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
2022省考行测备考:选词填空,想说爱你不容易
选词填空在省考行测中的占比不小,很多同学都能意识到这一专项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做题中,很多同学又会面临做题正确率不高,花了很多时间、刷了很多题正确率仍提升不起来的窘境。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么样来复习、备考选题填空这类题型。
做对选词,少想多读是关键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规定,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换句话说,言语理解与表达更多是在测查我们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原文。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做选词填空时,更多地是要“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而非是想“怎么样填入词语形成一句通顺的话”。选词填空要想实现70-80%的正确率,我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做题思维——把自己当成读者而非作者,把注意力聚焦在还原文段而非写文段上。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人脸识别系统深度学习的数据越多,人脸识别的效果就会越精确。只要给予足够多的人脸攻击大数据样本,机器就能够自主地学习到伪造图像或合成视频中的________,最终就能得到对于这些攻击的分辨能力。并且,随着学习数据的不断增多,深度学习系统也会一天比一天强大,让各种各样的“换脸”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弊端 无计可施
B.瑕疵 无所遁形
C.错误 插翅难逃
D.缺陷 束手无策
从“填入词语形成一句通顺的话”的角度,我们会发现A、B、C、D四个选项填入后好像都能说得通,很容易陷入纠结之中,既浪费时间,正确率也不稳定,但我们要是认真去读文段,就会发现,文段中有很多关于答案的提示信息,找准文段提示,答案呼之欲出。
【答案】B【解析】文段中第一个空,意思应该是“伪造图像或合成视频”中的部分内容,那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读后文我们会发现,后文告诉我们机器通过这些内容能够“得到对于攻击的分辨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空缺处应该填入能够体现出“帮助机器分辨伪造图像或合成视频”、即“分辨真伪”意思的词语,理解了原文意思之后,我们会发现A项弊端(不好的方面)、C项错误(不正确的方面)、甚至D项缺陷(不完美的地方)都体现不出“分辨真伪”的意思,只有B项瑕疵(微小的缺点)能够体现出“真伪”之间的分别。
同样的,第二个空,应该填入“系统强大后”对“换脸”的影响,那么系统强大后对换脸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系统”是在帮助我们“分辨真伪”的,而各种各样的“换脸”是“伪”的表现,“系统”强大了,“伪”也就没办法装成真了,故应该用“无所遁形(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B项正确。A项无计可施(一点办法也没有)、D项束手无策(遇到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都用来说面对问题时没有办法解决,而文段中“伪”是“问题”、“系统”是解决问题的,与原文语境不符,排除;C项插翅难逃(被围困难以逃脱)用来说被围困难以逃脱,而文段中的“系统”是“变强”而不是“包围”,与原文语境同样不符,排除。
通过例题,我们不难发现,只要认真读题,利用好原文中的提示信息,选词填空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换句话说,想要做对选词,少想多读是关键。
既然选词填空是在考查我们的阅读能力,那我们在复习选词填空时,就要顺应这种思维。给各位考生的建议是,在复习选词填空时,多做错题,通过错题思考正确答案为什么对、错误答案为什么错。因为对于新题,文段比较陌生,我们很难形成阅读敏感,但通过旧题旧文段反复读,我们是可以形成阅读敏感——也即正确的语感的。
同时,选词填空还会考查我们对于词语的积累,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同样还需要注重对于词语、特别是成语的积累。积累词语时,没有必要拿着成语词典或者百度释义死记硬背,建议各位考生多关注试题中的词语,并且在积累词语时要结合试题,利用好上下句和词语的字面意思,着重记忆相近词语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复习备考。
选词填空,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找准思维,选词填空会变得很容易。
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之不可忽视的尾句条件句
在各个类型的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可以说都是最常考的题型之一,而其中片段阅读之主旨观点题更是重中之重。对于主旨观点题的做法通常需要先分析文段,再判断作者意图,最后分析选项。
