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技巧
如何在政策理解题中结合背景分析
在政策理解题中,分析往往必须结合对时代、政策背景的认识,而常犯错的就是分析脱离时代,仅仅从自己的认知中去谈,这种分析不但可能有偏差,而且也会显得比较浅薄,难以获得高分,因此,建议大家在分析中结合背景,具体举例如下:
例题展示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对此,你怎么看?
【常见问题】
对于“一、二年级不进行笔试考试”的分析过于简单,比如分析“对孩子学习效果有影响”“让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等”“让学校难以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这些分析不能说错,然而,却脱离了时代“双减”政策的背景,会给人一种没有充分理解政府做法的初衷的感觉。
【解决对策】
1.从观点中点明背景。
如:教育部此举旨在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措施之一,从中也看到了教育部门想要减负的决心。
2.在分析中点结合背景。
结合背景:由于升学压力、就业前景不明朗、经济形势下行等因素,家长和学校对于孩子的成绩往往给予过高的关注,然而过度关注考试成绩结果,往往与育人成才的初衷背道而驰。孩子的学习压力、学习负担过重,苦不堪言;学校脱离了教育的初衷,从育人变为了“唯升学论”,对差生疏于关注甚至主动放弃;家庭中因为学生成绩导致矛盾丛生,甚至酿成伤人、自伤的悲剧等等。具体来说
(1)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没有了成绩的束缚,家长就不会总拿孩子的成绩进行对比,老师就不会总因成绩而批评孩子,摒弃了不必要的分数竞争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淡化成绩对学生的影响。
(2)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以往中小学生在校可能要经历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课堂小测等考试,过多、过频的考试让其苦不堪言,而此次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让其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自身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倒逼提升课堂质量。压减考试次数,缺少后期考核,那教师就应优化教学方式,关注日常课堂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让孩子在课堂上吸收,而非后期通过考试检查学习效果。
在背景分析中如果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政策,就能够更容易向考官展示自己的思维逻辑,不但充分体现了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还能够适当体现自己对热点的了解,实现个性化。
现场模拟题目如何突出情境感
现场模拟类题目,也称情境模拟类题目,核心考查应试者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在出题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结尾处往往会有“请现场模拟”等字样。这里面的“模拟”二字强调的是将自己置身于题目设定的场景中,根据题目给定的主题,按照题目设定的身份,采取适当的语言风格,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传递有效信息,说服考官。那么,如何入情入境、自然真诚的作答是突出个人亮点的关键。
例题展示
王老师在班会上给同学们讲有关诚信的问题,此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讲诚信的人会吃亏。假如你是王老师,会如何对这位同学做出解释?请把考官当成是同学,现场模拟一下。
【如何突出情境感】
1.一般要有称呼,多用第二人称。在此题中,王老师的讲话是在班会上,应该与提问的同学很熟识,如果用“这位同学”来称呼显得有距离感,不够亲切和真实。如果换为“小明同学”、“霖霖同学”,并且在此后的沟通中多用“你”来指代对方。这样既契合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身份,又亲和自然,以示平等交流。
2.语言风格场景化,多关注细节。在此题中,这位同学是站起来提问的,虽然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但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也侧面反映了这名同学是在很认真的听老师讲话,积极思考。此时作为王老师,如果一开始的回应是“这位同学,老师现在来回应一下你刚才提出的问题”,连示意请坐都没有,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并非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也没有考虑到学生提出的疑问是否有一定代表性,给人一种接下来都是说教的错觉,势必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如果换成“霖霖同学,你先请坐,你的问题想必也是大家想问的”,或者是“霖霖同学,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先请坐”,这样回应不但态度积极,而且也保护了提问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拉近与提问同学的距离,有利于增强班会的效果。
3.内容上要围绕主题,合理设计,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如果都是古今中外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会很难引起提问同学,乃至班级其他同学们的共鸣。班会需要大家充分参与,不能只是老师的自说自话。如果换成“同学们,现实生活确实存在霖霖同学所说的这种情况,比如隔壁班的冰冰同学,几天前在来上学的路上拾金不昧,一番周折才物归原主,但自己却迟到了,班里的流动红旗随即被取消,当时看起来诚信的人确实吃亏了。但真的吃亏了吗?后来,学校了解到原因后,不但撤销处罚,而且在全校大会上被点名表扬。失主也找到学校,当面表达了感谢。”通过从身边的小事切入,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在沟通内容上,要站在沟通对象的角度,结合题目情境,思考如何能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实现共鸣。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现场模拟类题目如何突出情境感的一些小技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多观点哲理故事的优化作答
在结构化面试中,哲理类的题目考察地位举足轻重。以领导人讲话、原理效应、哲理故事等形式出现。对于哲理类考题研究发现,哲理故事多观点类是仅次于领导人讲话的“新宠”。但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能说却说不好,影响了作答质量。如何更好作答多观点哲理故事,以一道经典题目剖析出作答的共性问题和优化方法。
