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你还在靠“语感”吗?
2021-05-19 08:19
来源:政华教育

行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你还在靠“语感”吗?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通常包括五大部分,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人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等方面的能力。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常见题型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下面,将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目,对选词填空题目进行深入剖析,带着大家了解选词填空题目的命题形式,把握其命题特点,明确备考方向。

首先,选词填空的考查方式是给出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要求考生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能够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的词语。很多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都是“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这样做的结果真的是“越来越自由”,正确率忽高忽低,得不到保障。其实,做选词填空题目时应遵循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语境分析,第二步是词语辨析。其中语境分析是重中之重,空缺处要填入什么样的词语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决定的,只有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意思,才能契合作者的思路填入相应的词语,盲目地靠“读着通顺”就去选,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那么,到底如何进行语境分析呢?我们通过两道例题来体会一下。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例题来看一下具体的应用:

【例1】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历史进步性和鲜明时代性。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不是________,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不是________,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A.拾人牙慧夸夸其谈B.固步自封纸上谈兵

C.刻舟求剑作壁上观D.邯郸学步闭门造车

【答案】B。

【解析】由“不是……而是……”的句式可知,“而是”后面的内容与空缺处所填词语意思相反。第一空,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意思相反,强调“不发展”之意。“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做自己的话,填入此处无法与后文构成反义关系对应,排除A。“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与句意不符,排除C。“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与句意不符,排除D。验证第二空,空缺处所填词语与“付诸行动”意思相反,强调不付诸实践。“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

这道题目中出现了关联词“不是……而是……”,通过这个关联词,我们判断出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内容应该是相反相对的,所以我们找文中提示信息的反义词即可。大家以后做题时,如果再遇到表示相反相对关系的语境,也可以类比这道题来做。

【例2】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势利导泽被后世B.因地制宜经久不衰

C.顺势而为利在千秋D.物尽其用历久弥新

【答案】A。

【解析】第一空,前文提到“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故此处应填入表示根据客观条件而行动的词语。“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物尽其用”指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二者均与句意不符,排除C、D。第二空,“经久不衰”指持续很长时间而不衰减。“泽被后世”指恩惠遍及后代的人民。根据“不仅……而且……”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跟“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表达的应是生态水利工程具有的比造福当时更长远的意义。“泽被后世”填入表达其也能给后代造福,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这个题的第一空前面的内容即是空缺处所表达的意思,这个时候相当于“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就是在解释说明空缺处的内容,我们只需将文中的信息概括即可得知空缺处的意思;而第二个空出现了“不仅……而且……”,这个递进词提示,空缺处词语要跟“造福当时”构成递进,上下文的关系就梳理清楚了。

通过上面两道题,给大家展示了一下如何梳理上下文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梳理出的关系找到正确的选项,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有所收获!

2022国考行测备考指导:选词填空之词语辨析

选词填空一直是行测考试的难点所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语境的分析,二就是词语的辨析。词语辨析一直是我们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所在,它涉及的范围广,数量较大。首先需要辨别词语的确切含义,把握其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感情色彩、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下面就针对适用范围这个方面做具体介绍。

首先适用范围我们主要是考虑两个方向:人和物。针对于主体为人的,我们要考虑到性别(男、女)、年龄(老、少)、地位(尊、卑)。例如:“抚养”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而“赡养”则用于晚辈对长辈。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辨析词语之间在使用对象上的区别,避免误用。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看一下具体的应用:

【例题】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_________既成的事实,不_______于固定的想法,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

A.认同拘泥      B.认同局限    C.认可拘泥     D.认可局限

【答案】A。“认可”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用语,不合句意,排除C、D。“拘泥”意为固执不知变通;拘束。“局限”指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根据“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可知,“拘泥”更适合。故本题答案为A。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知道其实在做选词填空的时候不仅需要我们对整个文段去进行理解分析,准确概括空缺处词义以外,对词语的辨析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要求考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积累。

