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做题技巧
选词填空如何明确空义
选词填空是行测言语理解部分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题型,很多同学碰到这类题目也往往面露难色。在做题目时,很多同学也去分析设空处的含义了,但往往会理解不到位,有偏差,导致正确率偏低。明确设空处含义,关键是定位原文,即找到原文中的提示信息,帮助我们更精准的理解设空处含义。
【例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认为能量守恒不变,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这是不是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地滥用物质和能源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一个方向转化,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的状态转化。这种无效能量已从人类那里________地失去了,尽管它并没有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点一滴 磨灭 B.无可挽回 湮灭
C.彻彻底底 破灭 D.确确实实 毁灭
【答案】B【解析】第一空要体现出无效能量从人类那里如何失去的特点,定位设空处的前文发现,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一个方向转化,即第一空能量失去也应体现出不可逆转的特点。分析选项,只有B项“无可挽回”指无法使已成的局面好转或恢复原状,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而A项“一点一滴”侧重失去的过程;C项“彻彻底底”、D项“确确实实”侧重失去的程度,这三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湮灭”表消失,含义也符合。故本题选B。
【例题2】文化节目应当追求“慢”与“深”,要坚持自主原创,应提高外国版权引进门槛,________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实现从“模式引进”到“中国创造”的改变,并形成________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洋为中用 良性 B.因地制宜 广泛
C.精雕细琢 持久 D.群策群力 强劲
【答案】C【解析】第一空应体现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的特征,定位原文第一句话,文化节目应当追求“慢”与“深”,所以第一个空要体现出“慢”与“深”。分析选项C项“精雕细琢”指做事情精益求精,可以对应。A项“洋为中用”指批判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B项“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D项“群策群力”指聚合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三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验证第二空“持久”搭配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合适。故本题选C。
选词填空之“牢抓提示信息”
【例题1】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若不能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答案】C【解析】设空处表达的是物理学研究的情况。文段把物理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进行类比,体现两者有相通之处,通过“不能……只能……”将设空处与后文“千锤百炼”构成相反相对的关系。千锤百炼指的是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所以设空处要体现不进行多次修改的含义。A项“守株待兔”侧重的是不劳而获或不知变通,不能表达不进行多次修改而得到,排除;B项“一蹴而就”侧重事情容易一下子就成功,也不能表达不进行多次修改就得到,排除;C项“妙手偶得”侧重依靠灵感偶然获得,基本可以表达不进行多次修改就得到的含义,也与上文艺术创作特点相契合,保留;D项“灵机一动”侧重临时想出办法,不符合设空处含义,排除。故本题选C。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感受出,上下文中这些“蛛丝马迹”会对我们的设空处给出很重要的提示。就像上文例题我们通过分析找到设空处与“千锤百炼”的关系,进而确定设空处的语义。
【例题2】商品或服务没有质量的保障,就像生命失去了健康一样,一切都_______。人们在进行网络消费时,能够一眼看到价格,却很难发现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因素便更加关键。如果商家在营销环节耍小聪明,以低价为噱头,轻视质量,就如同_______,等到“东窗事发”,注定会收到消费者的差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徒劳无功 作茧自缚 B.黯然失色 买椟还珠
C.无从谈起 掩耳盗铃 D.无济于事 饮鸩止渴
【答案】C【解析】第一空表达的是没有质量保障的结果。设空处通过与“生命失去健康”进行类比,当生命失去健康,就形同失去基础,无法生存,所以当商品或服务没有质量保障时也是无法生存的。我们的设空处应表达无法生存的语义。A项“徒劳无功”侧重白白付出劳动,不能表达无法生存的意思,排除;B项“黯然失色”侧重有很大差距或者心情不好,脸色难看,也不能表达空义,排除;C项“无从谈起”侧重条件不足,无法办成,基本可以表达出没有质量,无法生存的含义,保留;D项“无济于事”侧重解决不了问题,不符合空义,排除。
验证第二空。第二空表达的是商家的做法,空前“就如同”与上文做法等同,且后文“注定会收到差评”,也就是设空处要表达出明知道质量很重要却为了营销依然轻视质量的自欺欺人的语义。C项“掩耳盗铃”侧重自己欺骗自己,可以表达明知道质量很重要,依然轻视质量的做法是自欺欺人的,保留;A项“作茧自缚”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B项“买椟还珠”侧重取舍不当、D项“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不顾严重的后果,均不能体现做法是自欺欺人的含义,排除。故本题选C。
主旨观点题之“百变尾句”
主旨观点题这种题型的行文结构多样,不同的行文结构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题干的首尾句尤为值得关注。
首先,如果尾句是对策性表述,一般认为对策是重点。
