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阅读
农把式评职称助推乡村振兴
导读
田间地头有“田秀才”,乡村振兴要“土专家”,不久前,河南省洛阳市196名符合条件的民间艺人、新型职业农民喜获“助理农艺师”“初级艺术师”等初级职称。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67名“农把式”喜获职称等级证书,成为衡水市首批“有职称”的农业技术员。“农把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农村中的能人”,他们在农业方面拥有一技之长。给“农把式”评职称,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下来,在乡村形成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话题展开的论述。其实在江苏C类试题,以及其他省的乡镇卷都曾涉及过。学习本文,重在素材积累。
农把式评职称助推乡村振兴
种粮食的“田秀才”、育香菇的“土专家”、捏泥人的手艺人……不久前,河南省洛阳市196名符合条件的民间艺人、新型职业农民喜获“助理农艺师”“初级艺术师”等初级职称。在职称服务进基层活动中,这些乡土人才在田间地头申报材料,现场领到证书,连说“没想到”,“评上了专业技术职称,更有信心扎根农村”!【事例引题,引出“农把式助推乡村振兴”这一话题。乡土人才是在农村经过培育成长为“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是在新型职业农民中产生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与“乡村工匠”等。为“农把式”评职称,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大大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大大关于乡村人才重要性的论述,建议直接积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但仍面临引才难、育才难、用才难、留才难等问题。【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这一组表述可以积累下来,用在阐述当下乡村人才建设遇到的问题】活跃在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尽管实践经验丰富、实操能力较强,但囿于受教育程度,面临成长的“天花板”。有鉴于此,近年来,多个省份积极探索给“农把式”评职称,力求打破乡村人才发展瓶颈,引导激励农民更好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为农把式评职称的必要性所在,能有效引导激励本土人才发展的内在动力】
给“农把式”评职称,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下来,在乡村形成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阐述给农把式评职称的好处所在】为此,需要“专向”评价群体,“专设”专业称号,“专定”评价标准,“专列”组织评审,“专享”职称待遇。【阐述具体做法】比如,吉林省为乡村人才“量身定制”农经师、农技师、农艺师等9个职称专业;山东省从2018年起试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目前已面向全省全面推开;浙江省为农民打开正高职称的大门,除涉农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员外,职业农民也可参评……打开职称参评通道,给乡土人才带来了职业荣誉感。【这些为农民评职称的事例,可以作为素材积累下来】获得职称的农民,有的每年享受相应政府补贴,有的可以享受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等政策倾斜,有的可以享受国情研修培训、专家休假疗养等政策服务。【阐述评上职称的农把式能获得哪些好处:有荣誉感;享受政策扶持】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农村树起鲜明导向,带动更多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投身乡村振兴。【在2019江苏C卷中,问题二是“给定资料2”中的“新把式”们扎根乡村,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请对他们成功的因素加以分析。答案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良好的政策支持”,大家可以结合起来一起学习】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打好产业基础,让乡村人才有地方施展才能。【强调留住人才还需要注重发展产业,打好产业基础】一些地方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原因之一是产业基础较弱,人才发挥作用空间有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成长起来,成为留住人才的重要基础。比如,河南确山县支持返乡创业,鼓励开办提琴作坊,从无到有发展制琴产业。60余名确山籍制琴师陆续回乡,带动更多农民一边种地,一边做琴。全县迄今开办制琴及相关企业150多家,年产提琴40余万把,带动2600多人就业。【引用事例,强调要壮大当地特色产业,以达到“留人”的效果】同时,要做优平台服务,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等,为创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帮他们制定规划,解决创业中的融资难、技术难、用工难等难题,让乡村人才有创业保障。【后半部分侧重“做优服务”。注意在这句话中,提到了“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的具体做法,这其实这都值得积累下来】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大显身手。为此,必须提供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让乡村人才有发展空间,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一线干事创业。长远看,还需在福利待遇、创业扶持、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让身在基层的乡村人才工作更有干头、生活更有奔头,才能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通过总结的方式来结尾】
为文博事业夯实人才基石
导读
有人说,博物馆是最适合想象的殿堂,代表着日常生活的“诗与远方”。如今《国家宝藏》节目火爆,故宫周边脱销,高冷博物馆搬上了“云端”,“有空逛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新时尚,“苟且”乏了的年轻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在历史的厚重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文博产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力量,这篇文章围绕此展开,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积累。
为文博事业夯实人才基石
在故宫博物院里,有这样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传承绝技,在繁琐工艺中恢复文物往日的神采;他们醉心钻研,在精美展陈中呈现文物背后的独特意蕴;他们锐意创新,在互联网端展示故宫有趣、有温度的一面……这群年轻力量,在前辈们的扶助和支持下,以坚守与担当、创意与时尚,为传统文化寻找年轻表达,展现大有作为的青春风采。【事例引题,排比句写的非常漂亮,大家在引题的时候可以串三个事例排比一下。但是要注意一下如果是写在大作文当中要注意引题的篇幅】
