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行测定义判断之“列举排除法”的应用
定义判断题目因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专业概念较多,使得大部分同学望而生畏。很多同学在复习定义判断的时候没有抓手,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题,有时就仅是靠自己的理解来解题,效率低不说,正确率也无法保证。其实,定义判断也是有一些解题技巧的,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种相对较快的方法——列举排除法。
所谓列举排除,就是根据题干列举的关键信息,根据题干问法,排除不符合(或符合)要求的选项,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偶然音乐是指音乐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造过程或演奏过程的一种音乐形式。具体方法包括: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允许演奏者进行没有任何提示的即兴演奏,甚至以改造乐器或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偶然音乐的是:( )
A.指挥家在演出前随机决定使用乐器的数量、演出时长以及参演人数
B.在钢琴琴弦中塞进橡皮和铁钉等物以模拟打击乐的声响来演奏音乐
C.用掷骰子、丢硬币来确定作品的音高、力度与配器等并创作成曲谱
D.演奏者保持沉默,此时台上台下偶然出现的掌声、笑声构成了乐曲
【答案】A【解析】偶然音乐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①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②演奏者进行没有任何提示的即兴演奏;③以改造乐器或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
A项随机决定使用的乐器、演出时长和参演人数并不符合任一方法,不符合偶然音乐这一定义,保留;
B项在钢琴弦中塞橡皮、铁钉等物来模拟打击乐器,属于方法③中的改造乐器,符合定义,排除;
C项用随机的方法创作曲谱,属于方法①随意谱写作品,符合定义,排除;
D项台下偶然出现的声音构成乐曲,属于方法③中的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A。
小结
在本题中,题干通过“具体方法包括”列举了被定义项“偶然音乐”的三个关键要点,而选项正好也是围绕被列举的这三个要点设置的,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题干要点中有明确的被列举项时,我们要重点关注这些被列举项,选项往往会围绕被列举项来设置。熟练使用这一技巧,会大大提高我们做题的效率。
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解加强型题目
判断推理是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得判断者得天下”。在笔试备考中,判断推理是必不可少的,而加强型题目是判断推理中的常考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于题干推理论证过程的分析。面对判断推理中的加强型题目,很多考生容易纠结,也就容易做错。接下来就跟大家一起看一下这类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一、如何判断加强型?
根据问法可以判断题型,一般加强型常见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加强上述题干的观点?
二、如何解题?
(一)理解题型问法的含义。
加强型题目旨在找出一个可以正面支持题干论证的选项,使得题干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加。
(二)梳理题干论证主线。
提炼出题干的论证主线,明确论据和结论所讨论的内容。
(三)分析选项。
在选项当中提炼出选项的话题,判断其谈论的话题是否与题干一致,是否能对题干起到充分的支持作用。
那么下面我们就用两道例题检验一下。
例1:数百年来,人类一直想要对深海生物有更深的认识。各地流传的神话故事中,几乎都会讲到深海巨怪。希腊、挪威等国的许多有关人类探索海域的神话中,随处可见海蛇、大乌贼、巨鲨的存在。由此可见,在深海中,确实有不为人知的海底巨型生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
A.深海是传说中动物的最佳住所
B.神话有很多是虚构的,并不可信
C.深海相机确实拍摄到了生活在深海中的生物
D.不同地域神话中的相似内容往往是现实的真实反映
【答案】D【解析】题干的结论是深海有海底巨型生物,论据是许多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提到了深海巨怪;题目问法是选择最能加强的选项。
