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导
可能性推理中的求异论证
众所周知,可能性推理是每年国省考、事业单位考试的必考题,而这其中有一类频频出现的特殊论证模型——求异论证。如果能够将这种论证模型搞清楚,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所以,今天就带着大家一探求异论证的究竟!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例子来感受一下求异论证的形式:
例1
在有空气的玻璃罩内通电击铃,可以听到铃声。若把空气抽出,则完全听不到铃声。可见,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这道题题目其实就是通过对比有空气能听到铃声,无空气听不到铃声,因此得出结论: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求异论证的含义:即已知研究对象或现象出现或不出现的场合中,发现某一因素存在或不存在,于是认为该现象是该因素的原因。我们可以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让各位考生巩固此种模型:
了解了求异论证这种模型之后,就需要思考如何做题了。
对于求异论证削弱型题目,我们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削弱方式:
1.另有他因;2.因果倒置;3.切断联系。
而加强方式通常有两种:1.排除他因;2.建立联系。
为了让各位考生更好的体会求异论证的削弱加强方式,接下来通过一道例题来说明:
例2
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上心脏病的概率是不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心脏病概率的2.5倍。由此可以判定,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
A.咖啡含有提高心脏活力的成分
B.用餐时喝咖啡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C.心脏病高危人群更容易爱上喝咖啡
D.爱喝咖啡的人大都性格开朗,喜欢运动
【答案】C。【解析】题干通过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A项,表达咖啡中有成分可以提高心脏活力,但是题干探讨的是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否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有成分可以提高,那某种物质能不能导致人患心脏疾病呢?选项没说清楚,不能削弱,排除;B项,体现咖啡可以降低血脂,但是题干探讨的是咖啡能否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喝咖啡可以降低血脂,那咖啡到底能不能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呢?选项没说清楚,不能削弱,排除;C项,说明爱喝咖啡的人本身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也就说明患上心脏疾病的原因可能不是爱喝咖啡,而是因为本身就是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削弱,保留;D项,说的是爱喝咖啡的人的性格如何,但是题干探讨的是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否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二者话题不一致,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通过上面的说明和题目,相信各位考生已经了解了求异论证模型,在后续复习过程中,把握好这种模型的做题技巧,再加上不断练习巩固,相信一定能在行测方面取得更大地进步,离成功越来越近!
类比推理之加工关系
行测考试中类比推理是必然会考到的一类题型。相较于其他题型来说,类比推理的阅读量不是很大,也很好理解。但好理解并不意味着容易得分,很多同学在这一部分失分不少。今天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比较容易出错的一种词项间关系——加工关系。加工关系即两个词项间呈现出原材料与成品的关系,而且原料与成品的关系,也会分成不同情况,在此以具体的例题来看一看。
例
玉石:雕琢:玉器( )
A.蚕丝:织造:丝绸 B.粮食:酿造:美酒
C.生铁:冶炼:钢材 D.蚊香:点燃:烟雾
【答案】A。【解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为:“玉石”经过“雕琢”成为“玉器”,即原材料、工艺和成品之间的对应关系。A项,“蚕丝”经过“织造”成为“丝绸”,为原材料、工艺和成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B项,“粮食”经过“酿造”成为“美酒”,为原材料、工艺和成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C项,“生铁”通过“冶炼”成为“钢材”,为原材料、工艺和成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D项“点燃”“蚊香”会产生“烟雾”,“烟雾”不是成品,与题干不一致,排除。对比A、B、C,三项都存在原材料、工艺和成品间的对应,进一步比较,在题干“玉石”加工成为“玉器”的过程中,不存在新物质的生成也没有涉及化学变化,因此题干属于物理加工。A项“蚕丝”加工成“丝绸”同样不存在新物质的生成和化学变化,与题干一致;B项“粮食”加工成“美酒”,加工过程是通过化学变化生成乙醇,属于化学加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生铁”加工成“钢材”中间也存在煅烧这一化学变化过程,也属于化学加工,同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本题选A。