【例题1】《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真正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人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增进了感情。实际上,“诗词综艺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正如语文教育专家所说,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趣味又有内涵。
【解析】文段先讲了《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带给人们的收获,然后讲述了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最后一句话总结出在这一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有受众的关键在于要做到传播和创新,故文段的重点为尾句。
其次,尾句是假设句,如“如果...那么...、倘若...则...”等情况,我们需要深入推敲作者态度。
【例题2】爱、敬畏、献身精神、同情心、辨别善恶的能力以及将理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这些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过去,孩子是从他们所处的文化中、生活的内容里接受了这些品质。现在我们却目睹了所有这些品质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溃。如果不想让孩子们失去培养这些人类宝贵品质的机会,就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素质反映品格”,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面临品质崩溃的现状”,尾句通过假设提出如果不想让孩子失去机会,则应该”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重点是假设之后提出的观点,即“依靠教育培养孩子的品质”。
最后,如果文段结尾是指代词引导的尾句,那就需要我们关注指代对象,并关注指代之后作者的态度。
【例题3】20世纪初普朗克、波尔等物理学家共同创造了量子力学,它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量子力学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借助量子力学,许多现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释,新的、无法凭直觉想象出来的现象被预言,接着又被验证。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些耗时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绝不是用“有没有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后文提到量子力学等理论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尾句通过“这些”指代前文,引出结论,强调这些耗时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故文段重在强调基础研究成果价值很大,研究时间很长,不能只是急于求成、关注眼前的效益。
常见的尾句为主旨的情况包括对策句、假设句、条件句、指代词、评论句、同义转述句、总结词引导尾句等等。
语句衔接题
语句衔接题又称句子填空题,是行测言语部分常考的一种题型,题量在2道左右。这类题目的出题形式较多,专业性较强,属于广大考生较为头疼的部分。鉴于此,掌握一定的作答技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和正答率。建议应该通过分析句子在文段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所起到的作用来判断句意。
【段首:引出下文】
【例题1】______。从前写文章的人说到义理时,往往只是指“古圣先贤”已经说过的道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虽然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然而也不能把它当成教条。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在这点上,我们讲义理,显然是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不同的
B.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鲜明和力量,就在于它是从实际出发的
C.有些人是提出了一些材料和观点,然而他们并不能通过这些材料使人信服地承认他们的观点
D.教条主义者认为可以用普遍真理和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
【答案】A【解析】句子位于段首,故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下文内容谈到两层意思,即过去的“义理”强调遵循古圣先贤的哲理,而现在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义理”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整个下文主要是在介绍过去和现在对于“义理”的不同认识,横线处应当体现出这个意思。来看四个选项,只有A选择明确指出了过去和现在对于“义理”的不同看法,故本题选A。
【段尾:总结上文】
【例题2】宝石颜色有三个影响要素,即光源、宝石和观察者。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因而照射到宝石上会使宝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宝石由于自身内部的致色离子对光源光波的选择性吸收、反射、投射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对于观察者而言,虽然人眼具有对可见光的灵敏分辨力,但对具体波长可见光的感知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对同一宝石品种与观察者来说,______。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宝石颜色会随照明光源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B.标准光源的选定对宝石颜色评价尤为关键
C.提高观察者对可见光的灵敏分辨力十分必要
D.选择透光性好的宝石能获得更高的市场利润