判断意图的时候很多同学会发现在文段中经常出现条件词,尤其是在尾句出现条件词的时候,条件句的意图在前提条件的重要性,通常是在提示作者的核心观点。条件词比如:“只有…才…、如果…那么/就…、若…则…、只要…就…”等等,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题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网红店的起起落落,在互联网时代,既令人感慨,也令人警醒。只有“爆红”没有“长红”,这些“网红”店失败的原因固然复杂,但其重要原因一定是服务质量及其所塑造的形象与现实的严重脱钩。可以说,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网红”,都不是真“网红”。只有消除了短期谋利炒作的心理,踏踏实实做品牌,以质量和服务取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才能赢得长远,否则注定就是昙花一现。
根据上述文段,作者想表明:( )
A.网红店盛名之下兼顾服务与质量难
B.网红店“长红”需要靠服务与质量
C.短期谋利炒作心态做不出驰名品牌
D.时间是检验网红店“长红”的标准
【答案】B【解析】本文首先引出话题,互联网时代网红店难以持续发展,下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网红店服务质量、形象与现实脱节。最后强调只有踏实的以质量和服务取胜才能持续发展。文段重点为尾句,尾句用条件句“只有…才…”强调网红店要以质量和服务取胜,符合观点的只有选项 B。
选项 A 中的“兼顾服务与质量难”无中生有。
选项 C 由文段可以理解出,但文段在强调的是:短期谋利炒作心态不可行,要以质量和服务取胜,所以C非重点。
选项 D由“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网红’,都不是真‘网红’”可知,时间是检验网红店的手段,而非标准,选项 D 表述不准确。
故本题答案选 B。
从例题可以延伸得出,对于这一类含有条件句,并且条件句是重点句的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快速选出答案:
“只有/只要/如果这样做,才/就有好情况”,此时作者意图是:“要这样做”。
“只有/只要/如果这样做,才/就有不好情况”,此时作者意图是:“不要这样做”。望广大考生能认真投入,进行大量题目训练,从而拿下这一类题型。
行测主旨观点解题关键之对策句敏感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中片段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来是考生重点备考的拿分之处,而其中的主旨观点题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主旨观点题的做法通常需要先分析文段,再判断作者意图,最后分析选项,但这类题其实有一定的作答策略,我们有很多种典型思路、模型等。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其中一种常见的行文方式——尾句用对策句强调作者意图。
为了应对这类题型,当尾句为对策句时,对策句的意图在强调应该如何做或做法的必要性。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A.我国历史文化传承面临流失或失传挑战
B.数字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文化传承新方向
C.应该为我国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D.用数字技术保护传统文化是时代的潮流
【答案】C【解析】本文段前两句指出人类文化资源面临流失的严峻挑战,第三句引出数字技术,强调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并在下文延续话题说明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是大势所趋,最后进一步得出观点,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必须利用数字技术,C项与此意相符,当选。
A项针对文段前两句概括客观事实,属于非重点内容,排除。
B项谈论数字技术诞生的意义,未体现作者提出建议的意图。
D项是在说数字技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个状态,并非作者的观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选C。
主旨观点题核心是要分析清楚句子之间的句间关系,而尾句用对策句来强调作者的观点,是主旨观点题中作者意图较为明确的题型,迅速准确地把握这类题型的解题要点,可以让我们在考试中争取更多时间。望广大考生能认真投入,进行大量题目训练,从而拿下这一类题型。
行测言语理解行文脉络分析之分总文段
在行测试卷中,主旨观点题常常会令考生感到头疼。这种题目题干较长,文字较多,做题时间相对较长。我们也知道,在行测考试当中,一旦耗时较长,对整体试卷的发挥有所影响,要在较短时间内选出正确选项,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解答题目。所以,对于主旨观点题,行文分析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做好行文的分析,题目做起来也会事半功倍。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行文类型——分总文段。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分总文段:分总文段是由分说和总说两部分组成的,文段的结构一般分说在前,总说在后。当然,分总文段的重点内容是在“总”的位置,但是这种题目的难点就是如何找重点内容,接下来我们具体聊一聊分总文段的行文脉络。
在分总文段中,分说常见的表述形式有引出话题、实验介绍、背景铺垫、事实对照、问题分析等;对于总说常见的表述形式是得出结论、内容评价、提出对策、提出倡议等。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具体内容描述来断定它的行文结构,而且也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特征词来帮助我们辨认出分总结构。总而言之、这、认为、结果是、总之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分总文段的特征词,小伙伴们一定要牢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道题目。
