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三
2021-07-19 03:35
来源:政华教育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 

教育,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

热点背景

中宣部近日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褒奖她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号召全社会向她学习。她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8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她一生无儿无女,却爱生如子,拿出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贫困山区的女性教育事业,她被女孩子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同时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获得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的赞扬时,却继续默默投身于那片大山的教育,用生命撑起教育扶贫的大旗。

模拟试题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8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她被女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张妈妈”。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用教育的力量助力当地的脱贫事业。对此,请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一、概况现象并给予肯定评价

张桂梅老师扎根云南基层40多年,拿出全部的生命奉献给了当地的女性教育事业,她是一名好老师,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党员,她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更值得我学习。

二、提炼人物精神品质

1.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据我所知,张老师身体不好,身患有17种疾病,甚至被下过病危通知,但是一旦身体有所好转便立刻返回工作岗位,这是对职业的坚守,这更是对教育的无私付出。

2. 教书育人、爱生如子

张老师说创办女高的目的就是让女性获得教育的机会,“她就改变了三代人的命运”,这是对女性教育的关注。她为了追回那些辍学的女生,不惜亲自翻越大山来到农户家中恳求其父母,让学生回去读书,这是爱生如子的生动体现。

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张老师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创校初期学生流动情况严重,她带着最后几名教师画党旗、向党旗宣誓,咬牙要把学校办下去,“绝不丢掉党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这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责任和使命的担当。

三、阐述现实意义或教育意义

1、于教师队伍:张老师是一名好老师,值得全体教师队伍学习,学习她扎根基层几十年的勤恳付出、无私奉献,她会激励更多的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激励他们拿出对学生的爱,用爱浇灌学生的成长。

2、于党员队伍:张老师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值得全体党员队伍学习,学习她对党的忠诚,学习她的优良党性,学习她坚定的政治立场,她是全体党员的优秀模范。

3、于全社会:张老师的事迹经过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大家在感动之余更开始向她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克服实际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四、联系实际谈启示与践行

张老师的事迹令我感动,我也在思考如何向她看齐。我是一名青年,我觉得我们青年人也要承担起自己那份担当,向张老师学习,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踏实努力、敬业奉献,遵循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教导,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张老师就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也指引我努力前行、不负青春。

 

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内容

热点背景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如今,我国如期成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才能为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

模拟试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解释句子,揭示道理。

当前我国已经成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习总书记这番话为我们农村干部深刻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方向。

2.结合实际,论证道理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农民整体的文化、道德素质。乡村振兴不是只靠政府,只靠基层干部就能实现的,更多的是广大农民朋友一起行动起来。脱贫攻坚的经验告诉我们,扶贫先扶志和智。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坚定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要极大丰富,这是一种均衡的、全面的、辩证的发展方向,要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

(3)当前,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大操大办酒席、天价彩礼、礼金攀比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地区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依旧难改。

3.践行。

(1)加大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形式上要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

(2)开展广泛的精神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下乡,广泛普及科学知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切实抓好文明村镇建设。

(3)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从娃娃抓起,特别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从一粒米瞭望粮食安全

热点背景

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三农”记者,很多勇气来自《瞭望》新闻周刊,是她让我从一粒米的生产、存储、加工、运输、使用中瞭望中国粮食安全。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无论什么时候,14亿中国人的饭碗,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正因此,粮食领域出现的问题尤其让人深恶痛绝,“转圈粮”就是其中之一。它危害巨大,扰乱粮食市场秩序,增加财政负担,还可能加速粮食陈化。

模拟试题

针对当前“转圈粮”的问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担忧,认为“转圈粮”危害巨大,请你谈谈对“转圈粮”的看法。

 

参考答案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无论什么时候,14亿中国人的饭碗,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正因此,粮食领域出现的问题,总能引发关注。其中“转圈粮”就是危害巨大,扰乱粮食市场秩序,增加财政负担,还可能加速粮食陈化的重要问题,应当引起充分关注。

其实储备粮监管中存在着自己储备、自己管理的问题,这是非常大的隐忧,也是“转圈粮”问题的根源。而农产品一是和企业直接挂钩,另外是和农民收入直接相关,它起着桥梁的作用。也因此,在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按照政策,大豆价格本应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时,根据价差和种植面积给予种豆农民补贴。但当记者到“中国大豆之乡”——黑龙江省海伦市采访时发现,企业监测到的市场价,实际是“到库价”,包括了运费和粮食经纪人赚取的利润,高于农民实际卖豆的“地头价”。农民可能因此每亩少拿二三十元补贴。这是我们应当引起重视的。

目前贸易量加大带来的高效运力需求、流通加快带来的企业高额资金需求、供给侧改革之后的高品质粮食需求,新问题挑战凸显,也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粮食储备,“天下之大命”。也就是说吃饭是民生问题中的大事,粮食非常重要,怎么样吃饱饭、吃好饭,我们自己的饭碗要自己牢牢端在手中,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由此,对粮食生产趋势,要能做到提前预判。现如今,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可对背后的隐忧也要能逐步解决,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服各种风险挑战,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成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用法治力量守护红色记忆

热点背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热潮中,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党中央高度珍视革命历史,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城市将目光聚焦于“红色立法”,相关统计显示已有十多个地级市通过了保护红色资源的地方性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在具体落实中也存在多头管理、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未来,如何提高革命文物保护立法质量,保护好这些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各地立法工作中面临的共同课题。

模拟试题

革命文物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与此同时红色旅游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许多省份陆续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立法工作,制定红色文化保护相关条例。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表明态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动力所在。各地纷纷运用法治手段规范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意义重大。用好法治力量守住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传承才能行稳致远。

2.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利用水平还不够高,保护不力、利用不足的双重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全国范围内,不光有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低、开发利用粗放、配套设施跟不上、文化展示功能单一等日常管理的困境,而更为迫切是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缺乏国家立法支撑。

3.意义分析。

(1)通过立法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是坚持精细化立法的生动体现,弥补文物保护法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上的空白。

(2)能够聚焦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相应管理和惩处机制,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本法律遵循。

(3)用法治力量保护红色文化遗存,不但能传承红色基因,还能给地方的红色旅游助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问题分析。

(1)名称范围尚不统一。部分已经公布的地方性法规中,名称上并未实现统一,存在多个称呼,在界定立法对象上也有不同的范围。

(2)部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难度大。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产权属于个人的文物将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而部分所有者并不具备保护、修缮的能力。

5.提出对策。

(1)完善相关立法,用足红色资源。借助新时代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要慎重地总结保护、管理、运用红色资源的做法经验,设立具体、精细、管用的法律条款,突出重点保护,分层分级分类保护好红色资源,如禁止滥建山寨革命文物、个人文物所有权回收、细化红色资源保护举措等。

(2)监督法律实施,用好红色资源。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形成合理分工,加强部门协同,对于破坏红色资源的行为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此外,建立日常化的监督管理机制,督促各部门落实职责。

(3)优化保障机制,用活红色资源。对于不同类别、价值的红色文化,展开差异性的传承和弘扬,加强对于重点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解读。与此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扶持,为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文艺创作、旅游开发、文创作品研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参与红色文化精品再创造中去。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