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五个“必由之路”!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热烈,气氛活跃。张磊、郭艳玲、贾润安、王晓红、冯艳丽、赵会杰、史玉东等7位代表分别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煤化工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振兴民族奶业等问题发言。习近平不时插话并记录。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肯定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指出,2021年,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取得了参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这些成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强调,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习近平强调,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习近平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习近平特别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丁薛祥、何立峰等参加。
3月5日,惊蛰节气,暖意渐浓。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连续第五年与来自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亲切交流。在内蒙古代表团,从重要认识、重大决策到重大责任,总书记重点谈到三件大事。这些大事,既是国计,也是民生。
“经典话题”常聊常新
2018年1月,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年3月5日,他向代表们袒露心声:“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今年的同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这个熟悉的会场,7位代表面对总书记发言。
五年来,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先后倾听了31位代表的发言,并展开交流。有些话题是常聊常新的“经典话题”。
今年首位发言的代表是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张磊,他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向总书记介绍了近年来内蒙古在发展理念、路径、方式、目标等方面的做法和变化。去年,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着重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张磊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来自乌兰察布市的郭艳玲代表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草原人,同时也是一名草业科技工作者,至今从事草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35年。围绕着加强草原生态建设,郭艳玲代表第二个发言,建议建设公益性草种质资源繁育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是总书记到内蒙古代表团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连续五年都有代表围绕这一主题与总书记交流。
△郭艳玲代表。(总台央视记者贾林拍摄)
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2018年第一次发言的主题是“走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次年7月,总书记赴内蒙古赤峰市考察时,专门邀请赵会杰来到马鞍山村,与多位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交流。今年再次发言,赵会杰谈的依然是乡村振兴。
△赵会杰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特色话题”精准开方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内蒙古战略定位之一。过去四年,代表们曾多次向总书记介绍能源转型发展。总书记强调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在今年的发言中,来自煤化工企业的贾润安代表提出,要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贾润安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提供)
来自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王晓红代表建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从前年的梅花代表、去年的娜仁图雅代表,再到今年的王晓红代表,三位教师都关注民族团结与教育这一议题。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多次谈到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王晓红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来自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的冯艳丽代表,根据内蒙古实际科研情况,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内蒙古开展一些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二是促进人才向边疆民族地区合理流动。
△冯艳丽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同样作为科研工作者,来自知名乳制品企业的史玉东代表围绕“振兴民族奶业”作了发言。奶业是内蒙古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去年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
△史玉东代表。(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重要认识: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
3月5日,在认真听取内蒙古代表团7位代表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重点谈到三件大事,首先谈的是重要认识。
总书记指出,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
谈到“必由之路”,人们最熟悉的可能是这一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表达“必由之路”——“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开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
△2022年3月5日,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必由之路”,表达的就是对重要规律性认识的科学论断和高度自信。
△大会堂外,春意袭人。(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10个明确”,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重大决策:“要做深做细做实”
去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时隔半年,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又浓墨重彩谈民族团结,足见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总书记当天谈的又一件大事。
总书记语重心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2021年9月,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泉街社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图/视觉中国)
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既是重大决策,也是重要结论。
这一次,习近平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他强调,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民族团结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润物细无声,点滴在心头。总书记多次指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
△内蒙古呼和浩特,南茶坊小学编排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课间操。(图/视觉中国)
习近平还强调,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总书记在去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
习近平谈到的第三件大事,与内蒙古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紧密相关。
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2021年1月,内蒙古兴安盟,执勤官兵在边防线上巡逻。(图/视觉中国)
总书记谈到了疫情防控。
当天国新办举办的吹风会透露,近两年来,中国境内发生的40多起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经过基因测序分析和流调追踪排查,都是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所以要把口岸城市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守好疫情防控国门。
内蒙古边境线长,口岸众多。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指出,要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2021年7月,一列中欧班列驶入二连浩特国门。(图/视觉中国)
总书记谈到了能源安全。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习近平指出,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内蒙古乌兰察布,马群奔跑在辉腾锡勒草原。(图/视觉中国)
总书记谈到了反腐倡廉。
“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去年在内蒙古团,这番话振聋发聩。
时隔一年,总书记又作出部署: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
△1923年,内蒙古产生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这是位于呼和浩特的乌兰夫纪念馆。(图/视觉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四个字寄语内蒙古——“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
