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评析
脚踏实地 追寻价值
评析:经典的对称式标题,涵盖了对策举措和目标意义两个方面的内容,兼具形式美和内容全。
放眼当下社会,不管是从功利性教育到物质化求学,还是从机械性运转到疲劳性鏖战,都显现出了人们精神的焦灼不安以及灵魂的无处安放。无数的压力、疲劳和不安往往会使人在工作中迷失方向,在生活中遗忘初心。究其根本,对生活价值的忽视是源头之祸,对工作价值的罔顾是“添翼”之本。因此,只有脚踏实地,追寻价值,才能真正得到重要的东西。
评析:从对现实中人们的教育求学到工作生活状态展开分析,接着说明失去自我的原因是对生活价值、工作价值的忽视,最后总结对策引出论点,回扣文章标题。现状引入+问题分析+针对性策略/论点,引入自然,逻辑顺畅,但提出的总论点表述较为口语化,建议可修改为“因此,只有脚踏实地,不断探索、追寻,才能实现人生意义”。
实现自我价值,是工作生活的重要追求。席勒曾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于我们扮演的角色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只是一味浮于表面和追求名利,则难以探寻其根本价值。《大国工匠》在央视的播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工匠精神”所传递的核心理念——精益求精,更是在整个社会口耳相传。郭守敬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定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郭守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是因为其孜孜不倦、大胆探索、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对待工作生活,须摒弃浮躁和物欲,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评析:分论点1,指出需实现自我价值。先用席勒的名言引入,接着结合名言内容展开分析,列举《大国工匠》节目播出传递了精益求精的核心理念以及郭守敬制定《授时历》反映了坚持探索、实现自我价值的案例,最后小结提出对策,回扣分论点。名人名言(意义)+举例论证+对策小结,引用席勒与此分论点相契合的观点,论证有力,层层阐述,结构清晰。
实现社会价值,是工作生活的重要追求。蝴蝶效应预示着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哪怕一只小小的蝴蝶都有可能掀起一场风暴,更何况是社会上的一个又一个个体,怎能不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纵观当下,林俊德院士为了输出关系国家利益的机密文件,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依旧不眠不休,社会价值在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的冲锋里;潘建伟坚决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条件,回到祖国建设实验室,并劝说在国外的学生一起回国,社会价值在“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的眼泪里。个体的凝心聚力,终将闪耀明亮的人生光彩,铸就无穷的社会价值。
评析:分论点2,指出需实现社会价值。首先通过蝴蝶效应说明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进一步指出个体对社会的重要性。接着列举林俊德、潘建伟实现社会价值的案例,最后小结回扣分论点。意义+举例论证+小结,在事例中结合分析,指出了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意义,例证充实,论证有力。
工作生活中的价值实现离不开脚踏实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所有离开实践的空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工匠精神的丰碑需要用汗水来浇筑。工作生活当中,一方面,需要认清自身的方向和目标,放下职场诱惑和功名利禄,担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需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不以短时小利作为衡量工作价值的标准,重复和枯燥何尝不是磨练意志和锻炼耐心的利器。除此之外,不断超越、永不满足,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在工作中锻炼技能、在工作中锻造个人价值、在工作中谱写社会华章。总之,一念执着,一生坚守,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评析:分论点3,指出价值实现需脚踏实地。首先引用著名思想家韩愈的名句,说明勤奋学习、勤于思考的重要性,接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出三方面的具体对策,最后四个四字词的对策小结,回扣分论点。名人名言+意义+举措+对策小结,在提出具体对策中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以及“除此之外”并列关系的关联词,逻辑清晰,列举对策详实,值得借鉴。
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明确的人生方向是指引,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保障,两者结合,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提升满意度,提高获得感,追求幸福感,戮力同心,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029字)
评析:引用哲学观念联系上文内容,并提出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以及自我价值。尾段紧扣论点,收束全文,在介绍个人价值的实现中利用“提升满意度,提高获得感,追求幸福感”连贯句式进行说明,升华主题。
总评析:本文以脚踏实地追寻价值为话题展开论述,本文的亮点有:1.文章采用经典的五段论,整体行文方面结构明晰,开篇直接指明文章方向,利于读者理解文章主题,文章中分析措施细化深入,论点剖析全面;2.论证结构恰当,分论点论证方式多样,层次丰富,多处列举案例,例证与分析结合紧密,论证有力;3.论证中多采用名人名言提升行文内涵,增加文章亮点。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文章总论点表述过于口语化,建议要紧紧围绕主题提出有深度的总论点。
致敬先生,不负时代
评析:凝练的表达,严肃的语气,高度的总结,是神形兼备的好标题。
