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图形推理之“多变”的封闭区域
图形推理一直是行测考试中的重难点题目,也是让考生们“望而生畏”的一类题型。我们常见的规律一般分为四类:位置变化、组合叠加、数量关系、图形共性,考试中的大部分题目也都是围绕着这四类规律进行设置的,但是考生们仍然会对一些题目摸不着头绪,这是由于图形推理的题目不仅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而且近几年的考试中对每类规律的考查也越来越细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封闭区域的题目。
封闭区域指的是由封闭线条围成的空白区域。在考试中这类题型较为常见,考生也比较熟悉。不过,在做题过程中考生常用的解题思维大都停留在数封闭区域的数量,而考试中针对封闭区域的考查角度越发多变,因此,摆脱固化思维,如何灵活运用是当前考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些“变形”的封闭区域。
【例题一】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参考解析】答案:C。观察这道题目,每幅图形均不相似而且图形较为规整,首先想到的规律应是对称性,但ACD均为对称图形,排除这个思路;其次我们会发现每幅图形均含有多个封闭区域,便会思考到封闭区域的数量,这道题目封闭区域的数量为3、3、5、5,这时大家会考虑到有可能是呈等差数列的封闭区域数,下面两幅图形的封闭区域为7、7,验证选项可知并无答案。各位考生先别放弃,通过仔细观察选项,不难发现其中的特殊之处,图一中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封闭区域,图二中有三个形状相同的封闭区域,以此类推便可找出答案,本题考查的是相同形状的封闭区域数,因此答案选择C。
【例题二】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参考解析】答案:C。这道题每幅图形的差异度很大且图形多为不规整图形,所以可以排除掉对称性。接下来,大家基本上就会进入到验证规律和排除规律的过程中,而这道题的难点就在于验证到最后会发现没有规律是合适的,比如:直曲性、封闭区域数、线条数、一笔画等等。
通过观察这道题目不难发现每幅图形之间的共性所在,那便是每幅图形均有封闭区域,但这道题显然不是在考查封闭区域的数量,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观察,发现每幅图形的封闭区域均相连而且均以“点”相连。因此答案选择C。
【例题三】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参考解析】答案:A。这道题考查的是综合性规律,难度系数较高,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每幅图形都是由一个封闭区域和若干线条组合而成,所以大家应该会从封闭区域和线条数这两个角度去思考,但是发现每个选项中也都有一个封闭区域,就会觉得封闭区域这个规律是不适用的,再思考线条数时又发现无论是所有线条还是与封闭区域相连的线条也均不能解题。其实,我们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却一直围绕着正确答案打转。这道题考查是封闭区域与线条数的结合,即封闭区域的线条数。因此答案选择A。
通过这三道例题想告诉大家,对于“封闭区域”的理解不要只停留在数量性上,更要去把握封闭区域的各种“变形”以及与其他规律的综合考查,在之后的考试过程中则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破题。
类比推理中的“真假”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也叫种属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在另外一个概念的外延内。比如跑步和运动,跑步是一种运动,运动包含了跑步,这就是包含关系。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注意一下在类比推理中非常容易混淆的包含关系与组成关系。
组成关系,指的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是将整体进行拆分后得到的。比如轮胎和汽车,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汽车是由轮胎组成的,这就是组成关系。
了解了这两种关系的含义后,我们先做一道题目来练习一下。
【例题1】茶杯:杯盖:杯底
A.树林:树梢:树根 B.文章:文件:标题
C.苹果:果核:果皮 D.茶叶:春茶:秋茶
【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杯盖是茶杯的一部分,杯底是茶杯的一部分,第一个词与后面两个词均构成了组成关系,那我们来分析一下选项。
A项中树梢是树木的一部分,树根是树木的一部分,但都不是树林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中标题是文章的一部分,但文件不是文章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中果核是苹果的一部分,果皮也是苹果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D项中春茶是一种茶叶,秋茶是一种茶叶,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综上,这道题目选C。
做完这道题,大家可能对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比较熟悉了,那为什么说这两种关系是“真假”包含关系呢?我们来看下一道题目。
【例题2】中国:北京
A.灯具:台灯 B.南方:北方
C.吉他:琴弦 D.学校:中学
【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北京是中国的一部分,前后为组成关系,那我们看一下选项。A项中台灯是一种灯具,二者为包含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中南方和北方是两个不同的方位,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中琴弦是吉他的一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D项中中学是学校的一种,二者为包含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所以,这道题应该选C。
第二道题目中,很多同学误认为中国包含了北京,二者是包含关系,因此容易做错。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在地图上确实中国面积大,北京面积小,看上去面积大的包含了面积小的,但是这是一种地理上的关系,在类比推理中,包含关系属于逻辑关系,是考虑概念之间的关系,同种概念之间才会有包含关系。中国是一个国家,北京是一个城市,二者不属于同种概念,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包含关系,而北京是中国的一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
区分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我们可以善用造句法。如果能造出“A是B”、“A是一种B”或者“A是一个B”这样的句子,那就属于包含关系;如果能造出“A是B的一部分”这样的句子,那就属于组成关系。这样的小技巧是不是更容易掌握了呢?
理解清楚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的区别,以后在做题过程中就不会再被这样的选项混淆啦!
论证模型——你的“成公”加速器
题干读不懂,选项特纠结,花费时间长是很多同学做削弱加强时的常态,那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核心一步是梳理清楚论证主线,大家总结了考试中高频的几类论证主线或者说常见的几类论证模型,掌握这些模型将事半功倍,下面给大家介绍其中一类-类比推理。
一、初识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即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该属性。在生活中同样存在很多类比推理的例子,比如
小张和小王两个人,他们同时入职一家公司,同在一个部门,现在小张加薪了,很多人就会推测小王也会加薪。
二:类比推理之加强与削弱方式
通过上个例子我们会发现虽然二者之间有相同之处,但小王就一定会加薪吗?很显然不一定,那怎么不一定呢,很多同学会说他们工作表现不一样,业绩不一样等等他们之间的各种不同之处。也有同学说因为他们学历相当也有可能加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削弱一般找二者不同之处,加强一般找二者相同之处。
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练一练,来看看怎样快速利用这种削弱加强的方式筛选选项。
【典型例题】近日,火星车在加勒陨坑拍摄的图像发现,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暗示着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块,具有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
B.化学物质分析显示,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
C.这些火星远古土壤样本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温暖潮湿的,那时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
D.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活跃性所致
【参考解析】这道题目通过在火星上发现的远古土壤与地球土壤类似,就认为地球既然存在生命,那么,远古火星可能存在生命。题干属于类比推理的模型,我们要支持题干中的结论就可以找相同点。
A:说明火星土壤和地球土壤的不同之处,找不同不能支持
B:说明火星土壤和地球土壤在风化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找相同,保留
C:说明火星以前更具宜居性,首先未提火星与地球相似点不能支持,其次更宜居只是适合生存不代表有生命。
D:说明火星土壤和地球土壤的相似处,找相同,能支持保留
保留BD之后我们比较,虽然都是在找相同,但B仅仅说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相同,但这种相同是否和生命有关不确定,而D选项说的是相同之处由微生物所致,微生物则是一种生命,和结论最本质相关,因此选D。
通过例题我们会发现,找削弱加强的选项时,不仅仅是削弱找不同点,加强找相同点,更要注意的是该选项是否与结论本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