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
如何答好评价分析类题目?
评价分析作为综合分析题目的一种,虽然在考试中考查概率不大,但这类题目作答的难点就在于很多同学特别容易把它与词句理解混淆,导致作答内容不明确,逻辑混乱。所以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学习如何识别评价分析。
一、审题精准,明确要求。
评价分析类的题目在答题要求上就有区别于词句理解,首先是题干部分,评价分析的提问方式通常为“对一现象或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或见解”,而词句理解类的题目通常都是“对一词语或句子谈谈含义或理解”;
其次在要求部分,评价类题目除了一些常规性的要求,通常还有观点明确的要求,而对于词句理解类题目通常只有一些常规性的要求,比如全面、准确、有条理,很少会有观点明确这个要求。
【例1】评价类题目: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250字。
【例2】词句理解类题目: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作答内容表态得当:
对于评价类题目通常都有观点明确的要求,所以也是要求我们在作答的时候要有自己明确的表态,当然,这个表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归根结底还是要对于材料信息进行梳理,找出材料的倾向性。此外,表态的语言表达也要适当,通常来说有以下表态方式:
(1)正确:支持、赞同、正确、理解、很重要等;
(2)错误:片面、偏激、不科学、不支持、反对、存在……问题等;
(3)部分正确:不完全正确、需辩证看待、有利有弊;
(4)不能判断:尚需观察、尚不能确定。(注:如果明确要求判断正误必须写出对或错)
二、作答逻辑条理清晰。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答案呈现的条理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评价类题目,也要尽量让答案看起来更加有条理性,遵循表达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的逻辑作答,便可以让答案清晰明了。
表明观点:明确表明自身态度
论证观点:在材料中寻找对表态有利的信息,如问题、成就、原因、影响、目的等
得出结论:可针对观点(或社会现象)提出简单对策;可再次对观点进行肯定或总结
【例】给定资料5提到“报复性熬夜”这一现象,请你根据给定材料4、5,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案参考】表明观点:所谓“报复性熬夜”是指由于工作超支了休闲的时间,但是客观上又有休闲的需求,只能向睡觉索要时间。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反映出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
论证观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于:使得睡眠数量和质量都双双下降,而且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报复性熬夜”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难有休闲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于休闲方式的选择错误,折射出休闲教育的不足。
得出结论:所以,应该要加强休闲教育,倡导良好的休闲方式。
掌握好的方法技巧可以让我们解题的时候节约时间,事半功倍,但是要想在考场上高质高效的进行作答,还需要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多加练习,不断地通过做真题来巩固上述方法。“积小流以成沧海,积跬步以至千里”大家一定要在平时脚踏实地,反复练习,不断总结,这样在考场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如何提升答题的条理性
好的申论作答,内容是重中之重,但其呈现形式也不可忽视。那究竟如何呈现作答内容才能保证其条理清晰?为大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书写要求:
一、结构合理。
以提出对策题目为例,比如题目要求“结合给定材料,提出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解答这一道题,很多考生往往来不及多想就开始罗列“1.……;2.……”。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首先以总领句的形式简要交代你答题所针对的问题以及内容梗概等,如“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再阐述具体的对策内容,即总分结构。这一步看似简单,然而其一方面能够避免答题的突兀感,另一方面意在告知阅卷老师你是针对一个什么问题在作答。
二、逻辑清楚。
先答哪一点,后讲哪一点,这在申论答题中也是很有讲究的。例如,解答综合分析题,首先就应该给出明确的观点和判断,然后再论述相应的理由。而不是先去附加一些条件,再在不显眼的地方隐晦的提到你的立场。这不仅不符合申论作答的一般逻辑,也容易被阅卷老师所忽视。再比如,一些问题的处理通常存在先后关系,比如提出对策中涉及到公共事件处理,则有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
三、层次分明。
申论答题的层次关系,往往很多考生都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对于零散化的答题信息,最好从某几个层面来加以整合,如“主观-客观”、“思想意识-法律监管-资金保障”等等。对层次的划分也要注意一点,即各个点应该属同一水平线上的内容。举例来说,按照“政府、企业、民众”来划分是可行的,而“政策-企业-民众”就显得比较奇怪。
四、条理清晰。
很多考生在答题习惯的养成方面都还有待加强,往往为了省时间、省脑力,一道题的作答通常以整段的形式呈现。面对芜杂的内容,想必阅卷老师的心情也不会太好,给你的分数自然也不会太高。所以,于他人便利很重要。申论作答,最好把要点以数字符号进行标注,如“一、二……”,使内容一目了然。
总之,申论成绩的高低,不仅要把握住题目的宏观方向,细节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文章写作的三种境界
谈及写作,即使是大笔如椽的名家,想要探寻写作之路径,也难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如何透过这三种境界提高文章写作能力,成为写作大神呢?
