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行测朴素逻辑知多少——“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行测考试众多版块当中,朴素逻辑是“不可或缺”的一类题目,也是很多小伙伴经常头疼的一个版块,似乎已经贡献了很多脑细胞,无奈这个题目就是解不出来。做题的过程中好不容易推出一个事物的确定信息,结果一看选项,答案里没有它的身影。这个时候大家往往觉得太难了,想要放弃。但是千万别放弃,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个思路不行咱们换一个思路。接下来就以一个题为例子,咱们一起看一下,如何快速且多角度解决“艰难”的朴素逻辑。
【例1】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的游戏。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地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
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
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
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
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解析】题目要求判定出每种颜色的球与抽屉的对应关系。
方法一:代入排除法。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将她的话带入选项判定正误。带入A选项,情情的两句话全错,排除A;带入B选项,情情的两句话全错,排除B;带入C选项,情情的两句话一对一错,保留C;带入D选项,情情的两句话一对一错,保留D;接下来看下一位下朋友,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带入C选项,可可的两句话全错,排除C;故答案选D;
方法二:假设法。
假设情情前半句对,后半句错。那么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就意味着接下来其他小朋友关于红球的判定以及关于最上层抽屉的判定都是错的。我们可以发现可可说的两句话都是错的,即我们的假设不成立。接下来假设情情前半句错,后半句对。那么黄球在中间抽屉。就意味着接下来其他小朋友关于黄球的判定以及关于中间抽屉的判定都是错的。我们可以发现可可和安安都只有一句话错误,即我们的假设成立,黄球确实在中间抽屉。再根据情情的话,既然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是错误的,那么红球只能在最底层的抽屉,所以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故答案选D。
方法三:真假话题目中,只出现一次的信息一定为真。
我们可以发现,题干中给的信息就两个,一个是球,一个是抽屉。首先三个小朋友的第一句话都是对红球所处位置的判定,即红球已经出现了三次不唯一,那我们看其他的球。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对黄球的描述有两次,对蓝球的描述只有一次。所以关于蓝球的描述一定正确,即篮球在最上层的抽屉,也就是说可可的后半句话是正确的。又因为题干中说了每个人只猜对了一半,即可可的前半句红球在中间抽屉是错误的。那红球只能在最底层的抽屉,所以黄球在中间抽屉。故答案选D。
通过以上技巧,希望各位小伙伴今后做与朴素逻辑相关的题目时,在不同的解题方法中找到适合你的思路的方法,在此类题型中提高做题速度提升准确率。
行测命题逻辑中的逆推型题目,你推对了吗?
最近两年,有一类题型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上了我们公职类考试的“热搜”。这类题原本不难,命题的初衷是考察考生们对“命题逻辑”的熟悉程度。但“命题逻辑”中包含的东西相对较多,直言联言选言假言,要不了解还真不好做,可以说是“言言要命”。尤其是涉及到逆推型题目后,考生容易开始犯迷糊,有的顺着推,有的逆向推,心态爆炸。那么这种题目到底该怎么做呢?这里带大家看一道例题,考生们可以感受下。
【例1】(单选题)吴老师、张老师、孙老师、苏老师都是某校教师,每位只教授语文、生物、物理、化学中的一门课程。已知:
① 如果吴老师教语文,那么张老师不教生物
② 或者孙老师教语文,或者吴老师教语文
③ 如果张老师不教生物,那么苏老师也不教物理
④ 或者吴老师不教化学,或者苏老师教物理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推出孙老师教语文:( )
A、吴老师教语文
B、张老师不教生物
C、吴老师教化学
D、苏老师不教物理
【答案】C【解析】题干是让我们将吴老师、张老师、孙老师和苏老师和他们的教授课程给对应起来,分别给出了四个条件,而问的是“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推出孙老师教语文”。题目题干看完后我们就需要思考,这道题的突破口是什么?很多同学会重点看带序号的那四个条件,但实际上我们最该优先关注的是这道题的问法。问法中告诉我们最终我们想推出“孙老师教语文”,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补充一系列条件让“孙老师教语文”成立。
思考:要让孙老师教语文成立,我们该补充什么条件呢?我们又该运用题干中哪个条件呢?
