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指导
如何在面试中让考官眼前一亮
在公务员考试中,面试往往更加重要,特别近年来面试考查形式复杂多样,想要在复杂多样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我们就必须提前备考,提前规划,让自己的答题在考场中吸引到考官注意。
面试中主要考察什么内容?
面试是对于我们综合素质的测查,通过在规定短时间内的交流来考察我们是否具备公务员所需要的政治素养、未来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要看我们所有岗位应试者中谁是最优,谁最适合我们的岗位。那这也告诉各位同学,要达到考场上最优,我们就需要有话说,而且要说得好,才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面试中该如何做到答题“吸睛”?
各位同学应该也在思考如何让自己做好面试备考,才能提升自己的答题水平,让自己成为省考面试考场中“最亮的星”。下面我们整理出在考场中如何获得考官青睐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参考。
1.以丰富内容“吸睛”
面试中答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内容,也就是我们常常强调的“有话说”,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我们需要讲出吸引考官注意的内容,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准备。一方面,我们需要系统性的学习政治素养知识,将政治素养知识体现在答题内容中;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广泛了解学习热点知识,提升自己答题的广度来体现自己个性化。
2.以清晰逻辑“吸睛”
做到“有话说”的广度和深度,接下来就是将自己的答题内容以清晰的逻辑呈现出来,让自己的答题内容以清晰的层次感吸睛。其一我们要梳理清楚要点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逻辑感;其二要学会用逻辑连接词,避免内容的重复;其三就是需要不断练习答题,从练习中找问题,改问题,做到逻辑真清晰。
3.以外在感情“吸睛”
在考场上的考生,往往会存在外在表现磕巴,语调平等问题。这个时候外在的感情传递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考场答题就需要将有层次逻辑性的内容以真情实感传递,从眼神交流到表达抑扬顿挫,再从肢体动作大方得体到整体外在自信满满,需要不断准备,不断从练习纠错中做到优中再优,以外在优秀表现吸睛。
请用你的“交流”打动考官
如何在面试答题中打动考官,从考官手中获取成为公务员的机会呢。既然说到打动,大家一定能想到那些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场面,无论是一首歌,还是一部剧,亦或者一期综艺,甚至是一句话,只要真情实感,戳中心窝,产生情感交流,就能共情。同理,面试亦然,只要在面试中发自内心的交流,引起考官共鸣,这便是获取高分的第一步——打动考官。当然,不同场合的交流不尽相同,面试时更需要恰当得体的交流,具体表现如下:
一、得体的“交流”心态——庄重又不失自信与自然
(1)缓解紧张,但不随意。在进场之前冷静10-15秒,并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放松的感觉,认真、谦逊地走入考场。
(2)自信表现。注意答题时的表情管理,在进考场时,要前嘴角上扬,气定神闲、面带微笑和自信。好的面试状态是积极主动、热情洋溢、精神饱满、自然放松、目视考官、问好如常、挺胸收腹、两臂下垂。
(3)自然表达。发自内心真诚问好,语调一定要质朴、自然,平时如何与长辈、领导问好,进入考场第一时间就进入该状态,找到与人交流的自然感觉,考官也会认为你比别人更加淡定从容。
二、恰当的“交流”话题——思维、积累、联想
(1)科学思维:抓住关键,一点到面。面对提问,要能做到审题清晰,快速抓住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迅速反应思考维度,梳理提纲。
(2)时政积累:政治觉悟,关注时事。要做好一件事,必先做好充足准备。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用政府的眼光看待社会时事,想方设法、切实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因此,理解掌握最新政治思想,知晓最新时政话题,才能与考官有“共同话题”。
(3)发散联想:适当联想,深度剖析。针对同一问题,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问题,比常人更深入一步的思考,方显价值,使交流更有深度。
三、明了的“交流”语言——清晰、突出
(1)语言条理清晰。组织语言时要有条理,适当使用逻辑词,凸显框架感;表达要直接明了,简洁、高效展示自身想法。
(2)表达重点突出。用概括性语句强调交流重点,让考官快速获取内容的关键所在,增加有效交流。
如何提升面试答题交流感
面试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论是国考还是省考,面试的分值占比都非常高,所以面试拿高分对我们有很大帮助。然而,和笔试不同的是面试对语言表达要求很高,和考官面对面的交流。如何在这种标准化、流程化的面试考场上通过表达去拿高分呢?这就需要我们确保答题内容有效的同时能突显自身交流感去吸引住考官,让考官愿意听你讲话。
