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解题技巧
词句理解中的“指代词”
行测言语理解中的选词填空题是国省考和事业单位考查中的常考题型,考查的形式比较灵活。这类题型通常比较简单,需要考生节约时间,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但是,有个别题有适当的难度,尤其是词句理解题中出现指代词(如这、那、此、其、他、她、它等)的时候,通常都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其实,指代词本身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考生只需谨记这个重要特征,就可以轻松应对。指代词可能指代前后句中出现的主语或者宾语,而且经常是上文提到过,下文才能有所指代,因此指代词一般指代前文内容。所以,大家在词句理解题中如果看到需要理解的指代词,通常都采取就近原则,去词语前文查找,进一步确定正确答案。政华教育希望通过下面两道题能帮助各位考生灵活应对考试中涉及的此类题目。
例1:中国大学校园的文化风景,正在现代化的名义下得到整容。新建筑层出不穷,而旧建筑也在被不断刷新。从北大、清华到复旦和交大,及广州、上海等地的远郊大学城,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但此举对提升学校质量和国际排名,似乎没有实质性的推进,相反,它成为一件华丽的文化假领,阻止了大学行政官员的自我反省。
文段中加点的“它”是指代:( )
A.中国大学校园的文化风景,正在现代化的名义下得到整容
B.新建筑层出不穷,旧建筑也在被不断刷新
C.从北大、清华到复旦和交大,及广州、上海等地的远郊大学城
D.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答案】D。【解析】根据就近原则,文中加点的“它”指的是前文中的“此举”,而“此举”又指前文中的“新建筑层出不穷……等地的远郊大学城,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可知“它”指的就是“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故答案为D。
例2: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同体的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的对自然的感情。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
A.热爱自然的感情
B.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
C.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D.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要实现环境保护主义这一愿望,必须树立自然共同体的意识,接着介绍了自然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及意义,尾句介绍了实现这一共同体意识的条件。因此,指代词“这”指代的内容是前一句,而前一句通过“只有……才……”的条件句强调树立道德意识对于义务的重要性。所以这指的就是前文中的自然共同意识。本题易错选D。按照常规解答词句理解题的就近原则,D项“义务”离“这”最近,最有可能是“这”指代的内容。但是将D项代入就会发现,义务依赖理解,依赖感情,明显不合逻辑,排除。故本题选B。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相信各位考生可以总结出一些关于寻找指代词的规律。所以各位考生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这样有助于更快选出正确答案。
选词填空二选一总是错,怎么破?
在行测考试中,很多考生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选词填空排除了两个选项,在剩下的选项中纠结,结果往往选择了错误的答案,今天政华教育带大家来分析,选词填空二选一,怎么破?除了要掌握词语辨析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
例1: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域性 国际性
B.先进性 创新性
C.实践性 理论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答案】D。【解析】由,“但是”及文意可知,空缺处所填的两个词语应构成反义关系。B选项的“先进性”和“创造性”意思相近,填入不当,排除。由第二空前的“……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具有普适性。C选项的“理论性”强调具有系统论点的特性,未体现出中国经验具有普适性,排除。第一空,由“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可知,中国经验是中国道路所独有的。“地域性”指某类事物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的情况,其填入与后文的“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不符,排除A。综合本题选D。
【原文】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人民网《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道路》
例2:“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______;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______。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不沾泥土的错误做法,导致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不准,最终也会无效。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粗枝大叶 按部就班
B.走马观花 表里不一
C.轻描淡写 循规蹈矩
D.避重就轻 按图索骥
【答案】A。【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与“大而化之”构成并举关系,表达马虎、不认真之意。“轻描淡写”指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能用于“了解情况”排除C。“避重就轻”指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句中强调的是马虎,而非刻意回避主要问题,排除D选项。第二空,由“习惯走设计路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办事儿。“表里不一”指表面与内在不一样,与文意无关,排除B选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儿,缺乏创新精神。其填入符合语境。本题选A。
【原文】“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粗枝大叶;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按部就班;有人认为聊家常、算账本是“小事”,做决策不必问那么细。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不沾泥土、口中不问数字的错误做法,导致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不准,最终也会无效。——人民日报《发扬调查研究好作风》
不难发现,两篇材料均选自于主流媒体,如果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中,多接触一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纸、网站拓展知识面,增强理解和分析能力及语感,相信各位考生都能选出正确答案!
