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及评析
2022-01-04 07:46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范文及评析

创新基层治理要办好群众“心头事”

(评析:基层治理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而且,基层治理也是申论考试的热点之一,比如2020年天津卷(区县级卷)考到了“社区治理”,2021年地市级大作文“物无妄然,必由其理”中也涉及到了“社区治理”,足以说明话题的热度。本文就是针对“创新基层治理”这一话题展开的论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统筹推进基层治理,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十分重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强调“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鼓励基层治理改革创新”。(评析:首段直接摆明政策,从政策的高度强调创新基层治理对于推进基层治理至关重要。像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第一段中引用切题政策作为背景铺垫,那么主题必然是有高度的

(评析:接上一段,阐述当前各地创新基层治理的各种实践的素材内容近年来,各地陆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推进街道办(乡镇)改革,精简整合内设机构,增强街道办(乡镇)的权能,一定程度减轻了社区(村)负担,提升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四川成都作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先锋城市”,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支撑,首设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在社区广泛成立小区议事会,有效推动院落小区自治;四川宜宾运用集成改革、赋权扩能和项目准入“三张清单”,厘清权责边界,形成了“院巷议事”等协商治理的品牌;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引入大数据技术,推动“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接诉即办、不诉即办”,把握基层民众基本所需、精准提供公共服务;上海、广州、成都、广东佛山等城市大力推动公共服务购买、公益创投,引入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等等。(评析:作文有限定字数,对于一些案例论据,我们可以把这几个事例整合一下,比如写成:无论是北京等地的为街道办赋能,还是四川省广泛成立的小区议事会、“院巷议事”品牌,亦或是杭州等地运用大数据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度、上海推动公共服务购买,都体现出各地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不断努力,不断推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评析:本文的主题是强调“创新基层治理要紧紧抓住群众需求”与此同时,少数地方的创新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地方患上了“亮点依赖症”“创新强迫症”,认为只有玩出点“花活儿”才算成绩,将治理重点放在了造典型、树样板上,忽视了原本应该为居民服务的日常工作;有的地方热衷于创新词、推新概念、换新包装、玩数字游戏,存在“创新形式化”的情况;有的地方评价标准走偏,对正常工作的社区(村)忽视冷落,对具有特色的“花瓶社区”爱不释手;有的地方则热衷于推广“创新成果”,不计条件、不计成本地硬性指派创新任务,使得基层疲于应付,创新成了基层的又一种负担。基层治理创新要以满足民众需求为根本。(评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最后,本段做个总结,也可放在首句

基层治理处于国家治理的一线,回应民众需求是其核心任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层治理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评析:借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基层治理也要以群众需求为准绳如果基层治理创新脱离民众需求这个根本,对于掌握民众所需、解决民众之忧、破解民众之难无所助力,那么这个所谓创新就是假议题。说到底,基层治理创新就是要在做好日常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回应好民众的诉求、办好群众的“小事”和“心头事”。(评析:所谓创新,只是更好为民的手段而已,不能本末倒置;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钉钉子精神做细、做精、做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扎实成效。)

基层治理创新要以促进减负增效为标准。创新的要务是服务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于一线问题的解决。当前,基层面临“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的压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基层减负工作”是摆在基层治理面前的重要课题。要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就需要号准基层治理的脉搏,立足实际条件、推陈出新,切实在降低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能方面做文章,让老百姓能够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基层干部能够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聚焦主业、担当作为,促使整个基层拥有秩序与活力。(评析:本段主要阐述减负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但是跟主题“办好群众心头事”联系并不那么紧密。在本段的后半部分,提出一个观点——让基层干部从无所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去对接群众,真正提升效能,让百姓感受到实在的效果。但这种解释有些“绕弯子”了,也不直接。按照我们平时写大作文的思路,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直接去阐述如何做好创新,“去民之患”。比如“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或者是“做实做细,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或是“智能化手段运用”,都可以写进来。前面第二段中提到了很多创新的实践,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事例有效的跟“创新为民”结合在一起,那么文章在结构上会更加紧凑,逻辑上也更符合申论大作文的要求

基层治理创新要以触及深层关系为依托。基层面临的很多问题往往无法依靠基层自身解决,即“就基层而言基层治理”并非易事。党中央在基层治理方面不但强调党建引领、重心下移,还强调“规范权责事项”“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事实上,离开深层的权责关系调整,基层治理创新只会徒有形式。基层治理创新要有大基层理念,从深层次重视权责关系、政社关系、政民关系的调整,避免“一切问题都向下压”“一切事务都自己扛”,真正地做好“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的工作,理顺权责关系、调动民众和社会参与,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出基层治理创新之花。(评析:本段说的是基层治理创新要“理顺权责关系”,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但是跟“为民办好心头事”的直接关系也不大。其实更多的是在阐述“如何更好的进行基层治理创新”。如果是在大作文中,建议不要这么写,或者是修改为对策段,或者是写成一个结尾。比如写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办好群众的心头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接诉即办,赋能基层治理

(评析:这篇文章是热点社会治理主题,主要讲的基层治理。基层无小事,从“接诉即办”这个点扩展开来说,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基层治理观,文章例子非常典型,值得积累,对策这块也比较全面,可以一读。)