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文章学写作的第一重境界,积累期。很多人在写作初期都会面临无米可炊的窘迫,抑或是言之无物的迷惘,即使文在眼前也无从写起,内心渴求文字表达能海纳百川,哪知只有一瓢。“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文章写作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清前行路,无疑是比较便捷之法。天下文章,以意为魂。
鲜明的观点是文章写作的关键,立意是为文章搭建灵魂的核心,文章切题考察的是考生的阅历,阅历多来自于“积学”,积累可分为理论阅读和生活实践。
俗话说,“积学以储宝”,天下文章一大“抄”,这里的“抄”指的是“临摹”语言表达乃至思维方式,要直抵文章灵魂之处,只有通过博览群书、同读共品,才能搭建起写作的阶梯,从拓宽视野,望尽天涯路。
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文章学写作的第二重境界,深耕期。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充实而又不同,而这些点点滴滴的不同都会透过文字跃然纸上,要想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就需要深耕细作。“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篇好的文章,论点、论据、论证缺一不可。在论证中,充分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手法,论据服务论点,文章层次分明,观点深刻,直击要害的文章才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
好文章,话不在多,而在精,鲜活的案例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如讲奉献,举出焦裕禄、张富清等好干部的事例,毋庸赘言,道理自在其中。因此,文章要想写好,不仅要观点鲜明,“积学以储宝”,还需说理充分,严谨论证,“酌理以富才”。
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文章写作的第三重境界,独创期。这一时期,是“耽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的写作境界。引发读者思考,是文章写作的最好境界。文章的观点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说理只是一个途径,它的最终目的为了解决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帮助。文章分析要有深度,既要有理论意义,又要有时间意义,要发人深省。一篇文章,要以小见大、要有高度、有深度、接地气;要曝人生百态、看世态炎凉、察民生疾苦、为天地正心;能引起共鸣,让读者读有所思、读有所乐、读有所获。正所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透过文字,可以感受作者之情感、态度。境界一,观点令人惊;境界二,说理令人喜;境界三,深度分析引人思,三者缺一不可。
习文章写作,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高瞻远望,望尽天涯。“吞”大量阅读,拨开云雾见晴天,见他人所不能见;衣带渐宽,伊人渐憔悴。
“啃”钻研读,断石雕刻锲而不舍,让他人见我所见;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品”心之愉悦,将我所不能见之展现于世人。只有经历文章写作的三种境界,方能不惧写作,独占鳌头。
积累热点 夯实基础
从哪积累
一、去比较有代表性的官方网站积累热点。
推荐关注新华网和人民日报。这两个网站上的评论性文章比较符合申论的特点。语言表达很规范,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可以让考生逐渐改变文风,做到规范性表述;结构很完整,细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一段一总结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设计,可以让考生学习文章结构布局。并且这些文章代表了政府角度,能够让考生在阅读的时候更加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态度。
二、去看最近热门的政论片的讲解稿。
首先讲解稿中用词很得体,优美,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其次政论片中有很多事例可以作为素材运用到我们大作文的写作当中。
积累什么
一、积累好词好句与事例。
很多考生反映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没有话说,或者说的很俗,原因在于对名言、事例积累的少。举例说明: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分析:这句话的核心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关键做法。其中“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这九个字,对仗工整有层次,可以灵活运用在别的结尾升华处。三个“每一步”,强调了改革的关键三步:布局、执行、成效,这些词语,我们都是可以积累下来,提高文章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二、积累对社会事物的认识。
很多考生对热点的关注仅停留在事件是什么这一层面,这对申论备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热点事件,我们还要知道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还要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关注热点才对申论作答有帮助。
三、积累语言经验和习惯,培养语感。
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它能使考生很快地进入语言文字所构建的情境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意。读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能理清材料思路及脉络。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有意识地模仿并背诵,逐渐地运用文章词汇的技巧,进而熟读成诵,形成语感积累。考生读的文章多了,可以积累不少好词好句、政策理论、热点案例,在运用时才能随时提取,信手拈来。
通过上面的技巧解说相信大家已经对该如何积累申论热点有所理解了,坚持将积累化为日常生活,相信大家能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