选词填空之看清设空处搭配中心语
选词填空是国省考以及各类考试的重点以及难点。很多考生正确率特别低,其实,这不仅仅是积累的词汇量不够的问题,更有可能是考生在阅读题干时没有注重设空处搭配的中心语是谁的问题。今天,政华教育就以题目为例,具体展示如何关注设空部分搭配的中心语,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例1:军事伪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比如《荷马史诗》中提及的“特洛伊木马”就是军事伪装的早期实例,即将人员和装备伪装成无害的事物,使得军事行动________,巧妙运用军事伪装技术,________自身真实的作战意图,往往能取得令人称奇的胜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其不意 隐藏
B.悄无声息 掩饰
C.防不胜防 严守
D.扑朔迷离 转移
【答案】A。【解析】首先关注第二空,横线处搭配的中心语是“意图”,而且根据上文信息“军事伪装技术”,所以我们可以得知横线处需要表达不让作战意图暴露出来的意思。A项“隐藏”,B项“掩饰”符合文意,且可以和“意图”搭配,C项“严守”、D项“转移”不可与“意图”搭配,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一空,根据原文“将人员和装备伪装成无害的事物”,我们可知通过伪装让军事行动不被敌人发现。A项“出其不意”能体现出把人员装备伪装成无害的事物,从而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符合文意。而B“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文中并非强调军事行动没有声音,而是军事行动被伪装起来,而突然出现时让敌人措手不及,出乎敌人意料之外,不符合文意,可以排除B。所以本题答案选择A项。
再来看看这一题:
例2:丰子恺的散文________,用著名学者赵景深的话说,“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于是,令人________的绘画原理,在丰子恺的笔下也显得________起来。印象派为什么要在户外写生?色彩跟光的反射有什么关联?艺术家是如何观看一张椅子的?……丰子恺逐一________,辅以直观地彩图,让读者悠然掌握绘画妙理,更好地与美相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妙笔生花 聱牙佶屈 朴实无华 循循善诱
B.脍炙人口 望而生畏 平易近人 娓娓道来
C.行云流水 枯燥无味 绘声绘色 滔滔不绝
D.栩栩如生 望而却步 生动活泼 侃侃而谈
【答案】B。【解析】第一空,搭配的中心语为“散文”,A项“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一般多形容人。D项“栩栩如生”形容描绘得生动逼真,两者均不能与散文搭配,排除A、D两项。第二空,“枯燥无味”通常用于“……是枯燥无味的”,或者是“令人感到枯燥无味”的语境中,“令人……”不能与“枯燥无味”搭配,C项错误,排除,答案锁定B项。验证“平易近人”,可以与“望而生畏”形成相反相对的语境,能表达出丰子恺把高深难懂的绘画原理讲述得很简单,而“娓娓道来”也能对应文中“逐一”、“悠然”等词语,亦符合文意。
通过这两道题大家会发现,设空处搭配的中心语对于我们选择词语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中心语到底是什么,根据中心语来选择合理搭配的词语。
行测主旨观点题思维之先宏观后微观
主旨观点题,顾名思义就是总结文段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总结作者主要体现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具备能够概括文段的能力。但是很多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往往将做细节题抠细节的思维用到做主旨题中,得出的答案往往正确答案相去甚远。
其实,这不仅仅是对于文段本身的理解存在偏差,更有可能是考生在备考时思维出现了偏差。今天,政华教育就以题目为例,具体展示如何用先宏观,后微观的思维做出一个主旨观点题。
例题
实施全面的急诊分级制度,技术层面的储备早已完成,关键还是靠患者的认同与
服从。相对于“先到先得”的机械公平,按照病情轻重排序,显然是一种更复杂的公平规则。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加以说服引导并进行医学常识科普,才能让患者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诊秩序、医疗效率,从来都与患者群体的科学素养和规则意识密切相关。倘若患者还是只信赖“先到先得”,急诊分级最终多半会不了了之。可以想见,急诊科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根源其实都是在急诊科之外,这意味着急诊分级制度的推行难度比想象中还要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急诊分级制度的全面实施:( )
A.建立在患者理解认可的基础上
B.有助于医疗效率的大幅提高
C.有赖于医学常识的广泛普及
D.应以更公平规则的确立为前提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关键”一词强调实施全面的急诊分级制度“靠患者的认同与服从”。接着通过对比指出“按病情轻重排序”是一种更复杂的公平规则,需要说服患者理解,患者群体的科学素养和规则意识也与规则确立密切相关,通过“倘若这个假设词”反面论证强调患者不认同,则无法实施急诊分级,最后通过“可以想见”总结“急诊科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根源其实都在急诊科之外”,即需要患者理解与认同,推行难度很大。故文段重在强调实施全面的急诊分级制度在于“靠患者的理解和认同”且推行难度很大。
A项:“建立在患者理解认可的基础上”,主要想说的就是患者的重要性,题干意在强调的是全面的急诊分级制度在于“靠患者的理解和认同”且推行难度很大。虽然不够全面,但是文章主要想表达的内容是能体现的,暂且保留。
B项:“有助于医疗效率的大幅提高”应是急诊分级制度实施之后的结果,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
C项:“有赖于医学常识的普及”,在题干中第三句有所体现,但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是全面的急诊分级制度在于“靠患者的理解和认同”且推行难度很大,显然C项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可以排除。
D项:“更公平的规则”对应“按照病情轻重排序,显然是一种更复杂的公平规则”,为后文解释说明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通过这道题目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在分析A项时,并不是直接锁定答案,因为A项不够全面,但是对于文段的主旨又能够体现,属于重点信息,当然应该保留。而对于像C项这样的信息,虽然符合文段内容,但并不是意在强调的信息,只是文段中为了得出主旨的论述。而同学们在做题时往往会陷入这样的泥淖中,一个是不全面但是重点,一个正确但是与重点无关。这时我们就需回归主旨题的本心,我们需要总结的是主旨,而非找细节,先宏观把握是否与主旨相关,再微观分析是否有错误之处。
今天我们就分析到这里,希望主旨题中先宏观,后微观的思维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