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面试考场上的语言禁忌
2021-07-26 06:51
来源:政华教育

面试考场上的语言禁忌

常有考生以为,公务员面试过程中重要的是内容,只要想法好,看待问题深刻全面,就能够得高分。其实不然,面试过程中语言表达效果与内容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表达效果更高于我们的内容,因为语言表达是一种载体,通过外在的语言表述考官可以了解到一个考生的性格,应变能力和其他方面综合素质。那么怎样才能练就好的表达能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面试的一些注意事项。
  1.语速过快
  语速过快会影响表达效果,一方面考官不易理解把握考生所表述的内容,无法准确获得考生的采分点。另一方面,过快的语速会造成考官视听疲惫,影响对考生的综合印象评分。再者,快速表达过程中容易产生表述错误,考生下意识都会纠正自己的作答内容,这样一来,就会多次重复,不流畅,卡顿,那么这种情况也会加剧考生的紧张感,制约了高水平发挥。
  建议
  考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在一分钟220字左右,每个题回答时长视难易而定,在一分半至两分办即可。
  2.表达停顿
  停顿过多过长,会影响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度。这也间接的反应了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欠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这两方面对于公务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素质。
  建议
  在备考过程中,加强逻辑训练,作答之前在脑海里要有清晰的框架,快速组织好语言,更要多做语言积累,如合理的过渡句比较万能的名言警句,领导人讲话等。这样在考场上遇到语言组织障碍时可以适当用过渡句来填充空白。
  3.层次不清
  清晰的表达逻辑,能够帮我们赢得较高的印象分。对于公务员考试的各种题型来说,层次感强,主次分明,都是考生获得高分的关键,以综合分析题型为例,考生需要做到对于各个环节内容的表述清楚明了,如现状,原因,影响,对策等。特别是对于原因的分析,对策的提出,要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有针对性。有些考生作答时,或是将各部分内容混为一谈,或是过渡生硬,显得非常模式化,这在面试考场上是禁忌。
  建议
  各位考生可以备考前多看一些评论性的文章,对于评论员的评论或者参考答案,多多总结,寻找规律。
  4.语气词多
  语言习惯不好,口头语多,显示了我们在考场上的不自信,不干练,有些时候语气词使用不当,如下定论,或表态时会给人感觉看待问题太过主观,简直是面试高分的克星。我们可以观察到,历届外交部发言人,在表达上都是有非常好的习惯,底气十足,自信流畅。
  建议
  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多模仿如新闻主播,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或者可以通过录音来了解自己的语言习惯,再进行改正。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面试过程语言表达中需要警惕和克服的一些坏习惯,望各位考生多多努力,攻破语言表达难关,取得优异成绩。

 

