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2022-03-01 02:38
来源:政华教育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2022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列举排除”巧解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在行测考试中,近两年的考查题量均为5道。定义判断本身就是半常识类的题目,考查的定义范围也比较广泛,涉及政治、金融、法律、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定义判断的题目有时专业性比较强,阅读量也可能比较大。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种定义判断的解题技巧。

在定义判断中,有的定义是包含一些具体的列举信息的,题干中会用“包括”“例如”“不包括”等词语帮我们列举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列举内容,一般命题人在设置选项的时候,往往会针对这些列举的内容来设置。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指某个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表现为拥有者所具有的独特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是:   

A.某厂长期亏损,李某担任厂长后施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快使工厂扭亏为盈

B.技术员陈某潜心钻研技术,他将人们认为不太可能整合的两种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C.某厂聘请某院士担任技术顾问,一大批风险投资公司慕名而来,一些高学历人才也陆续加盟

D.某包装厂效益平平,设计师王某应聘到该厂后,由于他的设计新颖、风格清新,一下子使该厂的包装产品畅销起来

【答案】C【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拥有者所具有的独特能力

②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李厂长施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属于“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符合定义

B项:技术员陈某整合两种技术,属于“学习创新能力”,符合定义

C项:投资公司和人才慕名而来,说明是受到院士名声的吸引,而没有体现出“独特能力”,不符合定义

D项:设计师王某设计新颖、风格清新,属于“学习创新能力”,符合定义。

因此本题选择C。

从上面这道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为我们列举了异质性人力资本主要包含的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那么我们在分析选项的时候,就可以重点关注选项是否符合这几个特点,如果符合就可以排除,如果不符合那就是正确答案。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题干有列举对象的情况,大家要对这种题干有敏感性。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到大家。

 

行测削弱加强题里那些“混水摸鱼”的无关选项

可能性推理是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常见题型,而削弱加强类题目又在其中占比较大,所以掌握这类题型就尤为重要。在做这类题目时,分析选项是让很多同学头疼的一步,因为在4个选项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选项在“混水摸鱼”,看似有关,实则无关,只是命题人为了混淆大家而设置的一些“路障”。那么如何扫清这些路障,解决这类难题,在此就无关选项中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

例题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

A.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答案B【解析】题干中专家的观点是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导致玛雅文明消亡。

A选项告诉我们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减少了,但是题干探讨的气候变化是不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木材活动的减少并不能说明气候变化是不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无关,排除。

B选项是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导致玛雅文明消亡,是因为⽓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导致玛雅文明消亡,从而支持了专家的观点,保留。

C选项只是告诉我们干旱和玛雅城市衰落可能时间重合,但是题干探讨的气候变化是不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即使时间重合也并不能说明⽓候变化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无关,排除。

D选项说的公元1000年至1075年是11世纪,但是题干探讨的是9世纪,二者话题不一致,无关项。

故本题答案选B。

此题中题干认为A(9世纪的气候变化)会导致B(9世纪玛雅文明消亡)。

选项A说明C(木材建造活动减少)和B(9世纪玛雅文明消亡)同时发生了,但是并未说明C和B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也没有说明A和C的关系,因此无法对题干产生作用,为无关选项。

选项D讨论的话题和题干明显不一致,也无法对题干作用,无关选项。

以上两种选项就是我们削弱加强题型中常见的两种无关选项,在作答此类题目时,关于选项中主题词与题干论证主线中的主题词是否一致,或者是否有确定的关系,我们务必需要梳理清楚,这样才能避免落入无关项的“陷阱”。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将基础知识在题干中灵活应用,从而拿下这类题型。

 

行测定义判断之选项反推见奇效

行测定义判断的解题思路,主要是通过提取题干中被定义项的要点(如主体、客体、条件、结果等等),与选项进行比对,选出相符或者不相符的答案。大部分的定义判断,做起来都比较轻松,但是,总有那么几个题,由于被定义项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在限定时间内找到解题要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死磕题干理解和要点提取,难免耽误时间,影响整场的考试节奏。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理解选项去反向理解题干,或者直接从选项入手进行推理,反而可能更容易找到思路。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了解一下选项反推的解题思路:

例题文化集丛指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并作为一个文化单位发挥功用。文化集丛通常是以某一个文化特质为中心,结合一些在功能上有连带关系的特质而组成的,其中每个特质都围绕中心特质而对整体发挥功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属于文化集丛的是(   )。

A.以中华文化为中心,包括日本文化、朝鲜文化、越南文化等在内的东亚文化

B.以唐代服饰为中心,包括汉代服饰、宋代服饰、明代服饰等在内的服饰文化

C.以茶为中心,包括采茶、制茶、饮茶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内的茶文化

D.以汉文化为中心,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

答案C【解析】这道定义判断的题干非常典型,很难理解、很难读懂,甚至抓不住要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不再死磕题干,选择从选项入手,尝试通过理解选项去反向推理,理解并提取题干定义要点。

