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做题技巧
让句子排序题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句子排序题在行测考试中题量并不是很多,每次考试中会有1-2道,但易错。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一、迅速选出答案,第一步就排除了正确选项;
二、排除两项,在剩余两个选项中纠结,最后选错了。
现针对上述现象,重新梳理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思路,让同学们遇到此类题型,可做到心中有数。
【基本思路】
一、关联词,指代词不作为首句;
二、通过关联词,指代词,顶针结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选自《木兰诗》),确定两句紧密相连的句子;
三、验证行文逻辑是否符合分级分类思想。
【额外注意】
(1)不可贸然排除首句,不能凭直觉直接排除。比如:①不久前,欧洲国家马其顿的一座小城威莱斯,因此出现了假新闻“淘金热”而登上西方各大媒体。②历史无法言说新闻具体是在哪一天诞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假新闻在新闻诞生那天起就存在至今,并如同幽灵一般影响着公众情绪。这两句话,很多同学容易想当然地觉得“不久前”这个词很适合作为首句,就选了①作为首句的选项。结果选错了,所以不要轻易排除,除非遇到提示词明显的。
(2)选出正确选项后也要验证下行文逻辑,验证是否满足分级分类思想。
【例题】①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
②在摩肩接踵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很叫人伤心的事
③中国古典园林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的韵律
④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⑤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虚虚浮浮而又满目生气,几乎不相信自己往常曾多次来过
⑥如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游客未至,或许是时值黄昏,庭院冷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⑥⑤
B.⑥⑤②③①④
C.②⑥⑤③①④
【答案】A【解析】⑥以“如”开头,作为首句过于突兀,排除B。由⑤中的“满目生气,几乎不相信自己往常曾多次来过”可知,此句中的“这样的园林”应指的是⑥的偶然遇到的庭院冷落的园林,而非②中的摩肩接踵、拥挤的园林,故②⑤不应相连,排除D。A、C两项的区别在于②⑥⑤与③①④的顺序。③引出中国古典园林“静”的特点,①④从正反两方面论述“静”的重要性,②承接④的话题论述失去静的情况下游古典园林的无奈,⑥以“如”开头,论述与②不同的另一种情况,⑤是⑥的结果。综合分析,A项的顺序更符合逻辑。而且A选项比较符合总分总的行文脉络,以静出发,最后又回到静这个话题。C是高频误选项,若以C作为正确顺序,那整个文段的侧重点就在不静、失去静的语境中了。故本题选A。
【总结】
一、不贸然排除;二、验证行文逻辑;三、快中求稳。
选词填空中相反相对语境的简单介绍
选词填空在以往的行测考试中可以说是一个重难点,原因就在于很多同学是凭借“语感”做题。很多同学会把四个选项逐个代回空缺处,然后哪个读着顺口就选择哪个做为答案,这很明显是缺乏客观依据的。那选词填空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语境分析”。所谓“语境分析”指的就是分析题干。做题时我们需要先分析题干,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将空缺处的意思推断出来,然后再去选择最符合空缺处意思的选项。
【相反相对关系识别】
含义:上文和下文之间呈现出相反相对的关系。
【相反相对关系判定】
表示相反相对关系的词语:
1.转折词:但是、实际上、然而
“别看他外表忠厚老实,实际上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2.对照词:不是...而是、少一些...多一些、不同于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不是权益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
3.变化词:从...走向...;变得;变成...
“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昆曲从家喻户晓走向没落,是因为昆曲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
【相反相对关系应用】
寻找提示信息的反义词。
【例题】在京剧艺术舞台上,一个圆场,也许就表示走出百里之外;几声更鼓,在短暂的时间内则已是夜尽天明。这种时空的二重性,使得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的______。为了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则往往打破舞台条件的制约,而采取______的手法来表现规定场景,如花园、战场、江河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灵活性 虚构 B.丰富性 抽象 C.广阔性 艺术 D.多样性 夸张
【答案】C【解析】通过“转化为”可以判断第一空的意思与上文的“局限性”构成相反相对关系,舞台的局限性表示的是舞台面积的狭小,所以相对的应该是广阔,同时根据上文的“一个圆场,也许就表示走出百里之外;几声更鼓,在短暂的时间内则已是夜尽天明”表示京剧的舞台艺术能将有限的舞台转化为无限,即艺术的广阔性。最后将第二空的“艺术”代入验证,同样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选词填空:如何守稳言语中的半壁江山
对于选词填空,我们从来不排斥用语感做题,但前提是你运用的是正确的语感。在正确语感的加持下,能够快速而精准的选出答案。那何为正确的语感,即做题时选择答案有所依据,换言之你是清楚地知道为什么选用这个词?选用这个词的逻辑在哪儿?语境分析、词语辨析、固定搭配、文段主题等都可成为你选择答案的依据。与正确语感相对的,便是错误的语感。可总结为三种:
1.代读式做题:做题无材料分析过程,直接代入选项顺读,通顺即为答案。
2.一见钟情式做题:下意识地倾向于选择自己日常常用的词语。
3.感觉式做题:做题全靠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如果你现在还是靠以上三种错误语感做题,看到这里,你该醒一醒了,错误语感正是造成你正确率忽高忽低的罪魁祸首。
