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亦或是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年代,红色文化为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而代表着信仰、奉献、实干的井冈山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也一直激励着无数江西儿女奋勇前进。现如今,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伟大征程中,大力发扬井冈山文化,倡导革命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是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牺牲奉献,是实行向善的一剂良药,但是既生繁花亦生野稗,奉献精神仍然没成为人们普遍价值共识,大公无私,被替换成因公废私,官员贪污腐败、权利寻租就是一个典型;先人后己,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人们心中的常态。向善途中,无私奉献是添砖加瓦之举,是保驾护航之措,是锦上添花之要。而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史正是因为全面履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奠定了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基础,这样的成绩离不中华儿女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有太多的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艰苦奋战的身影,有太多惊险传奇的故事在这里被代代传唱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井冈山是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发扬红色文化,倡导革命精神在信念中坚定发展脚步。鲁迅先生有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形成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是新时期引导广大党员打扫思想灰尘,固本培元,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重要武器。传承红色信仰,坚持道路自信。让红色信仰奠定成功之基,让红色规矩、红色情怀、红色信仰照亮了来时的路,也照亮通往伟大复兴的路。
井冈山精神是发扬传承,牢记根本。八一起义在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波澜壮阔的历史赋予的江西独特的红色印记,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江西在弘扬红色文化的道路上始终走在前列。放眼未来,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讲忠诚、比奉献的新时代,这个美好的新时代是由无数个像黄旭华一样的“沉默的砥柱”撑起来的,他们用“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践行着他们的革命理想,用一生的心血,书写着祖国的辉煌篇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井冈山文化”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历久弥新,常学常新。我们要在传承和弘扬井冈山文化和革命精神中走在前列,始终保有赤子之心,做历史的坚定者、奋进者,画好人生的延长线,让自己长久发光发热,续写人生华丽新篇章。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蓬勃发展的中国,没有中国精神的传承,就没有民族河清海晏。回顾波澜壮阔的历程,展望乘风破浪的前方,势如千钧的改革大潮已在白山黑土间蓄积,作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人,应该抓住机遇,弘扬井冈山精神,甘做奉献着、开拓者,助力民族发展,勇于再创辉煌。
担当奉献好干部 不负初心中国梦
热点背景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谈执政理念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责任是信念之基,担当是力量之源。一个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赢得组织重托和群众依赖;一个敢于担当的政党,才能赢得人们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委以社稷大业。
模拟题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中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的理解,围绕“好干部”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主题突出,思路清晰,结构合理。1000字左右。
参考范文
担当奉献好干部 不负初心中国梦
2020年正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中国14亿人口都能保证自己的温饱,也就意味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困难重重,道路、产品、思想、技术……这些都是拦在脱贫致富路上的重重大山,想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建成,谁来打破这些大山?无数的基层干部用他们的汗水、脚步甚至是生命给出了我们答案——唯有承担、奉献才能不负初心与使命,才是人民的好干部。
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在全省位列前茅的贫困县做了干部,为了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在渠县贡献了自己的健康、智慧和热血,实现了十几万贫困人口的脱贫,130个贫困村的脱贫和整县的摘帽。但是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让他的身体“伤痕累累”,病情严重,却为了脱贫攻坚,却一拖再拖,依旧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做手术需要时间,脱贫工作却等不得,每天白天走访沟通,晚上开会商讨,唯有在输液的时候才能得到片刻休息,他的奉献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换来的是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他就是群众心里的好干部。
第一书记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都市,选择体面的工作,而是毅然回到了广西百色的家乡,担任了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她放下身段,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为当地引入了适合当地的经济作物,言传身教,带领当地的群众种植柑橘,脱贫致富。然而,这个自己的家庭都处在贫困线上的姑娘,在工作的路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甚至在死亡的前一刻,她担心的还是老乡家里的柑橘会不会受到大雨的影响。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好干部。
人民樵夫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政和县的任职期间,作为县委书记,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他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他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党和人民交出了完满的答卷。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一步,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步,这一步步我们走得坚实,走得稳重,这些坚实和稳重是由一名名我们熟悉和不熟悉的基层干部共同担负的重任。唯有担当与奉献,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好干部,才是好干部。有了这些好干部,中国梦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看得到的目标。
初心点亮扶贫 使命引领前行
他们扎根山村,打通一个个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勇于担当,把一件件扶贫工作干出实效;他们和贫困群众一起拼搏奋斗,解决一个个发展难题……在脱贫攻坚一线,数以百万计的扶贫干部,正用他们扎实的工作诠释着脱贫攻坚的精神内涵。迈步新时代,需呼唤更多扶贫干部主动作为,不忘初心,开启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以信念为灯,在现实的淬炼中照亮脱贫攻坚征程。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时代楷模黄诗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基层一线,勇挑工作重担,9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幸福指数,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革命老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他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努力实现乡村振兴,靠执着坚守铺就幸福生活道路,靠高尚风范赢得群众广泛信赖。广大干部要始终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始终心怀一颗对党绝对忠诚的拳拳之心,一颗感知群众冷暖的赤子之心,把忠于党和人民的信念烙进身后的脚印中。
以实干为笔,在岁月的卷轴中绘就脱贫攻坚胜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重庆市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特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他以‘敢’字当头、‘甘’字作底、‘干’字冲锋,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竖起了一面旗帜。在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必须着力解决群众最期盼、攻坚最紧迫、影响最深远的关键问题,不等不靠、敢想敢干。
以奉献作序,在前行的航程中开辟脱贫攻坚未来。青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她坚韧纯粹、甘当人梯,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用责任和担当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提灯行一路,照亮身后人,相信广大干部只要秉持奉献精神,必将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展望新的一年,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树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聚焦乡村振兴问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习近平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是助力美丽乡村振兴建设的关键。
乡村振兴梦需要农村美助力。这些年,村里道路越来越宽,房子越盖越好,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愁事儿,有的村里还没垃圾桶、垃圾站,满地垃圾影响村容村貌。有些偏远的地方,没有路灯,晚上村民不敢出门。在我们的记忆当中,乡村的天空飘荡着朵朵白云,山下流淌着淙淙清泉,曾处处诗情画意,处处心旷神怡。为此,需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培养民众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美丽的乡景重回人们的视线。
乡村振兴梦需要农民富加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民富国强才有根基、才名副其实,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啊!
乡村振兴需要农业强保障。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目前,我国实施不同的科技创新模式带动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的不断强大注入了无限力量。要想实现农业发展,增强我国的农业的影响力,当务之急是要把农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让农业发展有强有力的后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在希望的田野上洒满了阳光,在辽阔的大地上擎起了旗帜,同时也给农业增效注入新的动力,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更为中国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带来了更多的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