2022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行测的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片段阅读是考试的重点题型。有些题目行文脉络比较明显,很容易选择出正确选项,但是有些题目需要我们去推断文段的言外之意,这时我们会觉得有些难度,其实这类题目本质也是对行文脉络的分析,只不过题干当中没有明显表示观点的句子,需要我们按照作者的意思去推断,因此这类题目的解题也是有迹可循的,没必要恐惧。接下来就对行文脉络简要介绍如下:

一、问题---解决问题

题干会给我们描述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却又带来了其他问题。对于一个问题来讲,我们不仅看到问题的本身,更应该去想如何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对于题干中给问题的这种文段,我们应该选择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选项或者是一些正确做法的选项。

【例题】50年前,世界人口大约只有如今的一半。人类曾希望用所谓的“绿色革命”阻止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杂交种子和化肥使用量的猛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统计显示,与我们父辈生活的时代相比,当下全球的粮食产量翻了将近一番,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消耗增长了两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对粮食危机的本质认识不足

B.杂交种子和化肥并非“绿色革命”的本质

C.解决问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D.“绿色革命”并非解决粮食危机的良药

【解析】答案C。题干是两个不同时间段的情况,50年前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们采取“绿色革命”但是却付出了生态代价;当下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们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生态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那也就意味着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兼顾生态,故答案选择C。

二、问题+危害---解决问题

题干会给我们描述一个问题,同时也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以此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的选项是能解决问题的选项。

【例题】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解析】答案C。题干首先给了一个流动人口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这个问题带来了下面很多的危害,比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等。这些问题很严重,不解决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去解决。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针对成因,造成这些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所以我们最先应保证的是让流动人口能融入城市社会,这样一些危害就可以迎刃而解,故答案选择C。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通过以上的介绍,在做题中灵活运用,仔细耐心,正确推断作者的意图!

2022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反义词在选词填空中的用处

在公考行测考题中,选词填空是言语理解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种题型会在一段文字中设置一~四个空格,要求我们选填合适的词语。这类题型难度不可小觑,常常让备考考生头疼不已。其实,这类题目是有技巧可循的,综合历年考题看,选词填空重点考查考生对语境和词语分析能力,如何更好地分析语境、词语呢?带你通过两道题目,总结出一些巧妙的方法。

【经典例题1】

当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时,岩画可能就已经诞生了。如今古人记载在绢帛、纸张、器物上的文字多已________,而凿刻、绘制在石头之上的岩画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不要小看这些粗放的线条、简单的图形、晦涩的符号,也不要说那些“跃然”石上的羊、牛、马、虎、豹、驼等动物图案过于________,更不要忽略那些狩猎、祭祀、争战、歌舞的画面,那里面可能都含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化为乌有抽象B.不翼而飞粗糙

C.荡然无存直白D.踪迹难觅普通

【解析】正确答案C。第一个空格所在的句子“如今古人记载在绢帛、纸张、器物上的文字多已________,而凿刻、绘制在石头之上的岩画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由空格后的转折词“而”可知,后半句和前半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空格处的意思是“没有被完整的保存下来”。B项“不翼而飞”比喻物品突然丢失,或消息传播得很迅速,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极短时间内的消失不见,不合适,排除。A项“化为乌有”、C项“荡然无存”、D项“踪迹难寻”都可以放入空中,表达文字已经不复存在,也就是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的意思。再来分析第二个空所在得句子“不要小看这些粗放的线条、简单的图形、晦涩的符号,也不要说那些‘跃然’石上的羊、牛、马、虎、豹、驼等动物图案过于________,更不要忽略那些狩猎、祭祀、争战、歌舞的画面,那里面可能都含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前文中表达“粗放的线条”、“简单的图形”,最后却表示可能含有“丰富的内涵”,故空格处也应表达“粗放”“简单”的意思,且与后文“丰富”相反。C项中的“直白”表示直接,简单,符合题意。A项,“抽象”的反义词是“具象”,不符合句意,排除;D项“普通”的反义词是“特殊”,而不是丰富多样,排除。故答案选C。

【经典例题2】

说到教育,难免谈到教师和学生,教师并不总在与学生________对话,教育总带点儿权威性甚至强制性,带点________的“灌输”,即使把教育刻画成一场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也不是完全对等的,这一点,小学和中学很明显,但大学和研究院里其实也一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亲切强迫式B.诚恳冷漠式

