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知识梳理-言语理解(二)
行测言语理解题片段阅读之“神”转折
大家都知道一张行测卷子,言语理解无论在题量上、难度上都是不可小觑的,这一部分的学习也是能够和其他考生拉开分数差距的地方,在言语理解中主要包括三大题型: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其中片段阅读的特点是题干字数多,文段生涩拗口,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做题用时长,不理解文段表达的意思,正确率不高,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把这部分题目做的又快又准。
在行测的判断阅读部分中,有一种问法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即问我们“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问法,这主要是在考查我们对于文段主旨的把握,而且这类问法在我们的省考中一般有6-7道题目,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所以这是我们必须突破的重要关卡。我们都知道在阅读文段时要去梳理文段的行文脉络从中找到表达作者观点句子,那如何能够快速的找到作者的观点呢?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一个文段类型—转折文段。
首先我们如何快速判断这个文段是转折文段呢?那第一步就是有找到文段中的“转折词”比如出现:但是、然而、却、可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那我们如何把握转折文段中作者所要强调的重点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具体的例题来进行说明:
【例题】可别小瞧了那些在路边沉默而低调的野生果树,它们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自然遗产。自人类出现以来,野果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它们中的一部分被驯化为优质水果,比如现在风靡市场的猕猴桃,起初也是其貌不扬的野果。然而大部分野果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亦或是已经被破坏掉,需要我们在开发利用它们的同时,共同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
A.野生果树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遗产
B.野生果树成为优质水果需要驯化
C.我们应该重视野生果树的培育开发同时加强保护
D.野果其貌不扬但却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
【解析】本题答案选C。题干的问法让我们选择文段主旨,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文段:文段的首句意思是我们不能小瞧野生果树,因为它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接下来第二句肯定了野果的价值,是我们主要食物之一,第三句话进一步说明我们现在已经驯化了一部分野果,紧接着作者以“然而”转折,引出部分野生果树被破坏的现状,末句作者亮明观点——在开发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保护。这个文段“然而”之前肯定了野果对于我们价值,“然而”之后话题转换,强调当前野生果树的现状,最后提出要求要加强保护。所以文段中作者所要强调的重点是转折词之后。锁定答案C项。A、B、D属于转折之前的内容,并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排除。
通过例题大家也掌握了转折文段的行文脉络,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抓住文段的转折词,如果转折前后话题发生了转换,那么转折之后是作者想强调的重点。
以上就是为大家来的转折文段的全部内容,希望上面的内容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
2022国考行测备考指导:言语理解之递进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题量占比较大、准确率偏低的必考题型——选词填空。面对这种既考察成语积累又考察理解分析能力的题型,同学们经常把握不住题干里的提示信息而主观臆测,反而离正确答案越来越远。那到底如何去找到选词填空里的提示信息呢?我们可以从语境分析来入手,语境分析的上下文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下面通过例题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一种——递进关系。
【例题1】从社会学的眼光看,重复博弈的结果之一可能是博弈双方由陌生人变为熟人,甚至成为________,并发展出超越当下经济互动关系之外的其他社会关系。假如当前的经济互动关系只不过是发生在双方之间的多种社会交往之中的一种,其他社会交往就可能________当事人在当下博弈中的策略选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伙伴 加快 B.搭档 操纵 C.朋友 影响 D.同僚 改变
【解析】C。第一空,根据“甚至”可知,该空所体现的关系比“熟人”更亲密。A项“伙伴”指共同从事某种活动的人;B项“搭档”指协作的人;D项“同僚”现多指在机关单位任职的同事。三者均无法体现比“熟人”更亲密,排除A、B项和D项。C项“朋友”指彼此有交情的人,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选项。验证第二空。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其他社会交往可能对当事人的策略选择产生一定的作用,用“影响”符合文意。故答案选择C。
【例题2】君子之德要求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乃至________,不为各种威逼利诱所降服。这就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________。《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身殉道 人云亦云 B.杀身成仁 口是心非
C.视死如归 沆瀣一气 D.舍生取义 同流合污
【解析】D。第一空前“乃至”表递进,所填词要与“坚守正道、深明大义、矢志不移”语义相近且程度更重。C项“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生命,与“道义”无关,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A项“以身殉道”指为追求道义牺牲自己的性命;B项“杀身成仁”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D项“舍生取义”指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三者均符合文意,保留。第二空“更”表递进,所填词要比“随波逐流”程度更重。A项“人云亦云”形容没有主见,与“随波逐流”语义程度一致,无法构成递进,排除。B项“口是心非”心口不一致,也无法构成递进,排除。D项“同流合污”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与“随波逐流”语义相比更重,符合文意。故答案选择D。