例题:瓷器原是一大俗之物,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初脱胎于陶器。历经数千年,他才终于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大雅的艺术品,但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日常生活,并未因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雅俗其实是一体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日常生活需求是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
B.瓷器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俗变雅的漫长过程
C.瓷器艺术的俗与雅之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
D.粗陋的生活用品在演变成精美艺术品的同时仍保持着世俗性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介绍瓷器原是大俗之物,第二句通过句内转折词“但”强调,瓷器历经数千年虽成了大雅的艺术品,但是并未失去世俗性。第三句承接第二句的世俗性,说明世俗性是瓷器大雅的基础。第四句通过“可见”对前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强调瓷器的雅俗其实是一体的。C项与此说法一致。A项“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非文段论述的重点内容。B项强调瓷器艺术的发展是“由俗变雅”,而文段强调的是瓷器艺术是雅俗一体的,表述不准确且不是文段强调的内容。D项强调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之后仍具有世俗性的特点,非文段论述的强调内容,排除。故本题选择C。
对于主旨观点题,各位考生在做题时要有行文分析的意识,对特征词敏感起来,相信通过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在考场上就可以较为轻松应对这类题目。
行测言语理解选词填空如何备考
在行测考试中,不同省份省考的题量略有不同(河北通常130题,湖北通常125题,河南内蒙福建等省份通常120题,四川通常100题),但无论是哪个省份哪种题量,文科多则80题、少则45题,毫无悬念地在总题量中占据了约2/3的比例,是命题人的宠儿。面对占比高、知识点杂的文科,我们应该怎样复习呢?今天就以选词填空为例,来说说文科应该如何备考。
例题:“时代楷模”黄文秀的______感动了很多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迹 B.故事 C.新闻 D.轶闻
选词填空主要测查应试者能否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对于考生而言,在做选词填空时,解题思维非常重要。就拿上述例题来说,如果用代入的方法解题,大家难免会感觉这4个选项好像都能说得通,最多好像也就能排除个D项,在A、B、C中纠结。既浪费时间,也无助于提升正确率。
那么,这类题目应该怎么解决呢?
其实,我们要想明白,自己在造句子、写文章时,究竟是从汉语词典中查词代入,还是先明确意思再找相应词语。想明白了这点,这类题目自然也就不难解决了。选词填空,选词在前,而选词的核心就在于明确空缺处的意思。所以读题,从题干中我们不难发现,空缺处需要填入的是一个与“黄文秀身上的、感动了很多人的”含义相关的词,从这个层面讲,“新闻”和“轶闻”就不太合适了。“新闻”是指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轶闻”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二者都体现不出来“感动了很多人”这一含义。那么A项和B项哪个更合适呢?“事迹”是指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重要的事情,现多指对革命、对人民有益的事;“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也可指旧日的行事制度。我们要关注到,文段中对于黄文秀的描述是“时代楷模”,也就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那么这个时候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答案了吧?没错,就是A项。
小结
选词填空在解题时核心是要通过上下文明确空缺处所需要的词语的含义,同时对于常考的词语要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在备考时大家一方面要注重找准原文中关于空缺处词语含义的提示,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选项中比较难区分的词语之间的差别。
从选词填空的解题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找准解题思维,选词填空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难。其实,行测文科都是这个特点,找准思维,判断言语可以非常简单。但是不同题目的特征和解题思维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大家在学习和备考时,注重系统性学习,关注不同知识点各自的特征,并掌握相应解题思维,从而在考试中快速锁定考点、正确解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