近年来,伴随着文博事业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展陈方式的创新与丰富,年轻人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有空就去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生活方式。以故宫为例,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风靡全网,到国风胶带、祥瑞摆件等文创产品频成爆款,再到“每日故宫”“数字故宫”等手机应用备受好评,故宫成为“网红”,正是我国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事例,进一步展现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现状,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中。写法结构上是“从xx到xx再到xx”的事例串联写法,推荐背记】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创意,受到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推崇,推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文化+创意”“文物+科技”加快融合,文博事业不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队伍有情怀、懂专业、会创新。【分析,这里可以提炼出来一个分析方式“xxx的主体是人,xxx的载体也是人+罗列成就+关键在于人才队伍…”这个分析的逻辑非常顺畅,可以积累起来用于分析人才的重要性是非常合适的。快学起来别再用那一堆“xxx是xxx的基石、必然要求、内生动力…”这类的空话套话分析】出土文物重现光彩,仰仗大国工匠传承技艺、传承匠心,在冷板凳上创造奇迹;文化瑰宝获得知音,需要专业人士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传媒方式,讲好历史故事;文创产品“跨界破圈”,离不开策划者出点子、营销者搞推广,推动文博走近日常生活。【这一串例子可以直接背记,写的非常漂亮的排比结构,简洁明了体现出了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尤其当博物馆从单纯的文物陈列变为集文博、教育、旅游等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亟待多元化人才投身其中,为文博事业贡献才智、增添活力,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流传后世。
曾经,考古文博是高校里的冷门专业,如今,“高分报考古”越来越常见。“十三五”期间,全国文物系统从业人员增至16.23万人,文博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全国各高校设立的考古、文博、文保和文化遗产专业增加1/3以上,为文博事业培养生力军。【数字可以背记,体现出文博事业逐渐年轻化】青年最富有朝气、最渴望创新,在推出符合公众需求、富有时代特色、充满朝气活力的文化服务及产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故宫博物院传承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文物摄影师,不断壮大的青年人才队伍,正在成为文物保护、文化普及、文博推广的中坚力量,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未来潜力。【事例,文博事业人才、年轻化类的话题可用】
广博深邃的文化宝藏魅力无穷,吸引无数青年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乘上】也要看到,时下我国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对人才储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启下,开始讲问题】让考古文博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用和激励机制。近年来,从继续推进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加大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到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解决人才引进难、基层岗位少、职称评定难等问题,我国在文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攒了不少宝贵经验。【可积累事例,我国培育(文博事业)人才的具体事例做法,考场上能写出来绝对是眼前一亮】我们必须继续完善机制、补齐短板,让人才供给满足人才需求、教学内容匹配岗位技能、薪酬待遇跟上行业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可以积累用于表示文化、文物的重要性】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文博人才队伍,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以“最美”悟初心
导读
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经推荐遴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确定32名“最美公务员”,中央组织部同时为他们记一等功。今天的时评可以和12月11日的时评《擦亮最美公务员实干担当底色》结合起来学习。
以“最美”悟初心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开展“最美公务员”学习宣传活动,张春山等32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最美公务员”美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亮出最美姿态,诠释最美本色。无论是危难关头显担当,还是改革创新展身手,无论是扎根基层守初心,还是清正廉洁做表率,熠熠生辉、闪闪发光的是始终坚守着的初心,一以贯之、持久不变的是始终肩负着的使命。【积累:危难关头显担当、改革创新展身手、扎根基层守初心、清正廉洁做表率。】【开篇第一段背景介绍,交代“最美公务员”评选背景,引题破题,最美公务员始终坚守初心。】
守初心是一辈子的事。【分论点1:守初心是一辈子的事。】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坚守初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间越久、环境越变,就越面临考验和检验。只有守住过去、守住现在,才能守住未来。“最美公务员”们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初心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分论点解释,为下文举例埋下伏笔】他们中,有为守护百姓安危,而在不足3.54平方公里的警务区留下41万巡逻轨迹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邵军涛,有10年如一日扎根边疆只为人民的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的恰尔恰别克·瓦黑提别克,还有在一线窗口默默奉献21年热情服务群众的青海省社会保险服务局李若曼。滴滴点点温暖人心、传递力量,诠释着对初心的始终坚守。【举例积累,略例列举的表达方式,“有……,有……,还有……”句式,并且通过列数字的方式,来论证论点中的“一辈子”。】必须把不忘初心作为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多“对标”先进榜样典型、多“扫描”党章党规、多“透视”人民群众期待,时时刻刻滋养初心、引领使命。【积累:多“对标”先进榜样典型、多“扫描”党章党规、多“透视”人民群众期待】【这个分论点来自于习大大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本段通过列举三位最美公务员的例子,来论证初心需要坚守,并且是要守一辈子的事。】