1.答题内容体现交流感
答题内容是考官评判考生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做的是答题要点确定的基础上运用一些作答技巧从始至终通过内容吸引考官,进而获得考官好感,赢得高分。我们以“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把握历史机遇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但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很严重,对此你怎么看?”为例,很多考生在回答看法的时候会说“这样的现象不好,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样的开头就显得比较生硬,不够生动。如果我们能结合自身经历的信息泄露,比如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等,或者结合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等角度切入就会使我们的开头更加引人入胜,吸引考官继续听下去,同时自身经历也会凸显真情实感,向考官表达我们的赤诚之心。至此,开头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另外,这道题而言,信息泄漏的危害-原因-对策也是我们要分析的答题要点,表达时如何一直吸引考官的注意力呢?作答结构的变化会是一个不错的作答技巧。平铺直叙的传统作答比较生硬,比如:“我认为此现象带来的危害有以下几点,我认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等等,诸如此类会使答题太过机械,让人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相反的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说话习惯把危害-原因-对策调换顺序,比如可以把原因前置,影响放在后面:“由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以及缺乏法律监管使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频出,这不仅会侵犯我们的个人隐私权,也会使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结合自身思维逻辑调换要点呈现顺序是个性化表达的体现,也会和一般考生与众不同;其次,要突出交流感也和句式的灵活变换密不可分。在表达时不要只局限于陈述句,有时候反问句、设问、感叹句等句式更能吸引考官的注意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在谈对策时可以说:“各位考官,个人信息泄露所带来的危害竟如此巨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难题呢?我认为应该……”不同句式的变化体现的是情感的起伏,更能体现考生的真性情。
2.肢体语言突出交流感
肢体语言是通过身体动作传达思想,形象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而面试恰恰就要体现沟通交流感,在面试考场上,一份坦诚的微笑、一个坚定的眼神、一次紧紧握着的拳头,甚至一次自信的点头……凡此种种,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当代青年人的自信、激情、活力。比如,在开篇阐述个人信息带来的积极影响时,保持微笑并环视考官;在分析信息泄露危害时,能做出惊恐的表情;在表达对策时,可以用坚定的眼神、有力的语气、配合少量微手势辅助感情的表达。通过肢体语言的辅助势必会使整个面试表达更突出真情实感、更体现个性化吸引考官。当然需要注意的时,肢体动作不可过多,要在保证面试礼仪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动作,做到真情实意外化于形的微表情即可。
其实,不论是答题内容还是肢体语言所凸显出的交流感,都至关重要。而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备考的过程中结合更多的题型多加训练,真正使其成为自身真诚的、自然的表达,才能达到一种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效果,才能帮助我们吸引考官。
如何答题不套路?警惕这3个常见小地雷
小地雷1号:领导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组织对我的考验。
通常出现在计划组织协调类题目中,本来上述任务是题中的“你”的本职工作,建议考生大可不必云里雾里去绕,提高考官理解成本,直接开门见山得表示即可。
避雷小例子:为进一步强化群众法律意识,提高居民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法律素质,某社区准备组织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开展法律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如果由你负责组织,你会怎么开展?
