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合集
2021-06-21 01:10
来源:政华教育

提振实体经济 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要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尤其是在疫情在常态化后,我国还是应该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疫情以来,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下降,许多企业、实体商铺等经营遇到一些困难,期间主要依靠网上消费,扩展线上经济为主要生存手段。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防止“脱实向虚”的倾向。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社会的资本大量逃离实体经济,那么资金就没有进入生产领域,就没有创造社会财富,而是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套利,这不仅会推高资产价格泡沫,更会积累金融风险。这几年,防控金融风险力度加大,更让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提振实体经济需要把金融工作作为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在互联网发展和国内疫情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实体经济循环不畅。为了解决实体经济在经营中的困难,中央有明确的认识,而且在陆续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央行已经连续4次降准,目的正是为了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且银行方面也突出重点,服务民营小微,积极为企业提供信贷及预授信。创新产品,丰富融资。面向小微企业和小微商户的便捷金融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增量、降价、提质、扩面”,让金融的“活水”流入实体经济。

发达的实体经济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在维持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中坚作用。振兴实体经济,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点,也是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实体经济从业者和企业家应该充满信心。

 

志愿服务基层 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不仅是紧跟榜样脚步,聆听时代声音,响应党的号召,也能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找到青春的方向和目标。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持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

青春在志愿中闪光,要知行合一。“空谈误国,实战兴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湖羊桐乡的土专家老费自学成才,并将所学知识用于乡村工作中,将菊花秸秆变废为宝,有效解决湖羊冬季饲料短缺问题,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正是因为老费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百姓家常中找问题,不断尝试改进,才能更好为基层发展做贡献。因此,作为一名基层服务志愿者,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田间地头中找方法,俯下身子,静下心,向群众学习,多积累,多磨练,成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

青春在志愿中闪光,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将会被历史遗弃。40年前,安徽小岗村留下的红手印引发的连锁反应,深刻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30多年前的习近平,力推农村改革,使正定县农业总收入翻了近两倍。在新时代的今天,巴东县的一名志愿支教老师袁辉在实际教学中摸索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帮助山村孩子健康成长,学得快乐,活的自信。作为基层服务志愿者,更应具备不断创新,不断钻研的精神。在服务群众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进取,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青年人更有创新精神和精力,充满活力,也更愿意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抱负。所以青年应积极担当,助力基层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作为新时代青年,基层服务志愿者,我们更应坚持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梦、中国梦,成为一名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热点背景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两会上第二次来到青海代表团。“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围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作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模拟题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对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作出深入阐述,“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规划的热词。请结合实际,围绕“高质量发展”,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措辞严谨。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给各国经济造成重创,也抑制了我国经济增速。同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因此,唯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还是到青海调研,“生态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一个关键词。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以环境换经济的做法,盲目追求“带血的GDP”,虽然一时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成效,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不仅经济无法保持增长,百姓也毫无幸福感可言。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提出,安吉余村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广西也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都是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想要保持经济增速长久稳定,须以生态为先。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民生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为保障民生福祉,我国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依靠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是实现民族崛起的根本性力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高质量发展即推动了民生改善,也得益于民生改善。因此,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速指标上,更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民生改善中。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长效为根。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我们在盯着GDP的同时也要考虑民生问题,还要关注社会风气,群众的精神面貌等等。除此之外,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例如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理念,即需要东部领先,也需要西部开发,因此我们有了东西帮扶的闽宁模式,保障了全国一盘棋,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各领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个短期的口号,只有坚持长效发展才能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可见其意义重大。我们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长效发展,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装上强劲的引擎。

 

以规划务实谦逊 启伟大事业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增强,但与此同时,新冠疫情让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广大农村与繁华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乡村振兴还需进一步推进。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唯有坚持准确谋划,脚踏实地,谦虚谨慎,方能在新的征程中更好地走好“赶考”路。

以准确谋划为基,启伟大事业新篇章。《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做好正确规划是推进新时代新事业的基础。邹平西王村坚持以企兴村,村企共建,以“让西王人成为中国最幸福农民”为目标,走出一条以西王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济南章丘三涧溪村以党建引领惠及群众;围场县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从而实现“农村美”的目标。乡村振兴取得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采取的做法多元化,达成的目标多样化,但唯一离不开的便是统筹规划。其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乡村振兴,在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的发展,亦或是航天事业的成功中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以脚踏实地为路,启伟大事业新征程。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踏实肯干是成事之必备条件。百年之前,国家命途多舛,前途暗淡,无数革命斗士满腔爱国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改变了屈辱的旧历史,开始了新篇章。国家从千疮百孔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历经几代人用奋斗,以牺牲和心血换来的。而自新中国成立后,又有“铁人”王进喜,焦裕禄等这样的拼搏奋斗者为伟大事业开路,;在新时代,黄文秀的扶贫历程,中印边境战士寸土不让,为国赶赴死的为国踏实,都是这种精神的延续。唯有14亿国民都“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成就伟大事业。

以谦虚谨慎为桨,启伟大事业之征途。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光荏苒,习近平继续强调全党全民全社会要戒骄戒躁,这是对全局的再次谨慎把握,在改革开放的成就面前,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幸福面前,习近平敲响警钟,意味深长,意义重大。现如今许多年轻干部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对群众的来访与求助冷眼相看,更有甚者恶言相向。这种高傲的姿态,不仅会失去民心的支持,让广大干部脱离群众,更是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因此,要坚持虚怀若谷,戒骄戒躁,方能实现国家长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以党的领导为指导方向,坚持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必然。

 

脚踏实地 成就复兴伟业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借用《管子·乘马》中的“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一语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新的征程,重任多多,但要坚信的是,一往无前,永不止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从来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最正确的姿态。

伟大事业产生于深谋远虑。“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习总书记曾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可期可见的新时代,爬坡向上的难度也在增加,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期,谋划我国发展既需要有中短期的科学规划,也需要有战略性的中长期远景目标。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十五年展望,具有打造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等诸多意义。可见,国家发展只有科学规划,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伟大事业成功于辛勤努力。“成于务”,就是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习总书记说过,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由此,无论是G市为高科技人才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还是国欣家居鼓励青年才俊参与企业管理,都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指示。任何好的政策,只有落到实处,让企业及公众有获得感,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如果政策出台后就放进文件柜里,或是在执行落实上打折扣,结果就会出现“政策只是看上去很美”。基层干部是最接近群众的干部,应切实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将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

伟大事业实现于谦虚谨慎。“失于傲”,就是说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当下,国外反华势力希望“以疆制华”,BCI混淆是非提出新疆棉纺织行业存在“强迫劳动风险”。一百二十年前的辛丑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当今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时代列强依然对中国虎视眈眈。广大领导干部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才能认清历史与时代赋予的任务和使命,把为国排忧、为民解难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责任。

当前,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必须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用奋斗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