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欣赏
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推动流通领域创新升级。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升流通企业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流通领域的研发应用。鼓励线上企业发挥技术和数据优势,赋能传统流通企业,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流通体系上下游环节之间的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条,带动整个商贸流通行业的现代化。
打造立体化流通格局。围绕国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货运物流成本。推动形成以高速铁路、航空网络为快速通道,以高速公路、干线铁路为骨架,以港口和国际陆港、门户机场枢纽为开放窗口,陆海统筹、立体覆盖、全球连通的大通道格局,加快塑造以国际化为方向的新的流通优势。
塑造品质化流通体系。鼓励线上线下流通企业严把品质关,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提倡品质消费,推动形成重品牌的消费环境和面向消费者的高质量流通体系。支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联动,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针对市场上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加强立法、执法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高质量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流通市场制度。加快制度创新,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创造有利环境。在大范围应用之前,可通过试点示范的方式,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应用的有效管理方式,不断发现并解决安全、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提升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探索路径、创造条件。
法治护航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而越是快速发展,越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我国数字经济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之路,也是我国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面向未来,需要法治护航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系统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相关的法律规范日益完善,涉及行政法、民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领域,涵盖网络安全、知识产权、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议题。如何加强不同领域不同规范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需要提升相关法律规范的体系化建设水平,确保彼此协调、相互补充。系统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不仅能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统一明确的规范和准则,也能提升相关领域司法和执法的效率,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推动数字经济沿着法治轨道不断发展,需要创新监管思维。近年来,各主要经济体都在探索数字经济规制和网络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力图在规范的同时推动数字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法律监管不仅起到规制的作用,也将发挥引领的作用。这就意味着,监管在设定红线充分评估数字经济新业态合法性、正当性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充分考量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创新性,鼓励数字经济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把促进创新作为数字经济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形成契合创新规律与社会创新需求的监管方案,引导数字经济高扬创新之帆,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数字经济的治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群策群力。让公众充分参与数字经济治理,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才能从源头上确保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朝着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盗用个人信息、算法滥用、网络售假等行为,影响着普通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如何更好监管和规范,需要汲取广大消费者的智慧。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行二审,会后,草案在网络上公开征求意见,引发热议,共收到776条意见。立法环节的群策群力,不仅彰显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也体现了公众参与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进一步拓宽用户群体参与数字经济治理的渠道,提升老年群体、残障人士、灵活就业群体、个体商户等群体的参与度,必将倒逼相关经营主体更好维护用户权益、提升用户体验,让数字经济更好造福广大群众。
如今,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相应制度规范,就一定能推动数字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强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拓展正在按下“快进键”。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这为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愈发广泛。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比如对个人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的侵犯,以及窃取、篡改、泄露等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等等。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能力,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等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与伦理体系。
加快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能力,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人工智能的安全秩序包含算法安全、数据安全、伦理安全、国家安全等维度。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文件,明确了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行动指南。今年9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强调,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促进公平、公正、和谐、安全,避免偏见、歧视、隐私和信息泄露等问题,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提供了伦理指引。
加快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能力,要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监管者要提高站位,加强宏观战略研究与风险防范;人工智能研发者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避免可能存在的数据与算法偏见,努力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普惠性、公平性和非歧视性;人工智能的技术提供者要明确告知义务,加强应急保障;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者,应当保证这一技术不被误用、滥用或恶用。要对各类伦理道德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技向善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也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推动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方面,中国是积极倡导者,也是率先践行者。2020年9月,中国发布《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明确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齐心协力促进数据安全;今年5月,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主持召开“新兴科技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影响”阿里亚模式会议,推动安理会首次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问题,为国际社会探讨新兴科技全球治理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
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演进。主动加强对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规范,才能更好适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造福人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阳光照耀大地,在大江南北、城市乡村,更清丽的山,更清新的空气,更清洁的水,让人心旷神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绿色增添经济亮色,用绿色增添高质量发展成色。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接续压茬开展,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加大。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紧锣密鼓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加快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碳达峰、碳中和各项举措扎实推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了更多碧水蓝天。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一至三类)断面比例为83.6%,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劣五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平均浓度都同比下降。
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任务。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各地各部门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须坚定不移持续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准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有序、系统科学地开展,才能实现既定目标。持之以恒把降碳作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将以实际行动继续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奋进新征程,新年新气象。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定能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让智慧旅游惠及更多老人
“服务很不错,给我们老年人带来许多便利。”近日,在浙江杭州,前来旅游的老人李凤喜对一些景区适老化服务竖起大拇指。这些景区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老年人线上购票需要添加健康码信息时,可以将健康码信息绑定在随行子女手机上,由子女代为办理;同时保留线下预约和购票等方式,为老年人保留人工售检票服务窗口,支持现金等多渠道支付方式。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但由于对智能技术不熟悉、运用不熟练等难题,一部分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往往遭遇不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文化馆、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实行实名预约、扫健康码等方式入场,一些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出游体验受到影响。
为了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一批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示范案例,并发布首批14个地区发展智慧旅游便利老年人出游典型做法,为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出游提供了借鉴。
在云南,为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近期上线的“游云南”APP新版本推出了适老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导览、旅游咨询热线、投诉、退货服务,提升老年人旅行体验,切实保障老年游客的权益,帮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线上购票、分时预约、扫码入园的体验,让很多游客免去了排队购票的烦恼,但老年人熟悉线上购票往往需要一个过程。2021年3月,美团门票推出景区线下购票适老化流程——“美团线下门票预订关怀版”,率先在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市动物园等重点旅游景区试点。这项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解决老年游客的预订难题,为老年人景区门票预订及游览提供贴心服务,提升了老年游客的预约入园体验。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在加强智慧旅游服务管理的同时,对需要提前预约的旅游景区、场馆,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加大页面字体、简化操作流程,便利老年人入园。各地文旅部门和景区要结合实际,努力推进智慧旅游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人工帮扶等服务,推动智慧旅游惠及更多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