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词语理解题该怎么理解
2021-06-13 01:23
来源:政华教育

2022国考即将拉开帷幕,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有一种题目叫词语理解题,如何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做出这种题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

何为词语理解题?顾名思义就是理解文段中所给词语的意思,问法一般为“对划线词语xxx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既然要理解词语意思,那么做题时要依据提问,定位原文,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并选择。常见的词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代词,做题方法为就近原则;另一类是非指代类词,做题方法为本义结合作者意图综合理解。接下来以题为例,具体看看要怎么理解。

1:跟石头和金属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的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上级刀刃,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划线句子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A.外观形态 B.材料来源

C.结构特点 D.制作工艺

【解析】答案:C。出现“这”指代词,就近原则往前找,前文讲木质砧板表面上是硬邦邦的,内部的植物纤维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体现了它的结构特征,对应C项。

2:近年来,“文化+科技”的应用,使收藏在博物馆里,远在祖国各地的文物“活”了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这段文字中的“化学反应”是指:

A.文化事业与科技事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B.之前鲜为人知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

C.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新,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

D.文化领域各行业借助科技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解析】D。定位原文,在“化学反应”的后文是对它的解释,“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主要是强调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相辅相成”、C项“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新,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都是在强调科技和文化之间互相促进,排除。B项是“化学反应”其中的一个表现,片面,排除。答案选D。

 

主旨观点题什么时候选对策

主旨观点题不仅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各类事业单位的常考题型之一,但也是大多数同学们很 “头疼”的题型,不仅文段长,涉及的领域广,而且还难懂,有时候面对文段当中提出的问题,选项中要不要选对策也很纠结。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主旨观点题什么时候该选对策。

对于主旨观点题,分析清楚行文脉络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行文脉络的分析我们就能梳理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猜中作者的“心思”,那么离正确答案就更进一步了。行文脉络的就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首先分析句义,再分析句间关系,最后概括主旨。那呈现怎么样的行文脉络,是可以选对策呢?一般当行文脉络呈现:问题+危害分析、问题+危害+原因分析、重要性+缺陷、问题+成功经验等时,作者不仅仅是想说这个问题是什么,危害有多大,而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要选一个对策了。接下来通过下面这道题感受一下。

例:据统计,我国儿童人口数为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5%,未来受到“二孩政策”的影响,儿童人口数将呈现增长趋势,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如惠氏、罗氏、施贵宝等占领。发达国家在对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对药企给予税收、专利、市场和研究资助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潜力大

B.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垄断

C.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支持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

D.国内需配套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儿童用药医疗市场

【解析】答案:D。文段第一句是说我国儿童人口数将呈现增长趋势,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第二句是说国内儿童用药市场大部分被外资企业占领;第三句是说发达国家通过多项政策支持儿童医疗市场的发展。文段呈现:国内用药市场被占领的问题+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知作者意在强调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给予儿童医药市场适当的扶持政策。A项为文段首句交代背景的表述,非重点,排除。B项为我国儿童药物医疗市场存在问题的表述,非重点,排除。C项“发达国家”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意在通过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我国提供借鉴,排除。D项为总结出的同义转述,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故本题选D。

其中考生要注意的是,若原文中没有出现问题,或者选项中的对策无法解决题干当中的问题时,一般不选对策,所以大家在分析文段和选项的时候需要细心。

 

主旨观点题之“不忘初心,方得答案”

主旨观点题是行测考试中的考试题型,广大考生对此也是非常的关注,能够高效的完成该部分是各位考生能够取得高分的一个关键。但是在考生中普遍存在一个很细微的问题,即很多考生因正确选项表述与原文表述不完全一致,从而放弃该选项而选择一个针对非重点部分的选项。事实上,这一类考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是对题干的结构有所分析并且对于重点句的位置是存在一定认识的,只是在选择的时候放弃了这一判断。因此今天要提醒各位考生的其实就是一个做主旨观点题的一个小细节——在我们答题时,阅读分析完题干而看选项之前,一定要“冷静”5秒。这里所说的冷静5秒其实就是要求各位考生在看选项之前明确自己刚才阅读文段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从而有一个选择选项的标准,能够帮助各位考生更快速的筛选选项。接下来以具体的题目为例,来加深认识:

【例】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短期宏观政策对扩大内需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仅依靠短期政策调整,难以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还会带来后期政策消化的压力。比如,通过短期政策促进产业投资,在遏制工业下滑同时,也会增大后期产能过剩压,鼓励汽车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刺激当期消费的同时,也会透支后期消费。可见,注重需求侧管理,既要重视短期政策调节的作用,更要重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把短期政策调整和中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释放内需潜力的可持续动力。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需求侧管理需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联合发力

