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人口稠密分界线
2021-07-05 01:29
来源:政华教育


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人口稠密分界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坐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更是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自己绚烂多彩的祖国,先了解我们的人口稠密分界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此线又名胡焕庸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42.9%国土居住着94.4%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主;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以游牧为主。正是由于气候地形的不同,相关学者猜测,胡焕庸线是气候变化的产物。

在汉唐时期,西部的黄土高原及关中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因而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从而成为历代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唐中期曾频繁从长安迁都洛阳,除了政治、经济上的解释,长安地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宋代以后,气候变化日益表现出“胡焕庸方向”的趋势,中国人口、文化、经济重心遂逐渐南迁长江流域。明清两代,政府虽然大力经营甘肃,但胡焕庸线以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粮食自给已成问题。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铮表示,胡焕庸线是中国东南季风的影响范围。1230年—1260年的气候突变,基本奠定了中国的近现代气候特征。由此时期开始,各种旱涝灾害特别是大洪涝灾害空间频率分布的走向与胡焕庸线日趋吻合,越到近代越明显。所以说,胡焕庸线表现出中国的近代气候特征。王铮等学者研究还发现,因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潜力波动,人口则因农业产出的区域不同作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了后来胡焕庸学者所发现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而近代发现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该线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气候与人口密度的高度相关性。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土地便向荒漠化发展,正如先前所说线的西北部一般以草原、沙漠、高原为主和以畜牧业为主,而线的东南部降水充沛,地理、气候迥异,农耕发达。

“胡焕庸线”划出两个迥然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域。由于人口分布的特点,从现代来看“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就是中国著名的人口稠密分界线—胡焕庸线,下一期将带大家走进我们神奇的南北方分界线。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