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梳理-言语理解(三)
行测言语题小技巧:问“可能”——找“可能”即可
学过申论的小伙伴都知道,做申论题目一般遵循问什么,找什么的原则。当然,行测解题同样遵循问什么、找什么的原则。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选择正确的即可;而要求选择错误的,将错误的找到即是正确答案。不过,在这些问法里面,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这种问法不是直接问正确或错误的,而是问可能正确的是哪一个。有如此问法的题目不多,但是只要我们懂得它的意思,就能快速解决这类题目。可能为真,顾名思义,就是只要满足题目要求的任何一种可能均可视为正确答案,所以这种题目一般都会采取假设法解题。请看例题:
例1:学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说:“不是我捐的”
吴说:“是王捐的”
郑说:“是吴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些可能为真?( )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答案】C。解析:翻译题干可得:周:非周;吴:是王;郑:是吴;王:非王。因为吴和王说的话属于矛盾,即一真一假。又根据四个人的话是两真两假,则周和郑的话也是一真一假。假设周说真话,郑说假话可得:捐赠者不是周和吴,则捐赠的两人只能是郑和王。故本题选C。
例2:一起盗窃案发生,经调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警察逮捕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经询问,甲说:“丁是罪犯。”乙说:“甲是罪犯。”丙说:“我不是罪犯。”丁说:“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四人中二人说了谎话,二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答案】C。解析:翻译题干可得:甲:是丁;乙:是甲;丙:非丙;丁:非丁。因为甲和丁说的话属于矛盾,即一真一假。又根据四个人的话是两真两假,则乙和丙的话也是一真一假。假设乙说真话,丙说假话可得:合伙作案的人是甲和丙。故本题选C。
这种题目的典型特征就是问的是可能满足的情况,所以我们只需找到题干存在的矛盾并绕开矛盾,假设其余两句话一真一假。当第一次假设没有出现正确选项时,将刚才的假设反过来即能得到答案。
行测选词填空——提示信息要抓“对”,也要抓“全”
今天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选词填空这种题型的考点是什么呢?是考查大家的什么能力呢?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当然考的是词语积累啊”选词选词嘛。没错儿,选词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考查大家对词语的积累、辨析能力,但可不是只考这一方面。词语是我们一道题目的选项部分,而另一部分则是题干本身,所以对于文段本身的理解,对于空缺意思的判断是否准确也是对我们能力的考查。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判断空缺的意思呢?
大家要知道,出题人不是让我们凭空猜测空缺意思的,一般出题人会通过空缺前后的信息来提示我们,所以找到提示信息是作对题目的第一步。但是要做对题目,还要看大家是否能把提示信息找对,找全。像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一般大家都能找到,但像一些稍微隐含的大家就经常忽略,而导致提示信息概括不全面,选的词语有所偏差。所以把提示信息“找准找全”是我们分析题干的目标。下面咱们就通过一道题目来加深大家印象:
【例题】中国绘画是以庄子哲学为精神宗旨的,其最高境界是在人与对象的双重自然状态下实现物我浑融。《庄子·田子方》载,宋元君招试画师,应试者皆___________,唯有一后到者,“解衣盘礴赢”,任性自然地投身于画作。宋元君称此人为“真画者”。所谓“真画者”,指的是。这是庄子为后世中国画家塑造的模范。
A.循规蹈矩 B.墨守成规 C.按部就班 D.循规拘礼
【解析】答案:D。空缺处形容的是应试者的特点,通过“皆”、“唯有”可知,应试者的特点应与“后到者”的状态相反相对。接下来需要找到描写该后到者的信息。一般大家都能找到宋元君对该人的评价,也就是“突破规范束缚而进入自由率真的创作状态的画家”,由此选择答案A或B,但其实大家还忽略了一句话。“解衣盘礴赢,任性自然地投身于画作。”这句话紧跟在“后到者”之后,也是对该后到者特点的表述,“解衣盘礴赢”意思是:脱下衣服,两脚张开而坐。体现的是该后到者不拘礼节。再加上“真画者”强调的是突破规范束缚,因此所填意思应“表示拘于礼节且遵守规范”。
A项“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不敢违稍有变动,B项“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两项只体现出遵守规矩,体现不出拘于礼节的含义,均排除;C项“按部就班”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体现不出遵守规范、拘于礼节的含义,排除。D项“循规拘礼”指遵循规则、拘泥礼节,能与题干提示信息全面呼应,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通过上面题目的分析相信大家对于“抓提示信息”又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大家再去分析题干的时候切记从整个宏观语境出发,不能仅把某个词、某个短语、句子作为选词的依据。希望大家做题更严谨细心!