C.平等独白式D.开放填鸭式

【解析】正确答案为C。第一个空格处“教师并不总在与学生________对话,教育总带点儿权威性甚至强制性”,结合后文“师生之间的对话也不是完全对等的”,由此可知,老师管教学生是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而根据“并不”可知,第一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权威的、不强制的意思。这时我们来看一下选项。A项,“亲切”的反义词是“冷漠”或“疏远”,和“权威、强制”意思不同,排除。B项,“诚恳”的反义词是“虚伪”,和“权威、强制”意思不同,排除。C项,“平等”可以表达对等、不强制、不是权威的意思,符合题干要求,保留。D项“开放”的反义词是“封闭”,也不能形容“权威、强制”的意思,排除。由此可以确定答案C。那接下来看一下C项第二个词语是否合适。文段中第二个空格所在句子“带点________的‘灌输’,C项中“独白式”的意思为“无人在场的自言自语”,体现出没有交流的单项输出观点。所以选C。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两道题的做题思路:首先我们要读懂句子、文段意思,并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文呈现相反相对的关系,那么空格处所填入的词语要与提示信息呈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在了解句意后,对选项中的词语不能从正向很好的把握时,可以考虑词语的反义词,看这一反义词与提示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是我们所找寻的答案了。抓住这一点,我们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022国考行测逻辑填空之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行测考试中如何快速且准确地解题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在行测这五个部分中,言语理解里逻辑填空的正确率一直不高,也是很多同学们迫切想要提升的一个部分。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更好地做好逻辑填空题。

逻辑填空近年来在公考中一般为20道题目,占比不小。针对这类题型,我们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分析语境—找呼应点—辨析选项,但大家往往在最后选择的时候还会对一两个选项存在疑问,纠结哪个才是正确答案。这个时候题干中作者的一些用词,我们平常觉得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会给我们一些提示,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判断。

【例1】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________,是________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底线损害B.原则混淆

C.根基冒犯D.根本亵渎

【解析】答案D。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空,由尾句“不肯丧失基本人格”可知,第一空要体现做人之本。分析四个选项,A选项,底线:指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可以体现做人的基本,保留。B选项,原则: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体现不出做人之本,排除。C选项,根基:比喻基础。对应做人之本,保留。D选项,根本:指事物的根源、基础。对应做人之本,保留。再看第二空,通过首句的“敬畏”可知,有些做人之本是不能不敬畏的,所以第二空要体现出“不敬畏”的意思。A选项,损害:指损失、伤害。与不敬畏无关,排除。C选项,冒犯:指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冲撞了对方。可以体现出不尊敬,保留。D选项,亵渎:轻慢,不尊敬。意思完全相符,保留。此时回扣首句,题干说的是“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对于神圣,一般搭配亵渎而非冒犯,故本题答案为D。

【例2】特立独行的人生,无法被标签化定格,作家张贤亮即如是。2014年9月27日下午,张贤亮猝然病逝,“灵与肉”已经安息,可是在要“________”的时刻,却似乎没有哪个标签能准确无虞地概括其一生:“新中国首个突破‘性禁区’的作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先锋文学第一把火的点燃者”“一个成功出卖荒凉的人”。似乎只有把这些都合起来,才能拼凑出其遍是棱角的人生切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终人散B.水落石出C.尘埃落定D.结案陈词

【解析】答案D。通过第二句可知,作家张贤亮已然病逝,所以空缺处要体现其一生完结的时刻。分析四个选项,A选项,曲终人散:乐曲终了,听众散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用在此处可以体现其一生完结,保留。B选项,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与题意无关,排除。C选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符合题意,保留。D选项,结案陈词:表示对一件事情进行总结。符合题意,保留。结合空缺后“没有哪个标签能准确无虞地概括其一生”可知,题干的意思是要对张贤亮的一生进行总结概括,只有D选项符合此意,所以答案为D。

通过上面两道例题可以看出,在逻辑填空中一些细微的词语反而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答案,所以大家备考过程中要培养自己这方面的做题习惯,通过细微之处得见真章。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