放眼望去,只有这个条件和孙老师教语文相关:②或者孙老师教语文,或者吴老师教语文。
条件②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意思是孙老师教语文和吴老师教语文里面至少有一个成立。
要想让孙老师教语文一定成立,我们需要添加的条件则应该是吴老师不教语文。这时可能同学会想,为什么吴老师不教语文时孙老师一定教语文呢?这里涉及到了我们相容选言命题里的推理规则。当相容选言命题p或q为真时,要想让p为真,则q一定为假。
由此,我们得出吴老师不教语文,那么,如何保证吴老师不教语文一定发生呢?同样,还是顺着条件找和吴老师不教语文相关的信息,很快我们关注到了条件①“如果吴老师教语文,那么张老师不教生物”。
条件①是一个假言命题,推出关系应是:吴老师教语文⇒张老师不教生物
为了确保吴老师不教语文会发生,我们又需要去补充前提条件。将以上式子做一个逆否,也就是:
张老师教生物⇒吴老师不教语文。这里涉及到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即p⇒q ⇔ 非q⇒非p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新的条件,即张老师教生物。
依葫芦画瓢,首先找和张老师教生物相关的信息,即条件③如果张老师不教生物,那么苏老师也不教物理。要想让张老师教生物成立,则继续补充前提条件。依据逆否命题,条件③的式子可写作:苏老师教物理⇒张老师教生物。即我们补充的条件应是苏老师教物理。
最后,要想让苏老师教物理成立,我们则需继续运用仍没用过的条件④或者吴老师不教化学,或者苏老师教物理,来补充一个前提条件。即吴老师教化学。由此可以选择C选项。
在解析这道例题的同时,给大家回顾了一下相容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推型题目的核心思路就是不断的运用题干信息来补充前提条件。另外同学们看到这后,可以思考总结下,这道题还有数量上的特点,逆推型题目要补充条件,大多都是给了几个条件,同学们就得推几步,不信?你往前翻着看看。
行测热门知识点削弱加强之双观点题,你真的了解吗?
“双观点”题在近几年的考试中频繁出现,技巧性很强,对此类题型熟悉的同学能够快速得分,而不了解的同学往往冥思苦想,纠结万分,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此类题型的特征以及做题思路。
题干特征
“双观点”题顾名思义,题干中往往会出现2个观点,例如研究者观点和反对者的观点,而问法也比较固定,通常会询问下列哪个选项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或支持研究者的是?
例题呈现
【例1】研究者认为:性格内向使人社交意愿低,经常感到很孤独
反对者认为:是睡眠不足让人觉得更孤独,社交意愿减少。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反对者的观点?
【解析】既然反对者本来就是对初始观点进行的反驳,题干让我们质疑反对的观点,相当于就是帮助初始观点发声,反对质疑者的同时,支持初始观点,所以我们只需要说是性格内向使得人睡眠不足,说明根本原因还是性格内向,而不是睡眠不足,从而就支持了研究者的观点即初始观点,质疑了反对者观点。
【小试牛刀】
今年入夏以来,全球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对于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入夏以来,高温天气的出现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会有增多的趋势。反对者则认为高温天气的出现并不一定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而是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相关。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频繁的发生,包括高温天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
A、.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大气环流特征变化导致的
B、高温天气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温度较高的炎热天气
C、全球气候变暖通过改变大气环流特征改变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
D、气象学家们认为,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
【答案】C【解析】一种观点认为:高温天气的出现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反对者则认为:高温天气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相关。故想支持第一种观点一般表达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大气环流特征,和此表达相关的只有C选项,故C选项能支持,保留。A:大气环流导致气候变暖是支持反对者,排除。B:说明高温天气是什么样的天气,和题干话题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相关,排除。D:说明高温天气原因复杂但并不知道第一种观点气候变暖是否是高温的原因,故不能支持 ,排除。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如果大家以后做题时遇见类似题干:研究者的观点为A导致B,反对者的观点为C导致B,题目问最能削弱反对者或支持研究者,正确选项一般为是A导致C,想表达A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这样便支持了研究者进而削弱了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