【例题】近年来,多部科幻电影在各大影院热播,黑洞、白洞、虫洞等都是人们________的天文学前沿概念,人类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通过虫洞快速抵达太阳系外的宜居星球。但实际上,近年来星际飞行理论并没有突破性进展,深空探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只能________于对太阳系内天体的探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数家珍 满足 B.了如指掌 倾向
C.津津乐道 局限 D.念念不忘 受制
【答案】C【解析】第一空,由“多部科幻电影在各大影院热播”可知,人们对黑洞、白洞、虫洞等这些天文学概念的了解来自科幻电影,普通人对其的了解不可能达到“如数家珍”“了如指掌”的程度,排除A、B。“津津乐道”强调很有兴趣,说个不停;“念念不忘”强调牢记于心,时刻不忘。人们对科幻电影中话题的谈论,用“津津乐道”更恰当,排除D。第二空,“局限”填入也符合“没有突破性进展”的语境。故本题选C。
盘点成语中那些“目光短浅”的行为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寅吃卯粮、饮鸩止渴是一组词义相近的成语。这几个成语都是在强调“只顾眼前的行为”,但含义侧重各有不同。
杀鸡取卵和竭泽而渔,用“杀鸡”,“竭泽”的方式达到“取卵”,“捕鱼”的目的,两个成语侧重的是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寅吃卯粮,寅年把卯年的粮食吃了,侧重的是经济困难,预先支用以后的。
饮鸩止渴,喝毒酒来解渴,侧重的是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例题】不充分的发展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就这样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存在。这是中国的困境,也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有的________。就像每个月挣100块钱的人却不得不吃10块一斤的有机大米,其结果必然是饥饿。环保成本的高昂,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与矛盾,也成为许多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寅吃卯粮甚至________的现实背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尴尬 饮鸩止渴 B.际遇 杀鸡取卵
C.难题 涸泽而渔 D.挑战 饥不择食
【答案】A【解析】第一个空要填的是现在发展中国家现在共有的是什么,空前处通过“也是”进行了提示,“也是”表达的是并列关系,第一空应与“困境”语义及感情色彩相近。A选项“尴尬”侧重的是指处境困难,窘迫,可以体现困境的意思,保留。B项“际遇”侧重的是机会,而不是困境的意思,排除。C选项“难题”难以解决的问题,侧重的是问题难以解决,而不是处境困难,排除。D选项“挑战”指需要应付,处理的局面或难题,可以体现困境的意思,保留。第二空要形容“现在的现实背景”,根据空前处“甚至”表达的递进关系可知,第二空应与“寅吃卯粮”语义相近且程度更重。带入验证A项,“饮鸩止渴”侧重用错误的方法解决现在的问题,不顾将来的后果,语义与“寅吃卯粮”相关,且程度更重,符合语境。带入验证D项,“饥不择食”侧重急需的时候顾不得选择,语义上无法构成递进,排除D项。故本题选A。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试中的一些高频成语还是需要积累的,尤其是积累一些自己没见过的或者一些词义相近的,提高自己的成语储备。这样在考场上遇到熟悉的成语时,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能提升准确率。
优选“对策”好不好?掌握三点没烦恼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中主旨题的考查一直是重中之重,在日常备考中各位考生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还需多总结做题方法与技巧,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行测主旨题的选项设置中有很多的迷惑项,一些同学看到选项中有对策项可能就习惯性的进行了选择而忽略了对题干行文的分析,导致错误率较高。
其实,并不是对策项就一定要优先选择,很多对策项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一般需要选择对策项的题目需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第一,文段特征一:文段已有相关对策或文段出现相关问题表述。
第二,文段特征二:文段有相关问题的危害、原因或主体重要性等相关表述。
第三,选项要求:选项所给对策能够解决材料中的相关问题。
【例题】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科学素质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接着指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及社会的需要,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再次强调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比例低、不均衡的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即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A选项符合要求,意在解决公民科学素质不高的问题;B项虽也为对策项,但“全社会关注”与题干问题不一致,是否能解决该问题无法从题干中得知;C、D两项仅指出存在的问题,非解决之策。故本题选A。
通过这道题各位考生可以发现,题目满足上述三点:(第一点:科学素质的重要性;第二点:科学素质不高的问题;第三点:对策项能够解决该问题)。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选择对策项,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一定要慎重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主旨题的分析要建立在对文段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未准确理解文段之前,不要着急看选项,否则可能会出现先入为主的错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