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题答题技巧
善用搭桥巧补前提
在行测考试的判断推理中,各位同学是否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它会问你“上述论证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或者“得到上述结论,隐含的假设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简言之,这样的题目就是让我们为结论的成立补充一个前提,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我们善用搭桥法就可以有的放矢并快速地解题了。
【例题1】最近几年,外科医生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外科手术数量的增长,而许多原来必须进行的外科手术现在又可以代之以内科治疗,这样,最近几年,每个外科医生每年所做的手术的数量平均下降了四分之一。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扭转,那么,外科手术的普遍质量和水平不可避免地会降低。
【思路解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论证主线,题干由:“最近几年,每个外科医生每年所做的手术的数量平均下降了四分之一”,得出结论:“外科手术的普遍质量和水平不可避免地会降低。”我们来思考一下,他论据中说的是手术数量下降,到结论中讲的是手术的质量和水平会下降,那么论据中的手术数量和结论中的手术水平是存在一个跳跃概念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两者建立起联系也就是“搭桥”就可以补充前提了。比如我们可以补充“除非每年所做手术的数量不低于一个起码的标准,否则一个外科医生不可能保持他的手术水平”。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简单梳理归纳一下搭桥法的思路:
一、看问法。我们可以通过题目的问法中含有“前提,假设”等关键词来确定为前提型的题目。
二、找跳跃概念。梳理题干,找到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概念是什么。
三、巧搭桥。观察选项,找到能够建立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概念的选项即可。
【例题2】在接受测谎器测验时,只要服用少量某种常用镇静剂,就可使人在说谎时不被察觉。因为由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反应可以通过药物抑制,而不会产生显著的副作用。由此推之,这种药物对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也会很有效。
此段话的假设前提是( )。
A.镇静剂对于治疗心理压力有效
B.对于心理压力反应的抑制增加了主观的心理压力
C.由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相似
D.在测谎器测验中说谎的人经常显示出心理压力的迹象
【答案】C【解析】首先,看问法,它问“此段话的假设前提是”,可以确定是前提型的题目。其次,论据是:“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反应可以通过药物抑制。”结论是:“这种药物对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也会很有效。”论据说的是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结论中说的是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两者之间存在跳跃概念。观察选项,C项建立了这两项跳跃概念的联系。故本题选C。
“一拖五”可以这样做
在行测考试中有这样一种题目,题干先给了一段材料,下面设置五道题目,这就是朴素逻辑中的“一拖五”题型,许多考生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没思路、做的慢还易错。
【例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某次历史、地理知识竞赛规定,每个参赛队必须由3名选手组成。参赛队每场回答7道题,其中3道地理题、4道历史题。同类题目均不连续出现,并依次编号。比赛时按顺序答题,每道题只能由一名选手当场作答。
“镇美”队在某场比赛中派出了陈佳、赵义、王冰三名选手参赛。赛前约定:
(1)赵义只回答历史题;
(2)王冰只回答其中1题;
(3)赵义、陈佳答题总数均不少于2题;
(4)每个选手连续回答不能超过2题。
1.“镇美”队每个选手完成自己最少的答题任务之后,剩下的题目依次是:( )
A.地理题、历史题
B.历史题、地理题
C.地理题、历史题、地理题
D.历史题、地理题、历史题
2.如果在该场比赛中,陈佳和赵义均答对了一半的题目,则该场比赛“镇美”队答对的总题数最少为:( )
A.1题 B.2题 C.3题 D.4题
3.如果有两名选手答题总数相同,则可以得出:( )
A.陈佳回答的都是地理题
B.赵义回答了所有历史题
C.陈佳和王冰每人各答了一道历史题
D.陈佳、王冰中的一人回答了一道历史题
4.如果在该场比赛中,所有的历史题都答对了,而所有的地理题都答错了,假定每题1分,则以下哪项中选手的得分情况是不可能的?( )
A.陈佳=2;赵义=1;王冰=1
B.陈佳=1;赵义=2;王冰=1
C.陈佳=1;赵义=3;王冰=0
D.陈佳=2;赵义=2;王冰=0
5.补充以下哪项,可以确定该场比赛中3名选手各自的答题编号?( )
A.陈佳答了4道题
B.赵义回答的是第1、第7题
C.陈佳回答的是第2、第4和第6题
D.赵义回答的是第3、第5题
【思路解析】分析题干:陈佳、赵义、王冰3人答3道地理题和4道历史题,且同类题目均不连续出现。则7道题目顺序为: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历史。
(1)赵义只回答历史题。
(2)王冰只回答1道题,则赵义和陈佳共回答6道题。
(3)答题数量:赵义≥2,王冰≥2。
(4)选手连续回答≤2题。
整合条件得:
题目顺序: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历史(选手连续回答≤2题)。
1.【答案】A【解析】完成自己最少的答题任务后,赵义和陈佳各答2题,王冰回答1题,共答5题,还剩2题未答,为地理、历史。故本题选A。
2.【答案】C【解析】陈佳和赵义共答6题,均答对一半题目,则两人共答对3题。若要3人答对的总题数最少,则王冰答错。因此答对的总题数最少为3题。故本题选C。
3.【答案】D【解析】王冰只答1题。两名选手答题总数相同只能是赵义和陈佳各自答3题。则赵义答了3道历史题,还剩1道历史题,所以王冰或者陈佳答了1道历史题。故本题选D。
