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推动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今天的吉林是创新吉林、活力吉林、机遇吉林,正以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的胸怀和视野,推动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
要聚焦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把准创业就业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高质量创业就业支撑。创业就业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分工、获得劳动收入、享受发展成果、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扩大就业。要通过创业就业,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鼓励劳动者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创业就业,通过高质量创业就业让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
要聚焦包容发展、均衡就业,丰富创业就业内涵。没有包容性的发展,就没有均衡性的就业,更难有创新性的创业。在创业就业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注重均衡,实现共享。要加快产业多元化,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因地制宜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就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更好协同中提高就业的均衡性。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县域空间布局,在吸纳就业上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循序渐进、满足需求的发展格局。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价值链的发展收益更多惠及农民,让繁荣的农村与繁华的城市相得益彰。
要聚焦区域协调、业态创新,拓宽创业就业空间。吉林必须立足实际,蹚出一条创新创业就业新路。要依托国家战略实现创业就业的承接互补,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加强引导,填补不同地区间发展鸿沟,注意保持就业创业总体均衡。要立足区域特色实现创业就业的业态互补,充分考虑各地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等实际,实行差异化分工,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促进区域就业合理布局,保持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较高匹配度。
要聚焦改革创新、多点发力,激活创业就业动力。创业就业是一篇大文章。要通过壮大民营经济促进创业就业,健全民营企业增信支持体系、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民营经济竞争有序、诚信公平、充满活力、生态清朗的发展空间。要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在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申论范文评析】“慢行”也能给城市提速
“慢行”也能给城市提速
城市生活,可以有多“慢”?(评析:用一个设问句作为首段,引出下文,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北京市最近推出的一项措施,或许可以给出一种答案。近日印发实施的《2021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提出:推动二环路等路段慢行系统建设和改造,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的出行方式。其中,“适当压减机动车道宽度”“注重路口慢行优先设计”等措施让人心中一动。
此前,上海市在进行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规划时,也提出“迈向世界级滨水区”,通过慢行交通、公共交通、水上巴士等等,缝合两岸交通、整合两岸空间,打造沿岸步行畅通的滨水空间。
(评析:以上两段列举了北京和上海“慢出行”的事例。“城市慢行系统”是近些年的一个新概念,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打造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出行系统,形成快慢相宜、刚柔并济的宜居城市交通体系)
(评析:过渡段,引出下文对“慢行系统”优势的分析)
在人们的通常认识里,城市意味着速度、等同于快节奏。“××速度”常被用于形容一座城市欣欣向荣的发展。很多人选择城市生活,也是看准了城市节奏的高效与便捷,再回到慢节奏的乡村时反而产生不适感。
(评析:欲扬先抑,先肯定城市的快节奏,为下面介绍“慢”的好处做铺垫)那么,为什么这些在“快”的方面走在前列的大城市,正在想方设法让城市出行系统“慢”下来?变“慢”的城市,还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吗?
(评析:优点1、“慢行”与“极速”相搭配,成就城市生活别样的美好)城市生活因参差不齐而美丽。如果城市一味追求“快”的建设,忽视了“慢”的需求,在交通出行方面忽视多样性,非但不能让人真正享受城市的便利,还容易使人产生焦虑。
(评析:如果过于重视“硬件”的建造,过度挤压人们正常的生活休闲空间,就会让人产生“景有了,人没了”的感觉)有的城市在发展历程中,机动车道越修越宽,在交通设施设置上处处体现“车辆优先”,人们的出行却没有因此变得方便。堵车、尾气污染等“大城市病”,困扰着那些先发展起来的老牌都市。有时候,明明近在眼前的建筑物,却因为高速路、立交桥等限制步行者通行的交通设施,让行人绕一大圈才能抵达。
(评析:城市最重要的还是人,过多的车辆和立交只会不断压榨人们的出行空间,让人们有压迫感;而慢行交通让人性得到释放,也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的体现。)
(评析:优点2,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也践行了绿色出行理念)推行城市慢行系统,既是解决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绿色出行理念的具体措施。很多人发现,在较短距离内骑自行车比乘汽车出行所需时间差不了多少,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骑车甚至更快。(评析: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短距离的情况下,有时候骑车甚至步行比开车还要快)因此,慢行系统并不是刻意给城市降速,并不会给城市交通“添堵”,它反而能更好地满足个体需求,实现交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城市交通不仅需要大动脉,也需要分散灵活的毛细血管。交通系统实现“快”“慢”的有机结合,人们的出行才真正顺畅。(评析:这一小段论述非常精炼的概括出了“慢行系统”的好处)
(评析:本段指出当下城市交通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城市的核心是人”,在规划设计之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打造美好城市)现实中,机动车过多挤占路权的现象仍然突出。有的多车道路尽管让车辆快速通行,却造成了行人通行的不便。有老年人或行动不太方便的人士在过较宽马路时,常感觉绿灯时间不够用。充分考虑行人和骑行者的需求,合理分配路权,才能让城市出行的体验更美好。城市最大的魅力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公平、正义、人文关怀,这要求城市在允许一部分人飞驰的同时,同时“等一等”那些走得慢的人。
