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技巧
行测可能性推理实践论证你会了吗
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削弱及加强这两种题型,大家关注的比较多,往往也会花更多时间去研究解题方法,但是在题干分析部分往往会花费较长时间。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个论证模型——实践论证。大家之后做题时,可以从模型的角度入手快速解题。先来看看这道例题:
例题:过年期间,学校后勤处计划为所有留校学生提供免费餐饭并安排文艺活动,一方面是想为留校学生缓解过年期间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是想为这些学生减轻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质疑后勤处此项计划的是:( )
A.留校学生大都买不起回家的车票
B.绝大多数学生过年留校都是因为科研活动十分繁忙
C.人手不足,文艺活动难以开展
D.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校提供的餐饭很难吃,宁愿在校外就餐
【答案】A【解析】计划:为所有留校学生提供免费餐饭并安排文艺活动。目的:一方面想缓解留校学生过年期间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是想为这些学生减轻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A项,指出留校的学生不回家的原因是经济上困难买不起车票,后勤处通过提供免费餐食的方法为这些学生减轻了经济上的压力,支持了该计划,保留。
B项,指出绝大多数学生过年留校是因为忙于科研活动,有明确的留校目的,就没空参与文艺活动,也不一定经济困难,后勤处的计划并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质疑了该计划,排除。
C项,直接指出后勤处的计划会因人手不足的限制而难以开展,质疑了该计划,排除。
D项,指出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餐饭而到校外就餐,后勤处为学生提供免费餐饭学生也不吃,达不到为学生减轻经济压力这一目的,质疑了该计划,排除。
故本题选A。
通过这道题我们归纳一下实践论证的解题思路:
含义
实践论证是指为达到一个目的而提出一个将采取的行动方案(建议、方法、计划、措施),需关注行动方案是否能实施或是否能达到效果。此类论证重点关注想达到的目标和行动方案。
削弱、加强角度
削弱:1.没有可操作性;2.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加强:1.具有可操作性;2.能达到预期效果;3.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实践论证的解题思路,在做题中就可以结合实践论证的削弱加强角度解题。
行测可能性推理题如何识别无关选项
可能性推理题目在行测判断推理中是常考题型,在这类题目中比较影响广大考生正确率的就是对选项的分析。如果能够准确识别无关选项,那么我们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将得以提升。今天带大家具体谈谈如何识别无关选项。
何为“无关”
所谓“无关”,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选项与题干讨论的不是同一件事,比如:题干讨论A会导致B,选项讨论A还会导致C,就属于无关选项。这就比较考验大家概括提炼题干的能力。
比如:研究证明,用传统方法熬制的骨头汤中,游离钙含量很低,每100毫升骨头汤中钙含量只有2毫克左右,因此,传统的“喝骨头汤补钙”的观念是错误的。
对题干进行提炼概括,主要讨论的是“喝骨头汤”是否能“补钙”,那么无论削弱还是加强,都需要针对“喝骨头汤是否能补钙”进行论述。如果选项讲喝骨头汤能带来其他作用、其他影响,或者选项讲其他手段、其他措施也能补钙,都属于无关选项。
比如:骨头汤中含有较多脂肪,常喝骨头汤可能引发高脂血症。
该选项主要说的是喝骨头汤可能引发高脂血症,但是题干讨论的是喝骨头汤能不能补钙,引发高脂血症与能否补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所以为无关选项。
试题再现:公众是否应该在电视当中收看到真实的法庭审判?有国外学者认为,人们在电视中收看庭审,不是因为他们关心国家有效推行司法制度运行的能力。相反,他们要看到的是目击证人作证的戏剧性效果——追求娱乐性。因此应当把摄像机移出法庭,免得公众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
A.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审理案件,法官和陪审员会变得格外小心翼翼
B.只要把对刑事诉讼中被告的审判搬上电视,观众基本上就认定他有罪
C.证人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证词传入成千上万观众的耳中而拒绝作证
D.证人在法庭上的证词,经过电视传播之后,有时候会成为人们的笑资
【答案】D【解析】题干中认为,既然公众从电视中收看法庭审判是追求娱乐性,就应当把摄像机移出法庭,免得公众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
A项法官和陪审员会变得格外小心翼翼,与题干讨论的是公众是否会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话题不一致,排除。
B项观众认为被告有罪,与公众是否会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话题不一致,排除。
C项证人拒绝作证,与公众是否会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话题不一致,排除。
D项描述证人的证词经过传播后会成为人们的笑资,说明公众确实把法律体系当成了情景喜剧的脚本,能够支持题干论证。
因此,选择D选项。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分析对无关选项能有一定的理解,希望大家在备考中能够多加练习,透彻理解并勤加运用,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行测可能性推理:“解释因果”凭什么“强”?