行测句子填空题:有时需要关注“一点点”
众所周知,行测考试言语部分的句子填空题难度不小,如何巧妙解题呢,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个小技巧:空缺句子在文段中间时,可以更多考虑“一点点”——标点符号。
【例题精讲】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图之花》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________________,阅读的过程是相对的,既有读者尝试理解作者的维度,也有作者请求读者的理解这一维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答案:B。空缺句子在文段中间,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到读者要自己填补色彩和情感,哪个选项最能体现色彩和情感呢?无疑是C选项,此句为诗人在听了琵琶之后的感受,最能体现情感。下文中说到,读者尝试理解作者的维度,也有作者请求读者的理解这一互相理解的过程,能够体现互相理解的,无疑是B选项,我与青山看对方是一样的,此句最能体现互相理解的意思。究竟是选B还是选C呢,此时关注空缺处前后标点,我们发现前面为句号,后面为逗号。句号是一堵墙,逗号是一扇门,前面句号后面逗号,意味着和下文关系更紧密,故此题,B为正确答案。
另外两个选项,A选项的意思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D则表达了看问题角度不同,可能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这两句话都未能体现前后文的意思,排除。
行测言语理解:时间为轴,答案为“线”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的主旨题还是令不少人头疼的,不知道怎么做对的,也不知道怎么做错的,纯粹的从语感出发,准确率忽高忽低。怎样才能让主旨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准确率呢,我们需要梳理每一种题干类型,接下来一起聊一聊顺承文段。
顺承文段以时间为轴,答案是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1】金鱼实际上是一类人工驯养的鲫鱼。大约2000年以前,中国的古人就开始养殖银鲫,作为食物和观赏鱼。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突变和人工选择使银鲫鱼身上出现了橙、红、黄等颜色,改变了其沉闷乏味的形象,也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多姿多彩的金鱼。17世纪的时候,金鱼传到欧洲,并于19世纪50年代传到美国。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
A.金鱼的演进 B.金鱼的特点 C.金鱼的用途 D.金鱼的养殖
【解析】答案A。通读题干,题干以时间为轴,先是介绍了两千年以前金鱼的情况,后面又介绍了颜色的改变,整体是文段介绍的就是金鱼的发展变化,B选项、C选项和D选项只是题干的一部分,非重点,排除,故答案选择A。
【例2】中央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先用计算机解出描述天气演变的方程组,“算”出未来天气。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气象卫星等资料,再根据经验的累积,作出未来3~5天的具体天气预报。每天上午8点,中央气象台联网各地气象台,进行天气会商,首席预报员把大家的预报意见汇总后,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变化作出预报结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A.我国“未来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B.中央气象台用高科技的手段观测天气
C.人工分析预报在天气预报中无可替代 D.天气预报是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解析】答案A。通读题干,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时间词“先”“再”“最后”,以时间为轴向我们介绍了未来的天气是怎么得出来的,能够凸显这样一层的选项只有A。B、C、D选项是文中的部分内容非重点,故答案选择A。
行测技巧:学会文章阅读作答顺序,帮你省时省力不省正确率
文章阅读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点题型。这类题型通常阅读量较大,根据文章设置的题目较多。考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作答顺序,很容易在解题时出现混乱,进而导致既浪费时间又拉低正确率。因此,针对文章阅读,要想在尽可能少时间内做对尽可能多的题目,我们必须学会作答它的顺序。一起来学习文章阅读的作答顺序吧!
文章阅读作答顺序大体分为三步,下面是文章阅读“三步走”:
一、第一步,看问题。
在未阅读文章之前,首先要阅读问题。明确题干提问重点,勾画出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信息,如具体段落指向、针对话题或对象、否定式问法。
1.具体段落指向,如“根据第1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的“第1段”;
2.针对话题或对象,如“下列选项中,属于促进科技发展的因素的是”中的“促进科技发展的因素”;
3.否定式问法,如“根据本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中的“不正确”。
在阅读问题时要注意,若题目是针对全文设置的细节判断类题目,如“根据本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则在这一步就要阅读这道题目的4个选项并勾画选项的重点信息,以便看文章时更有针对性的查找信息。
二、第二步,读文章。
阅读完问题之后,带着关键信息阅读文章。阅读时,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句或段落。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若5道题目中有针对全文的主旨类题目或添加标题类题目,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是”,则在这一步要边读文章边理解概括段落大意,进而整体把握文章意思。
三、第三步,做题目。
将选项带入原文,与原文进行比对,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除了掌握整体上的作答顺序之外,还要懂得灵活运用:
1.有些题目可以优先作答,不必全篇读完后才作答题目。可优先作答的题目通常有具体指向某段的题目,如“根据第1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段的主旨是”;单空、同在某段的多空选词填空题;选项4个位置在同一段的句段归位题;公文常识题;等等。
2.剩下的综合全文且无明确指向性的个别题目后做,在考场上根据作答时间也可适当舍弃,切不可纠结,浪费时间。
当然,学会这些方法之后,我们也要加强练习。毕竟,庖丁解牛,熟能生巧。最后,祝愿大家早日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