例题展示
一群小猴子在森林里玩耍时,突然发现月亮“掉”河里了,它们非常着急,担心会给森林带来灾难,于是首尾相连,倒挂在树上,想把月亮从河里捞起来,可一捞月亮就碎了,捞了好多回都没有捞起来。正在着急时,一只老猴子对他们说:月亮还挂在天上呢,小猴子们抬头一看,恍然大悟。谈谈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
【影响作答的突出问题】
1.提炼观点不够全面。类似寓言故事相对于一般题干较长,在时间和考试环境压力下,很容易挖掘不全隐含的观点。
2.作答内容千篇一律。作答哲理故事题目,它不像警句谚语,亦或是诗词晦涩难懂,故事都能看懂表层含义,造成你知我也知的千篇一律。
3.语言表达不够生动。作答过程中不能以情动人,谈不上启示,有感悟。
【如何优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1.观点提炼双保证:
(1)直接提炼:读完题干从关键词提炼。猴子们发现月亮“掉”在河里,担心会给森林带来灾难,看到担心,体现了忧患意识;猴子们首尾相连捞月亮,看到首尾相连,体现团队协作;一只老猴子对他们说:月亮还挂在天上呢,小猴子们恍然大悟,看到老猴子说后小猴子恍然大悟,体现要善于倾听。
(2)间接提炼:又称为概括提炼。如猴子发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体现行动力;一只老猴提示,但并没有参与捞月,说明其不盲从,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2.内容分析新与高:
(1)词组分析新:如动词。捞了好多回都没有捞起来,体现了对目标不轻言放弃,不断尝试的执着。
(2)政治素养高:提炼的启示重要性认识,需体现公职人员政治素养。如猴子捞月故事提炼的忧患意识、团队协作、发现问题等,需与当下十四五规划、百年未见变局、乡村振兴、第二个百年等灵活运用,从而提高作答分析的高度。
3.感情输出要生动:
(1)感情切入:自然灵活真诚。各位考官!再次看到《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已经过去十五年多了,小学课本中看到这群猴子去水里捞月,感觉很滑稽和愚蠢。但是此刻再次看到感想颇多,具体是...。
(2)分析生动:善用逻辑框架与生动词。如一是,一群小猴子...想到的是...并不是愚蠢...而是....二是...更不是滑稽...这不就是...未来工作中我需...。
(3)结尾升华:语气加重放缓,阴阳顿挫。如知易而行难,作为一名新时代公职人员,必须用好哲理给予我们的智慧,更好地肩负起时代重任!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哲理故事多观点题目,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在作答此类题目时,除常规的因果分析和主体分析外,一定要分析观点全面有新意、还要有政治敏锐性以及有感情表达。
辩证思维作答双观点题
双观点题是综合分析能力考查中常考的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题目是指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核心话题有不同的认识。其命题结构一般表现为:“……(现象),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你怎么看”,“有人说……(道理),也有人说……(道理),你怎么看”。其最终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也就是对问题要能够“辩证看待”。而辩证思维可以从“两点论”和“重点论”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那么接下来通过一道题目来展示一下怎么在亮明观点、分析观点时体现辩证思维,给各位考生一些借鉴和参考。
例题展示
某市将周一设置为无会日,有人认为有助于基层减负,有人认为这会产生新的形式主义,对此你怎么看?
【存在问题】
1.观点不全面。对题干中的核心话题和观点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表述时片面地赞同或反对一种观点,对另一种观点全篇没有提及。
2.论述无侧重。具体阐述分析时,在篇幅和论述的角度上没有向考官传递出自己到底更侧重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倾向性不明显。
【如何用辩证法作答双观点题】
1.立场鲜明,全面准确亮明自身观点。
要针对核心话题谈看法,比如本题的“无会日”,同时也要结合核心话题,表明自己对题干中两种观点的态度,或赞同或反对,态度倾向只要能自圆其说且符合当下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例如“两点论”就是无会日既能给基层减负,但也会带来一些形式主义问题。而“重点论”就体现在这两种影响中,减负的作用更大一些。
示范作答: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工作很忙、很累,无会日的设置确实减轻了基层的工作负担,但只是周一无会可能会催生新的形式主义。所以基层会议该开还得开,关键在于开短会、开有效率的会、开解决问题的会。
2.辩证分析题干观点。
(1)重点分析“有助于基层减负”。
既然在亮明观点时认为无会日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基层减负,那么我们就用更大的篇幅,更加多元的维度,比如背景、现状、影响等进行着重分析,体现我们的倾向性。
示范作答:
①存在的不良现状。当下一些基层单位存在文山会海的现象,挤占了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消磨了干部们的斗志。②当前的政策背景。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更好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③设置无会日的意义。减少了一些没必要的会,压缩了会议时间,提升了开会质量。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层建设中来。
(2)不忘分析“会产生新的形式主义”。
辩证思维的魅力就在于能“一分为二”和有侧重地看问题,所以在大篇幅分析完无会日给基层带来的好处后,也不要忘记好举措如果执行不到位可能给基层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篇幅上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示范作答:
①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会不开,把无会当成不能开会。或者产生报复性开会,把周一没开的会挪到周二、周三开,甚至有更多的会。②新问题的影响。该开的会不开,会耽误基层工作推进。而报复性开会,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综合表述,回扣自身观点。
无会日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给基层减轻负担,虽然会出现一些落实上的小问题,但我们要积极应对,推动“无会日”变成“有为日”。
综上所述,无论是亮明观点还是接下来的分析观点,我们都可以用辩证思维来进行。所以,也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