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之句子填空常见解题方式
在行测考察题型中,句子填空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一类题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应对句子填空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句子填空。其实所谓句子填空就是,给出大家一个文段,让大家通过梳理文段行文,补齐空出来的那个句子。那这样的题目应该如何解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解题方法】
(一)材料分析
1.明确话题:首先要读懂题干的核心话题。
2.分析行文:文段的行文脉络尤其重要。大家可以适当根据空格位置,去选择不同的选项。
(1)段首句: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段中句:承上启下
(3)段尾句:总结全文
(二)选项分析
1.话题一致:选项中含材料话题的关键词或与之相关,所述话题与语段一致
2.思路一致:符合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情感倾向要一直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的形式来感受一下:
例1:“_____________”,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媒体。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 B.潮流永远不待人
C.太阳底下无新事 D.时间是变化的财富
【答案】C解析:第一步,分析材料,得出材料话题是“新”,且空缺句为段首句,是对“新”的总领。第二步,分析选项,C选项直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例2: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___________。
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 B.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答案】A解析:第一步,分析材料,材料的话题为“有关癌症与实物关系的言论”;空缺句为尾句,是对前文观点的总结。第二步,分析选项,四个选项都和“言论”有关,但“总能吸引眼球”表明作者认为此言论容易被公众接受,与之思路一致的只有选项A。故选A。
通过上述题目,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题目相对来说难度不是特别大,总而言之,大家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瞄准文段主体;二是把握文段行文脉络。希望上述内容为大家带来帮助。
行测言语理解主旨题中观态度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考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重中之重是主旨观点题。考查考生“判断作者意图、倾向”的能力。题目的通常问法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对于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等等,此类题目考查的就是对于文段主旨观点的判断。在议论性文段中,我们要对作者的“态度”保持高度敏感,找准态度,主旨立现。下面就通过两道题目,带大家一探究竟。
【例1】对于爱因斯坦,除了他的相对论之外,他对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诸多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精辟的言论,有时却在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科学知识的科普中缺席了。这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A.人们对科学家的了解不足 B.爱因斯坦的哲学理论更值得关注
C.科普所宣传的科学知识应更为广泛 D.真正的科学家研究兴趣是极为广博的
【答案】C解析:题干说的是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的科学知识,而对于爱因斯坦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精辟言论较少关注,言下之意即科普宣传不能只关注具体科学知识的宣传,还应关注更广泛的领域。C项正确,当选。A项,文中讨论的是科普方面的倾向性令人遗憾,“对科学家了解不足”表述错误。B项“更值得关注”文中无从体现,错误。D项,脱离“科普”话题,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拨】尾句“这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中,遗憾所表达的是一种“不认可”的态度。“这”指的是科普在传播有关爱因斯坦的知识时,只注意其相对论等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其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精辟言论。作者表达对科普工作只关注具体科学知识的“不认可”,故作者最想表达的态度为“科普所宣传的科学知识应更广泛”,即C项。
【例2】民间思想与正式思想的交流,特别是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交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向的,当思想史的研究者发现一些来自伟大头脑的伟大思想起源甚卑,有时便可能会感到尴尬。如果允许我们将任何相对稳定的社会或文化视为一个整体,我们将会发现:要在正式思想及其相对应的民间思想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是非常困难的。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民间思想与正式思想的交流是复杂的
B.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往往受到民间思想的影响
C.思想史的研究者有必要改变对民间思想的看法
D.民间思想与正式思想共同构成稳定的社会文化
【答案】A解析:这是一段关于民间思想和正式思想关系的论述。选项中能体现二者关系的只有A项。又由“民间思想和正式思想的交流,特别是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交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向的”可知,A项最符合文意。B项、C项内容文中未涉及,排除。
D项,将文中“如果”臆断为确定的事实,选项概念与原文不一致,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拨】由最后一句“我们将会发现:要在正式思想及其相对应的民间思想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是非常困难的”可以感知,“非常困难”表达出作者的“不认可”。进一步分析,作者不认可的是“在正式思想及其相对应的民间思想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即“正式思想和民间思想之间无法划出清晰界限,两者交流是复杂的”,故A项当选。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主旨题中有时会出现表明作者态度的关键词。态度词可帮助我们迅速锁定正确答案。考生在平时练习时,应强化对此类态度词的敏感,找准态度,主旨立现。