B.短期政策调整不利于需求侧管理的长远发展

C.供给侧改革必须强化政策调节以及制度建设

D.重视供需动态平衡是需求侧管理的应有之义

【解析】A。文段首先分析了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仅依靠短期政策调整的弊端,接着通过举例,论证这样做确实存在隐患,最后以“可见”给出相应对策,即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既需要重视短期政策调节,又要加强制度建设,二者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故尾句的观点为文段的重点,A项为文段重点的同义转述,当选。B项,为文段前两句的内容,未准确判断作者意图,排除。C项,“供给侧改革”概念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供需动态平衡”文段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A。

在这道题目中,各位考生在分析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可见”,从而判断文段最后一句话是重点,这时需要对该内容简单概括,或者明确重点就是这部分,以此为依据来判断选项。但是,有部分考生在做这道题目时看到A选项中表述为“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而非题干所述的“中长期制度”,从而放弃了该选项而选择了其他错误选项。这就是虽然根据语感或者一定的分析能力能找到重点,但是在慌忙中去看选项时又放弃了重点,从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所以各位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明确重点部分的含义,再以此为纲进行选择。这里我们还需理解的是,文段的写作者、选项的编写者以及答题的考生是三个不同的主体,故而在表述层面自然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注重文段表述及选项表述的内在含义是否一致。

阅读中“冷静”5秒,明确自己对重点的判断,是各位考生做好主旨题的一个关键细节,所以各位考生一定不能忽略!

 

行测言语理解主旨题之真的选对策吗?

在行测考试中,主旨题是每年必考的、而且是片段阅读中题量最大的题型,如果能够拿到主旨题的分数,那么片段阅读也就赢了一大半。但是一些考生对这种题目在认识上总有一种误区:题干有问题表述,选项一定要选对策,对策项一定是重点。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通过一道题目和各位考生一起分析一下这类材料。

【例】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去打开搜索引擎。可是网上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怎么能不加考辨就当作研究的依据呢?再说,这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行为,并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懒”的惯性。人们理解某种事物,往往需要逐步去了解和熟悉,这过程可能有许多感性的认知,是重要的积累。如果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碎片化思维不利于人们感性认知的形成

B.人们应增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辨识能力

C.过于依赖互联网会阻碍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途径

【解析】C。文段首先介绍了人们习惯用搜索引擎查资料这一现象,接着指出网络信息真假参半,不能直接当作研究的依据;然后指出从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的思考惯性,接着论述了人类们理解某种事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感性的认知和知识积累,最后进一步强调如果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化、拼贴式思维。文段的重点就是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的不良影响。

A项,没有提到“过度依赖网上的结论”这一话题,排除。

B项,“增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辨识能力”,只能对应“网上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全面解决题干所存在的问题,排除。

C项,能够全面概括题干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的不良影响,符合题干重点,保留。

D项,没有提到“过度依赖网上的结论”的不良影响,不符合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我们需要明确,当题干有问题时,作者的倾向确实是想要解决问题,此时我们优选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或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的选项。但是,如果选项中的对策并不具有针对性,或者不能全面解决题干问题,如果还执着于选对策,显然不符合主旨题的考察目的。此时可以对文段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从而选择正确答案。相信把握这个原则,各位考生定能提高此类题目的准确率。

选词填空中的递进关系

对于行测言语理解中选词填空部分的备考,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的痛点,很多同学总是根据自己的“语感”来做题,往往选择了错误的选项。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把握选词填空题的做题原则和方法呢?

其实,考生在面对选词填空题时,首先应该通读全文,合理分析题干的内容,理解题干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再去对比选项,辨析选项中所给的词语,选择最合适的词。接下来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上下文语境——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在文段中,后文的意思比前文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递进关系判定标志:更、甚至、何况、况且、进而、上升到、竟、不仅……而且……

例:锻炼身体不但能使人精神饱满,甚至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递进关系做题原则:根据判定标志,准确判断设空处含义,递进词前面的词语比递进词后面的词语语义程度轻。比如示例中“精神饱满”比“延年益寿”程度轻。

【示例】对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最应该做的,是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流动、有利人才成长的环境与空间,而不是直接参与、甚至________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其实,自由、公平的竞争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回报,足够的成长空间才是________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有效 B.干预 直接

C.破坏 长期 D.主导 长久

【解析】D。

文段围绕吸引人才展开论述,第一空前出现“甚至”这样的递进词,一空所填词语应比“参与”程度更重。

A项,“影响”指起作用;施加作用。它是参与之后的结果。不形成递进。排除A项。

B项,“干预”指过问或参与。如:后宫不得干政(就是过问参与的意思),所以B项与前文“参与”语意轻重一样,排除B。

C项,“破坏”指摧毁;毁坏、使受到损害。放入横线处语义不合适。排除C。

D项,“主导”指统领全局;推动全局发展。比“参与”的语义程度更重,符合。

所以正确答案是D。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