通过这道题是想告诉各位考生,面对类比推理的题目我们可以先看看词项间在大方向上是什么关系,如果都是加工关系,需要具体判断是物理加工还是化学加工。相信大家在不断的总结和练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方法技巧,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行测朴素逻辑之用唯一性巧寻突破口
在行测考试中朴素逻辑的题总是难易差距大,令人无从下手,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整理思路进行解题呢?那么带大家来学习如何利用唯一性作为突破口进行解题。
针对题型
题目中出现真假话,明确指出属性为一一对应且每一个都有人答对。
例题示范
例1
五位同学对毕业去向进行讨论。小张说:“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顺丰。”小王说:“小李去了阿里,小赵去了浦发。”小李说:“小赵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小赵说:“小周去了腾讯,小李去了阿里。”小周说:“小张去了阿里,小李去了腾讯。”已知每个人所去的单位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去向都有人说对。那么,每个人的毕业去向为:( )
A.小李去了阿里,小赵去了百度,小张去了腾讯,小王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
B.小周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赵去了腾讯,小张去了顺丰,小李去了浦发
C.小张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腾讯,小赵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
D.小赵去了阿里,小李去了百度,小周去了腾讯,小张去了顺丰,小王去了浦发
【答案】C。【解析】题干指出每个人的去向都有人说对,观察题干发现小王与小张的去向都只出现了一次,所以小王去了百度,小张去了阿里,故答案为C。
这道题中就有明显的条件,即“每个人所去的单位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去向都有人说对”,遇到类似题型可观察题干中条件的出现次数,若仅有一次出现,则一定为真。我们再来通过一道题来巩固一下。
例2
某场赛马比赛前,赵、钱、孙、李、周五位观众对甲乙丙丁戊五匹赛马名次进行了预测。
赵说:“乙第三名,丙第五名。”
钱说:“戊第四名,丁第五名。”
孙说:“甲第一名,戊第四名。”
李说:“丙第一名,乙第二名。”
周说:“甲第三名,丁第四名。”
结果每个名次都有人猜中,那么丙的名次是:( )
A.第一名 B.第二名 C.第四名 D.第五名
【答案】A。【解析】已知每个名次都有人猜中,则第二名只出现一次,所以乙第二名且涉及乙的其他名次必然为假。由此可知赵说乙第三名一定为假,则第三名只能是甲且涉及甲的其他名次必然为假。由此可知孙说甲第一名定一为假,所以第一名只能是丙,故答案为A。
本题中也出现了明显的条件,即“每个名次都有人猜中”,所以根据唯一性可知出现一次的肯定为真,较之例1,本题需在找到唯一信息后接着往下利用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推理。
希望大家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题型可以优先考虑条件出现的唯一性作为突破口,对于朴素逻辑这类题一定不能轻言放弃,祝大家早日攻克这座“大山”。
行测指导:找到不同,削弱加强不再“头痛”
无论是在国考、省考,还是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可能性推理都是一个重要题型。在可能性推理当中削弱加强又是一个极重要考点。很多同学在遇到削弱加强题目的时候,会觉得很“头痛”,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类让人“头痛”的题目往往还是有迹可循的,它还是存在着某些“套路”的。了解清楚它的“套路”便可不再“头痛”。这里就给大家说说论证模型常见类型—求异论证。
一、什么是求异论证
所谓求异论证,指的就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
比如说:小明和小亮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一直是邻居,成绩也差不多,都很爱打篮球,但是发现小明长得很帅,小明有女朋友;小亮长得不帅,小亮没有女朋友。因此推断,长得帅是小明有女朋友的原因。此类推理即为求异论证模型。
二、求异论证的削弱与加强
求异论证即找不同之处进行论证,故可以通过不同点入手进行削弱和加强。削弱角度可从以下两个方式:1.补充两者的不同情况。2.切断联系。加强则是相反情况,可以通过1.补充相同情况。2.建立联系。来进行加强。