“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单子管到底”——市民有什么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很快就会有人主动联系,限时回复。近年来,北京市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树牢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形成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长效机制。不久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审议,这一机制有望通过立法得以固化。(评析:第一段以北京建立接诉即办的事例,引出我们的主题---完善常态化问题解决机制。在考场上,如果要写类似主题,那就可以先举反面例证,比如基层问题踢皮球、多头管理等等,然后引出主题也是可以的

习主席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基层治理中,当群众遇到操心事烦心事,向谁反映、谁来办、怎么办,需要有力的抓手。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在个案中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建立完善常态化的问题解决机制。北京市创新“接诉即办”机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几十个热线电话融合成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这一创新举措,是践行“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评析:这段作为分析段落,分析接诉即办的意义,其实稍微有点少,可以再写多一点。在考场就不要写类似“各级党委”这种话了,直接强调重点“接诉即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情怀。”然后用主席的话解释这句论点,稍微呼吁几句即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治理实践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现象时有发生,而破解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并通过制度设计将相对分散的行政资源整合起来。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建立“接诉即办”机制,经过几年探索,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正在形成。“一声哨响”“一通电话”,串联起不同部门的行政资源,形成彼此配合、相互协调的机制,汇聚起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强大合力。(评析:第二个分析意义:接诉即办串联起不同部门行政资源,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这段稍微了解一下即可。这里其实可以联想一下之前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政策,做一个补充积累,都是基层治理新路径。)

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案中找到解决普遍性问题的线索和抓手。“接诉即办”机制并没有停留在个案的解决上,而是推动了社会治理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化,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类现象的治理,体现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2019年以来北京推行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要渠道的“接诉即办”改革,截至2020年底,“接诉即办”受理来电反映问题1800万件,其中直接解答1100万件、派单办理诉求700万件,解决率从61.9%增长到85.9%,满意率从78.2%增长到89.7%。(评析:典型的以数据论证的方式)通过将群众诉求直派街道乡镇,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考核指标,对基层政府和党员干部形成了有效激励和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快速办理、快速反馈,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评析:最后的分析论点升华了整个文章的高度:接诉即办能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凸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这个观点非常好,从每个接到的个案中分析出群众最需求,最迫切的是什么,针对性的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才能收获好的口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认识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拼搏进取、不懈奋斗,必将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好造福人民群众。(评析:结尾总结呼吁


绽放青春光彩 奋进复兴征程

(评析:“青春”“奋斗”是申论考试常见的话题,主席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篇时评,以对策分析为主,分析青年人如何将自己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矢志奋斗。文章整体逻辑很清晰,整体结构为引出话题——点明观点——分析论证——呼吁结尾,素材也丰富,可以直接积累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近日,习主席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但我们的初心和梦想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而不懈奋斗。(评析:第一段引出话题,将青年与民族复兴联系起来,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一百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拼搏、接续奋斗,激发了强劲的奋斗力量,绽放了最美的青春光彩。迈进新征程,广大青年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让青春在为党、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评析:第二段点明观点,指出青年人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在赓续血脉中挺起精神之脊。初心如磐志不渝,百年风华正青春。回望建党百年风云,青年始终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陈树湘、赵一曼、刘胡兰等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青年英才突破重重封锁从海外归来,建设新中国。亦或是在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年轻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铸就了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而言,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更应是一种主动选择、内在自觉。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坚定如磐信念,激扬浩然正气,挺起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脊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昂扬向上的朝气锐气。(评析:第三段从理想信念的角度分析青年奋进应该如何做——要赓续红色精神。在论证中,回顾了百年党史中青年坚定信仰,笃志奋斗的事迹,论证思路很清晰,其中三个排比从远到近,建议积累。素材拓展:青年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青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与同学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正因为有了鸿鹄之志、赤诚爱国心、坚定的信仰,青年成为了整个社会中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力量。)

在为民服务中把稳前行之舵。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青年成才的路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青年要成长成才,必须要投入到火热的人民事业当中去。“治沙英雄”石光银年轻时就立志与荒沙碱滩作斗争,承包治理荒沙,坚持不懈地与风沙抗争40多年,彻底改变了当地“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在绝壁上凿出“生命渠”,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铮铮誓言。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广大青年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正确对待苦与乐、名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无悔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要把个人“小我”融入人民群众“大我”,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筑牢爱国爱民之情,把个人理想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在想人民所想、为人民造福中升华人生理想、把准人生航向。(评析:第四段分析青年奋斗要站稳群众立场,“以百姓之心为心”。在论证中,采用了解释+举例佐证+总结陈词的逻辑,非常清晰。本段人物事迹,建议积累

在矢志拼搏中奏响奋斗之歌。“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大大深刻指出,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从“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英勇奋斗,到“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到哪里去”的默默奉献……无数热血青年用青春、汗水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奋斗之歌,才得以浇筑今朝的幸福生活。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越是到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越需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敢于站在变革前沿,引领潮流之先,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坚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用拼搏进取诠释无悔的青春,用责任担当激昂开拓的力量,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挥洒青春汗水、作出卓越贡献。(评析:第五段是第三个对策段,也是结尾。这一段,作者分析说明了青年要弘扬斗争精神,在矢志奋斗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论证上,作者分析了为什么青年人要奋斗,不能“躺平”“佛系”,进而阐明了如何奋斗以及意义所在。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