意,设空位置在段落中间,那么就需要我们兼顾空前空后的文意,不能只顾前或者只看后,我们需要保证所填入的句子能衔接前后,畅通上下。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题目感受一下。

【例题精讲】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而是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 。典型的例子就是晋代的潘岳,他虽然有“拜路尘”的卑劣行径,但其《闲居赋》一文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品格并不高尚的人同样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篇

B.人格是否高尚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下的唯一要素

C.一些杰作的作者反而更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D.“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在创作领域尤为常见

【参考解析】答案:A。横线出现在中间,因此需要承上启下。前文说“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后文举例表示“虽然人品不高,但是作品优秀”。兼顾上下文可知,A项正确。B项,如果填入“品格不是唯一要素”,那么后文应该说明还有什么其他要素,故排除B项。C项,如果填入“杰出的作者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那么下文的举例也应该与此观点匹配,故排除C项。D项,“知人知面不知心”与原文话题不相关,故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这道题其实难度不高,大家都能根据文段内容确定空中句子的意思,但是如果仅仅通过换句话说之前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大家会感觉A和B项都是能够对应的,甚至于很多同学会觉得B项的“人品是否高下”与前文的“人品是否高下”完全一致,反而A项的“人品低劣”似乎过于片面,基于这层考虑,而选择了B项。但是大家也要明确,就像我们上文提醒大家注意的,设空位置在段中,我们就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观察后文,后文正是通过一个人品低劣的人却写出一手好文章来佐证设空位置的文意,故考虑前后,还是A项更加符合文意。

这道题目分析完了,相信大家对于上文提到的“承上启下”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在我们接下来的做题中,尽量要能够结合给大家提供的这种建议去做句子填空题,如此再三,就能够对于句子填空题有更多的把握。

不是所有对策选项都为正确答案

在学习行测主旨观点题时很多同学会问一个问题:是不是选对策选项的正确率极高?在考试的时候是不是直接选对策选项就可以?其实,并不是。是否选择对策选项,需要分析行文,从而确定重点句是否为对策,以及选项的对策表述是否是文段对策句的同义转述。接下来就通过一道例题来看一下什么样的对策选项是不能选的。

【例题1】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答案】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第一步还是需要梳理文段的行文结构,确定重点句的位置。文段首先以“法官”和“被告”的比喻说明了传统史学研究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间的关系,并指出传统史学研究的对象的特点——不能说话,不能为自己辩护;然后以“所以”引出文段的结论:“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因此文段为因果文段,正确选项需要和结论同义转述。A项准确地概括了文意;B项的“应当谨慎,不能武断”是对文段内容的引申理解,文段并没有说传统的史学研究不谨慎、比较武断,排除;C项主观臆断,文段没有提及要使用“能说话的史料”,属于过度推断,排除;D项由“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可知,文段并非批判规则不统一,而是强调相同材料依然会使结果不同,排除。 故本题选A。

同学们在做行测主旨观点题时,选项对策没有对症下药,也就是选项对策与题干问题无关时不选对策。所以同学们还是需要加强行文分析的能力,同时要明确重点,找准选项。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

 

主旨观点题之主题词筛选

在历年来的公务员考试当中,对于所给既定材料的分析是属于常考内容之一,并且这一部分的考试涉及题量非常大。而在这一部分当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们常说的主旨观点题。主旨观点题是在考察作者的意图倾向,考对材料归纳概括的能力,那就说明我们的正确选项一定会出现这个材料的重点论述对象或者是它的同义转述词语,即文段的主题词。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主题词筛选的解题方法之一:高频词。

【例题】无论西方政治精英们多么不情愿,全民公投最后以微弱优势确定英国退出欧盟。这一件事件直接导致政治海啸瞬间生成:英镑暴跌、美元和黄金大涨;亚洲股市剧烈震荡;英国首相卡梅尔隆重宣布辞职;脱欧事件引起了许多英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等。此次脱欧,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力,既是聚变,也是裂变,使世界在不同层面都陷入阶段性的迷茫,前途叵测,安知非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世界政治海啸瞬间生成

B.世界经济态势剧烈震荡

C.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将被削弱

D.英国脱欧对世界局势将产生诸多影响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

我们先来仔细梳理一下文段中的信息:文段首先指出,英国退出欧盟这一事实,紧接着告诉我们英国脱欧所引发了政治海啸,以及对货币、股市、首相职位、人民情绪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最后又指出了对整个世界的消极影响。

可以说,我们这个文段开篇先提出了英国退出欧盟,后面都是在列举一系列具体表现来谈论它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可得出文段的主题词为“英国脱欧”,且论述的主要内容为英国脱欧所产生的的影响。

就本题而言,唯有D提到了英国脱欧这一主题,所以我们可以很快锁定这个选项为正确答案。而其余选项:A项,脱离了我们论述的主题,且重点强调的话题为“瞬间”,非文段重点论述的内容,排除;B项,也脱离了英国脱欧这一主题,且只谈论了英国脱欧对于经济的影响,而对于首相职位、人民情绪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对文段的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此选项没有点明脱欧这一话题,且只谈论了对英国的不利影响,并未涉及有关世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对文段的概括也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D。

通过这一道题我们可以发现,该文段有一个特点,即归纳出来的主题词在文段当中频繁出现,且该文段话题没有发生内容转换,所以从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寻找主题词的方法:高频词。

同学们在行测考试中,如果遇到了谈论的内容没有发生转换且某个词频繁出现的文段,大家就可以很快确定该词为我们文段的主题词,此时再结合所给出的选项,就可以快速排除无关选项,准确且高效的得出想要的答案。可以说,这种方法能提高大家做题的速度与能力,但还需要同学们珍惜每一个零碎时间多做题,认真总结,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