比如说上方的例子可以通过“小明对人特别温柔,但小亮,对人特别暴躁”或“女生在找男朋友的时候是不看颜值的”进行削弱。
接下来通过一个例题来巩固一下这个知识点:
例题
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黄瓜苗,在第一个大棚里施加镁盐但在第二个不加。第一个产出了10千克黄瓜而第二个产出了5千克。由于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第一个大棚较高的产量一定是由于镁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严重地削弱上述论证?( )
A.两个实验大棚的土壤里都有少量镁盐
B.第三个实验大棚施加了一种高氮肥料但没有加镁盐,产出了7公斤黄瓜
C.两个实验大棚里都种植了4个不同的黄瓜品种
D.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
【答案】D。【解析】:题干中通过比对两个大棚中种植的黄瓜苗,第一个大棚中的黄瓜苗施加镁盐的产量比较高,第二个大棚中的黄瓜苗没有施加镁盐,产量没有那么高。得到结论,第一个大棚产量高是因为施加镁盐。属于找不同之处进行论证的求异论证。A项说明两个大棚里土壤中都有少量镁盐。但题干所讨论的是第一个大棚里产量高是因为镁盐。A选项所表述的都有少量镁盐,无法削弱镁盐对于第一个大棚产量的影响,所以可以排除。B项表述的是第三个大棚中高氮肥料能够起到高产的作用,但第三个大棚的高氮肥料能起到作用不能说明镁盐没有作用,所以可以排除。C项说明的是两个大棚中都种植了4个不同的品种,补充了两个大棚之间的相同情况,故无法起到削弱作用,反而起到了支持作用。故可以排除。D选项说明两个大棚之间除了镁盐的使用不同,还有其他不同情况,就是土质和日照量不同,补充两个大棚的不同之处,可能是产量增加的原因,可以削弱,保留。故本题选择D选项。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求异论证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解题技巧,也希望大家可以结合知识点多练多记,从而灵活运用,达到自我提升的效果。
行测可能性推理之“双观点”题型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是各位考生在考试中常见的“老朋友”了,对于常见的论证模型中有一种“双观点”的题目,此类题目的削弱加强方式比较固定,掌握解题方法有助于我们快速识别正确选项。在此进行展开分析。
“双观点”型题目,即先有人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反对者提出对立观点,一般是需要我们削弱反对者观点。形式可以概括如下:
原观点:A是B的原因
反对者:C是B的原因
削弱反对者:A导致C
我们一起通过具体的题目来巩固一下吧:
例1
有研究人员表明,人类脱发是营养不均衡导致的,当人体无法吸收到均衡的营养,毛囊就会萎缩,从而导致脱发。但是,有反对者认为,脱发是毛囊受损导致的,当毛囊受损后,处于“假性死亡”状态,毛囊退化并萎缩,导致毛发停止生长,逐渐枯萎脱落。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
A.长期营养不足的人往往头发枯萎,易脱发
B.使用洗发水也会对毛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C.毛囊受损是营养不均衡导致的
D.毛囊受损使其不能从头皮中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脱发
【答案】C。【解析】研究人员观点:人类脱发是营养不均衡导致的;
反对者的观点:脱发是毛囊受损导致的,(而非营养不均衡导致的)。
A项,通过举例说明长期营养不足可能会导致脱发,支持了研究人员观点,侧面削弱了反对者的观点,但事例并不能必然说明因果关系,削弱的力度较弱。
B项,指出使用洗发水是毛囊受损的原因,但题干讨论的是毛囊受损是否是脱发的原因。不能削弱。
C项,指出毛囊受损是营养不均衡导致的,即脱发的根本原因还是营养不均衡,反对者认为脱发与营养不均衡无关自然是不正确的。直接削弱了反对者的观点。
D项,解释了毛囊受损导致脱发的内在原理,支持了反对者的观点。
故本题选C。
例2
小区居民代表说:、“附近垃圾处理厂引起的污染危害了本小区居民的健康。”垃圾处理厂负责人说:“责任不在本厂。我们的研究表明,贵小区居民健康受损是由变异病菌引起的。”
下列哪一项如果成立,则能最有丸削弱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论断?( )
A.垃圾处理厂的研究没有涉及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的危害
B.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没有什么变化
C.垃圾处理厂负责人所说的变异病菌由来已久
垃圾处理厂引起的污染促生了变异病菌
【答案】D。【解析】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观点为“小区居民的健康受损不是由垃圾处理厂引起的,而是由变异病菌引起的”。D项指出垃圾处理厂引起的污染促生了变异细菌,说明小区居民的健康受损归根结底还是由垃圾处理厂引起的,削弱了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观点。A、B两项是无关项,C项支持了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论断。故答案选D。
当我们在考试中见到类似双观点的题目,可以采取此方法,但更要注意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