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欣赏
2022-03-09 02:17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范文欣赏

发展乡村文化 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存在的形式丰富多样,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耕作“自然健康”的乡村美食“充满乡土气息与魅力”的民俗风情。这些乡村场景散发着恬静和美好,形成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要进行传承与创新。

发展乡村文化,就要立足当下,做好传承。乡村生活方式传承和延续了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髓,这种延续也成为乡村旅游兴盛开展的先决条件。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地方启动了保护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村史、建博物馆、保护古村落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浙江省浦江县前陈村建设了乡村记忆馆,通过图文和实物陈列的方式,向人们讲述“耕读孝义,德信仁和”的郑氏家族文化。乡村记忆馆内陈设的一架纺车、一个木耧、一只方蓝……都能勾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情怀。历史与现代的记忆,在这个静谧的乡村里得到了完美交融,这是留住乡愁的成功典范。

发展乡村文化,就要展望未来,不断创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启示我们创新的重要性。文化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的发展振兴要运用市场化、产业化的手段,才能保持生命活力与创新力。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化,要大力挖掘文化的特色,发展创意文化,利用当地乡土文化、红色基因文化、优秀家风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群。同时充分利用“文化+”重视“文化+旅游”,“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等实现融合发展。所以,要不断推陈出新,使乡村文化繁荣昌盛。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乡村是中国的基石,乡村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在一直以来处于角落之中,同时由于思想观念滞后,缺乏保护机制等,导致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影响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站在新起点,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传承希望的火种,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定基础。

乡村振兴只有抓住文化振兴这个魂,才能真正激发振兴的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只有立足当下,做好传承,着眼未来,不断创新,才能提升文化底蕴,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涵养高尚政德 争做时代公仆

回首过去,东汉“四知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的清正廉洁放眼当下,廖俊波同志为带领政和县脱贫致富奉献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零遗产表达了自己的初心使命着眼未来,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党员干部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古往今来清正廉洁的故事,无不向我们强调“政德”之于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涵养政德,需要每一位领导干部不忘初心,对党忠诚,顾全大局。

涵养公私分明的良好政德,须下好不忘初心的“先手棋”。只有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才能涵养良好政德。“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短短数句诗词,勾勒了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崇高品质。推动焦裕禄鞠躬尽瘁,清正廉洁的原因,正是他带领兰考人民走出贫困的宏大愿景。他不但为当代的领导干部涵养政德树立了标杆,更通过自身努力,为兰考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见贤思齐,每一位公务人员都应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心为民,甘愿为了人民而奉献自己的崇高品德,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只有如此,才能不负人民不负党。

涵养公私分明的良好政德,须迈过服务大局的“责任坎”。“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成其事”,意在说明承担责任,舍小家为大家的重要性。青蛙效应告诉我们,如果让青蛙在舒适的温水中长期生存,那么青蛙将丧失对危险的警觉性,最终在水温升高后无法及时脱离危险,被现实淘汰。政德涵养亦是如此,当下,政治氛围大势趋好,无数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燃烧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国家、社会的担当。然而也有个别干部,思想懈怠,不思进取,他们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不做温水中的青蛙,就需要为官从政者养成大局意识,学会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必要时可以舍弃个人利益,才能让群众获得更好的幸福。

涵养公私分明的良好政德,须构筑对党忠诚的“保护伞”。对党忠诚,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觉悟和基本的思想原则。全国9500多万党员,只有增强“四个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边,做到党的号召我必行动,党的约束我必落实,才能真正将公私之情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到令行禁止,勤政爱民。做到对党忠诚,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借助当下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才能以党的优良传统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另一方面,也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需要在认真学懂弄通政策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亦是如此,只有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嘱托,涵养个人政德,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勇气,投身于服务群众的时代潮流中,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芯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布局的新高地。2021年3月,“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以独立篇章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数字政务”“数字产业”“数字人才”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芯剂”。

加快推动“数字政务”,为人民美好生活注入“强芯剂”。所谓“数字政务”,即充分运用当今数字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改进政务服务模式,打破政府各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打造广泛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诸如,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推出的健康码成为了人手必备的“出行神器”,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保驾护航,彰显了“数字防疫”的重要价值广东推出“粤省事”小程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通过线上“一站式”办理和“不见面”审批,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问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国各地的“数字政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日前,A市疫情出现之后城市“一码通”半月内两次出故障,该市做出了相关处理。当前,疫情蔓延风险仍然存在,加快推动“数字政务”刻不容缓,我们要持续提升社会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打造“数字产业”,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芯剂”。近年来,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连续实施多轮制裁其中最致命的当属“芯片禁令”。禁令生效后H集团芯片的全球供应链被切断H集团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局面。为维护我国产业链安全,我们应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加强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和短板领域技术攻关,支持头部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建布局,有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让数字经济更好驱动企业创新发展,进而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引育“数字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注入“强芯剂”。我国科技创新已进入新阶段,国内数字化专业人才制约问题突出,数字化产业人才培养成关键。为此,我们应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大力实施数字经济精尖人才引进计划,在人才落户、购房租房、优惠补贴等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吸引力和支持精准度。同时,从高等院校教育着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全方位积极培养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此外,支持市场力量共同参与,支持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数字经济高校毕业生实践实训基地。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腾飞发展。