A项说明深海居住着传说中动物,意图加强,但是传说中动物与海底巨型生物是两个概念,不能加强;
B项说明神话是虚构的,因此就不能依据神话得出海底有巨型生物的结论,为削弱项;
C项说明拍摄到了深海生物,证明了深海确实有生物,但是生物和海底巨型生物是两个概念,因此不能加强;
D项说明神话内容是现实的反映,因此多国神话提到了海底巨怪,那么现实中也应有海底巨怪,可以加强。
综上,本题选择D项。
例2: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各自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而通识教育的目的则重在帮助大学生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有专家指出,相较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对个人未来生活的影响更大。
下列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专家的断言( )。
A.价值问题关乎人的幸福和尊严,值得在通识教育中予以探究和思考
B.当今我国大学开设的专业教育类课程要远远多于通识教育类课程
C.一个人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可能还能活下去;倘若没有价值追求,就将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驱壳
D.没有专业知识,人很难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而不正确的价值追求,则会误导人的生活
【答案】C【解析】题干的论据由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同,得出结论通识教育对个人未来生活的影响更大。一个“更”字,就说明了,通识教育比专业教育对人未来生活影响更大。
A选项,说的是通识教育中需要讨论什么,与题干哪一种教育对人未来生活影响更大无关。
B选项,通过专业教育比通识教育开设的多,想从课程开设的多少说明它的重要性,不能起到加强的作用。
C选项,通过描述,说明了通识教育给人的价值追求对人的影响力要比专业教育重要得多,能够加强。
D选项,通过描述,说明了没有专业教育对人未来的危害和没有通识教育对人的危害,但是“人很难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以及“误导人的生活”哪个危害更大我们不得而知,那么哪一个更重要我们也不能知道。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该选择C。
三、小结
对于加强型题目,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论证主线的梳理要清晰明了,明确论据和结论所讨论的话题以及相关概念,再分析提炼出每个选项的话题,在选项话题与题干话题一致的前提下,能够起到支持作用的选项则是我们要找的加强项。题目并不难理解,要注意运用逻辑思维,明确解题方法,正确区分选项,希望广大考生通过此种方法的学习,提高做题速度,多多练习,熟能生巧,在考试中灵活运用,把这类题目的分数拿到手中。
“一拖N”如何信息整合
随着2022省考日益临近,同学们的复习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备考中有一类“烧脑”的题目——朴素逻辑让不少考生望而却步,有时候还会有遇到加强版,一个题干带着2道题或者更多,我们把这类朴素逻辑题目叫做“一拖N”。这类题型看着很吓人,但是只要把题干信息整理清晰,就能轻松解题。
一、怎样辨析题干是否需要整合?
(一)需要整合信息。
问法中并非都有附加条件,要结合题干信息来进行信息整合。
(二)不需要整合信息。
每道题问法中均有附加条件,并且题干信息情况较多,一般以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的形式出现时,可以先不整合信息,直接从附加条件入手进行推理。
二、怎么样去整合题干信息?
(一)利用确定性信息和高频词。
(二)当涉及有序元素对应时,按照“顺序”整合信息。
(三)当涉及无序元素对应时,考虑列表法整合信息。
(四)若题干出现复言命题,并且题干信息情况较多时,考虑从关键性条件进行假设,再结合复言命题推理规则解题。
练习:某单位的人事、科研、教育、财务、宣传、后勤和工会7个部门各由王、卫和丁3位副主任中的1人分管,已知:
(1)教育和财务由同一人分管。
(2)宣传和后勤由同一人分管。
(3)丁分管的部门比卫多。
(4)教育、工会中的一个部门由王分管。
(5)工会、后勤中的一个部门由卫分管。
问法:
1.关于分管情况,下列哪项是可能的?
2.如果王分管的部门多于丁,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3.下列哪项是不可能的?
4.财务和以下哪个部门不可能由同一人分管?
5.如果科研和宣传由同一人分管,那么下列哪项是可能的?
