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阅读
文化强国固本培元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既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力量,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的经济、军事、基建等物质力量方面发展迅猛,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稍显落后,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给予高度重视,用文化的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铸魂强基。
文化强国,固本培元,需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代中国很多年轻人,看着日漫度过童年、看着韩剧度过青年、看着好莱坞电影步入社会……诚然,吸收外来、兼容并蓄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势,但在这世界文化的激荡中,逐渐有年轻人开始被“西化”。总书记曾说:“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站稳脚跟,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一枝独秀。
文化强国,固本培元,需以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为基。当前,现代化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贡献日趋稳固,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这得益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娱需求,但文化产品的创造不能只盯着市场。有的作品为一时爆红,结果悄无声息;有的作者为快速捞金,结果名利俱损。所以,发展文化产业不应仅关注经济效益,更应关注社会效益,而且应该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2021年的热门电影《长津湖》《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父辈》等,从中国式的责任担当、亲情温暖、家国情怀入手,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文化强国,固本培元,需以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为本。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而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提升乡村的文化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输血”,大力建设农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持续开展文化下乡、组织文化活动,配备文化专员、组织业务培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造血”,重复调动起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引导组建乡村文艺组织,精准对接需求,将乡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根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文化领域的繁荣兴盛。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奋斗“十四五”一起向未来
回首2021,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沉着应对新冠疫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建党百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向历史致敬,追梦再出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成就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这一论断,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无论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还是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祝融”探火,还是“羲和”逐日,这些都是我们取得的非凡成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仍面临着内忧外患,发展举步维艰,肩负着繁重的使命任务,在此背景下尤其需要强化忧患意识,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要正确看待形势,思虑周全,谋定而动!
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成就伟大事业。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宏伟的大厦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广阔的海洋是涓涓细流汇起来的。我们党从1953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到如今的“十四五规划”,党带领人民以五年一个时间节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丰功伟绩,正是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的结果。“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保持耐心是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以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无论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还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亦或是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都是保持耐心的生动体现。因此,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蓝图变为现实。
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畏各种风险考验,不为任何利益所诱,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能谋势者,可为人先,肯取势者,必有所成”,这一哲学思想告诫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才是成事的前提。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更告诫着世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发展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不可逆转。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仍然有很多路要走,因此,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将这些制约人类生存的大山移除,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意识决定行为,意识具有支配作用。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高速增长的GDP让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唯GDP的发展理念和考核措施也让环境承受了惨痛的代价。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刀刃向内,勇于自我改革,因此才有了现在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始终没有养成习惯,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形成意识自觉。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从政府内部提高意识,做好表率,上下齐心,使环保从外在约束转变为内在自觉,代代相传,蔚然成风。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出实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国人民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需要在国际层面给出方向指引,十九大之后提出“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提出我国要主动降速,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倡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系列的生态举措的落地,让百姓看到了北京蓝,多地告别了呼吸之痛,河流湖泊开始日渐好转,生态多样性得到重视和保护。国家之力在于宏观的指引,才能让全国一条心,全民联动,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科技创新上用巧劲。“唯保守也顾永旧,唯进取也顾日新”,生态文明建设在昔日的高速发展中饱受诟病,新的问题出现就需要更有效的办法应对,科技创新就是能应对老问题的有效办法。面对环境问题,我们必须生态、经济两手抓,但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排放需要更高标准的技术手段才能让工业废弃物降解。比如核工业废料要经过高分子定向分解,才能降低辐射量子;塑料产品需要更环保的降解科技才能在给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推荐使用。同时,面对屡禁不止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更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让企业不存在侥幸心理,彻底的达标排放是真正的目的,因为人力无法做到事无巨细,这时科技创新就有很大的舞台。在发展中要加快污染物分解的科学研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较少污染物排放,加快监管科技的运用,从源头杜绝污染,让青山报以美丽,让蓝天报以幸福。
