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书写新的精神史诗
2021-11-10 06:59
来源:政华教育

书写新的精神史诗

革命理想高于天。回望百年征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在危难中启航,在绝境中抗争,在平凡中奉献,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勇往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放眼历史星空,一串串璀璨的名字如簇簇烈焰,如闪闪红星,点亮理想信念的灯塔,指引亿万人民劈波斩浪、一往无前,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矗立的《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分别对应“四个伟大”主题。在雕塑《追梦》中,73位人物形象融入主体之中,形成团结一致、阔步前行的恢宏阵势,重点表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毅前行的豪迈气概。 刘新武/摄

“我们都是李保国精神的传人。”

深秋时节,暖阳洒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的李保国纪念石上。为学生们上完课的张雪梅又一次来到这里。

40多年前,年轻的李保国跟着老教授奔赴太行山区,深入农村、走近农民,开启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走出一条科教兴农的“太行山道路”。

 

李保国在内丘县岗底村为农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 新华社照片 朱旭东/摄

李保国的浮雕像,唇齿微张,右手抬起,似正与人交谈。在留下来的很多影像中,这位农技专家都是这样向农民讲解果树栽培知识的。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个大学教授,高瘦,满脸沧桑,衣着土气。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就是“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的信念。

如今,接过老师教鞭的张雪梅,继续将恩师的理想传承发扬下去。一支支科技扶贫队、社会实践团队正活跃在太行山上,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代代相传,全党淬炼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红旗渠,太行绝壁上“抠”出来的“人工天河”,奔流至今。

从修渠到讲渠,半个世纪以来,老党员张买江的生命与红旗渠紧紧连在一起。

 

张买江在清理红旗渠内的落石(1991年7月摄)。 新华社记者 王颂/摄

当年,张买江的父亲在修建红旗渠时牺牲,母亲把13岁的他送上了修渠工地。他也因此成为工地上最小的建设者之一、最年轻的红旗渠劳模。

渠成水至,张买江又投身当时河南林县最困难的教育事业。那时,全县一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他四处奔走呼吁,动员发展好的工程队捐资建学校,远赴东北“求援”纸张,又赴山西“求印”课本。学校建起来了,孩子们有书念了,他的头发也全白了。

“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讲下去。”退休后的张买江依然保持了红旗渠劳模的本色,他走遍大半个中国讲述红旗渠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如今,儿子张学义又接过了他的班,仍然守护着祖辈流血流汗修成的红旗渠。

山峰耸立,挺立的是脊梁。政党勃兴,昂扬的是精神。

反贫困、奔小康、斗洪峰、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书写着新的精神史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2021年5月30日,“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生动展现“时代楷模”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在新时代的英雄赞歌中标定精神坐标、引领社会风尚。图为展览现场。 人民图片 贺路启/摄

进入寒秋,安徽省岳西县冶溪镇溪河村天灯畈的蚕桑养殖基地,家家养蚕户都在忙着清沟、排水、除杂,为来年正月新的养蚕季做准备。今年是一个丰收年,一张蚕种可生产出鲜茧100来斤,每公斤卖到50元左右。

“良桑饱食,这是刘队长生前参与引进的产业,应该也是他最想看见的景象。”溪河村党总支书记胡时和说。

他口中的刘队长,就是原溪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扬彧。3年前,29岁的刘扬彧在走访贫困户的山路上遭遇车祸,永远留在了这片他牵挂的青山绿水间。

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开起来、宽带网络全覆盖、变身旅游“网红”打卡地……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新的工作队即将进驻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接过了刘扬彧用生命捍卫的坚定信念——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西柏坡秋景宛如油画,53岁的陈国平站在梁家沟村的田埂上,眺望着山腰正在试种的茶园。

“干了一辈子了,为啥还要种茶?你也该歇一歇了。”有人劝他。

“要把好日子筹谋到老百姓的前头,我还要二次创业。”陈国平答得坚定。这位曾长期担任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感觉这么多年一直在爬坡过坎,“有口气顶着,一刻也不敢歇。”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发出,进京“赶考”从这里动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2021年4月26日拍摄的西柏坡纪念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7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向即将“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两个务必”。

2021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时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这给了陈国平无穷的动力。“西柏坡是咱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说,现在脱贫奔小康了,依然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接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1年国庆,西柏坡成为最热门的红色旅游地之一。

站在西柏坡公路边的巨型雕塑旁,陈国平指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金光大字说:“很多人来这里参观,他们带回去的不仅是几张照片或回忆,更是一种关于理想信念的精神传承。”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