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行测技巧
类比推理中的那些“语法”们
类比推理是我们行测考试科目判断推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类比推理的做题中,要先考虑题干中所给词项间的关系,再选择与题干词项关系最为相似的一个选项作为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对常考词项关系把握清楚,而在我们常考的词项关系中有一类语法关系往往是我们考生的软肋,今天政华教育带领大家学习几类常考的语法关系。
一、主谓关系简单理解为:名词或人称代词在前,动词在后,即动作发出这加动作本身。
如:红旗:飘飘,芦苇:荡漾
二、动宾关系简单理解为:动词在前,名词在后,即动作加动作的承受者。
如:顾全:大局,热爱:工作
三、偏正关系简单理解为副词在前,动词在后或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即修饰词加中心语。
如:快速:奔跑,繁华:城市
下面我们通过两道题目巩固一下这一知识点:
【例1】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A.弄巧成拙:囫囵吞枣 B.杞人忧天:庖丁解牛
C.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D.凿壁偷光:田忌赛马
【解析】B。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懂变通,死板恪守的人,题干两词语从语义上讲没有联系,因此关注结构,愚公移山和郑人买履均为主谓宾结构,观察其他选项。A项两词均没有动作发出者,即无主语,排除;B项杞人为动作发出者,忧天为动作本身,庖丁为动作发出者,解牛为动作本身,都是主谓结构,与题干词项间关系一致,保留;C项邯郸为地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凿壁偷光,没有主语。ACD三项均与题干词项关系不一致,选择B。
【例2】规避:风险
A.开怀:畅饮 B.弹冠:相庆
C.控制:管理 D.防止:灾害
【解析】D。“规避”为动词,“风险”为名词,规避的对象为风险,题干构成动宾结构短语。A项,“开怀”是形容词,“畅饮”为动词,B项“弹冠”为动词,“相庆”也为动词,C项两词为并列关系,三项都不是动宾关系,D项“防止”为动词,“灾害”为名词,防止的对象是灾害,构成动宾关系,选择D。
十字交叉巧解增长率混合问题
盈亏问题中的比值混合(十字交叉)一直以来都是行测数学运算中是一个难点,是众多学生难以
运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十字交叉这个方法,无论是运用到数量关系解题还是资料分析中,都是非常
的方便非常的迅速的,而且在资料分析的考试中,有部分的题目会去运用到此类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所以如何快速的想到和运用此类方法呢?接下来政华教育为大家介绍一种解增长率混合非常实用的方法——十字交叉解增长率混合问题。
一、十字交叉的应用环境
对于行测考试中会经常遇到像溶度、平均数、利润率以及增长率问题,而像这一类的问题通常都是也去使用十字交叉的方法来进行解题,因为他们都满足一个条件就是分子分母都具有可加和性,比如增长率:假设在一个题目之中告诉12月份的增长率为20%然后又告诉1-11月的增长率为10%,这个时候就要去求整个一年(1-12月)的增长率,所以像这一类的问题是可以运用到十字交叉的因为,所以整个1-12月的增长量可以等于1-11月增长量加上12月增长量,1-12月的基期值也是等于1-11月的基期加上12月的基期,所以可以说明增长率的分子分母是具有加和性,然后在根据十字交叉的关系从而推出我们需要所求到的量。
二、例题示范
1、分地区看,2013年1-7月份,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9636,同比增长2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42794亿元,增长26.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28771亿元,增长25.3%,增速与1-6月份持平。
问:2013年7月份,中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
A.27.2% B.26.7% C.26.6% D.25.9%
政华解析:选D。由题意可得2013年1-7月份,中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可知1-6月份增速为26.6%+0.1%=26.7%。根据比值混合(十字交叉)的思维可得1-7月份是由1-6月的增长率与7月份的增长率混合而成的,并且要满足整体量要在部分量之间所以1-6月份的增长率比1-7月份大那么7月份就会比1-7月份小,所以选一个比26.6%小的数。选择答案D。