我们呼唤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宁谧环境;呼唤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场景;呼唤毛泽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由环境。生态之美在于没有破坏回归于自然,人类对于地球的破坏已经造成千疮百孔,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让我们高举生态之大旗,共同打造美丽和谐的人类美好家园。
以创新引领国家发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有不断的以变化顺应变化,才能跟的上时代浪潮。“创新”二字在国家重大会议中多次提出,成为会议热词,越来越多的创新惠普这百姓的生活。从交通大发展到神舟飞天、蛟龙下海,从网络购物到5G融入各行各业,从投影放映到电子全屏……创新以多元化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唯有创新,才能更好的助力国家发展。
以创新为基,打稳教育兴国的底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教育就是通往这条成功路径最快的方法。随着脱贫攻坚的成功,我国从以前的“寒门难出贵子”到现在人人享有公平公开的教学环境,城乡教育资源逐渐平衡,边远地区的孩童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听名校课堂。但是优质资源不平衡逐渐浮出水面,陪读大军让优质资源受到哄抢,“一切为了孩子”让学区、名师炙手可热。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数都在一线或者省会城市,边远地区的孩子还缺少竞争的能力,这势必会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只有跟着当前的趋势变化,随之创新,将优质资源按结构分配,保证资源均等,才能更好的实现人才兴国。因此,创新教育体系改革刻不容缓。
以创新为本,加固政务服务的枝干。从以前的办事多个部门,到现在的最多跑一趟,一站式服务大厅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政务便捷带来的好处。电子社保卡的一码通城、基层养老保险的落实……都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政务服务的好坏关乎着百姓对政府的印象,如果政务服务赢得百姓的满意度,让百姓能够真正地受益,不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顺利展开,更能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反之如果政务服务形同虚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百姓问题,那就会让百姓对政府失去信任,长此以往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不断地根据百姓需求,进行政务服务的调整,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打造服务型政府。
以创新为火,照亮文化传承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文化传承关乎着国家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只有将文化与国家发展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铸就民族国家之魂。从故宫、国博的数字工程,将千年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从河南卫视的节目创新《唐宫夜宴》《丽人行》带人走进画卷之中,位于历史的洪荒中感受千年前的光景,仿若置身其中。秦腔一声吼,让民俗音乐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考虑青年受众群体,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感受到民俗音乐的魅力,让新一代去聆听、去传承……无一不体现出创新对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创新文化的内容与传播方式,以更适应当今社会的形式,才能让文化更好的传承,铸就大国文化内核,打造文化自信强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创新为命,一成不变终会被时代淘汰,只有与时偕行、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
“四治融合”做好乡村治理
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此论断鞭辟入里地点明了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性。推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还是促进农业兴旺、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必须紧紧抓牢“四治”环节,实现乡村善治。
实现乡村善治,自治必不可少。所谓自治,就是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和村民主体作用。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阳山县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该县山根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村民自己议,自己干,自己管,制定村规民约,从之前的“要我建”、“要我美丽”向“我要建”、“我要美丽”转变,形成了“人人为村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发挥自治的作用。
实现乡村善治,德治至关重要。所谓德治,就是充分发挥道德在治理中的作用。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道德、文化正有此力量。它能够让民众在柔性的力量中,在软性的约束中,主动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药柏村建立道德积分机制,为每家每户建立道德诚信档案,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等道德榜样评选,成为“崇俭向善、尊老爱亲,重信守义”的道德文明典范。由此可见,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作用。
实现乡村善治,法治举足轻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制度是约束行为规范的重要方面,乡村治理必然要求以法治为根本。无论是德治还是自治,都要通过法治来规范和保障。某县在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乡村教师法律宣传作用,积极开展“巡回法庭”、“坝坝法庭”,充分建立群众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呈现出遵纪守法、治安稳定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
实现乡村善治,智治锦上添花。“智治”指的是通过数字赋能,以信息化促进治理精准化,健全完善“微治理、大联动”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力量难统合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在基层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高分报表。如衢州市衢江区推进“智慧安防”建设,已建设“雪亮村居”163个,实现村庄出入口、主要道路、公共区域的监控全覆盖;桐乡市通过云治理平台,对接医疗、环卫、旅游等,打造乡村智治共同体。构建高度智能化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相信从自治入手,以德治为基,以法治为核,以智治为托,我们定能开创乡村善治的新局面、新蓝图。
正青春学党史创未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红船到大巨轮,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立足新发展阶段,当代青年唯有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勇往直前,方能传承历史辉煌,开创灿烂未来。
青年,是人生之春,人生之玉,人生之华。当代青年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努力奋斗的一代,是积极进取的一代。正值百年建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当代青年,唯有汲取历史力量,勇挑重担,努力奋进,才能在新阶段勇往直前。
青年要汲取党史力量,赓续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中国精神。无论是革命时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还是建设时期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亦或是改革开放时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一批批有志青年救亡图存,勇往直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当前多数青年出生于和平时期,锦衣玉食,生活条件优渥,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容易思想摇摆不定,被他人所左右。而百年党史可以补足当代青年精神上的钙,增强当代青年的精神底蕴。因此,只有汲取党史之力,从先进模范中汲取经验,汲取力量,才能不忘本来,开创未来。
青年要保持奋斗精神,开创灿烂未来。奋斗是青春在靓丽的底色,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唯有奋斗,才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从主动请缨一线,为扶贫献出生命的黄文秀到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的张小娟,从在洪水汹涌中依然逆行,兑现对党和人民承诺的陈陆到统筹八方,解决医护人员需求,以凡人之力书写伟大传奇的汪勇,从坚守金沙江的白发干部李忠凯到开凿绝壁天路,培育三色经济的毛相林……无数青年人士、有志之士在重大灾难面前,在重大战略方针面前,拼搏奋斗实干担当,在拼荆斩棘中当好“奋进者”,在攻坚克难中做好“开拓者”,用青春和汗水争当“奉献者”。因此,只有保持奋斗,才能让未来更璀璨。
立足新发展阶段,远景目标已明确,新征程已起航,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将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紧密联系,抓住时代机遇,以党史为鉴,汲取精神力量,接续奋斗,以青年奋斗之我,为新时代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