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们应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让“数字政务”更好服务民众生活,用“数字产业”助力企业发展,以“数字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芯剂”。

 

打造城市书房 构建书香社会

时下放眼国内诸多城市,城市书房也已悄然走进百姓生活。北至哈尔滨的果戈里书店,南至广州的方所,东至上海的钟书阁,西至重庆的西西弗,如雨后春笋般数不清的城市书房正在融入城市血脉。城市书房的打造不仅让城市的“美貌”与“气质”并存,也带来了除商业价值之外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城市书房功不可没。

城市书房,升级市民文化体验。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速的信息获得速度,有更便捷的渠道读取各种信息,这使我们越来越远离书香墨香。“城市书房”的打造,不仅可以解决现代市民有强烈阅读诉求的问题,营造满足他们阅读需求的书香氛围,也能提供提升他们满意体验的阅读服务。由此看出,城市书房的确为淡化和异化的阅读困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已经成为繁忙都市中,人们静心享受有知识、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阅读空间。

城市书房,增添城市书香氛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书房无疑就是城市里最温暖的灯火,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地标和文化高地。正如温州推广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图书馆让书房给市民提供公共阅读场所,带来家庭的温馨感,在此基础上,也为这座商业气息浓厚的城市平添了书香氛围,让更多人多了一个人爱上温州的理由。城市书房对于提升城市的品位大有裨益,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更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的浓缩。实践可以证明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需要文化来积淀,需要有一批爱读书的人来支撑,因为有更多的人带来书卷气,这个城市才能成为文明的高地。

城市书房,涵养国家文化血脉。从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个长久的文化工作,对涵养一个民族的品质有重要意义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中央宣传部印发一系列《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城市书房”就是一条条“毛细血管”,支撑起全民阅读的主题骨架。只有通过打造城市书房,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才能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如果能成为城市的味道,那么我们的“书香社会”构建,才不会成为镜花水月。城市书房是城市里最璀璨的灯火,足以温暖更多的民众,城市书房如海平面最亮眼的灯塔,召唤远方归来的船舶。让阅读成为一种潮流时尚,让阅读成为一种自发追求,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更多的人浸润在书香气息中,社会文明才能登上一个新台阶,国家文明才能迈向一个新境界。

 

坚定信念 做好人民公仆

“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时代楷模黄文秀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多措并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小巷“总理”林丹扎根社区,纾民困解民忧,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提高百姓获得感第一书记廖俊波驻村帮扶,不畏辛劳,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我们的每一位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端正心态,做人民的公仆,做百姓的服务员。倘若干部自命不凡,干群离心,不仅会影响政府形象,更无法让群众享受社会发展红利。因此,干部唯有端正态度,以百姓心为己心,信念坚定,真抓实干,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干部要端正态度,以信念坚定之笔绘就服务华章。“信念坚定”作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更是好干部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则会导精神上的软骨病,故而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干部们都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必修课。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面对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坚定为民服务宗旨,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治沙造林,创造性地提出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助推基层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续动力,“全国治沙英雄”的称号当仁不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所以要想更好地为民服务,唯有端正心态,坚定信念,务实奉献,方能做好人民公仆。

干部要端正态度,以真抓实干之力铸就服务城墙。“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告诉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时代楷模黄大发同志为造福人民,解决百姓吃水难题,30余年如一日,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大发渠”,造就了草王坝的“一水激活万水流,一渠奔腾绿尽来”,更创造了一个奇迹,彰显了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由此可见,唯有不辞辛苦,勇于真抓实干,才能攻坚克难,才能实现梦想,才能为民服务。倘若干部思想落后,不敢为不愿为,缺乏干劲,则难以改变落后的状况,不仅不利于保障群众的福利,更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因此,为民服务的好干部要端正态度,不畏辛劳,真抓实干,做好人民公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要想助力人民幸福生活,提升群众满意度,就需要干部牢记好干部的五条标准,端正心态,坚定信念,真抓实干。唯有如此才能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迈向新征程,纾民困解民忧,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