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技巧
对策建议类题目作答的注意事项
对策建议类的题目要求考生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对政府工作事务的了解,在对题干信息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最终系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对策建议类题目作答的注意事项有:
1.思路完整,体现分析能力。注重题干有效信息的分析,能够精准把握产生问题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制约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2.对策具体,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有条理地表达对策、对策要具体且针对、内容充实、切勿大而化之,能够通过提出的对策建议真正地解决题干中的问题。
3.结合实际,注重知识迁移。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的处理经验或各地探索进行知识迁移,实现举一反三。
【例题】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老百姓担心扶贫干部撤离后“人走茶凉”,后续问题没有人帮忙解决。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解析】一、对该问题的总体认识,原则及目标。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扶贫干部们的辛苦付出,老百姓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扶贫干部们产生依赖心理也是在所难免,应采取措施,打消村民顾虑,巩固脱贫效果,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二、分析原因。
1.村民对后续的过渡帮扶政策不了解,认为扶贫干部离村后,对后续问题无人管理。
2.人才缺失,驻村干部离村后,本地村干部能力不强,不能担起重任。
3.内生动力不足。经规划、帮扶起来的集体经济,发展不够稳定,导致村民对产业发展没有信心。
三、提出对策建议。
1.做好政策解读。用村里广播召开村民大会的方式,向村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五年过渡政策,并且多与群众沟通,安抚恐慌情绪,为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2.落实“四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最大限度保证脱贫攻坚队伍不散、力量不减。
摘帽不摘政策,继续享受有关扶贫政策的落实。摘帽不摘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上门回访1次,对脱贫户的生产生活予以指导帮助。摘帽不摘监管,建立返贫预警干预机制,对已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及时介入。
3.加强人才供给。一方面,对于新进帮扶干部进村前,要做好培训,了解风土人情和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做好工作交接,帮助新上任的干部快速适应工作。另一方面,提升本村干部的能力,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内部研讨与交流,完善、细化考核标准,不断提升责任意识与办事能力。
4.激发内生动力。扶持致富带头人,开创多元化的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引导村民参与到集体产业的管理和运营中,通过深加工等方式丰富和拓展扶贫产业链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村民成为乡村产业主心骨。
计划组织题目中特殊的限定词
结构化面试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结构化面试的题目往往不长,但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在短时间内掌握重要的题目信息并进行思考作答。时间紧任务重,很有可能导致我们对题目细节的把控不足,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题】居家安全关乎生命健康,不容忽视,是社区重要的宣传任务之一。现准备在社区开展一次居家安全宣传活动,领导安排你来负责,你会怎么做?
【解析】特殊的限定词1:对象
我们发现,例题面向的宣传对象是社区中的全体居民,人数较多,在进行宣传时,可以按照青少年群体、中青年群体、老年群体等做一个层次划分,不同群体采用针对性的宣传方式,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我们为宣传对象加一个限定词“现准备为社区内新办理居住证的居民开展一次居家安全宣传活动”此时宣传对象变成了“社区内新办理居住证的居民”,相较于全体居民来讲范围更小,也更具体。作答时需要注意先确定“社区内新办理居住证的居民”的相关情况,比如人数、住址、年龄等,再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如宣讲会、入户宣传等。
特殊的限定词2:时间
例题中明确表示“一次活动”,说明活动时间相对较短,选定合适的时间开展即可。
加一个时间限定词则变成“现准备在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居家安全宣传活动”,若仅仅只举办一个活动显然无法满足“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限定要求。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主题,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每周一次,比如用电安全知识宣讲会、火灾逃生演习、危险事件图片展等;或拉长活动期限,如从通过张贴海报、拉横幅等营造关注居家安全的氛围,到开展专题活动宣传用火用电等居家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再到知识问答、调查问卷等巩固宣传效果。
应急处突很关键 解决问题忌敷衍
在结构化面试中,经常涉及到应急处突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题干中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让考生解决。考官通过此类题目的考查,看考生是否具备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并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某地发生洪灾,你是现场安置受灾群众的负责人,有群众向你反映救灾物品发放不公平,且情绪激动,此时,你会怎么办?