守望相助,是内蒙古2400多万各族人民的追求,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共同富裕、共同体、共同奋斗……“共同”在新闻稿中出现了19次,成为高频词。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5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参选全国人大代表。他曾这样表明自己的初衷:“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5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既为内蒙古的发展指引方向,也贯穿着推进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补齐短板、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主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须臾不忘。
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脱贫攻坚始终是总书记聚焦的重要议题。
2018年,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2019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0年,决战决胜最后一程遭遇疫情“加试题”。总书记要求“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将目光放在更长远的“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
2020年,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全部“摘帽”。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对于这一脱贫战绩,习近平总书记当面称赞“可喜可贺”。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慰问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一家。
内蒙古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强调“共同富裕”,展现出推动各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5年来,以“脱贫—巩固—衔接—振兴”为纲,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指明方向。
“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共谋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作为资源富集地区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8年3月5日,第一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就结合内蒙古区情特点,为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点题。他形象地说,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
哪些应当“为”,哪些应当“不为”?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指出,“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不能简单同东部发达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书记为内蒙古走好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每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必谈“生态”。关心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一湖两海”污染防治进展,要求“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谆谆叮嘱,都是为了内蒙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这是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2021年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5年来,内蒙古落实总书记的指示,不断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新路。
“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生活着55个民族。“对内蒙古来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习近平指明民族团结之于内蒙古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从完善制度到深化教育,唯有固“本”强“基”,才能使民族团结之根越扎越深,民族团结之基越打越牢。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
2021年,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今天,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在实践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纽带,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辉煌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新的辉煌也需要各民族继续团结奋斗。
“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指引、擘画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
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让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印象深刻,倍受激励。
“我们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大家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不分彼此、民心相通、血脉相连。”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的赵会杰代表说,我们要继续发展产业,让生活更富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牢记在心,落实于行。”在审议现场发言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王晓红代表说,内蒙古一些学校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更直观理解“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道理,老师现场剥开石榴,让孩子们去看去感悟;一些学校开设“我是一颗石榴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特色校本课程。“作为教师,我要继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始终同各族人民在一起。这次又用四个‘与共’描述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创未来的坚强决心和美好图景。”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斯朗尼玛委员说,我们各民族人民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像一家人那样一起过上好日子。
五个“必由之路”指明前行方向
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以五个“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未来的前行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让湖南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代表深有感触:“前进路上有主心骨,就无惧风雨来袭!”
去年盛夏,疫情突袭株洲。“关键时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赴株洲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我们3天实现‘包围圈’外围零新增、9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17天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曹慧泉说。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必由之路’,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政协委员王国海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让来自新疆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张新代表感慨良多:“我们企业的好日子是30多个民族数万名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国家举世瞩目的成就是56个民族齐心协力创造出来的。在新征程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各民族兄弟要继续手挽手、肩并肩,努力奋斗,开创未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研发、生产、经营陷入被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代表说,我们正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己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才化危为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山西省阳泉市委书记雷健坤代表说,“阳泉作为曾经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重灾区,教训是惨痛的。我们要勇于自我革命,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广大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表示,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共同奋斗,信心满怀地创造美好未来。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润安代表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指明方向。我们要尽全力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启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代表说,我们将围绕大数据、新能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关键领域攻关,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构建团队,产出成果,培养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时值惊蛰,气温回暖,内蒙古乌梁素海封冻的湖面开始融化,天鹅等候鸟在湖面上飞翔。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包巍说,以前这里水质为劣五类,近年按照总书记要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今后我们要继续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全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江西井冈山神山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村民们收入提高了、精气神也起来了。村民彭夏英说:“在乡村振兴的奋斗路上,我们相信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就像糍粑一样越打才会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