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阅读
2022-01-10 02:55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范文阅读

发展职业教育共绘出彩蓝图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的总体目标,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按下“加速键”。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蓄积人才、创新技术、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共绘出彩蓝图,已成为当下难题。

转变思想观念,就业改变命运。当下,大部分家长都会将就业升学与普通教育挂钩,而非考虑职业教育,原因主要是社会中蔓延着对职业教育的“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的怀疑,故而产生轻视职业教育这一错误的思想观念。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找出技能与文化并重的考试办法,既能让动手实践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的职校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因此我们要尽快转变轻视职业教育这一错误的观念,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比普通教育差,在就业方面甚至更有优势,以务实而长远的眼光看待人生路。

强化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出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学生,如何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事实上培养专业的能工巧匠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帮助。德国是一个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针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双元制”的培养体系,意味职业教育的开展是需要企业与学校联合的,且企业需承担更多的培养任务,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被紧密相连,此举成功向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可见校企协作是助力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机制。

改革教育模式,完善体制机制。要想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这就使得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有望成为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但拥有职业技能的企业人才并不意味着具备教学能力,因此不能直接把其认证为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故为了推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打造出高质量师资,针对师资认证需统一认证标准,建立专业评估、教学能力测试等认证流程。由学校、企业、社区、政府、研究机构多方参与,培育常态化的机制,以便真正打造出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培育能工巧匠的摇篮,需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推进校企合作,革新教育模式,才能打造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长久生存、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构成了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追求,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在复兴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努力奋斗。

践行中国精神,要有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人生情怀。家国天下的情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儿女的崇高追求。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古人的公而忘私,为国为民奉献的情怀跃然纸上。现如今,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无数驻村书记,农业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致富专家,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献勾勒了全面小康的雄伟画卷。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新时代青年当担当时代责任,把个人小我和国家民族的大我紧密相连,胸怀天下,无私奉献,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奉献自己年轻的力量。

践行中国精神,要有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坚韧毅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说明了做事情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向来不缺坚忍不拔者,他们用实践铸就了矢志不渝的中国精神。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到修筑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古人就坚持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从在体育赛场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女排姑娘,到在科研一线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屠呦呦,再到为我们创造工程奇迹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他们也用自己的拼搏奋斗铸就了新时代的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中国精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中国精神应该成为永远的传承,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践行中国精神要从点滴小事做起,重视细节养成。要有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情怀,要有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闯劲,要有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韧劲,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传承和发展中国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不断丰富中国精神的内涵,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媒介传播是社会治理加速器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各大主流网站、软件的形成以及新时代数字化经济的逐步完善发展,媒介作为社会有效的传播载体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XX媒体公司”“XX传媒文化有限公司”……这都是我们平时常常听见的媒介传播的载体,登录各大就业的平台,能够看到主播、主持人等与传媒相关的产业、岗位也成为了当前热门的话题岗位,媒介传播以公司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上,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则是对于国民经济和媒介传播的又一次推波助澜,社会信息正在通过各大媒体平台软件进行高效的传播。

媒体打破了信息的单向传播,能够使群众亲身参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及时给出反馈,每个人不仅作为信息的获得者同时又具有信息享有者的身份,双重身份使得人们在这场网络经济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但是同时由于媒介传播具有快速性、时效性、隐匿性,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部分群众在网上发布恶意留言,肆意去抨击他人,对于这种行为就需要网友在使用媒介传播的时候自觉约束自己,毕竟身处网络大环境下,约束自己是实现绿色环境的首要步骤,相关的平台同时也要发挥监督引导作用,对恶意评论他人、内容低俗的账号进行封号处理,同时群众在媒介中也进行监督,及时举报,多方协同对于不良性行为进行校正。

媒介传播具有便捷性、极速性等特点能在社会治理中起到一定良好的成效,例如,慈善平台中经常可以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孤寡老人、患病妇孺、这是利用媒介传播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对于恶性事件新型骗局等,在平台进行及时的曝光,提醒广大群众警惕,保障自身的安全,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频率,这是利用媒介传播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在疫情影响下经济萧条,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助力家乡的特产销售,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这是利用媒介传播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社区利用媒介宣传相关的政策以及各项居民注意事项,使得居民在社会治理中有更高的获得感、参与感,这是利用媒介传播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从古时候的飞鸽传书到如今的媒体网络,媒介传播的发展是时代的演化,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因此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完善政策的引导,宣传媒介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助推数字经济的发展。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对子女的谆谆教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是颜之推对后辈的殷切希望“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伯庐对后人的深情寄语……时至今日,先贤哲人的家风家训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真可谓是“家风无限好,传承正当时”。曾有学者慨叹,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的时代”。翻开报纸,关于啃老族的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打开网络,子女虐待老人的案例迎面而来。以上问题与家风家训缺失不无关系。问题倒逼改革,面对以上挑战正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家风家训。

优良的家风,有助于培育个人高尚品格。“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优秀传统。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名人圣贤不胜枚举。包拯严厉要求其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清代名臣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家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好的家风如同无声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

优良的家风,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美好。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都是紧密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当父母教导勤勤恳恳,我们就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当父母教导相亲相爱,我们就能在学校里团结互助当父母教导礼让谦让,我们就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保持谦卑。有了好的家风,进入网络,便懂得辨别是非美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归线下生活,便明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以善小而不为。由此可见,优良的家风对民风、社风至关重要。

优良的家风,有助于构建党风政风风清气正。普通家庭家风不正,子女行为不端干部家庭家风堕坏,祸及的不仅是全家,更会影响党和政府。现实中常有“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一人当官全家涉腐”,最终下场只能是“一人落马牵出全家”。细究起来,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与其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正可谓是“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相反,家风清明,则政治必清廉。杨善洲就是典型。由此可见,家风清,政风才能清,家风堕,政风必将败。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美国诗人摩尔说:“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弘扬家风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让我们用积土成山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携手推进家风建设,努力开创家风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设科技强国 助力伟大复兴

科技是国之重器。翻开人类文明历史的画卷,可以看到,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强国崛起,改变世界格局,进而引起人类文明的又一次跃迁。而今天,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再一次站在了伟大复兴的新起点,力图用勤劳勇敢人民的双手筑起伟大事业,用新的科技革命向世界证明自己。而成就这一切一定离不开梦想、创新和实干。

梦想是伟大事业的启蒙开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要有“仰望星空”的梦想追求。梦想能够温暖自己,照亮他人。钱学森放弃一切回国,邓稼先隐姓埋名,袁隆平穷其一生研究杂交水稻。梦想支撑着羸弱的中国走向强大,梦想将先辈印刻在民族丰碑。要想让无数个“禾下乘凉梦”化为现实,不仅需要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建立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为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保驾护航,更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将自己的科学追求梦想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创新是伟大事业的基石基础。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帆,在科学发展、技术迭代的背景下,只有扬好帆,才能在新的科技革命中抢得先机。要想创新,对于政府而言,协同各方、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至关重要对于科学家而言,应当始终充满好奇、探索未知,在前沿科技领域大胆设想、严谨求证对于企业而言,拥抱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推动成果转化方是应有之义。

实干是伟大事业的关键要义。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笃行。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伟大复兴行进至关键一程,更需不弛于空想,不以事艰而无为的实干型科技人才,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务留才打造科技人才蓄水池,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力,才能充分调动实干型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助力科技强国之建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好科技这个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变量”,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创新动力,始终实干笃行,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定能筑起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