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备考
选词填空中的并举关系
选词填空一直是公考行测中的一大常见题型,题量占比居高不下;同时,选词填空是相对较难的一种题型,很多考生的正确率只有50%左右,考生常常被试卷上的“叉号”急得挠心抓肝,却不知如何是好。的确,想要提高笔试成绩,如何做对更多的选词填空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选词填空,既需要我们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还需要结合语境去分析设空处的含义,这是我们做对题目的第一步。语境分析其实就是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上下文之间的一种关系——并举关系。
如果一个句子是不分主次的描述几个相关的事物或几个方面时,上下文之间就是并举关系,有表并列的一些连接词,如“和、且”或者并列的句子等等。如果确定了上下文之间是并举的关系,那我们就要找一个与提示信息含义相近、结构一致的词语。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看一下:
【例题】一年以来,欧美国家示威、罢工活动________,暴力事件频发,社会乱象________,显示出在经济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起彼伏 层出不穷
B.此消彼长 惊心动魄
C.如火如荼 变本加厉
D.愈演愈烈 屡见不鲜
【答案】A【解析】通过阅读题干发现,第一空、第二空前后是三个结构一致的句子,空缺处应填与“频发”意思相近的词语。A项“此起彼伏”形容连续不断地起落,可以表示示威、罢工活动接连不断的发生,保留;B项“此消彼长”表示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或者引申为两个事物之间的反相关关系,不能表示频繁发生,排除;C项“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不能表示发生的次数多,排除;D项“愈演愈烈”表示情况越来越严重,指的是程度越来越重,而不能表示次数多,排除。基本锁定答案A项,将A项第二空的“层出不穷”带入,表示事物接连出现,可以表示事物多次发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通过这个例题,相信大家对并举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做题中能对该类关系的判定标志敏感,准确找到提示信息,以便做对更多的选词填空。
词语辨析有妙招
在行测考试中,解答词语辨析类题目,一靠知识储备,二靠辨析方法。在本文就词语辨析方法谈一点简单实用的解题技巧。
一、优先从词语的含义侧重方面,选定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
词语辨析题,命题人往往给考生预留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考生做题时,没必要一一区别比较,我们可以根据含义侧重来首先确定词语的一个大致方向。
【例题】各地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应“变”的策略、手段和方法决不能_________,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意孤行
B.老生常谈
C.千篇一律
D.按部就班
【答案】C【解析】我们来分析一下,由“不能……而要……”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构成反义关系,表示按照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之意。因此,我们就大致确定了一个方向。根据这个方向,我们可以先排除一些选项。例如:
“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老生常谈”指很平常的老话。“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我们发现三者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D。
“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其填入最能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构成反义关系。故本题选C。
二、求同存异,学会多角度辨析词语差异
近义词,有很多是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的语素,区别这样的近义词语,我们可以采用“求同求异”的方法,即相同的语素可置之不理,只区别不同的语素。
【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_________经费近百万元。
A.节余 B.结余
【答案】A【解析】我们来分析一下:“节余”与“结余”,有共同的语素“余”,可不管;“节”和“结”语素不同,需要重点区分。“节”有“节约”的意思,因此“节余”侧重“因节约而省下”;“结”可组词“结算”一词,“结余”侧重“结算后余下”,根据句子中“精打细算”的提示,可判定答案为A项。
三、掌握词语一定需要结合例句
词语是要放在句子中的,它必须要适合句子所营造的语言环境,注意分析语境的提示作用,是我们判定选词合适与否的重要方法。也就是说,语境对于词语具有选择作用,而例句就是语境的体现形式。
例如:【质询 质疑】
我们很难从含义侧重角度去区分这两个词语,但是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体会的话,区别也就很明显了。
布莱尔3日在接受下议院各特别委员会主席_______时表示,他同意就伊违禁武器的情报展开调查。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例子,应该选择一个做“接受”的宾语的词语,有被动之意,而“质疑”是主动提出疑问的意思,与语境不合;“接受质询”则搭配得当。
词语辨析题,是公职类言语题目中必考的题型,也是难度极大的题型,复习时在加强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再辅之适当的方法,才会凑效。
因此,广大考生不仅要对基本词语本身有一定了解,还需要把握词语积累的重点(含义侧重)、辨析词语的有效侧重的方法(语素辨析)以及结合例句辨析的良好习惯。希望这些备考思路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
句子排序真的难吗?厘清逻辑“三步走”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有一类虽然占比不大但却很重要的题型—句子排序,由于在做题思路和方法上的错误导致大多数考生觉得这类题非常难,因而在考试当中经常性的放弃。实际上,只要方法技巧得当,便能迎刃而解。
一、首先:看选项,明确首句
在众多的句子当中,无法一眼辨别出哪个句子适合做首句,但是却可以轻松的确定一定无法做首句的句子。因此,在碰到句子排序题时第一步我们通过选项的比较先去判定选项的首句是否合理。那么具体有哪些句子无法做首句呢?下面我们一一去进行归纳。
(1)有指代词,并且指代不明的句子
例如:如果在句子中看到“其、它、这、那、这些、那些、他们”等词语,并且无法从该句子中清楚得知指代对象时,这个句子就无法作为首句放在文段开头。因为我们都知道,指代词的出现意味着它必定存在指代对象,也即指代词的前面应该有关于指代对象的内容,所以无法作为首句,那我们便可以做出相应的排除。
(2)关联词的后件引出的句子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句子是由“但是……、然而……、而且……、也……、还……、”等词语引出。那么这些句子也不能作为首句放在文段开头。因为根据关联词的特性,我们都知道关联词基本是有虚词两两搭配去使用,那么关联词后件的出现就意味着前面还存在着前件所引导的句子,因此,也可以排除。