【答案】B【解析】句子位于段尾,故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上文首先讲到光源、宝石和观察者是影响宝石颜色的三个要素,接下来分别讲述了宝石和观察者影响宝石颜色的原因。最后应作总结,对同一宝石和观察者来说,剩余的唯一的光源要素是影响宝石颜色的关键。故横线处应体现出光源对于宝石颜色的重要性。来看选项,C选择和D选项的落脚点分别是“观察者”和“宝石”,而非“光源”,排除。A和B比较,A选项只是说颜色会随着光源变化,没有突出光源的重要性,而B选项直接点明了光源是影响颜色的关键,表述更加准确,故本题选B。
从以上两道题里可以看出,语句衔接题还需同学们仔细阅读题干和选择信息,并要注意分析句子所起的作用。
选词填空如何快速“脱坑”
词语积累和语感固然重要,但这两者的积累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除了长期积淀,还原空义则是助力“脱坑”的有力法宝。而如何还原,这就需要借助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顺利还原设空处的含义了。
【例题1】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西周以来的旧礼制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了,对此,孔子在情感上并不认同,但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办起了“私学”,主张“________”:不论是贵族或平民,也不论出身何处,都可以到他的私学来学习。由此可见,孔子选定一条道路,就是用教育和文化去________社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教无类 改造 B.因材施教 适应
C.举一反三 完善 D.仁者爱人 融入
【答案】A【解析】分析可知,“不论是贵族或平民,也不论出身何处,都可以到他的私学来学习”是对第一空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仁者爱人”均与此不符,排除B、C、D。“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填入符合句意。第二空,“改造社会”也符合孔子办私学的初衷。故本题选A。
【例题2】现实生活中,对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地方形象的事,人们________。可是对司空见惯的不法不端行为,大多数人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视而不见,集体沉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成熟________,________不出头的中庸哲学,让很多人只管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算盘打得又精又响,而不去管公共空间里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讳莫如深 理性 理所当然
B.深恶痛绝 圆滑 明哲保身
C.诚惶诚恐 世故 洁身自好
D.望而却步 豁达 见风使舵
【答案】B【解析】第一空,转折词“可是”提示空处与后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集体沉默”构成相反相对关系,只有“深恶痛绝”符合。验证后两空,“圆滑”为贬义词,填入符合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不认可的感情色彩;“不出头”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损,“明哲保身”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
如何“猜中作者小心思”
推断下文题目是行测言语理解中常考的一种题目,这类题目难度整体来说也不是很高,所以这类题目考生需要把握好。推断下文题目其实就是通过对于作者思路的延续,去推断接下来作者有可能讲述的内容。
①关注尾句:尾句是连接上下文的“中转站”也是和下文连接最为紧密的部分,所以通过尾句的合理分析可以预测下文有可能讲述的内容。
如果尾句提出新话题,那么后文通常是具体阐述新话题后文。
【例题1】大唐帝国的开放品格和强盛国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影响,作为唐朝手工业产品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对海外诸国都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城外对从唐朝舶来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追逐,就好比时下潮人对苹果手机和iPad的垂青一样。唐三彩也裹扶在这种洪流中洋过海,生根发芽。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
A.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巨大影响力
B.城外崇尚唐朝物品的各种表现
C.唐朝货品的运输路径和方式
D.唐三彩在城外的流传和影响
【答案】D【解析】题干第一句话指出大唐时期国力鼎盛,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对诸国吸引力巨大。第二句话通过类比来具体阐述了吸引力如何巨大。第三句中这样的潮流是指大唐帝国强盛国力的影响下,所以最后一句指出唐三彩在大唐帝国强盛国力的影响下漂洋过海、生根发芽。尾句出现了新的话题,所以后文应该对于新话题进行具体分析阐述,选择D选项。A选项的影响力和B的各种表现文段已经出现,是本文信息,排除。C选项的运输途径是本文无关信息,排除。
补充:1.本文无关的选项排除;2.文段已说的选项排除;3.跳跃性的选项排除
②关注整体行文:虽然多数题目都需要依靠尾句分析选择正确选项,但是有一部分题目如果忽略了整体行文分析,是很难保证正确率。所以推断下文题目还需要梳理整个文段的行文脉络结构,去合理推断作者想法、推断下文。这里我们主要讲一种常见行文结构:总——分。
【例题2】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的是:( )。
A.叙述“河神”野牛的传说
B.描写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动物
C.描写位于河岸上自己的家乡
D.描写河另一岸的美丽风光
【答案】D【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先指出河的两岸风光旖旎,后文都在介绍西岸的风光。所以在介绍完西岸风光后,接下来应该介绍东岸的风光。故本题选D。
通过两道例题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做对一道推断下文题目,不能仅依靠尾句,而是要结合整体行文结构去分析,真正的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接下来应该讲述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