行测可能性推理的削弱型与加强型题目,一直是广大考生在国考、多省联考中比较头疼的一类题型。可头疼的点也就在于通常情况下,同学们能够很容易排除无关性选项但在剩下的选项中,往往会陷入选择困难,觉得都不错,或者都差点意思。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根源在于广大考生没有掌握选项辨析的思维——力度比较。那什么是力度比较呢?即:必然大于可能;话题直接相关的是更相关的选项;解释因果大于举例、共存、类比。下面就来重点聊一聊力度比较中的“解释因果”。
为何“解释因果”的力度要比“举例”、“共存”、“类比”的力度要强一些。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哲学中有一句话:“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越”,所以说单独举例子、类比,只能算做是从表象上来对题干进行加强,而“解释因果”则是从题目的本质出发,既然题目谈的是因果关系,那么直接建立“因”到“果”的联系,就是建立了最为直接、本质的联系。自然“解释因果”的力度要大于“举例”、“共存”、“类比”。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学以致用:
例题: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
【答案】A【解析】题干中通过调查指出:喝酒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升高。
A选项解释、建立了喝酒与癌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癌变或突变,对结论起到了支持的作用,保留。
B选项说东欧地区喝酒的同时食管癌发病率很高,但结论研究的是喝酒会不会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上升,虽然说共存,毕竟不是因果关系,不能很好支持。
C选项说烟草和酒精的代谢物相似,烟草能治癌;但结论研讨是喝酒会不会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上升;烟草能致癌,但与酒精毕竟是两种事物,不能很好支持。
D选项说明戒掉烟酒可避免消化道癌,但是题干讨论的是喝酒能否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上升;我们不清楚到底是烟致癌还是酒致癌,还是两者在一起能致癌,D选项没有表达清楚,不能支持,排除。
故本题选A。
通过上面的例题,A项就是典型的解释因果的选项,而B项就是举例、共存的选项,C项为类比的选项。记住它们的“样子”,应用好比较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做题。也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勤加练习该类题目,做到活学活用,做到“火眼金睛”,最终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行测判断推理:速解双观点题目
逻辑判断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其中可能性推理题目更是以逻辑推理、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测查,是行测考试中的重中之重。这类题目题干不太长,但是非常“绕”,选项从多维度设置,比较灵活,分析清楚题干内在逻辑关系,掌握做题技巧,才可以避开“陷阱”。
很多可能性推理的题目虽然题干比较难理解,但是论证方式比较固定,“双观点”就是其中一种论证方式,这类题目一般会针对某个现象,给出两个产生现象的原因作为观点,并要求削弱反对者的观点。题目的呈现形式一般是先给一个观点:A导致C,再给出反对者的观点:B导致C,我们要削弱反对者的观点只要说明是A导致B,这样在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同时削弱了第二种观点,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可以彻底瓦解反对者的观点。这种选项本质是在说明产生C的根本原因是A而不是B,即对于反对者来说,产生该现象另有根本原因。
例题:有研究人员认为,人类脱发是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的。当人体无法吸收到均衡的营养,毛囊就会萎缩,从而导致脱发。但是,有反对者认为,脱发是由于毛囊受损导致的。当毛囊受损后,处于“假性死亡”状态,毛囊退化并萎缩,导致毛发停止生长,逐渐枯萎脱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
A.长期营养不足的人往往头发枯萎,易脱发
B.使用洗发水也会对毛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C.毛囊受损是营养不良导致的
D.毛囊受损使其不能从头皮中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脱发
【答案】C【解析】题干第一种观点认为是营养不均衡导致脱发,反对者认为是毛囊受损导致脱发。A项长期营养不足的人易脱发并不能说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不能削弱;B项并未说明脱发的原因,是无关选项;D项解释了毛囊受损导致脱发的内在原理,支持了反对者的观点;C项营养不良导致毛囊受损,所以脱发的根本原因是营养不均衡,而不是毛囊受损,支持了第一种观点的同时削弱了反对者的观点,保留。故答案选C。
通过以上分享,望广大考生能洞悉此类题目内在逻辑关系,灵活运用,从而掌握此类题目。
2022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优先关注概念是否有“跳跃”
分析近年来的行测试题,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除了削弱和一般加强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重点题型之外,前提型虽然考察题量不大,但其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觑,前提型题目的问法一般为“上述论证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假设?”,所以要想解这类题型,我们仍需读懂题干,梳理出题干的论证过程。不同于一般加强型题目的是,我们在梳理清楚题干的论证过程后,应首先关注论证过程中的概念是否有逻辑上的相关性,概念是否存在“跳跃”。在此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最新研究发现,脑内一种名为SIRT1的基因,会在人的丘脑部位指导合成相应的蛋白质。SIRT1基因会随年龄增长而弱化,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逐渐减少。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该基因会导致中年发福。
上述结论要想成立,必须基于以下哪项前提( )。
A.丘脑与控制体重有关,丘脑中相应的蛋白质合成得越多,越能有效遏制体重的上升
B.年龄越大的人,SIRT1基因突变的概率越高,突变会使该基因逐渐失去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C.已有动物实验显示,人为增强SIRT1基因的功能可以减少实验对象的食欲,同时增加热量消耗
D.SIRT1基因存在于许多组织器官中,只有存在于丘脑中的基因才能影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解析】题干结论:SIRT1基因会导致中年发福。题干论据:SIRT1基因会随年龄增长而弱化,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逐渐减少。题干中存在跳跃,需要补充SIRT1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与体重之间的逻辑联系,只有A项说明了这一点,即A项是题干推理成立的前提。B项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SIRT1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逐渐减少,可以起到加强作用,但并未建立起“发福”和“合成的蛋白质减少”之间的联系,不是前提。C项补充动物实验的论据说明,SIRT1基因功能增强可以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反面加强了题干结论,但并未建立起“发福”和“合成的蛋白质减少”之间的联系,不是前提。D项指出丘脑中SIRT1基因可以影响机体蛋白质合成,与题干的论证过程无关,不是前提。故答案为A。
通过这道题的解析,相信同学们对于前提型题目优先关注题干概念是否有“跳跃”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对于篇幅较长的题干,如何快速提取概念,判断概念是否有“跳跃”呢?建议同学们,可以首先圈画结论中的概念,再去对比论据,去同存异,圈画论据中的概念,基于严谨性原则,判断两者是否存在逻辑上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