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我国就业与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2021年以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精准发力,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看城镇调查失业率。
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是5.5%左右。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其次,看城镇新增就业。
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外出农民工总量18303万人,比二季度末净增70万人。
与此同时,当前就业领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从宏观经济看,当前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稳定经济运行的困难挑战在增多,特别是三季度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落,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从就业本身来说,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关部门正认真组织实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当前,正突出抓好三件事:
一是稳定增长促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努力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把就业的“蛋糕”做大。有关部门正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及时稳定市场合理预期,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短期内大起大落,为促进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助企纾困保就业。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保住市场主体就能守住我国就业的基本盘。当前,我国有各类市场主体1.46亿户。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普惠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惠企政策。有关部门正加强对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督促指导,用心用情用力送政策到企业,使惠企政策应享尽享、抓紧兑现。
三是聚焦重点稳就业。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进一步强化就业帮扶,完善就业服务,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稳住就业基本盘,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
从这三大指数,看我国经济景气水平
2021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从三大指数看,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升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10月上升0.9个百分点。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市场价格等政策措施成效显现,11月份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部分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加快,景气水平改善,主要特点有:
一是供需两端均有回升。生产指数为52.0%,比10月上升3.6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近期电力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制造业产能加快释放。新订单指数为49.4%,比10月上升0.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需求端较10月有所改善。
二是价格指数大幅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9%和48.9%,明显低于10月19.2和12.2个百分点,其中出厂价格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近期“保供稳价”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三是进出口指数继续回升。受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外圣诞消费季临近等因素影响,外贸景气度延续上月改善态势,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8.5%和48.1%,比上10月上升1.9和0.6个百分点。
四是中、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改善。大型企业PMI为50.2%,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51.2%,结束连续两个月的收缩走势,升至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为48.5%,比10月上升1.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改善。
五是重点行业PMI均有不同程度回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3.2%、51.7%和51.4%,比10月上升1.2、0.5和1.7个百分点,行业扩张有所加快。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保持扩张
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10月略降0.1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保持稳定恢复。
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此轮多点散发疫情波及地区较多,部分行业受到较大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比10月下降0.5个百分点,服务业总体恢复有所放缓。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2%,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企业对近期服务业市场恢复信心总体稳定。
建筑业扩张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9.1%和54.2%,比10月上升2.2和1.9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加快扩张。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持续扩张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2%,比10月上升1.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0%和52.3%。
我国经济运行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
从三方面看我国经济发展态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尽管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是总的看,经济运行总体稳定,有望保持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的态势。
一是国内需求有望继续扩大。从消费来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提升消费能力。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连续2个月加快。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随着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疫情防控形势改善,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带动作用也会进一步显现。
从投资来看,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有利于支撑投资的稳定增长。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3.8%,比1-9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6.5%。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也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前10个月,民间投资两年平均增长3.8%,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二是高水平开放红利继续显现。我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成效将不断显现。
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2%,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达到23%。前9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6%,同时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将助力对外经贸合作。
三是改革创新的动能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市场主体持续增加,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新业态新模式也加速成长壮大。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总的看,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今年能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关于2022年经济工作,党中央这样定调
2021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起来看!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