面试想拿高分,这10个“坑”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面试考试不公平,努力也没用!
  在社会中流传说“面试不公平,可以走后门!”。理性的考生可不要被这所欺骗,更不要想着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当今,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各项政策制度日趋完善,考试托人找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时。也没有哪位考官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徇私舞弊。所以,“走后门”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误区二、考官从来不听答题内容!
  在应对面试考试时,有的考生也听人说“考官一天听几百个人答题,就前面一两个考生的答题听一下,后面考生的答题内容根本就不听了。”实际是,考官不是有些人所说的那么不负责任,考官一定会听每一位考生的答题内容的。
  首先,面试过程中有5-7个左右的考官一起面试,而且关于评分的监督制度比较完善,考官不会随意打分。其次,每个考官在面试前也都是要经过培训的,他们有清晰的评分准则。要知道,公务员考试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事关其一生命运的事情。考官必定会十分谨慎。
误区三、答题时不要紧张!
  在备考时,在考试前,考生周围的家长和小伙伴都是出于好心的劝导考生“不要紧张,放轻松”。其实这只是一句安慰,不要当真,面试并不是越放松越好。
  紧张的好处有:
  1.让注意力更加集中;
  2.思维反应会更加快。这些是对面试有积极作用的。有句玩笑话“短跑运动员身后如果有一只老虎,那么他肯定能打破世界纪录”。这虽是玩笑话,但是可以看到,紧张能激发我们的潜力,能让我们超水平发挥。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是“适度紧张”,过分紧张则会适得其反,对考试是不利的。
误区四、一定要穿西装!
  面试中穿着得体是必须的,这能体现出考生对考官以及对这次考试的重视。但是,并不是一定要穿西装。
  在考场中见过这样的情形,6月天气比较热,有的考生身着黑西装,白色长袖衬衫,打着领带,满脸是汗,衬衣都湿透了。这都是“面试必须穿西装”给害的。
误区五、形象比答题内容重要!
  面试着重考察的是“能力”,看“美丑”的那是选美比赛!所以,面试绝不会重外表轻内容。
  看看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每个人都长的像“候亮平”吗?我们公务员队伍中有没有长相平平(chou)的人啊!大有人在,那为什么说公务员考试面试重外表轻内容呢!
误区六、要给考官多鞠躬!
  进考场时鞠躬;站定后,向每位考官鞠躬;每答完一个题,鞠躬;离场时鞠躬;关门前鞠躬。我想问一句“腰疼不”。面试中,“鞠躬”不是必备动作。
  不可否认,“鞠躬”可以使考生显得谦卑,有教养。但是,要知道鞠躬不是“谄媚”,谦卑与教养也不只体现在鞠躬这个动作中。结论就是,鞠躬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误区七、答题时间越长越好!
  有考生认为“面试答题时,一定要多说话,每个题答的时间越长,得分越多!”。但,实际是,得分多少不在乎答题时间长短,而在于内容。
  面试中,每个考生都希望将自己准备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呈现在考官面前。好多考生喜欢侃侃而谈。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某人和你聊天,逻辑严谨,表述生动,旁征博引,谈话内容充满智慧的光芒与人生的哲理,你会觉得无聊吗?当然不会。但是,一个人讲话没什么内容,只是一句话翻过来倒过去的说,而且说话死板,没有内容,你想多听吗?当然不会。所以,并不是答题时间越长,得分就越多。
误区八、第一位考试的考生肯定不会得高分!
  在面试中有好多考生,研究历年的面试分数,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第一个面试的考生,不可能得最高分。”其实,面试得分与面试的顺序关系不大。
  之所以,存在一些此类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1.第一个面试的考生往往比后面的考生更紧张,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得分。
  2.这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我给大家出个算数题:假如10个人排队,甲排在第一位的情况有多少种?第二问:甲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七位的情况有多少种?其实“甲”就代表最高分。“第一个面试的考生,不可能得最高分”其实根本上就是个假象。
误区九、所有答题内容都要辩证看,这样显得深刻!
  “任何面试题,都要辩证看,这样显得深刻全面!”其实,“辩证看”并没有错,但在面试中用的过多过滥,是许多面试考官是比较反感的。
  面试答题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面试考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面试其实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能将自己的看法说的很透彻的答题,就会得高分。所以,不一定答题全面就会得分高。面试时间有限,太过全面,反而会使得答案浅尝辄止。深刻的答案才更有可能得高分。
误区十、多背套话能得高分!
  “模板!”许多考生的最爱!好多考生认为,背一个万用的模板,所有题都可以解答,都可以得高分。这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观点。
  其实“模板”是懒惰的产物,模板是速成的结果,模板是不劳而获的代表,这也就是为什么考官不喜欢模板的原因。但是,“模板”也不是一无是处。“模板”能让考生答题更佳流畅。模板就像补丁,如果作答陷入困境时,用一两句模板表达,会弥补答题的不足。总而言之,模板只起到补充作用。想得到高分的考生,一定要避免模板化。

 

面试着装这几个雷区不能踩

一般来说,公务员面试在着装方面没有做硬性要求,考生穿着大方得体即可。
  但是,着装这一个细节往往是最不能忽视的,当考生进入考场时,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仪容仪表,考官们都看在眼里,这也是考生给考官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说,着装也是公务员面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很多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在考试前一直在担忧自己该穿什么衣服,穿怎样的才会合适自己,挑选的面试服装会不会踩到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些公务员面试着装的注意事项,考生们应尽量避开以下几个雷区。
  1.穿着问题
  首先,切记不要穿太过随意、前卫的衣服,以及在选择衣服的时候颜色也不要过于鲜艳,因为这很容易让考官们觉得面试者不够稳重,不够认真。
  其次,考生不要选择与自己不相称的西装,不合身的西装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气质,还容易起反作用。
  最后,在选择布料的时候,不要选择麻料的衣服,容易起褶皱,给人一种邋里邋遢的感觉。
  建议:
  在面试中,西装虽然是最保守的,但也是相对保险的选择。考生们可以根据当下季节选择较为舒适合身的服装,颜色的选择也应遵循三色原理,颜色不要超过3种,且在面试前提前熨烫好衣服。
  2.头发问题
  男生尽量避免长发,要打理好自己的头发。短发的女生也需打理一下,以免出现杂乱,长发的女生可以选择把自己的头发扎起来,显得整个人清爽有精神。


  除此之外,在这种严肃的面试场合,考生尽量避免染各种各样颜色的头发,如果有染发的话,建议在面试前先恢复回来。
  3.装饰过多问题
  有些考生觉得自己穿着太过单调,没能彰显气质,想通过一些装饰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但这种容易起反作用,帮倒忙。过多的配饰容易让整个人看起来很浮夸,不够稳重大方。
  建议:
  考生们的首饰尽量少戴或干脆不戴,保持大方得体就好。手表是可以戴的,但是款式尽量选择保守一点,不能太过花哨。
  另外,考生的指甲应保持干净整洁,建议考生剪短指甲,不要留长指甲,女生也最好不要做美甲。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