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阅读
多措并举 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历经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实现了长足稳定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近年一方面国内面对疫情的压力,实体经济受到强烈冲击,损失惨重;另一方面面对国外紧张的社会局势,制约了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多边发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完善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库存压力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对此,我们应该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着手,推动供给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新形式。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创新不足、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长效发展。在经济发展新方向下,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无论是Z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化工、建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停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还是D公司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了实体市场与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都体现在面对转型的发展关键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必要性。因此要抓住当下产业迭代升级的历史机遇,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提振营商环境风清气正,引领经济发展新动能。李克强总理说,放管服改革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对扩大就业、壮大新动能、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撑。政府不断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审批,深化“证照分离”降低准入门槛,到政府推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优化办事流程。对此政府应该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们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紧迫任务。对此必须营造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踔厉奋发绘就共同富裕“民生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铭于心、践于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征程中,绘就共同富裕“民生新图景”。
推动民生建设,既要“走稳步子”,又要“迈开步子”。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就是要“走稳步子”,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我们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硬干,更不能好高骛远蛮干,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尽力而为就是要“迈开步子”,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承诺了就要兑现,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保障民生需求,既要“富民口袋”,又要“富民脑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方面,物质富裕在一定程度上是精神富足的先决条件,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塑造,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发挥导向作用。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因此,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释放民生红利,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没有差别的同步富裕,更不是整齐划一的均等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故而政府在持续做大蛋糕的过程中还要分好蛋糕。收入作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下好“再分配”这盘棋,要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努力构建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政府只有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共同富裕从蓝图变为现实。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我们党自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就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以“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的实干精神,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顽强韧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奋力答好共同富裕“赶考卷”。
保护环境山河美 持续发展事业兴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在云南,亚洲象群似乎下定了决心,开始迂回向南迁移,虽然行进的总体速度不快,但这仍然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让我们看到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路上,虽道阻且长,但行之将至。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孟子》有言:“斧斤以时入山林”;《内经》有论:天人合一。中华文明历来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人因自然而生,人类与自然本为共同体,唯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才能避免在开发利用之路上误入歧途。但终归有人后知后觉,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发展,足迹遍布到雪原、机器开进了丛林,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求得发展需要,这显然是横亘在迈向“生态强国”目标路上的“拦路虎”。时代在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亦在多元化,人民的需求结构发展了巨大变化,以“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理念在此情此景下则体现得更为必要。
促成“全面绿色转型升级”的发展格局。当下,各地政府感知时代之变,嗅准时代所需,积极投身建设,新疆裕民县启动实施“中水回用系统建设”,通过加快废水、污水处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推进“花园式”生态城镇建设;昆明五华区秉持“水城合一,人居和谐”,着力打造城市湿地,修复河道生态,提升滇池流域治理能力,努力探索普吉立交的截污生态补水工程。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让人们共享到生态建设红利;“水润土沃,滋养福根”城市建设愈发生态宜居,高质量发展才更有后劲,惠普着最为公平的民生福祉。
铸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制度保障。《周公》有言: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而“立善法于一方,则一方治”遂如此。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制不健全者有之、制度不严格者有之、法治不严密者有之、执行不到位者有之、惩处不得力者有之。而破局之钥在于,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这片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让我们嗅着花香,踏着芬芳,以轻盈之姿,迈往生态富强;踏青林间,美景欣赏,以敬畏之意,汲取自然力量。
推进伟大自我革命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龙衮九章但执一领,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重要保障。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但同时,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党面临的外部形势和环境愈加复杂,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内涵丰富,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能力、政治生态等方面,我们必须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过去,少数党员干部对党中央的要求不上心、对于中央大政方针的落实不走心、对于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缺乏敬畏之心。所以,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治党不严,就难以对影响恶劣的不良风气形成震慑效应,就难以对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违纪行为形成有效打击。所谓从“严”治党,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真管真严,就是采取具体有效、可信性强的治党措施,出真招、见实效;敢管敢严,就是要敢于动真碰硬的信念,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长管长严,就是要建立长效、可持续的治党机制,避免全面从严治党变成“一阵风”。只有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变,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
坚持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革命时期,我们党靠着过硬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上的一段时期,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政绩观错位、大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盛行;摆官架子、当官老爷,官僚主义抬头……新时代,我们必须以史为鉴,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走向民族复兴的成功经验和重要保障。“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走好走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让金融服务普照华夏大地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金融行业变幻莫测、风卷云涌,把握国家发展命脉,牵动百姓心扉。而释放金融红利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深化对开放格局打通区域协调合作、加大普惠金融扶贫力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好金融服务是关键。用金融行业冉冉升起的暖阳普照万物茁壮生长。
扎实服务小微企业,谱写履行社会责任的新篇章。金融机构助力小微企业要能够在“敢”上求新意。正如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特点,指导金融机构量身定制“惠商e贷”等贷款助力企业发展;宁波银行通过与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直联,创新推出“出口微贷”产品,利用平台数据,为企业提供全线上、纯信用外汇贷款。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发展的根基所在更是金融行业的天职,能够促进我国实体金融“冰冻复苏”,让小微企业释放“就业动力”从而为社会“添福利”,为人民“增福祉”。
深化对外开放战略,奏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序曲。改革开放富百姓,党的政策暖人心,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强国梦的强大保障。它不仅能够开拓当前社会新局面,为中国发展增添底气,一改曾经“东亚病夫”的屈辱,更能生动体现中国“沉睡雄狮”的新形象;金融行业深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促进多边贸易,维护金融市场长远发展,促进区域协调需求落实,真正缩小当前东西部发展差距,避免马太效应的危害。坚定国家发展战略要有坚定的目标,照见格局胸怀;不懈的奋斗,顺应时代潮流,无畏的勇气,超越束缚荆棘,兼顾谋与志相结合,奏响时代交响曲。
助力绿色扶贫建设砥砺前行,舞出全面建成小康的新姿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毫无疑问,实现小康社会是兴民之举。而马太效告诉我们,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势必会带来两极分化,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正如当前城乡贷款选用一套标准,有房有车成为考量依据,致使资源拥有者能够创造更大财富,而亟待资源脱贫者只能可望不可及。“一刀切”贷款政策的背后折射的是当前金融行业的“庸政化”牵引着数以万计民生的“朴实心”。在政策上求突破,发展绿色扶贫建设,真正急群众之急,供民生所需,务实扶贫方式,才能为扶贫这一场“长久战”增添“防护弹”。
不能因为现实的复杂就放弃改变,不能因为理想的遥远就放弃追求,时代只会眷顾坚定者、奋斗者、搏击者。让金融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需要有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勇气;需要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毅力,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才能真正绽放全面小康的新辉煌,再现历久弥新的强国梦。