较好的开头: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使社区居民对法律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居民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法律素质,营造全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确保社区的安全稳定。
同学们仔细看上段,前两句是说明本次活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然后我们回到题目上来,本次宣传活动一旦成功有何意义呢?首先,法律法规的普及让原来不了解不知道不懂法的人群能通过本次活动对法有一定的认识,那更深远的,对于社区工作对于法制型社会建设,题干中也有告知宣传的范围和重要性,提高公民依法维权能力……每一句都是有关系的,所以备考期同学们请多在审题上下功夫哦。
小地雷2号:我一定要对这次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向领导汇报。
众所周知,答题要有结束语,很多考生把这句当作计划组织协调和情景应变类题目的金科玉律,一没什么说的就总结汇报,但有时候就会引起考官们反感。这个结束语到底说不说,如果说要怎么说,在这里建议大家视情况而定。如果你前面说的内容很丰富了,那就不说或者少说,例如“活动结束后,将相关材料整理归档,以备查阅借鉴。”如果你前面的内容说的不多,甚至有些干巴巴的,那你需要快速思考一下,刚才是否有些遗漏的点没有说到,在结束语中加上,例如“由于筹备阶段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刚才的活动中某环节(刚才你想到的遗漏的点)出现了某问题,虽然在活动中及时改正了,但也说明我的工作还不够细致,下次筹备工作一定要做得更谨慎更全面。”这样转危为机,原本觉得你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答题不完整的考官都会觉得眼前一亮,这个考生活动后懂得思考,值得表扬,自然你就是高分的那个人啦。
小地雷3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辩证地分析/一方面……,另一方面……
此类的小地雷最常见于综合分析类题目,却是同学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辩证”的确是分析问题的常见思维方式,但是用作表示个人观点时,则会让考官迟迟感受不到你的态度、你的观点,有种站中立不想表态的感觉。
避雷小例子:新闻客户端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每个用户的上网浏览记录来了解用户阅读习惯,分析用户喜好,进而及时向用户推送大量类似的新闻。对此,你怎么看?
可能就会有部分考生会用到上述小地雷开头,但是不是有更好的回答方式呢?例如:“。这类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可以很方便地满足人们对不同信息的兴趣和喜好,是新技术带来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在多个层面带来一些令人担心的隐忧。需要对这类新闻推送的行为加以规范……”实际上你也一分为二的看了,也辩证的看了,只是没有戴那个帽子,却更直截了当表明观点,言之有物。
重要讲话类题目怎么破
1.正确理解
重要讲话类题目,多数都会引用某一时刻、某一场合下的金句。问我们怎么看或怎么理解。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向考官直接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当然,小伙伴有时也会困惑,有些句子晦涩难懂,一时想不到,建议多结合背景、身份等因素采取逐字拆分法来理解分析。当然除了解释这句话的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核心看法。
2.实际论证
前面我们简要谈过了对句子的理解和核心看法,那么考官听完势必也好奇我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看法?所以接下来,要实际论证我们核心观点。可以结合背景是什么?对谁说?说了什么?为什么要说?想表达什么想法?实际现状如何?等维度来多角度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答题方向,不偏题。
3.践行落实
重要讲话本身往往是很抽象概括性的发言,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的指导性话语,讲给众人听,让我们谈理解,自然是希望一方面我们能够认同它,另一方面能够践行它。所以我们最后要做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如有些重要讲话主要是针对青年人,而我们自身也是其中一员,所以在做完理解和分析论证之后,自然要谈谈我们如何去践行句子中所谈到的道理。当然其他对象也是如此,党员干部有党员干部角度的落实,生态保护有生态保护角度的落实。
做到以上三点,想答出一道题基本不成问题,但如何答好,还有很关键的一步。就是热点素材的积累。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内容的充实,终究是华而不实。面试对于考生的热点知识要求是非常高的,相信考生目前的问题是对于热点的积累处于少且散的状态,并不能达到深刻分析的要求。所以从当下着手,要多关注热点知识的积累,利用闲余时间翻看积累,深刻了解治国理政方面、生态保护方面、社会中的事件等重点话题、热点话题,形成常态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