2、2016年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23亿元。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43亿元,同比增长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080亿元,同比增长24.7%。
问:2016年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约为:
A.1.2% B.14.4% C.25.3% D.27%
政华解析:选B。根据问法让我们求4月份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题中告诉我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了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所以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的增长率会混合成全国的预算收入,并且全国的预算收入会在中央2.4%到地方24.7%之间。所以选择答案B。
削弱和加强题型要注意选项和题干关系“铁不铁”
行测判断推理中削弱和加强题型几乎是每年必考的题型,相较于必然性推理的命题而言,削弱和加强题型题干内容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理解起来难度不高,所以对于这样的题目,同学们往往志在必得,力争全对,但是一不小心就会“马失前蹄”,事与愿违。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又快又准地锁定答案呢?政华教育专家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例题: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生命也诞生于海洋之中。然而,据估计,地球有80%的物种生活在陆地上,而海洋中仅为15%,剩下5%生活在淡水中。研究者认为,陆地栖息地的物理布局相对海洋可能更加支离破碎,是导致陆地物种更加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地球表面可分成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个温度带,各温度带物种差异大,种类丰富
B.深海相对于有阳光照射的浅海岸地区而言,基本上像个冰箱,而且门已经关上很久,物种远不如浅海丰富
C.根据某群岛纪录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自然选择甚至可以把两个岛屿上相同物种的不同族群变成截然不同的物种
D.森林覆盖许多陆地,而树叶和枝干形成新的生态环境,海洋中的珊瑚也起同样作用,但覆盖海底的面积没那么大
【答案】C。政华解析:题干论据:题干主要讨论的是陆地物种更加多样化是物理布局更加支离破碎导致的,那我们如果要加强它,最终所选选项要能够表达,陆地物种更加多样化就是因为陆地栖息地的物理布局相对海洋来说更加的破碎。A项,温度带之间物种存在差异,和题干的话题并不一致,并没有去说物理布局的破碎到底是不是它的原因,所以A项是个无关的选项,排除。B项,指出深海和浅海岸地区之间的温度和物种的不同,与题干中所说的陆地物种更加多样化的原因无关,排除。 C项,给我们举了两个岛屿的例子,而两个岛屿恰恰体现出陆地物理布局上的破碎,导致的结果是相同的物种变成截然不同的物种,这说明陆地的物理布局的支离破碎,可能就是陆地更加多样化的原因,所以C项通过举例的形式起到了一个加强的作用,可以保留。 D项,比较了森林和珊瑚。它们作用相同,都可以产生新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森林和珊瑚都可能会去创造这种物种的多样性,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海底的珊瑚面积比较小,而森林的面积是比较大的,森林显然在陆地之上。那么整个D项想表达的含义就是陆地之上森林的覆盖面积更大,有可能是使陆地之上出现物种多样化的原因。所以D选项起到了一个另有他因的削弱作用,不能支持题干结论。故本题选C。
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削弱加强题目的选项喜欢设置一些与题干部分概念一致但是话题不一致的迷惑项。而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同学们往往在看到选项的概念与题干一致的时候,就进行快速选择。因而要想提高这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其一,话题的提炼很重要。对于复杂的题目,可重点关注结论中出现的概念,确定概念间的关系。其二,思考正确选项能达到的效果,整体阅读选项后,对选项提取句子主干,确定选项围绕的话题,排除无关项。同学们可以在后续的备考学习中通过多练题提升自己整合筛选提炼话题的能力,进而准确辨别无关选项!
中国剩余定理你了解吗?
