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技巧:解释型综合分析题解题技巧
解释型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思路
综合分析作为申论中的一个常见题型,也是多数考生认为较难掌握的一种题目类型,从考试情况来看,一般常常会以评价型综合分析、解释型综合分析和启示型综合分析来考察学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解释型综合分析题目的作答方法。
作答方法:综合分析题目按照一审题、二找点、三加工、四书写的原则进行作答。
一、审题
1.明确问什么;2.围绕什么作答;3.有什么特殊要求。
例如:“给定资料1”中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①明确问什么:谈一句话的理解
②围绕什么作答:磕磕绊绊是什么?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什么特殊要求:无特殊要求
二、找点
围绕分析对象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之相关的所有要点,做好批注。
例如:给定资料1”中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5分)
根据上文的题干,这则的材料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
出处段:能够结合材料明确三个问题:①磕磕绊绊是什么?②如何解决磕磕绊绊的?③奔头是什么?
第一段:介绍小冯一家在农村生活的状况。面临三方面问题:交通、住房条件差,生活贫困。
第二段:介绍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变新市民;解决了道路,住房的问题。但遇到了新生活的磕磕绊绊,并且在社区帮助下得到了解决,迎来新生活的奔头。
第三段:介绍了搬迁后有就业想法,但面临着就业的磕磕绊绊,在社区帮助下得到了解决,迎来收入的奔头。
第四段:介绍了子女上学路途远、学校不固定。
第五段:搬迁解决子女上学难题,但教育上遇到了磕磕绊绊,在学校帮助下得到了解决,迎来教育的奔头。
第六段:点明主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结合全文对于题干内容进行解释。
三、加工
逻辑加工:按照材料内容,整体呈现解释含义、进行分析、总结观点三部分。
例如:给定资料1”中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5分)
1.解释含义:这句话指贫困户易地搬迁成为新市民后,尽管面临各种问题,但多方努力解决后,生活仍充满希望。
2.进行分析:一、适应新生活有奔头。二、收入增加有奔头。三、子女教育有奔头。
3.总结观点:因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四、书写
1.卷面整洁;2.字迹工整;3.逻辑清晰;
例如:给定资料1”中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5分)
这句话指贫困户易地搬迁成为新市民后,尽管面临各种问题,但多方努力解决后,生活仍充满希望。一、适应新生活有奔头。搬迁解决道路、住房问题后,存在对社区生活要求的不适应和困惑,通过社区走访调研、政策宣讲,解决居民困惑,搬迁户习惯新生活。二、收入增加有奔头。搬迁后有就业想法,但面临技能水平低、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社区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筹措资金,加上自身勤快热情,成功创业,实现脱贫。三、子女教育有奔头。搬迁解决上学路途远、学校不固定问题,但孩子融入新环境难、家长教育观念偏差,通过学校了解情况、沟通谈心,使家长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孩子融入新生活,提高成绩。因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00字)
破解综合分析 收获答题技巧
综合分析一直以来都是诸多考生在公务员考试申论这门科目中的拦路虎,提起综合分析,其类型多样、要求特殊、逻辑混乱等特点会让考生觉得毫无头绪。尤其是国省考中对于“谈谈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的理解”这种问法是高频考点且难度较大,归根结底是方法与思路不清晰。然而,通过一定的技巧方法,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破题。今天为备战申论考试的考生分享理解类综合分析的作答技巧。
一、初识综合分析之试题展现
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2019年国考市地】
“给定资料1”中提到,“创新,为了更贴心;贴心,才能够创新”。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2020年甘肃乡镇】
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乡镇工作虽然忙、累、压力大,但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超过350字。【2020年甘肃省直】
“给定资料2”中划线句子写道“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要把自己和自己的手艺融入到里头去,在前人的基础上,留一点新的痕迹,这样这门手艺才能历久弥新”,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2)不超过300字。【2020年甘肃省直】
以上给大家罗列了最新的国省考综合分析的试题,不难看出作为重要题型它的分数、字数、乃至难度都是不小的。其中,主要以“请谈谈划线句子的理解或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为主来提问,而要求部分也会经常出现“观点明确、有逻辑性、分析透彻全面”等特殊要求,此类题型为词句解释类综合分析。
二、解释分析之作答技巧
(一)词语阐释
1.解释内涵:阐释词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该词语的内涵,解释其实质。内涵可以从字面意思进行简单推导,也可从一般认识出发。
