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做题技巧
2021-04-03 08:21
来源:政华教育

行测言语理解细节判断错误选项的特征

在行测考试中,细节判断题作为一个重点题型,几乎每年都会有所涉及。细节判断题重点考查大家的细节判断能力,同时也是所有片段阅读题的基础,因为如果我们不具备判断选项正确与否的能力,即使对文段的主旨概括的很准确,那么在选择选项的时候,仍然有可能被出题人设置的迷惑项所迷惑,最终与正确选项擦肩而过。那今天就和一起来学习一下,在细节判断题中,最常见错误选项的特征。

【例1】在垃圾围城的压力下,明确生活垃圾分类要求,落实各相关主体责任,已是当务之急。城市生活垃圾中电子垃圾、瓶瓶罐罐比较多,部分旅游城市的厨余垃圾含量相对较高,末端处理方式就应体现针对性。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用有机垃圾沤肥的习惯,可以采用“腐烂变质沤肥还田、可回收资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处置”的方法。更有如此建议处理厨余垃圾:把剩菜剩饭放进垃圾桶之前,先尽可能将水沥干,垃圾含水率降低了,资源回收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也就提高了。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垃圾分类标准难以统一,需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B.目前在我国农村难以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措施

C.厨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是导致目前垃圾围城的主要原因

D.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欠缺

【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是说应针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首句即指出要明确分类垃圾的要求,第二、三、四句展开论述。由文段第二、三、四可知,A项符合文意;由文段中“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用有机垃圾沤肥的习惯,可以采用‘腐烂变质沤肥还田、可回收资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处置’的方法”可知,B项中“难以实施”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主要原因”无法从文段中得出,属强加因果,排除;D项中“垃圾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文段中亦没有对应内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在细节判断题型中,第一个常见设错类型就是在选项中出现了因果关系。在选项中遇到因果关系的时候,各位同学就要认真一点,要对应原文寻找是否存在这种因果关系来比对选项,细节判断中选项中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个选项为错误选项的可能性较大。

【例2】世界茶叶生产的规律是“南红北绿”,即:较低纬度地区(如印度、肯尼亚)只能生产优质红茶,相对较高纬度的地区(北纬25°~30?)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国际茶价历来绿茶高于红茶。茶叶主产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的绿茶品质都不高,以上三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红改绿”,企图占领国际绿茶市场,均以失败告终,我国名优绿茶主要分布在山区,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绿茶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以下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目前国际市场上红茶供过于求

B.印度绿茶价格高于国际绿茶均价

C.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实力

D.国际茶叶市场上出现“红改绿”的趋势

【答案】C。解析:A项属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国际市场上红茶供应的问题,也就更不确定是否供过于求了。B项将“印度绿茶价格”与“国际绿茶均价”进行比较,而原文并没有对两者进行比较,同属无中生有。由最后一句可知,我国发展绿茶具有明显优势,故C项正确。D项对应文中倒数第二句,由该句可知,只有印度、印尼、斯里兰卡三个茶叶生产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红改绿”,且最后失败,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为C。

各位同学来和我一起总结分析细节判断题比较常见的设错类型,除了例题一中的因果关系以外,例题二的对比关系也是比较常见的设错类型,如果在选项中遇到了对比关系,也就是谁比谁大、谁比谁小、谁比谁好、等类似的表述时要格外注意咯,我们需要对应原文找到这种对比关系来和答案做对比,而这种选项成为错误选项的可能性较高。

通过大量做题的积累,我们要对很多细节判断题的设错敏感一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旨题中的“理解概括”之选项纠结老选错怎么办

众多考生在行测备考过程中发现,言语理解每个字都认识,每个句子也能读懂,但是总是会和正确答案擦肩而过,要么是看到四个选项无从下手,要么是排除两个选项剩下两个二选一纠结,又或者是原本选择了一个选项,但是临时“倒戈”改答案,一改就错。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家对题干的理解概括不到位,另一方面,大家对选项设置的维度还不清晰。

为了更好地把控题干,排除选项,对题目整体的理解概括变得尤为重要。

一、题干概括,宏观微观结合

通过把握文段的核心话题,逐一概括题干内容,从行文脉络中去把握文段的重点,最为重要的是,在明确重点以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总结性的概括中,可以把握两个维度——宏观上,明确观点倾向(事实、问题、意义、原因、影响、对策);微观上,把握主题词。

二、选项带入,择优选择

要把控好主旨题的选项, 一方面要做好题干总结性概括,根据概括内容直击选项,正向选择,另一方面,选项带入题干,首先判断与文段是否一致(有无提及、是否一致、有无强加或者颠倒逻辑关系),如果文段提及,再判断重点与否、全面与否。

当然,希望各位考生注意,言语部分理论只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做题的支撑,让大家在做题时候能够有抓手,或者说,让大家在做题时候能够减少一些纠结的同时,更清晰、更笃定地知道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的正确性,具体而言,我们从题目来感知:

例1.风俗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凡能够存在的, 都有其依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沧海桑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迭,都会促使风俗变迁,有些旧风俗的衰亡犹如新风俗的兴起一样,是自然和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合理的现象。衰亡的不一定都要复兴,有的不妨任其自生自灭。例如建国初有的少数民族文字已经消亡,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曾经帮助这些民族恢复文字, 但事与愿违,不受当地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学会本民族的文字,走不出家乡,宁可选择学汉字。但是,这种文字既然在历史上存在过,就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需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让现代人感知先人的智慧,使其“亡而不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待风俗

B.风俗是一种无法复制的非物质遗产

C.风俗的变迁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D.风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应大力保护

【解析】答案A。题干整介绍作者对待风俗变迁的态度。一开始简单介绍风俗变迁,具体而言“随历史发展变化”“是合理的现象”;接着指出作者观点——风俗的衰亡不一定要复兴;然后,通过“例如”引出例子来论证风俗衰亡不一定要复兴,并且通过但是进一步深化观点“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综上,简单概括,整个文段意在强调:风俗的衰亡不一定复兴,但是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概括,从宏观角度,无非是在介绍作者对待风俗变迁的态度。基于选项来看,B选项介绍风俗是什么,主旨倾向是介绍事实,但是题干明显是表达作者态度,B直接排除;C选项是介绍风俗变迁的原因,文段有所提及“沧海桑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迭,都会促使风俗变迁”,但是文段是基于风俗变迁表达作者观点,所以C虽然文段提及,但是非重点。D项“应该大力保护”文段中未提及,直接排除。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例2.2014年审计报告首次对违规部门和单位“点名道姓”,此举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但是,从审计结果看,被爆出的问题仍与历年相似,涉案部门和单位也多是“老面孔”。为何“年年审计,年年老问题”呢?除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违法违规成本过低。以往仅将审计出来的违规行为大都归咎于被审计的部门和单位,而对“一把手”在领导、决策、管理方面的情况三缄其口,更不用说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归根结底,“审计风暴”需要有“问责”托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解决屡审屡犯问题还要靠制度建设

B.强化外部监督需将各项信息透明化

C.“审计风暴”亟需后继问责的护航

D.屡审屡犯缘于违法违规的成本过低

【解析】答案C。文段介绍审计中的问题展开。首先介绍事实并肯定性评价:审计“点名道姓”让人眼前一亮,接着用“但是”转折指出问题:审计结果的问题与以往相似,然后基于问题探讨了原因并展开论述:违法违规成本低。最后用“归根结底”来总结,并且用“需要”来引出对策性的观点,即:审计风暴需要问责托底。做好这样的概括,一方面要把握好微观话题:审计和问责,另一方面把握好主旨倾向是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可以直击选项,选择C。当然,从选项带入排除的角度,D项是原因,宏观倾向不对,直接排除,AB虽然是解决我,但是“制度建设”“信息透明化”都不是核心主题词,所以更为笃定选择C。

通过这段文字,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在做主旨题的时候,真正地做好题干的理解概括,除了对材料进行梳理时候,能够细化每个部分在讲什么,同时能在最后做好总结性概括,从微观的主题词和宏观的主旨倾向上把控,确保最后选择选项的时候更加笃定,久而久之,片段阅读主旨题的正确率就会明显提升。

 

学会文章阅读作答顺序,帮你省时省力不省正确率

文章阅读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点题型。这类题型通常阅读量较大,根据文章设置的题目较多。考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作答顺序,很容易在解题时出现混乱,进而导致既浪费时间又拉低正确率。因此,针对文章阅读,要想在尽可能少时间内做对尽可能多的题目,我们必须学会作答它的顺序。跟着一起来学习文章阅读的作答顺序吧!

文章阅读作答顺序大体分为三步,下面是文章阅读“三步走”:

一、第一步,看问题。

在未阅读文章之前,首先要阅读问题。明确题干提问重点,勾画出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信息,如具体段落指向、针对话题或对象、否定式问法。

1.具体段落指向,如“根据第1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的“第1段”;

2.针对话题或对象,如“下列选项中,属于促进科技发展的因素的是”中的“促进科技发展的因素”;

3.否定式问法,如“根据本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中的“不正确”。

在阅读问题时要注意,若题目是针对全文设置的细节判断类题目,如“根据本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则在这一步就要阅读这道题目的4个选项并勾画选项的重点信息,以便看文章时更有针对性的查找信息。

二、第二步,读文章。

阅读完问题之后,带着关键信息阅读文章。阅读时,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句或段落。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若5道题目中有针对全文的主旨类题目或添加标题类题目,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是”,则在这一步要边读文章边理解概括段落大意,进而整体把握文章意思。

三、第三步,做题目。

将选项带入原文,与原文进行比对,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除了掌握整体上的作答顺序之外,还要懂得灵活运用:

1.有些题目可以优先作答,不必全篇读完后才作答题目。可优先作答的题目通常有具体指向某段的题目,如“根据第1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段的主旨是”;单空、同在某段的多空选词填空题;选项4个位置在同一段的句段归位题;公文常识题;等等。

2.剩下的综合全文且无明确指向性的个别题目后做,在考场上根据作答时间也可适当舍弃,切不可纠结,浪费时间。

当然,学会这些方法之后,我们也要加强练习。毕竟,庖丁解牛,熟能生巧。最后,祝愿大家早日心想事成!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