通过上面的例题,同学们应该要知道在做选词填空时,可以对“更”“甚至”“进而”等递进词有一定的敏感,但这只是帮助大家解题的一个抓手,要想做好选词填空也需在成语和实词积累上多下功夫。
2022国考行测备考指导:言语理解之并列文段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片段阅读主旨观点题不仅出题量大并且是我们整个言语理解题的基础部分,学好主旨观点题对于理解接受其他小题型有着重要的作用。主旨观点题中较为基础的解题方法就行文脉络分析。行文脉络就是作者的布局谋篇是作者思路的外在呈现,其中并列文段就是一种文段类型。
并列文段的题干往往会呈现出以下几种行文脉络,以及相应的选主旨的解题方法:
1.并列部分趋向一致要提取共性。
2.并列部分趋向不同要各方面概括。
【例题1】甜菜的上部叶片垂直生长,叶簇呈漏斗形。这种生长方式所形成的叶面空间的配制结构,极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体的光合效率。而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夹角为137.5度,这正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叶片按这个角度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梨树随着树干长高,叶片沿对数螺旋上升,每个叶片都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照吸收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B.暗合数学规律的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
C.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植物叶片生长的差异
D.对光照的吸收影响叶片的生长角度
【解析】B。文段一二句话介绍了甜菜叶片垂直生长,叶簇呈漏斗形的生长方式有利于光照吸收,第三句话指出车前草的叶片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可以充分吸收光照,最后一句话梨树叶片对数螺旋上升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所以文段一共介绍了三种植物的叶片生长放式特点都是叶片的结构有利于吸收光照。B选项符合主旨。A项文段并没有体现出光照对于植物的作用,排除。C项文段并没有提到三种植物的生长环境,排除。D项文段侧重是叶片角度有利于光照吸收而不是光照影响叶片生长,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例题2】对于消费者来讲,传统零售业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可以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让每个人都知道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传统制造业属于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商品品种、型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割裂的。而互联网会让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由用户决定他们想要的商品。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互联网将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B.个性化定制是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C.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与改造
D.互联网会对传统零售业和制造业产生影响
【解析】D。文段第一句讲述了传统零售业的问题,第二句指出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第三句指出传统制造业,最后一句说明互联网可以解决传统制造业的问题。所以文段的主旨应该把互联网对于传统零售业和传统制造业的作用都概括出来,D项符合。A项仅是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片面排除。B项个性化定制应对应传统制造业,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传统行业扩大了文中传统零售业和传统制造业的范围,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项。
通过上述例题我们能够发现对于并列文段来讲,主旨应该把整个文段的内容概括或提取出来,考生应注意选项是否片面或表述错误。
行测言语题小技巧:问“可能”——找“可能”即可
学过申论的小伙伴都知道,做申论题目一般遵循问什么,找什么的原则。当然,行测解题同样遵循问什么、找什么的原则。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选择正确的即可;而要求选择错误的,将错误的找到即是正确答案。不过,在这些问法里面,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这种问法不是直接问正确或错误的,而是问可能正确的是哪一个。有如此问法的题目不多,但是只要我们懂得它的意思,就能快速解决这类题目。可能为真,顾名思义,就是只要满足题目要求的任何一种可能均可视为正确答案,所以这种题目一般都会采取假设法解题。请看例题:
例1:学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说:“不是我捐的”
吴说:“是王捐的”
郑说:“是吴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些可能为真?( )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答案】C。解析:翻译题干可得:
周:非周;吴:是王;郑:是吴;王:非王。因为吴和王说的话属于矛盾,即一真一假。又根据四个人的话是两真两假,则周和郑的话也是一真一假。假设周说真话,郑说假话可得:捐赠者不是周和吴,则捐赠的两人只能是郑和王。故本题选C。
例2:一起盗窃案发生,经调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警察逮捕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经询问,甲说:“丁是罪犯。”乙说:“甲是罪犯。”丙说:“我不是罪犯。”丁说:“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四人中二人说了谎话,二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答案】C。解析:翻译题干可得:甲:是丁;乙:是甲;丙:非丙;丁:非丁。因为甲和丁说的话属于矛盾,即一真一假。又根据四个人的话是两真两假,则乙和丙的话也是一真一假。假设乙说真话,丙说假话可得:合伙作案的人是甲和丙。故本题选C。
这种题目的典型特征就是问的是可能满足的情况,所以我们只需找到题干存在的矛盾并绕开矛盾,假设其余两句话一真一假。当第一次假设没有出现正确选项时,将刚才的假设反过来即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