4.【答案】A【解析】所有的历史题都答对,每题1分,而赵义要回答至少两道历史题,因此赵义最少得2分。而A项中赵义的分数是1分,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故本题选A。
5.【答案】B【解析】把选项带入题目顺序。代入B项,赵义回答了第1题、第7题,还剩下中间5道题,而王冰只回答1道题,且选手连续回答≤2题,因此王冰只能回答第4题,陈佳回答第2题、第3题、第5题、第6题,可以确定选手各自的答题编号。代入A、C、D均无法确定另外两人的答题编号,排除。故本题选B。
可能性推理之“结论型”方法解析
可能性推理是行测判断推理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可能性推理中的一种重要题型-结论型。
【考查形式】
结论型题目是题干中给出几个前提或条件,要求从选项中选出可能的结论的一类题目。
【应对策略】
1.结论型题目考查对题干信息的准确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需要忠于原文的表述,通过对比选项与题干信息的差异,排除错误选项。
2.想要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需要对常见选项错误类型提高敏感度。
3.常见的涉及细节考查的错误选项为文段中未涉及、概念发生变化、与原文意思相反、强加因果、强加比较、强加条件等。
4.解答避免主观化,也要遵循严谨性和从弱两个解题原则。
【例题】研究者对一万名平均年龄65岁的男女进行追踪研究,评估他们是否存在抑郁以及中风发病情况。研究开始时这些人均无中风史。研究发现,持续存在重度抑郁症状与中风风险增加一倍以上相关,而那些无抑郁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参与者的中风风险则并未增加。曾经存在重度抑郁症状的患者,即使其症状在访谈期间已然缓解,他们的中风风险仍然与那些始终存在重度抑郁症状的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可以推出:( )
A.重度抑郁极有可能会发展演变为中风
B.中风患者人群中患抑郁症的几率也比较高
C.正患有或曾患有重度抑郁均是中风的风险因素
D.抑郁和中风均为老年常见疾病,经常一起发病
【答案】C【解析】通读文段,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中说的是重度抑郁症状与中风风险是正相关的,有风险并不等同于“极有可能会发展演变为中风”,“极有可能”过于绝对,程度过重,排除。
B项:题干中说的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中风的风险高,选项说中风人群中患有抑郁症的概率高,颠倒了题干的逻辑顺序,排除。
C项:题干最后一句话表述的含义就是无论是曾经患有还是正在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人,他们中风的风险是无显著差异的,C项可以从文段中推出,当选。
D项:题干中并未提及抑郁和中风是否经常一起发病,选项内容在文段中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C。
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知道在解决结论型的题目时,首先要对选项的表述产生敏感,比如常见的绝对化表述,就如例题中看到“极可能”就要想到会不会表述绝对化;其次,对于题目中的概念性词语及其关系也要敏感,比如“重度抑郁症患者”和“中风人群”之间的关系,避免概念发生变化或颠倒逻辑顺序等。然后把选项内容定位原文去判断选项内容的正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化繁为简,巧解“棘手综合推理”
假言命题的综合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在此类题目中会出现一些相对较难的设题类型。比如考查真假话的题目中没有矛盾命题,并且利用假设法解题会使题目变得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此类题目,我们其实可以将假言命题转换为它的矛盾命题——联言命题,再根据矛盾命题永远一真一假的性质去解题,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例题】临江市地处东部沿海,下辖临东、临西、江南、江北四个区。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该市一共吸引了全国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旅游。12月底,关于该市四个区当年吸引游客人次多少的排名,各区的旅游局长作了如下预测:
临东区旅游局长:如果临西区第三,那么江北区第四;
临西区旅游局长:只有临西区不是第一,江南区才第二;
江南区旅游局长:江南区不是第二;
江北区旅游局长:江北区第四。
最终的统计表明,只有一位局长的预测符合事实,则临东区当年吸引游客人次的排名是:(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D【解析】通过读题,获悉了四位旅游局长的预测,并且只有一位局长的预测符合事实。该题符合真假话题型的特点,首先梳理题干信息。
【梳理题干信息】
临东区旅游局长:临西区第三⇒江北区第四
临西区旅游局长:江南区第二⇒临西区不是第一
江南区旅游局长:江南区不是第二
江北区旅游局长:江北区第四
按照常规的真假话问题我们会依据“一找、二绕、三回”的思路去处理,但分析后发现这四位局长的预测中并没有互相矛盾的话,所以按照常规的思路去解题是行不通的,并且假言命题的真假性不容易判断,用假设法处理起来会比较繁琐。那么此时我们可以考虑将假言命题转换为它的矛盾命题——联言命题去判断其真假性,进而根据互相矛盾的命题永远满足一真一假的性质去判断原命题的真假。
【方法使用】将四位局长的预测转变为各自的矛盾命题:
临东区旅游局长:
临西区第三⇒江北区第四矛盾:临西区第三且江北区不是第四
临西区旅游局长:
江南区第二⇒临西区不是第一矛盾:江南区第二且临西区第一
江南区旅游局长:江南区不是第二矛盾:江南区第二
江北区旅游局长:江北区第四矛盾:江北区不是第四
根据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满足一真一假,结合已知这四位局长的预测只有一句是真的可知转化后的四个矛盾命题中只有一假。再结合临东区旅游局长和临西区旅游局长的矛盾命题可知临西区要么是第一,要么是第三,二者必有一假。所以剩下两位局长预测的矛盾命题都是真的,即江南区第二,江北区不是第四。所以江南区选第二,临西区和不是第四的江北区选第一或第三,则临东区只能选第四。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