守初心是每个人的事。【分论点2:守初心是每个人的事。】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是某个人、某几个人的事,而是每名党员干部的事。风险挑战面前、重大考验面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支撑我们临危不惧、迎战风雨的,往往正是那份不变的初心。【分论点解释,为下文举例设置场景、作铺垫】当河南省淇县西岗镇党委书记宋军鹏,与洪魔竞速、与暴雨抗争时,让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是初心;当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卫生健康局潘凌壮,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治疗康复不到一个月时,让他申请“火线复出”、再上一线的是初心;当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陈宏,面对气瓶随时闪爆的危险时,让他从容应对、转危为安的还是初心。【举例积累,略例列举的表达方式,“当……时,让他……的是初心”句式】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要向“最美公务员”看齐,常守初心,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为民谋利的第一目标,在叩问初心中坚守初心,在践行使命中永葆初心。【本段通过列举三位最美公务员的例子,来论证守初心是每个人的事,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本段虽然也和上一段一样,都列举了三个例子,但是读起来并没有重复的感觉,原因就在于语言表达上的变化,大家可以学习借鉴。】
守初心是担使命的事。【分论点3:守初心是担使命的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不忘初心,很重要的就是勇担使命。什么是初心使命?在“最美公务员”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初心使命,是危难关头时的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是改革创新时的敢闯敢试、不惧失败,是扎根基层时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初心使命,是面对疫情、洪水时的冲在前、战在前,是创新突破时的反复试、谋发展,是扎根基层时的手上茧、脚底泡。【排比精彩,可积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如他们一般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永葆为民之心、永立兴党之志、永担时代之任。【积累:永葆为民之心、永立兴党之志、永担时代之任】【本段实际上是论证段直接升华作为结尾,借守初心是担使命的事,来引出要向最美公务员学习,牢记初心使命,点明文章中心。】
补充:
如果再另外写一个结尾,可以这样写:“最美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危难关头显担当、改革创新展身手,扛硬仗、干重活,敢担当、善作为,以“最美”的本色、底色、亮色践行初心,成为人民信得过的主心骨、靠得住的好公仆。
推动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导读
今天的时评主题是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内在的灵魂,譬如成都的火锅、长沙的茶颜悦色、北京的博物馆……其实这些物件都是一个个著名的城市文化名片的代表。城市有自己的文化气质,才能有所发展,源远流长。
推动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的征程上,大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城市文化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第一段是意义段落,强调了城市文化的意义---它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定力。这段,如果在考试时,建议放在第二段,第一段咱们可以通过事例去引出城市文化。比如我提到了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城市文化~】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影响力的城市不仅人口密集、经济繁荣,而且通常历史悠久、文化繁盛。不论是我国汉唐时代的长安、洛阳,还是西方的雅典、罗马,城市都汇集了时代文明的精华,成为当时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传播的中心。我国古代城市建设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从《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出,北宋都城汴京不但经济繁荣,而且文化昌盛。可以说,城市文化不仅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而且是塑造、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城市中体现文化底蕴的文化设施,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西安的碑亭、晋中的大院、宁波的藏书阁等,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璀璨绽放,体现了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也寄托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追求。【这段其实就更适合作为开头,稍微精简一下就是非常不错的开篇了。修改: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影响力的城市不仅人口密集,经济繁荣,更历史悠久,文化繁盛。不论是汉唐时期的长安、洛阳,还是西方的雅典、罗马,无一不是时代文明的精华,凸显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力。可以说,城市文化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造能力,更是塑造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大大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呈现新特征新要求,人民对于丰富而有品位的城市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对于优美人文环境、优质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的期待更为迫切,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期待更为高涨。这就要求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通过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空间、文化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城市文化氛围。【这段可以看做一个对策段落,对策一:城市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这里的对策稍微看一看即可,主要是注意这几个排比句: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空间、文化活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家要学会灵活运用。】