2.阐释外延:以给定资料的内容为基础,将要解释的词语与特定的事件或事物联系起来,结合材料中的事例对词语进行适当拓展。
3.总结加工:对关键词要表达的内容、重要性、多个词语间的关系等进行总结、加工,要符合“准确、简明”的作答要求,并用顺畅的语言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出来。
(二)句子理解
1.直接点明本质含义:在作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把最重要的本质含义写在最前面,引领答案。
2.回到资料深入阐述:回到题目引述的观点或语句所在的资料位置,仔细分析其与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了解观点或语句的背景信息,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对观点或现象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
3.做出结论或者提出对策:根据分析过程得出结论,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出指导。
综上,经过上述针对性的总结,希望各位考生牢记思路,夯实基础,巧做历年试题,掌握战技巧,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申论综合分析题型答题技巧知多少
众所周知,省考申论笔试内容题型包括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申发论述五大题型,而在小题中综合分析显得颇有难度,因为打破了其他小题找单一要点的常规,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很难,不知如何下手。那今天就和同学们聊一聊综合分析中的答题小技巧。
一、审题
针对综合分析有三种题型:解释型综合分析、评价型综合分析、启示型综合分析,只有明确题型才能明确解题思路。
1.解释型综合分析题干:往往会出现让你对一句话、一个词、一个短语的解释。
2.评价型综合分析题干:让你谈对于一个现象、一个事件、一个问题谈评价、认识。
3.启示型综合分析:谈启示、借鉴。
明确作答思路:解释型/评价型:总分总;启示型:总分。
二、找点
带着题干关键词回到指定资料中去找和题干关键词相关的所有要点要素。
例:黑龙江省考2021年乡镇第二题
“给定材料2”中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确定题干关键词:磕磕绊绊、奔头;那就回到材料中去找与磕磕绊绊和奔头相关的所有要点要素。例如:磕磕绊绊的表现、奔头的表现、为什么从磕磕绊绊到有奔头。
三、加工
同类合并、异类罗列:将相同表述的要点放在一起,注意逻辑结构。
四、书写
1.卷面整洁,无涂改、清晰可辨认。
2.逻辑清晰:总分总/总分
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答题技巧:首先审题,明确答题思路;其次确定题干关键词,带着关键词回到材料中找所有相关表述,一定要记得是所有,不要落点;最后进行整合加工,将相同表述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排序,最终形成答案呈现出来。
2022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的常见问题
综合分析题目是国考申论考试的重难点题型,其本质就是归纳概括+一点逻辑,而对于这一题目,很多同学存在很多困惑。接下来简要介绍下综合分析常见的两个问题及应对策略。
1.解释型分析含义书写不明确:
如:题干中出现对某个词语谈理解,比如谈谈“种戏”的理解。一部分同学之前了解过”种戏”,打算自行概括其含义,但实则与材料关键词不符,概括不准确,进而丢失分数。
【解析】回到原文寻找“种戏”的整体含义,一般看词语的出处附近是否有整体解释。
材料原文:“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张学敏说,“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
围绕词语出处段,“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是对“种戏”的整体解释,此时可直接抄写即可当作含义解释。
再如:题干中出现对某句话谈理解,比如谈谈对“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的理解。一部分同学发现回到句的出处段附近,未发现整体解释,此时不知如何是好,经常随意书写,导致失分严重。
而当年这道题目虽然未在整个材料中出现对于这句话的整体解释,但对于此句话中“这些努力和奋斗,有形,无形”等关键词,都有较为明显的宏观含义。“这些努力和奋斗”材料中指“脱贫中的努力奋斗”;“有形”的指硬件条件,“无形”指“思想所带来的勤劳致富之风”。
因此,我们把此句话中关键词的宏观含义进行合并串联,即可得到这句话的含义:第一书记在带领村民脱贫过程中,硬件条件的改变会老化,但思想的改变形成了勤劳致富之风,会从根本上改变小古村。
【解析】如果回到材料中词或句的出处段没有整体解释,此时需将题干关键词的宏观含义进行合并书写。
2.评论性分析表明态度不客观:
如:题干“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多数同学则会依自身经验和想法去获取观点,比如A同学一直受益于新技术,所以主观倾向认为新技术一定能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如此表达,实则并未遵循材料为王的原则,将材料客观分析进而得出观点。
材料原文: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了——比如普通人和彻底掌控信息的垄断者之间的某种鸿沟。但从现在看来,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
通过材料中表述“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由此表明,新技术目前是无法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
因此,如果常以主观倾向去进行评价、表态,往往会产生偏差,进而丢失分数。
【解析】评论型综合分析的观点表达要依托材料本身,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