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历史文化常识部分涉及内容繁杂,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一次清晰了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军功爵制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时所实行的封爵制度。秦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机制。“有军工者,各以率受上爵”指:不论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享受爵禄赏赐的必要条件。
3.察举制
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自下而上推举称为最主要的形式,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们也常说“举孝廉”.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在选官制度日趋腐败,出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
4.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对地方人才的德才进行评定,列为九等.由于官职被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级森严的局面.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5.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
产生过程: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表现在:
(1)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2)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时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利于唐诗的发展.
【北宋】科举制的发展与改革
北宋初期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1)严格了考试程序,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并成为定制.
(2)简化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3)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4)扩大录取名额.
【明清】科举制的僵化
明清科举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中即为:举人、贡士、进士。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明朝的科举制,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考试只从儒家的四书五经里出题.考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思想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文章机械的分为八个部分,被称做“八股文”.
明朝的科举制,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僵化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是造成我国社会发展缓慢、近代科技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试题展示与分析
《范进中举》以描写范进参加科举考试为主线,生动刻画了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殉道者典型形象。下列与范进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范进参加的是会试,考中即为举人,第一名为会元
B. 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
C. 范进如果出生于1906年之后,就不会再有科举制
D. 范进参加的是乡试,考中即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答案】CD。解析:A错误、D正确。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天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后发正榜、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到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为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第一名是会元,其他均为贡士。范进中的举人,所以是乡试。B错,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武则天时期首创武举和殿试。C正确,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制,以便亿光学堂,咸趋时学。范进如果1906年后出生,科举制度就已经废止了。故本题答案为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