(评析:本段谈对策,建设慢行系统要提前做好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系统,要求在城市规划时留有余地,还要注意资源的倾斜。比如,有的城市开始尝试修建专用的自行车道,行人和机动车不得入内,在自行车道内骑行更加快捷和安全。当然,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需要投入相应的土地资源,甚至意味着牺牲一定经济效益。有的城市规划缺乏前瞻,“留白”不足,改造起来就面临更大的困难。如果慢行系统未能实现网络化,只是城市中孤立的存在,其价值也无法得到充分彰显。
人的生活并非总是功利的、纯粹追求效率的,哪怕是单单为了满足公众的休闲活动需求,城市慢行系统也有巨大的实施价值。近年来,有的城市在规划中引入了绿色生态廊道的概念,人们在生态廊道里活动,可以更接近城市“绿肺”里的一草一木,聆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实现在城里“郊游”的梦想。生态廊道不以抵达某个特定的目的地为目标,行人可以随时进入和退出,接近自然的慢行体验就是其最重要的意义。(评析:本段以“生态廊道”为例子,介绍了“慢行系统”的一种实践方式、这种实践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人们在慢行中充分接近大自然)
(评析:结尾再次举例提倡“慢行”)
热衷于观察城市肌理的作家卡尔维诺这样写道:“在路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在不同人们的眼里,城市的模样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对城市的需求和向往也千差万别。创造更丰富的可能性,接纳“慢”的出行方式和生活哲学,城市才更美丽,城市生活才更美好。
【申论范文评析】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选题评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被社会各界视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一直是这些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几年来,多地区多部门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简政放权改革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有效降低了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站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如何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兴利于民的情怀,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本文结构清晰,与申论大作文体例类似,而且每一段的对策都很具体,可以直接作为素材积累。)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定为重点工作。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就此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要求继续把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发力点,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评析:开篇引出话题,说明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直面“难”和“险”,精准分析“痛点”和“难点”,把改革着力向纵深推进。“纵”要到“边”,这个“边”要勇于破除局部和部门利益藩篱,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要到“底”,这个“底”要让企业得实惠、群众增福祉。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改、大胆试,才能让改革落地生根,不负企业和群众的期待。
(评析:第二段点明观点,分析如何把“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这一段的表达建议大家学习,语言可以用在申论作文和面试答题中,用来分析如何推进放管服、简政放权等话题中)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重中之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放管服”改革发挥了助企纾困、稳定就业的作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一些企业困难较多,优化环境、利企便民的“软需求”仍较大,呼唤“放管服”改革增加更多公开透明、简便易行的“软投入”。激发蛰伏的发展潜力,就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整体推进,把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培育好、呵护好。公平公正监管、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释放更大活力、创造力。
(评析:第三段开始具体分析如何推进放管服改革。本段分析的是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整体推进”,“公平公正监管、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都是现成做法,也是规范表达,可以直接积累。)
依规办事、方便办事要成为常态。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简政放权服务企业需求和群众关切,能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让企业安心兴业,让群众方便办事,同时降低廉政风险。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下,用制度和技术的办法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满足亿级“移动人群”的办事需求,是大势所趋也是责任所系。实现更多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常规信息“最多报一次”,广大市场主体就可以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评析:这一段的内容契合利用“互联网+”简政放权的背景,分析如何如何实现依规方便办事,可以用在“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话题中。)
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关键在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成功秘诀,也为做好政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一方面要增强大局意识,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统筹谋划破除利益藩篱,加强对地方和基层的指导督促;另一方面要推动开门办公、多方会诊,把企业和群众的实际感受、评价建议转化为改革的动能。观操守在利害时,看担当在改革处。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切实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评析:本段从政府角度,从机制队伍建设方面,分析如何推进放管服。这一段中的对策也很具体,可以直接积累。)
为企业出实招,为群众办实事,必须“实”字当、“干”字为先。以严的主基调贯通改革全程,不畏难、不避险,放掉该放的、管好该管的,促进各项改革融会贯通、系统集成,一定能把“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评析:结尾回扣主题,很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