在数学典籍《孙子算经》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经典问题,被后人称为“物不知数”问题:“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意思是说:有一堆物体不知道有几个。如果三个三个分组,最后会剩下2个;如果五个五个分组,最后会剩下3个;如果七个七个分组,最后会剩下2个。问这些物体一共有几个?解答这样的问题其实就需要用到“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到底是何方神圣?今天跟着政华教育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基本模型:一个数除以a余x,除以b余y,除以c余z,求满足该条件的最小数。
二、特殊模型:
1.余同加余
如果两个除式的被除数相同,余数相同,那么这个被除数的值等于两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加上余数。例如x÷3余1,x÷4余1,则x=12n+1(12是3和4 的最小公倍数)。
2.和同加和
如果两个除式的被除数相同,除数和余数的和相同,那么这个被除数的值等于两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加上除数和余数的和。例如x÷3余2,x÷4余1,则x=12n+5(12是3和4的最小公倍数)。
3.差同减差
如果两个除式的被除数相同,除数和余数的差相同,那么这个被除数的值等于两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减去除数和余数的差。例如x÷3余1,x除4余2,则x=12n-2(12是3和4的最小公倍数)。
三、方法:逐步满足法解题步骤:先满足一个条件,再满足另一个条件,直到满足所有的条件。
【例题1】:一个数,除以5余1,除以3余2,求这个数是多少?
【政华解析】:满足除以5余1的数,可以表示为5n+1,从小到大依次为1,6,11,16, 21,26,……,然后再去看第二个条件是除以3余2,所以在这些数当中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数是11,所以满足题目当中两个条件的数就可以表示成15n+11(15为3和5的最小公倍数)。
【例题2】:一个三位数的自然数P满足,除以11余4,除以7余3,除以3余2,则符合条件的自然数P有多少个?
【政华解析】:满足除以11余4的数,可以表示为11n+4,从小到大依次为:4,15, 26,37,48,59,70,……,然后再去看第二个条件是除以7余3,所以在这些数当中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数是59,则同时满足除以11余4,除以7余3的数可以表示为77n+59(77为7和11的最小公倍数),将满足条件的数从小到大罗列依次为:59,136,213,290, 367,……,然后再看第三个条件需满足除以3余2,所以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数是59,则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数可以表示为231n+59(231为3、7、11的最小公倍数),则符合条件的三位数为:290(n=1时),521(n=2时),752(n=3时),983(n=4时),所以符合条件的自然数P共有4个。
朴素逻辑之玩转“排除法”
从历年行测考察内容来看,判断推理占了较大的比重,然而大多数考生面对必然性推理尤其是朴素逻辑的题目往往没办法入手,绞尽脑汁而不得做题的法门。其实,朴素逻辑对于刚刚接触公职类考试的考生来说确实有棘手之处。但是,只要我们摸清楚它的规律,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今天政华教育专家就为大家分享一种朴素逻辑的做题技巧—排除法。
首先我们得建立一种排除法的意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排除法在我们各种考试当中经常会出现,并且只要你想到这个方法了,解起题来就特别的简单。但是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考场高压、紧张的一个环境下,想不起来运用这个方法,导致很多题目没办法去做,无辜错失很多分数。所以在正式讲解这个方法之前,先要给家大家提个醒,建构一种排除的意识。下面我们用一道题目来带大家感受一下代入解题:
【例题】最近上映了一部很受欢迎的电影,小刘购买了4张座位连在一起的电影票,邀请小马、
小杨、小廖一同去观看。四人各自随机拿了一张电影票,此时他们分别猜了一下座位情况:小刘说:“我好像是坐在小马旁边。”小马说:“我的左手边不是小刘就是小杨。”小杨说:“我肯定是坐在小廖旁边。”小廖说:“小刘应该是坐在我的左手边。”假如他们四人都猜错了,那么他们面向银幕从左到右的正确座位可能是:
A.小廖、小马、小杨、小刘
B.小刘、小杨、小廖、小马
C.小马、小廖、小杨、小刘
D.小杨、小刘、小廖、小马
【答案】A。政华解析:通过梳理题干信息,我们不难发现题干条件众多,选项信息相对比较全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答案。根据题干信息所说他们四人都猜错了,小杨:“我肯定是坐在小廖旁边。”即小杨和小廖没有紧挨着,排除BC;根据小廖说:“小刘应该是坐在我的左手边,”即小刘未在小廖的左手边,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