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日前揭晓,近代史学家章开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吴易风获得了这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此前,该奖项已经评选出16位贡献卓越的专家学者。邬沧萍、冯其庸、汤一介、戴逸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被铭记。
评析:交代文章写作背景,实现切题,从这一段也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就奖项进行理论。
终身成就奖,是对一位学者治学为人的高度肯定,是对他们学术人生的致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奖项的背后,是漫长又寂寥的探求过程,是他们孜孜以求的身影和勇攀高峰的勇气。
评析:对终身成就奖进行阐述,实际就是再加一把火,建立一个论述的高地,随后居高临下,尽情论证。
他们有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第一届获奖者邬沧萍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基于对我国社会的深入调研和思考,1979年,他起草并第一个报送人口研究报告《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仅仅两年后,他就开始呼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老龄价值论,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严谨和担当。本届获奖者章开沅,在辛亥革命研究、中国商会史等领域都有着开创性学术贡献。然而年近古稀之时,他毅然投身南京大屠杀研究,并发现了《贝德士文献》,这些珍贵文献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吴易风,则是我国最早批判西方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们拨云见日,传播知识、传播真理、服务社会。
他们有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国学家冯其庸的少年时代利用务农的间隙大量阅读,并从中总结出精读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吴易风为了研究西方经济学,从国际音标开始自学英语,还自学微积分、概率论、电脑编程等,成为“三通”经济学家,他认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他们有淡泊名利、谦虚诚实的人格魅力。在致颁奖词的时候,章开沅表示,自己的“底子还很薄”,要边教边学,他甚至认为,自己不能“称为人梯”,因为这“需要高度”,他自称只是铺路石,想让学生走得更顺更远。他几度请辞资深教授,放弃良好待遇,希望打破学术终身制。而吴易风则说,自己是人民大学学历最低的老师,他在现场捐出所有奖金,希望成立贫困生奖学金,点亮贫困学生的求学之路。从这些学者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评析:三个自然段,对奖章的获得者品质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述,虽然一个段讲一个品质,但是三个段落就是一个饱满的形象,这也就论证了这个“不负时代的先生”,也就实现了点题。
“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荣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学者们,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特质凸显出来,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完美地阐释着精神操守与学术品质,成为今天“先生”一词的最佳注解。
评析:就事论事,就奖论奖,将奖励的现实意义点出,强调了写作文章的现实指导意义,也是对文章第二段的一个呼应。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不负时代,就需要我们向当代杰出知识分子学习,记住这一刻的感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精神,像他们一样,甘心坐冷板凳,下苦功夫,为当代学术的灿烂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共1107字)
评析:跳出奖项谈奖项,写出对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促进意义,文段最后一段写出这个意思,也是为了实现了整个文章格调的提升。
总评析:本文不是一篇典型的论证文章,其文段、表达都非常规,但是本文却是亮点十足,很多地方都值得作为专项修炼技术,值得广大考生朋友学习。其中,最为值得点出的,就是作为单独段对相关事例的表达。如同肖像刻画一样,值得反复练习。
苦是人生的补药
评析:生动的比喻,简练的标题,丰富的内涵,很值得反复回味。这种标题就是给人空间,但是意图明确,指向清晰。
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中,别人撑伞避淋,他却光着上身傲然进行“雨淋浴”。后来,毛泽东在谈及青年时代的吃苦经历时,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
评析:第一段既是准确的切题,也是生动的论证。开篇就给人一个实例(毛泽东读书经历),有说服力,也有吸引力,能让人想继续阅读下去一探究竟。
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评析:总论点单成一段,直接但自然,不显得突兀干瘪。小技巧在于借用了“哲人”之口。
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评析:古语+人物案例+总结。
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评析:道理论证,但是用了很多古诗词,显得精炼而高级。
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评析:事例论证,但是不平铺直叙,二是前期做了一些道理铺垫,这三个分论段,所用的事例、语言精彩无比,完全可以摘抄背诵。
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评析:比较反常归的一种结尾方式,将问题布局到结尾,以便更加突出吃苦的必要性,同时,作者考虑字数的原因,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言简意赅,戛然而止却铿锵有力。
总评析:本文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每一个自然段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甚至建议大家把这一篇文章做一个背诵。因为文章不仅在遣词造句上功力十足,在排局布阵上也是一把好手,打破了常规的问题-观点-对策这样的布局,剑走偏锋,将问题后置,更加突出观点,使得文章主题更为鲜明。当然,文章中出现的事例、人物、古诗词,都是值得积累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