通读4个选项后我们会发现,选项都是在描述一种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和非核心文化,这时候我们带着这个选项特征内容,回到题干中查找相对应的定义要点,就能快速反向定位到题干的第二句话,其中提及了“以一个文化特质为中心,其他特质和这个中心特质有‘功能上的连带关系’”,此时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哦解题关键要点应该是:两类文化特质间存在功能连带关系”。

带着“两种文化特质存在功能连带关系”这个要点,再次回到选项,这时候正确选项已经一目了然:A选项的中华文化和日、韩、越文化之间并无功能连带关系,排除B选项唐代服饰和汉代、宋代、明代服饰之间也无功能连带关系,排除D选项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同样不存在功能连带关系,排除。只有C选项的茶和采茶、制茶、饮茶之间存在功能连带关系,正确答案为C。

其实这道定义判断,比对4个选项也能发现:A、B、D这3个选项中,文化之间的关系属于并列关系,只有C选项的茶和采茶、制茶、饮茶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功能连带关系。利用3个选项本质相同,1个选项本质不同的31选项设置情况,同学们也可以快速推断正确选项很可能就是那个唯一本质不同的C选项,快速选定后继续做下一道题,而不用在理解题干上无谓得耗费时间,即巧用选项进行反向推理。

以上就是定义判断的一个解题小技巧:选项反推,大家认真“学废”它,在考场上说不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哦

 

2022省考行测:如何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省考行测判断推理部分中可能性推理是其主要题型之一,今天就来分析其中的一种小题型——解释型。虽说是小题型,但这种题型解题的原则明确,掌握正确地原则即可更快更准地解决此类题目,所以大家还是要认真对待。

首先这种题型一般会在题干中给出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然后让你对题干中出现的矛盾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比如“小明是个男生,但他喜欢穿裙子出门”就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解释型的题干,其中看似矛盾的现象为“小明是个男生”和“小明喜欢穿裙子”。

解决此类题目的思路是:首先通过转折词或者转折语气定位题干中存在的矛盾现象,再针对矛盾现象给予合理解释。

合理的解释需符合下述两点原则:

1.收敛思维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需要无条件接受矛盾双方,不能通过否定某一方的方式对矛盾给予解释

举例:针对上文中说的小明是个男生但他喜欢穿裙子出门,如果有一个选项是“小明其实是个假小子(女孩)”这个选项乍一看好像能够解释,但作为一道试题来说,它就不是个好的选项,因为它是通过否定了矛盾的前半部分“小明是个男生”来解释的,不符合我们所说的收敛思维原则。

2.涉及双方原则:即一个最能解释上述矛盾的选项应该是能够同时解释矛盾转折前后两个部分的

举例:针对上文中说的小明是个男生但他喜欢穿裙子出门,如果有一个选项是“小明是苏格兰人”,那么这个选项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而“小明是苏格兰人,而苏格兰的男性有穿裙子出门的传统”则可以很好地解释,因为可以解释矛盾双方。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题目进行具体讲解:

1A市,电动车在马路上随意闯红灯、走机动车道、随意变道和随心骑行等问题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人研究出了一种电动车的替代品——动力自行车,该款新车造型和重量都与自行车相近,使用氢动力,能耗上比电动车更划算。为解决A市电动车所带来的交通乱象,A市政府全面禁行电动车,并引入了这款动力自行车。然而一段时间后,A市的交通乱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矛盾   )?

A.原本骑行电动车的出行者在改骑动力自行车后照旧不守交通规则

B.动力自行车采用的是氢动力,人们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不愿意骑行

C.因为动力自行车的时速比不上电动车,少数人仍偷偷骑行电动车

D.动力自行车的市场接受度不高,在全面禁行电动车后,人们纷纷改乘公交、出租车或是自驾出行

答案A【解析】题干的矛盾现象是A市政府全面禁行电动车,并引入了动力自行车,但A市的交通乱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A项,指出骑行电动车的出行者在改骑动力自行车后照旧不守交通规则,能够合理解释题干矛盾双方而其他选项皆不太符合上文中的两点原则。故本题选A。

2实验表明,低焦油香烟的危害略低于普通香烟,但近几年大量的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却显示,烟民改吸低焦油香烟后并没有降低患病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合理解释上述现象  )?

A.近几年吸烟的人不减反增

B.改吸低焦油香烟的烟民只占很少一部分

C.患脑癌的人中,因吸烟引发的比例越来越高

D.因为抱有低焦油香烟低危害的观念,烟民的吸烟次数增加了

答案D【解析】题干的矛盾现象是低焦油香烟的危害略低于普通香烟,但烟民改吸低焦油香烟后并没有降低患病风险。D项说明虽然低焦油香烟的危害降低了,但是烟民吸烟的总量上升了,故摄入的烟焦油总量可能不变或变化很小,合理地解释了题干的矛盾双方。故答案选D。

通过上述两道题目,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解释型题目的思路和原则,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后期持续刷题应用,巩固理论基础。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