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大大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城市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保护好城市的古建筑、文物,就是赓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我们要秉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对策二: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这里可以适当积累一点例子,比如北京这座城市,城市文化的重要凸显除了故宫这些古建筑,还有菊儿胡同这种接地气的地标。山西晋中大院、平遥古城,上海田子坊老城区,苏州的园林小院……全部都是值得保护和赓续的历史文脉,更是城市文化的凸显重点所在。】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了丰富营养,同时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回溯历史,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方法等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向未来,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城市的对话,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让中国城市同丰富多彩的世界城市一道,为人类创造出更多卓越的文化发展成果。【对策三:城市文化要多元化、多样化,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才有发展。这段的第一句话非常经典,值得背诵。通篇文章缺一个结尾,大家可以自己补一补哦~】
改革的“存异”与“求同”
导读
“多主题”型大作文是指文章标题中含有2个或多个关键词的作文,在考试中颇为常见,比如2018年地市级申论作文“试谈‘有’与‘无’”,2016年地级市申论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都涉及好几个关键词。那么对于这种作文我们该怎么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辨别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就是针对改革中的两方面进行阐述。学习本文,重点在于学习文章是如何阐述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改革的“存异”与“求同”
要做成一事,必先求同,凝聚共识,人心齐方能泰山移。然而,这求同,又往往发端于存异。在相当意义上说,求同与存异,构成了事物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首段先点出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智慧:既要为共同目标而奋斗,也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紧接着联系到文章的主题”改革“上,简要的分析二者的整体关系:都是促进社会前进的力量】改革也是如此。回首35年改革路,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小岗村,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个个首创带来了思想活力竞相迸发,其示范效应带来了创造泉源竞相涌流。以此观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存异往往意味着宽容先行先试,求同则意味着择善而从。可以说,无论是存异还是求同,都应成为一种变革求进的社会力量,而不是食古守旧的借口。【在改革中,”求同“就是找到共同的目标、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存异“就是一种包容发展的态度、一种容错机制】
【以下两段,从求同的方面阐述其内涵:先是对改革的认同,拥有大局意识,敢为天下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想敢干,从不墨守成规】因此,对于社会而言,求同乃是对改革的认同,而非墨守成规。比如你要修铁路,他则说老祖宗没有那东西也过来了。骑惯了毛驴,看见汽车就不快;坐惯了马车,看见火车则不快。不管什么事,稍有变异,马上招来非议。不敢为天下先,又不许别人为天下先,二者为一,成了坚韧性保守。这种思维,今天还在影响着不少人。典型表现则是,凡事没有先例不干,“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见到改革创新,不明就里就泼冷水。如此“求同”,实则不想求新求变。【本段用举例的方式来论证,很形象,但也要注意在大作文中不要通篇使用这种方法,使得论证很浅薄,一定要保证一定篇幅的说理】
对于改革者来说,首先就是善于求同、积极求同。【对改革者提出具体要求:要善于求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我们的改革】当年,商鞅推行新法前徙木立信,实则也是为了先求认同。今天,改革面临利益格局调整,面对不同利益诉求,如果没有充分的表达,活跃的交流,积极的讨论,就很难不断消除歧见,不断形成共识。【在改革的推进中,肯定会有质疑的声音、消极的行为。所以交流必不可少,可以化解误会、消除分歧,把改革的思想做最大层面的普及】很多时候,改革就是在这种交流沟通中获得认同的。即使对一些具体的改革办法可能仍然有争议,但在要不要改革的问题上却很少会有不同意见。
【本段的论点是:在求同的过程中也要承认”存异“的合理性】当然,改革者在求同的同时,还应善于存异,存异以待同。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众多,百家争鸣不断,但到战国结束,法家改革效果最佳。其因之一,在于不受“异己”干扰,集中精力,坚定推进“治国使众莫如法”,以富国强兵实效说话。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改革成为共识之后,具体改革只要看准了方向,就坚定地干下去,不必硬性求全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只会误了改革。【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们的看法有所不同,这很正常;其实,也恰恰在人们的质疑声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创新。此外,存异还可以理解为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用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推进改革】
【接上一段进一步分析;暂时的质疑不要紧,我们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逐步推开,如果办法行得通,疑虑自然能消除】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很多具体改革措施,做对了,异议自然消除了,共识自然就形成了。一些重大改革举措,与其无限争论,必求全同方能推行,不如通过试点先行的办法来逐步消除认识差异。很多重要改革方略看似一时难以推开,但各项关联措施到位,配套办法在位,改革就会水到渠成。
【本段的内容主要是事例,可以跟上一段可以合并为一段】探索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逐步取消学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行政级别,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启动“单独二胎”政策……今天,一连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政赢得称道。这些改革新政,都是在求同与存异中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都需要在进一步的求同与存异中化为现实。
由异而同、由同而异,和而不同、循环往复,改革正是朝着大势的方向,在求同与存异中交替演进。把握了求同与存异的辩证法,全面深化改革必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与力量。【整合两个概念,总结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