(3)明显表归纳概括或总结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当我们在句子中看到“因此、所以、总之、总而言之、可见”登表示总结的词语,也可以确定该句子无法放在文段首句。因为总结词的出现表示它在对话题进行一个总结概括,所以无法放在文段开头可以排除。
(4)明显具体分析说明的句子
例如:当我们在句子中看到“举例来说、例如、好像、正如”等明确表示举例论证的词语,以及我们可以根据选项进行比较,如果首句讨论话题一致我们可以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比较得出谁在具体分析说明,进而进行选项的排除。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①时代在变化,城市也在生长,在理解过往的同时,不妨赋予它新的内涵。
②若是正好有历史典故可以化用其中当然好,但若没有也不必牵强刻意。
③这些新内涵,或许就是后人想要追溯的曾经。
④不是无视过去,而是尊重当下。
⑤取好地名不必局限于向历史找补。
A.③④①②⑤
B.⑤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⑤①
D.①②⑤③④
首先根据选项我们可以确定首句涉及“①,③,④,⑤”四个句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句子③中有“这些新内涵”表明该句子之前存在有关于新内涵的表述,因此无法作为首句,可以排除A选项。句子④“不是无视过去,而是注重当下”通过该表述我们会发现该句子没有主语,具体是什么“不是…而是…”无法得知,也就说明它为具体分析说明的句子,可以排除C选项。那通过第一步,我们便已经把正确答案锁定在B、D两个选项。
二、其次,抓标志词,确定句群关系
当排除完首句之后,无论留下多少个选项,我们便可以通过标志词语的提示,去确定其中某些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标志词的词语具体有以下这些:
指代词、总结词、关联词、顺序词、重复词(也即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如果有指代词我们可以去确定其指代对象,总结词我们可以通过同话题的句子确定顺序,关联词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搭配对象的使用去确定前后顺序,顺序词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重复词我们可以就重复词多次出现的句子优先根据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在上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句子③中提到“这些新内涵”,所以我们可以去找其他的几个句子中有哪些涉及到关于新内涵的表述,很快我们会发现只有句子①涉及到“赋予新内涵”的表述,所以我们可以确定①放在③的前面。那对比B、D两个选项我们会发现B选项跟符合我们的分析,因此我们便可以把答案确定在B选项。
三、最后,抓行为脉络,确定逻辑关系
当最终确定选项之后,第三步便可以用来检验答案的准确性。在整个行文脉络中,题干通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突出观点、具体阐述的形式来表达。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这两种行为脉络的形式去检查所选答案是否符合,也可以在过程中根据这种逻辑关系去确认选项。最终,整个句子排序题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找准相反相对让选词答案不再“跑偏”
在省考行测考试中,选词填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题型,也是学生非常头疼的一个题型。当我们做选词填空时,往往会感觉自己答案非常正确非常有道理,但实际上却又非常完美的避开正确答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分析清楚上下文的关系,也就是没有分析清楚语境,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语境分析中的相反相对关系。
相反相对,顾名思义就是上下文呈现相反或者相背离的关系。相反就是存在反义关系,比如: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就构成了相反相对的关系。除此之外也会出现相背离的情况,比如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丑和温柔虽然说不是反义词,但是两者一褒一贬是相背离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相反相对关系。那么知道了相反相对我们该如何去判断上下文呈相反相对的关系呢?主要可以通过一些标志词来进行判定。
【判定标志】
①转折词:但、可是、然而、却、事实上、实际上等。
②对照词:不是……而是……、多一些……少一些……、过去……现在……、打破……建立……、不同于、相较于等。
③变化词:从……走向……、转化为……、回归……、从……到……、变得等。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练习一下:
【例题】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历史进步性和鲜明时代性。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不是________,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不是________,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拾人牙慧 夸夸其谈
B.固步自封 纸上谈兵
C.刻舟求剑 作壁上观
D.邯郸学步 闭门造车
【答案】B【解析】第1个空,指的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是怎么样的一种特点,设空处通过不是而是进行转折,转折后说是追求发展进步,所以第1个空它体现的是不追求发展进步的意思,验证选项。
A拾人牙慧,指的是抄袭别人的语言文字当成自己的话,侧重的是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放在这里体现不出不追求发展进步的意思,排除。
B固步自封,侧重的是安于现状不求进步,能够体现出不求发展进步的含义,保留。
C刻舟求剑,侧重的是不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体现不出不追求发展进步的意思,排除。
D邯郸学步,侧重的是模仿不成反丟自己的长处,同样体现不出不追求发展进步的意思,排除。
所以本道题选择的是B选项,同样通过第2个空也可以进行排除,第2个空同样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是怎么样的一个特点,设空处通过不是而是进行转折,转折后说是付诸行动,所以第2个空体现的是不付诸行动的意思。验证选项。
先验证B纸上谈兵,侧重的就是空谈理论不付诸行动,放在这里呢,刚好体现这种不付诸的含义。其他几个选项
A夸夸其谈,侧重的是说话不切实际,放在这里体现不出不付出行动的意思,可以排掉。
C作壁上观,指的是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放在这里也体现不出不付诸行动的意思,排除。
D选项闭门造车,侧重的是凭主观办事,也体现不出不付出实际的不付出行动的意思,排除。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