信息整合
第一步:观察发现,1、3、4题无附加条件,且题干中有确定性和关键性信息,需要整合信息。
第二步:题干信息中(4)、(5)有相关联信息“工会”,我们可以从它们入手讨论分管情况种类,一共有三种情况:①工会由王分管;②工会由卫分管;③工会不由王和卫分管。
情况①:由王分管工会可知卫分管后勤,且结合(2)知卫还需分管宣传;由(3)知丁可能分管3/4个部门,再结合条件(1)可知丁必须分管教育和财务。当丁分管3个部门时,其余一个在科研和人事里选一个,剩下一个分给王;当丁分管4个部门时,则分管教育、财务、科研、人事。
情况②:由卫分管工会可知,王分管教育和财务;根据条件(3)可知丁分管2/3/4个部门。当丁分管2个部门时,结合(2)知丁可能分管宣传和后勤或者科研和人事;当丁分管3个部门时,丁一定分管宣传和后勤,还缺一个在科研和人事里挑选,剩余的可以分给王或者卫;当丁分管4个部门时,丁分管宣传、后勤、科研和人事。
情况③:工会不由王和卫分管可知,王分管教育和财务;卫分管后勤和宣传;结合(3)知,丁分管科研、人事和工会。
题干信息整理完毕之后,就可以直接根据整合好的信息进行解答。所以,遇到一拖N的题目,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整合”,你学会了吗?
2022省考行测判断推理:有他因就是削弱吗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可能性推理是重点考查内容,考点也比较集中,主要考查如何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上升或下降。在备考中,很多考生难以区分“另有他因”的削弱项与“也有他因”的无关项,今天给大家介绍如何辨认这两种选项。
另有他因的削弱项:题干讨论A导致B,选项说明A和C同时发生,会导致B的结果,那么C属于另有他因。
也有他因的无关项:题干讨论A导致B,选项说C也导致B,那么C属于无关项。
接下来咱们通过几个例题感受一下。
例1:《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成果显示:吃白米饭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比,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55%。有人据此得出结论,多吃白米饭易患糖尿病。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白米饭缺少人体每天所需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B.吃白米饭多的人,其他类型食物的摄入量也高
C.遗传等其他多种因素,也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D.长期不吃或者少吃主食的人,也容易患糖尿病
【答案】B【解析】题干结论:多吃白米饭易患糖尿病。
A项强调的是白米饭缺少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但题干讨论的是多吃白米饭是否易换糖尿病,营养素与糖尿病是不同的话题,无关,排除。
B项指出吃白米饭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他类型食物的摄入量也高,所以易患糖尿病可能不是因为多吃白米饭,而是因为其他类型食物的摄入量也高,另有他因,可以削弱,保留。
C项告诉我们遗传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但题干讨论的是“多吃白米饭是否易患糖尿病”遗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并不能说明多吃白米饭是否易患糖尿病,无关,排除。
D项讨论的是主食与糖尿病的关系,但主食是否指的就是白米饭呢?选项没有说清楚,且吃的少或不吃易患糖尿病也不能说明吃得多易患糖尿病,无关,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例2:有研究调查了大学生食用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情况和他们的社交焦虑症发病率,发现食用发酵食品可以显著减少社交焦虑症状的发生。可能原因在于发酵食品中含有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和改善肠道环境的益生菌,通过改善消化功能来促进情绪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研究结论( )?
A.社交焦虑的发病与个性、性别、年龄等也有关系
B.不少情绪健康的大学生从来不吃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
C.某国大学生的泡菜消费量和社交焦虑症发病率均为全球第一
D.不少出现考试焦虑或社交焦虑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腹泻症状
【答案】C【解析】题干结论:食用发酵食品可以显著减少社交焦虑症状的发生。
A项说明社交焦虑的发病与个性、性别、年龄等也有关系,但是并不能说明发酵食品是否与社交焦虑有关系,无关,排除。
B项说的是情绪健康的大学生的情况,与食用发酵食品是否能减少社会焦虑症的发生无关,排除。
C项以某国的数据指出泡菜消费量高的同时社会焦虑症发病率也高,说明食用发酵食品并不能减少社会焦虑症的发生,质疑了题干的结论,保留。
D项说明出现考试焦虑或社交焦虑的学生存在腹泻症状,但有腹泻症状并不一定是食用发酵食品导致的,无法说明食用发酵食品对社会焦虑症的作用,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C。
分析完这两道题,大家应该能区分“另有他因”和“也有他因”了:当选项中的他因和题干的原因有时间上的一致性或者有明显的关联性,它是另有他因;但如果只是指出其他因素,没有建立与结论的联系,且此因素从常识角度也无法得知和与结果的关系,这个选项属于无关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