【解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人物身份认知不清晰。套路化破题,例如“我是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安抚群众,做好工作”。
2.解决问题不具体,答题内容很敷衍。特别是解决紧急问题,内容展不开,例如“我一定会安抚好现场群众,然后具体情况…”。
3.资源利用不充分,凡事都是自己做。没有利用周边便利资源,例如“我会重新核对名单;我会追回多发物资;我会做好解释;我会重新发放物资”。
4.考虑问题不全面,仅限于眼前问题,缺乏对后续问题的考虑,敷衍式收尾。例如“后续,我一定会注意此事,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如何有效解决问题:
1.结合身份明确目标原则:作为现场安置负责人,一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物资发放工作,同时要及时安抚好群众,消除质疑,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细致劝说:我会安抚这名群众,请他冷静一下,说明我们的原则就是公平公正,如有不公行为一定会及时纠正并进行严惩,跟群众承诺一定会处理好此事。
3.充分调动资源解决问题:首先,向群众了解具体情况;随后,找到相关工作人员,大家一起核对名单,查出纰漏;如果发放有问题,会联合村长到被发错的家庭,说明情况,要回或补发物资;如没有问题,自己详细与其进行说明;后续让工作人员和村民说清楚发放的标准。
4.做好后续工作:后续会安排两人一组进行物资发放,起到监督提醒作用,同时物资发放后会把物资发放名单进行公示,避免误会。
以上就是和大家分享的应变题目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身份确定工作的目标原则,同时处理问题时情景感要强,问题的解决方式要具体可行,并且要懂得利用现场合适的资源,才能事半功倍。
综合分析政策理解问题审题要点浅析
综合分析题可以说是结构化面试中的必考题目了,同时也是非常让咱们考生头疼的题目,特别是有的时候看见了问题甚至于连题目都难以理解,不能充分地从题目里面摄取有效信息,使得答题的时候只能硬凑语言、生搬硬套,而在综合分析里面政策理解题目可以说是常考类型之一。
【审题技巧】
在政策理解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如下几种关键词:
1.政策出台主体如政府、学校、企业、单位等。政策出台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答题时的倾向性,虽然就题论题才是王道,但是当我们看到出台政策的主体是政府或者权威机关的时候,可以重点对意义进行分析。
2.政策涉及的对象如农民、党员干部、学生等。
3.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有的题目会直接给出,可以结合题干分析,有的则需要自己理解。
4.政策出台所涉及的范围和时间如“农村”、“5年”等。
5.政策的具体方式。如人工伸缩式护栏解决闯红灯的问题。如果分析具体的手段,建议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即和别的方式对比其优点。
【例题】某机关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向党员干部的家庭成员征集“廉政亲情寄语”,如“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公家的钱不能动,平安就是最大的福”等,并将这些寄语做成宣传标语贴在家里和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请谈谈你对上述举措的看法。
【解析】审题要点:
关键信息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点明了政策的目的。
关键信息2:“向家庭成员征集”,点明了政策针对的对象。
关键信息3:“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公家的钱不能动,平安就是最大的福”,举例说明了寄语的内容,帮助理解这项政策。
关键信息4:“贴在家里或办公室”,具体介绍了政策的内容、手段,可用于分析好处或者政策存在的问题。
答题要点:
1.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可以从关键信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向家庭成员征集”展开陈述。比如向家庭成员征集“廉政亲情寄语”有助于发挥家庭“廉内助”作用,以亲情构筑道德防线,以自我警示设反腐围栏,进而加强党风政风好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2.分析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关键信息“向家庭成员征集”“贴在家里或办公室”展开分析。比如“向家庭成员征集”可以衍生出问题包括家庭成员是否愿意配合、单位的外部要求如何转化为家属愿意配合的动力、单位的督促如何转化为干部内在的自觉等;“贴在家里或办公室”是否合适,这种警示是否会起到效果;干部的作风以及家风是一个长期过程,此举是否会长期坚持等。
3.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①先针对手段提建议。比如针对“向家庭成员征集”“贴在家里或办公室”衍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②后针对目的提建议。考生还可以进行思维发散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其他手段。
聚焦主题,积累案例让面试答题更出彩
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类题目一直是备考的重点、学习的难点。由于综合分析题目命题素材广,考点常常涉及国家大政方针,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
1.产业振兴。致力打造乡村本土特色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通过“一古一新”的理念,在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竹泉村围绕“山、竹、泉”为支柱产业,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2.人才振兴。运用政策、机制、平台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入乡村,让社会各类人才能够感受乡村新生活,看到乡村未来发展,激发他们深入农村发展的激情,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
山东章丘的“龙山味道”。山东章丘引进专家人才,共同打造“龙山味道”品牌。聘请中科院刁现民博士、钱前院士,打造龙山小米产业。实施龙山小米产业研究院、种子资源库等重要专家科研项目,有效带动父老乡亲致富增收。
3.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入挖掘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振兴筑牢基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培训传统非遗技能带动地区脱贫振兴。当地的刺绣和蜡染为当地的文化传统优势所在,开展“绣娘”“非遗”等技能培训活动,使得当地众多家庭妇女有了一技之长,苗族“百鸟衣”侗族盛装等手工艺品受到游客热捧,从此挥手告别了多年的贫困。
4.生态振兴。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绿色经济。
后孟村茶园改花园。后孟村位于永福镇西南部,后盂村始终跟紧漳平市茶产业发展的步伐,引进台资种植高山茶。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艺经验,大力发展传统花卉产业,依托台商发展高山茶的契机,带动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5.组织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组织振兴就是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抓手,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乡村振兴健康稳步推进。
驻村干部梁全福。梁全福通过不断完善组织机制,健全组织制度,从而发挥基层效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最终制度活了,干部精气充足,群众热情高涨,高明村阔步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当然,学会内容、掌握方法技巧并不难,方法千万条,勤练第一条。要想将知识灵活、恰当地运用于题目作答,是需要勤加练习的。无论是在答题内容上,还是在答题结构上,都要在练习中,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