行测承接叙述题——解题快不快,“尾句”说了算
行测承接叙述题从历年来看也是会考查到的一个题型,虽然题量不多,但是因其独特性,如果考生能把握好解题技巧,就能快速解决题目。提醒大家在这做个题型时,整体分为三步:
1、快速理解全文
即快速理解文段主要内容,把握整体意思,无须分析的特别细致,比如说这个文段:
人类文明是一支射出去的箭,不能回头。在这条文明之路上行走的人们,不仅需要现代文明的滋养,更需要大自然的深情呵护。然而,徜徉在钢铁丛林之下,流连于人工田园之中,现代人无奈地慨叹: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这时候,如果有人为我们指出一条重返自然、得心见性之路,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通过分析,文段主要围绕的话题是:“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关系”,文段先通过转折讲到了一个问题,尾句下了一个结论希望能够有一条重返自然的方法。
2、重点分析尾句
解题核心在尾句,我们可以根据尾句的分类,得出需要的答案。
(1)尾句提出一个新的论述对象(概念、话题)----后文具体阐述此论述对象
(2)尾句提出一个问题----后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尾句隐含作者倾向----后文表明此倾向
上面的例子尾句落脚点是“重返自然的方法”,即提出了一个新的论述对象,那么下文应该要围绕“重返自然的方法”展开具体阐述。
3、筛选排除选项
最后一步筛选选项,可以排除以下三种选项:
(1)排除已写内容
(2)排除无关内容
(3)排除跳跃内容
我们来看题目选项: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现代人远离自然的无奈 B.现代人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C.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D.现代人重返大自然的途径
【答案】D解析:A选项是文段第二句内容,属于已写内容,排除。B选项与尾句无关,排除。C选项就属于跳跃内容,因为回归大自然的感受是需要建立在已经回归的基础上,但是现在还没有提到回归的做法,就不会出现回归后感受的论述,排除。D选项讲到了重返大自然的途径,即围绕文段尾句所下论断展开了具体的阐述,所以此题选D。
总结:考生如果能够做好这三步即可轻松解题。
“假如……”总是真心话
主旨观点题作为行测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段时,又该怎样快速把握主旨大意呢?今天便以一类特殊的关键词——假设词,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例】电子产品变得简单,才会有更多的人去使用,如果总是高屋建瓴地去谈市场战略,却忽略了产品上用户体验的细节,那这些战略最终会变成空中楼阁。但是,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产品的改进上符合了用户本能的需要,那么这种改善如果持续下去,如果能放大,它就能变成一种巨大的颠覆力量。
读完上面这个文段,我相信各位同学可能会感觉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最中国要的还是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市场的需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个想法呢?我相信一定是理解了文段才能得到这个信息。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文段中的一个词“如果”,它之后所陈述的内容恰好就是作者表述重点的直接呈现,那从这个示例,我们就应该知道,假设词、假设句往往是在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的。
类似的词还有什么呢?比如倘使、假设、要是能、若……
看到这些假设词,我们就可以在后文找寻重点内容了,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题1】外科手术和放、化疗对癌症治疗的效果可以肯定,但不满意。由于存在对自身的损伤,加剧了正不胜邪的矛盾,给癌细胞复活繁殖以可乘之机,一旦复活,卷土重来,而自身正气削弱殆尽,无力抵挡,导致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结果。若能与中医在理、法、方、药实际内涵上切实融合,杜绝形式上的凑合,定能弥补这种不满意,使正不胜邪转化为邪不胜正,则可望获得圆满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癌症有着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特点
B.中医可能会对癌症的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C.外科手术等西医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癌症
D.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能会从根本上治愈癌症
【答案】D
【解析】文段前两句说到外科手术对癌症治疗的效果可以肯定,但是不满意,紧接着分析了不满意的原因。最后一句通过“若……则……”假设句,直接表明如果外科和中医进行融合,定能弥补这样的不满,可能会有圆满结果。既然这么做有好的结果,作者的意图即为应该这么做,中西医应该结合。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一个重公德、讲卫生有礼貌的文明社会或文明城市,并不是靠“五讲四美”的群众运动或制定诸如吐痰罚款等措施所能建立起来的。倘使每个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认为讲公德和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倘使没有这种公民意识的自觉,那么,无论依靠多么严厉的强制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建设文明社会不能靠强制手段
B.公民意识对建设文明社会至关重要
C.公德与私利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同等重要
D.参与公共事务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仅靠一些制度措施是建立不了一个文明城市, 紧接着文段最后用两个假设条件的内容--“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没有公民意识”, 仅靠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文段强调“公民的意识”对文明社会建设必不可少,因此体现此话题的只有 B选项。故答案为B选项。
通过上面两道题目,各位同学应当注意在后续题目练习中,看到有假设词、假设句的主旨观点题目,可以优先关注假设的内容,可能一道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把主旨观点题掌握的越来越熟练,成为我们的拿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